專利名稱: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平板式散熱結構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種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 板式散熱結構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今的各種電子設備中,通常采用了許多在操作時會發熱的電子元件,尤其在日 漸要求高速運算的情況下,這些電子元件不可避免會產生比已往的電子元件更多的熱量。 以中央處理器為例,隨著中央處理器處理速度與效能的提升,使得目前中央處理器的產熱 量增加,而較高的工作頻率,也使得工作時的瓦數相對地提升,其所產生的高溫會使得中央 處理器的壽命減低,尤其當過多的熱量未能有效地排除時,非常容易造成系統不穩定的情 況。熱管為一種常見的散熱裝置,其原理是先在密封低壓導熱性能良好的金屬殼體 內填充適量的工作液體,并且利用工作液體在殼體內作汽液兩相之間的轉化時來吸收或放 出大量的熱量。工作液體通常選用汽化熱高、流動性好、化學性質穩定、沸點較低的液態物 質,例如水、乙醇、丙酮等。當熱管一端與一發熱源接觸以進行吸收熱量時,其內的工作液體 因吸收大量的熱量而受熱蒸發(汽化),并且此汽化的汽體快速擴散至熱管的另一端以進 行冷卻(放出熱量),接著當此汽體冷卻后則再次形成液體并沿著殼體的內壁回流至發熱 源,如此往復循環即可將發熱源產生的熱量從熱管的一端傳送至另一端而散發出去。此外, 為了加速冷卻后液體的回流速度,通常在殼體的內壁上還設置有許多的毛細結構(該毛細 結構通常為細小的溝槽),在毛細結構的毛細吸附力作用下,大大加速了液體的回流速度。 由于熱管內的工作液體循環速度很快,因此傳熱效率也相對提高,目前熱管在散熱領域得 到廣泛而大量的應用。在使用過程中,通常將熱管受熱的一端稱為蒸發段,而冷卻的一端則 稱為冷凝段。然而,傳統的熱管在實際使用上,其散熱效果及使用方式(蒸發段及冷凝段的設 置位置)仍然具有進步的空間。于是,本發明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且依據多年來從事此 方面的相關經驗,悉心觀察且研究,并配合理論運用,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 缺陷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及 其制作方法。本發明通過至少兩個一體成型的散熱單元的配合,以達到高散熱的效果。其 中,一散熱單元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閉的中空散熱本體、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 內以將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部區隔成多個容置空間的支撐板、及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 熱本體的內表面上的微結構。再者,另外一散熱單元可為多個外露于外界的散熱鰭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方案,提供一種具有高散熱效果 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包括一第一散熱單元及一第二散熱單元。其中,該第一散熱單元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閉的中空散熱本體、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內以將該中空散熱 本體的內部區隔成多個容置空間的支撐板、及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表面上 的微結構,其中上述的每一個容置空間內皆填充有工作液體。該第二散熱單元一體成型于 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外表面上。再者,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平板式散熱結構更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散熱單 元,其具有一散熱本體、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及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下 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其中通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與該等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合,以使得 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上;或者,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 構更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第三散熱單元,每一個第三散熱單元具有一散熱本體、多個從該 散熱本體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及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下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其中通過 該等鳩尾形卡扣體與該等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合,以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散 熱單元上。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方案,提供一種具有高散熱效果 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步驟包括首先,通過一擠制模具,將一第一散熱單元與 一第二散熱單元以一體成型的方式擠壓出來,其中該第一散熱單元具有一中空散熱本體、 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內以將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部區隔成多個容置空間的支 撐板、及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表面上的微結構,并且該第二散熱單元一體 成型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外表面上;接著,封閉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其中一端;然后,填充工 作液體于每一個容置空間內;最后,針對該等容置空間進行抽真空,并且封閉該第一散熱單 元的另一相反端,以形成一已抽真空且封閉的第一散熱單元。因此,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具有下列的優點1、通過該等微結構的設計以幫助該工作液體產生毛細現象(capillarity),可加 速該工作液體回流至熱源區以進行吸熱作用。此外,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每一個微結構的 形狀可為規則形狀(例如方柱形、圓柱形、錐形、或鳩尾形等等)或不規則形狀。2、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每一個散熱鰭片的形狀可為方柱形、圓柱形、錐形、鳩尾 形(dovetailed)或任何形狀。3、該中空散熱本體提供平坦的表面,以使得該發熱元件能夠平穩地貼附于該平坦 的表面上,進而增加熱傳導的效率。因此,本發明平板式散熱結構可在上述表面上吸收從該 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量,并且通過該等散熱鰭片以進行散熱作用。