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力產生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動力產生方法及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機械式垂直反復旋轉運動并配合慣性動力,以及上、下支點轉換而產生動力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地球能源即將面臨能源耗盡的危機,故而世界各國皆不斷的積極開發利用風力、太陽能、水力、或地熱等來產生電力能量的方法,以此來緩減傳統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然而,上述無論利用風力、太陽能、水力、或地熱等方式來產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區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區常年風力不強,即無法使用風力來產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區氣候為常年多雨,則太陽能自然亦無法運用;而水力及地熱更是要部份得天獨厚的地區方有存在。是以并無法有效地適用于全球各個地區。
目前,干凈、環保的動力產生裝置已為時代必然需求及趨勢;據此,本申請人即構思以地心引力作一重力裝置,并以上、下支點轉換方式造成重心偏移,且以慣性飛輪裝置的持續慣性旋轉,以求取出干凈、環保的動力,進而符合時代之需求。為此,所申請的專利第091120401號發明專利申請案,即為申請人早先于91年9月9日所提出的申請,其主要是在一可樞設在支架上旋轉自如,且具有飛輪作用的主動齒盤上設置一活動杠桿,該活動杠桿具有一組可交替改變與地面懸設角度及軸距的配重塊,利用該組配重塊的懸設角度及軸距的瞬間位移可改變與轉換之動作,再配合該組配重塊之一的懸設角度的重力作用,而對該主動齒盤產生一較大的旋轉力距,驅動該主動齒輪轉動而產生動力。為使本設備在旋轉動作能夠順暢轉動,特別選用高潤滑的軸承裝置,使本機構的摩擦系數降至最小。讓能量得以流失到最低的程度,以達到善用有效能源就地實施產生動力的目的。但本申請人認為還需對該申請的所涉及方法及裝置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使得動力產生的方法及裝置能增進重力輸出量,且空間型態更為縮減。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鑒于現有利用自然力生成能量,受限于地區方能實施的缺點,對現有相關技術的不斷改進,提出一種機械式動力產生的方法和裝置。本發明是利用機械式垂直反復運動,配合慣性動力,及上、下支點轉換而產生動力,其機械效率大于1,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其活動桿具有一組可改變與地面懸設角度及軸距的配重塊,利用該組配重塊不同的懸設角度及軸距的改變與轉換,配合重力作用而對主動齒輪產生一旋轉力矩,驅動主動齒輪轉動而產生動力,以達到擅用有效能源就地實施產生動力。
一般人認為,利用桿杠原理,施力多少,抗力就是多少,卻從未深思過,除了施力與抗力外,還有反作用力的存在。舉例來說,一個球自一公尺的高度以自由