4、通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與該第二散熱單元的多個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合,以使 得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上。5、通過該發熱元件的鳩尾形底座與該第二散熱單元的等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合, 以使得該發熱元件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上。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 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發明的目的、特征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 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圖IA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IB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圖 IA的局部放大圖);圖2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二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三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圖5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五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六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七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八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九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IOA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圖;圖IOB為本發明用來制作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擠制模具的剖面 示意組合圖;圖IOC為本發明擠制模具的心軸的部分立體示意圖;以及圖IOD為本發明擠制模具的凸出部與心軸的成形部配合的部分立體示意圖。主要元件附圖標記說明[第一實施例]第一散熱單元Ia 中空散熱本體 IOa容置空間IOOa支撐板Ila微結構12a溝槽120a第二散熱單元2a 散熱鰭片20a[第二實施例]微結構12b[第三實施例]微結構12c[第四實施例]微結構12d[第五實施例]微結構12e[第六實施例]中空散熱本體 IOf散熱鰭片 20f 第一表面Fl第二表面F2發熱元件 Hf[第七實施例]第一散熱單元Ig 中空散熱本體 IOg第一部分表面 Gl
第二部分表面G2
第二散熱單元2g鳩尾形散熱鰭片20g
第三散熱單元3g散熱本體30g
散熱鰭片31g
鳩尾形卡扣體32g
發熱元件Hg
[第八實施例]
第一散熱單元Ih中空散熱本體IOh
表面H
第二散熱單元2h鳩尾形散熱鰭片20h
第三散熱單元3h散熱本體30h
散熱鰭片31h
鳩尾形卡扣體32h
發熱元件Hh鳩尾形底座Bh
[第九實施例]
第一散熱單元Ii中空散熱本體IOi
第一表面Il
第二表面12
第二散熱單元2i鳩尾形散熱鰭片20i
第三散熱單元3i散熱本體30i
散熱鰭片31i
鳩尾形卡扣體32i
發熱元件Hi
[擠制模具]
擠制模具M
模具本體Ml凸出部MlO
心軸M2成形部M20
延伸體M200
間隙G
微凸體M2000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IA至圖IB所示,其中圖IA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 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IB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一實施例 的局部放大圖(圖IA的局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 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包括一第一散熱單元Ia及一第二散熱單元2a。其中,該第一散熱單元Ia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閉的中空散熱本體10a(圖IA中已 將該中空散熱本體IOa的前后兩端切開)、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IOa內以將該中 空散熱本體IOa的內部區隔成多個容置空間IOOa的支撐板11a、及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IOa的內表面上的微結構12a。此外,該第一散熱單元Ia的材質可為鋁合金,例如1070系列、6063系列、或6061系列等等,并且該第一散熱單元Ia具有多個成形于該等 微結構12a與該中空散熱本體IOa的內表面之間的溝槽120a。另外,上述的每一個容置空 間IOOa內皆填充有工作液體(圖未示),并且以第一實施例而言,每一個微結構12a的形狀 為方柱形。再者,該第二散熱單元2a —體成型于該第一散熱單元Ia的外表面上,其中該第二 散熱單元2a的材質可為鋁合金,例如1070系列、6063系列、或6061系列等等。此外,該第 二散熱單元2a可為多個散熱鰭片20a,并且以第一實施例而言,每一個散熱鰭片20a的形狀 為方柱形。然而,上述對于每一個散熱鰭片20a的形狀的界定只是用來舉例而已,其并非用 以限定本發明,因此凡圓柱形、錐形、鳩尾形(dovetailed)、或任何形狀皆可應用于該等散 熱鰭片20a的設計中。因此,通過該等微結構12a的設計以幫助該工作液體產生毛細現象 (capillarity),因此可加速該工作液體回流至熱源區以進行吸熱作用。換言之,當本發明 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在真空狀況下,因為該工作液體會吸收由一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量后 即會急速汽化,而此熱量經由該第一散熱單元及該第二散熱單元的散熱作用而排除的同 時,已汽化的工作液體即慢慢地冷凝至液體狀態,然后再經由該等微結構12a的毛細結構 (capillary structure)所產生的毛細現象,以將該成液體狀態的工作液體導回至該發熱 元件再進行吸熱作用,以反覆進行吸熱_排熱的循環。請參閱圖2所示,其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二實施例的局 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于在第二實施例中, 每一個微結構12b的形狀為圓柱形。請參閱圖3所示,其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三實施例的局 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第三實施例與上述其它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于在第三實施例 中,每一個微結構12c的形狀為錐形。請參閱圖4所示,其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局 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第四實施例與上述其它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于在第四實施例 中,每一個微結構12d的形狀為鳩尾形(dovetailed)。請參閱圖5所示,其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五實施例的局 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第五實施例與上述其它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于在第五實施例 中,每一個微結構12e的形狀為不規則形狀。然而,上述對于每一個微結構的形狀的界定只是用來舉例而已,其并非用以限定 本發明,因此凡規則形狀(例如方柱形、圓柱形、錐形、或鳩尾形等等)或不規則形狀皆可應 用于本發明該等微結構的設計中。請參閱圖6所示,其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六實施例的局 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第六實施例與上述其它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于在第六實施例 中,多個散熱鰭片20f —體成型于一中空散熱本體IOf的第一表面(一部分表面)Fl上,并 且該中空散熱本體IOf的第二表面(另一部分表面)F2用以提供至少一發熱元件Hf貼附 其上。換言之,該中空散熱本體IOf提供平坦的第二表面F2,以使得該發熱元件Hf能夠平 穩地貼附于該第二表面F2上(也可額外填充導熱膏于該發熱元件Hf與該第二表面F2之間),進而增加熱傳導的效率。因此,本發明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可在上述第二表面F2上吸收 從該發熱元件Hf所產生的熱量,并且通過該等一體成型于上述第一表面Fl上的散熱鰭片 20f以進行散熱作用。請參閱圖7所示,其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七實施例的局 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第七實施例與上述其它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于在第七實施例 中,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更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散熱單元3g,其 具有一散熱本體30g、多個從該散熱本體30g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31g、及多個從該散熱本 體30g向下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32g,其中通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32g與一第二散熱單元 2g的多個鳩尾形散熱鰭片20g的配合,以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3g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 2g上。此外,該第二散熱單元2g —體成型于一第一散熱單元Ig的中空散熱本體IOg的 第一部分表面(一部分上表面)Gl上,該中空散熱本體IOg的第二部分表面(另一部分上 表面)G2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Ig的其中一末端上以用于提供一發熱元件Hg貼附其上,并 且該第三散熱單元3g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Ig的另外一相反末端的上方。請參閱圖8所示,其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八實施例的局 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第八實施例與上述其它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于在第八實施例 中,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更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散熱單元3h,其 具有一散熱本體30h、多個從該散熱本體30h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31h、及多個從該散熱本 體30h向下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32h,其中通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32h與一第二散熱單元 2h的多個鳩尾形散熱鰭片20h的配合,以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3h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 2h上。此外,該第二散熱單元2h —體成型于一第一散熱單元Ih的中空散熱本體IOh的 表面(所有上表面)H上,一具有鳩尾形底座Bh的發熱元件Hh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2h 的其中一末端上,并且該第三散熱單元3h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2h的另外一相反末端上。請參閱圖9所示,其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第九實施例的局 部放大圖。由上述圖中可知,第九實施例與上述其它實施例最大的差別在于在第九實施例 中,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更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第三散熱單元3i, 每一個第三散熱單元3i具有一散熱本體30i、多個從該散熱本體30i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 31i、及多個從該散熱本體30i向下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32i,其中通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 32 與一第二散熱單元2i的多個鳩尾形散熱鰭片20i的配合,以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3i卡 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2i上。此外,該第二散熱單元2i —體成型于一第一散熱單元Ii的中空散熱本體IOi的 第一表面(一部分上表面)Il上,該中空散熱本體IOi的第二表面(另一部分上表面)12 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Ii的中間區域以用于提供一發熱元件Hi貼附其上,并且上述兩個第 三散熱單元3i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Ii的兩相反末端的上方。請參閱圖IOA至圖IOD所示,其中圖IOA為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 結構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圖;圖IOB為本發明用來制作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 擠制模具的剖面示意組合圖;圖IOC為本發明擠制模具一部份心軸的立體示意圖;圖IOD 為本發明擠制模具的凸出部與心軸的成形部配合的部分立體示意圖。
由上述圖中可知,以第一實施例為例,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 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步驟SlOO為通過一擠制模具M,將一第一散熱單元Ia與一第二散熱單元2a以 一體成型的方式擠壓出來(如圖IA的截面所示),其中該第一散熱單元Ia具有一中空散熱 本體10a、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IOa內以將該中空散熱本體IOa的內部區隔成多 個容置空間IOOa的支撐板11a、及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IOa的內表面上的微結 構12a,并且該第二散熱單元2a —體成型于該第一散熱單元Ia的外表面上。其中,如圖IOB所示,該擠制模具M由一模具本體Ml及一心軸M2所組成,該模具 本體Ml的內壁具有多個凸出部M10,該心軸M2的一部分具有向前延伸的成形部M20。此 夕卜,該等凸出部MlO能夠在擠制時成形為齒狀特征,并且該等凸出部MlO可以利用各種接觸 或非接觸工法制造出來,例如電化學法(蝕刻、電鑄、放電加工、CNC線切割等)、能量束加工 (不同波長加工雷射、電子束、超音波加工等)。另外,如圖IOC所示,該成形部M20具有多個連接于該心軸M2并向前延伸的延伸 體M200,并且該等延伸體M200之間產生一間隙G,每一個延伸體M200末端的上下表面均具 有多個凸起的微凸體M2000。
因此,配合圖IOB至圖IOD所示,該第一散熱單元Ia與該第二散熱單元2a通過該 模具本體Ml的該等凸出部MlO與該成形部M20的該等微凸體M2000的配合以一體成型的 方式擠壓而出。步驟sl02為封閉該第一散熱單元Ia的其中一端。步驟S104為填充工作液體(圖未示)于每一個容置空間IOOa內。步驟S106為針對該等容置空間IOOa進行抽真空,并且封閉該第一散熱單元Ia 的另一相反端,以形成一已抽真空且封閉的第一散熱單元la。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具有下列的優點1、通過該等微結構的設計以幫助該工作液體產生毛細現象(capillarity),因此 可加速該工作液體回流至熱源區以進行吸熱作用。此外,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每一個微結 構的形狀可為規則形狀(例如方柱形、圓柱形、錐形、或鳩尾形等等)或不規則形狀。2、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每一個散熱鰭片的形狀可為方柱形、圓柱形、錐形、鳩尾 形(dovetailed)、或任何形狀。3、該中空散熱本體提供平坦的表面,以使得該發熱元件能夠平穩地貼附于該平坦 的表面上,進而增加熱傳導的效率。因此,本發明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可在上述表面上吸收從 該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量,并且通過該等散熱鰭片以進行散熱作用。4、通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與該第二散熱單元的多個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合,以使 得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上。5、通過該發熱元件的鳩尾形底座與該第二散熱單元的該等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 合,以使得該發熱元件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上。因此,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最佳之一的具體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本發明 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所有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為準,凡合于 本發明權利要求的精神與其類似變化的實施例,皆應包含于本發明的范疇中,任何本發明 的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可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改皆可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保護范圍中。
權利要求
一種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散熱單元,其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閉的中空散熱本體、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內以將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部區隔成多個容置空間的支撐板、及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表面上的微結構,其中上述的每一個容置空間內皆填充有工作液體;以及一第二散熱單元,其一體成型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外表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散熱 單元及該第二散熱單元的材質皆為鋁合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散熱 單元具有多個成形于該等微結構與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表面之間的溝槽,并且每一個微結 構的形狀為方柱形、圓柱形、錐形、或鳩尾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散熱 單元為多個散熱鰭片。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等散熱鰭 片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一部分表面,并且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另一部分表面用以提 供至少一發熱元件貼附其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散熱 鰭片的形狀為方柱形、圓柱形、錐形、或鳩尾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更進一步包 括至少一第三散熱單元,其具有一散熱本體、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及 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下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其中通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與該等鳩尾形散 熱鰭片的配合,以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散熱 單元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一部分上表面,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另一部分上表面位于 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其中一末端上以用于提供一發熱元件貼附其上,并且該第三散熱單元位 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另外一相反末端的上方。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散熱 單元一體成型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中空散熱本體的上表面,以使得一具有鳩尾形底座的發 熱元件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的其中一末端上,并且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散 熱單元的另外一相反末端上。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更進一步包 括至少兩個第三散熱單元,每一個第三散熱單元具有一散熱本體、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上 延伸的散熱鰭片、及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下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其中通過該等鳩尾形卡 扣體與該等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合,以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上,此 外該第二散熱單元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一部分上表面,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另一部 分上表面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中間區域以用于提供一發熱元件貼附其上,并且上述兩個 第三散熱單元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兩相反末端的上方。
11.一種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通過一擠制模具,將一第一散熱單元與一第二散熱單元以一體成型的方式擠壓出來,其中該第一散熱單元具有一中空散熱本體、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內以將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部區隔成多個容置空間的支撐板、及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表 面上的微結構,并且該第二散熱單元一體成型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外表面上;封閉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其中一端;填充工作液體于每一個容置空間內;以及 針對該等容置空間進行抽真空,并且封閉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另一相反端,以形成一已 抽真空且封閉的第一散熱單元。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該擠制模具由一模具本體及一心軸所組成,該模具本體的內壁具有多個凸出部,該心軸 的一部分具有向前延伸的成形部,并且該第一散熱單元與該第二散熱單元通過該模具本體 的該等凸出部與該成形部的該等微凸體的配合以一體成型的方式擠壓而出。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該成形部具有多個連接于該模具本體并向前延伸的延伸體,并且該等延伸體之間產生 一間隙,每一個延伸體末端的上下表面具有多個凸起的微凸體。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該第一散熱單元具有多個成形于該等微結構與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表面之間的溝槽, 并且每一個微結構的形狀為方形、錐形、或鳩尾形。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該第二散熱單元為多個散熱鰭片,并且每一個散熱鰭片的形狀為方柱形、圓柱形、錐形、 或鳩尾形。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該等散熱鰭片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一部分表面,并且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另一 部分表面用以提供至少一發熱元件貼附其上。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更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散熱單元,其具有一散熱本體、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上延伸 的散熱鰭片、及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下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其中通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 與該等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合,以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上。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一部分上表面,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另一 部分上表面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其中一末端上以用于提供一發熱元件貼附其上,并且該 第三散熱單元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另外一相反末端的上方。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該第二散熱單元一體成型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中空散熱本體的上表面,以使得一具有 鳩尾形底座的發熱元件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的其中一末端上,并且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 卡固于該第二散熱單元的另外一相反末端上。
20.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更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第三散熱單元,每一個第三散熱單元具有一散熱本體、多個從 該散熱本體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及多個從該散熱本體向下延伸的鳩尾形卡扣體,其中通 過該等鳩尾形卡扣體與該等鳩尾形散熱鰭片的配合,以使得該第三散熱單元卡固于該第二 散熱單元上,此外該第二散熱單元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一部分上表面,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另一部分上表面位于該 第一散熱單元的中間區域以用于提供一發熱元件貼附其 上,并且上述兩個第三散熱單元位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兩相反末端的上方。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高散熱效果的平板式散熱結構,其包括一第一散熱單元及一第二散熱單元。其中,該第一散熱單元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閉的中空散熱本體、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內以將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部區隔成多個容置空間的支撐板、及多個一體成型于該中空散熱本體的內表面上的微結構,其中上述的每一個容置空間內皆填充有工作液體。該第二散熱單元一體成型于該第一散熱單元的外表面上。
文檔編號B21C25/02GK101886888SQ20091014291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3日
發明者李堅瑋, 李士瑋, 洪水樹 申請人: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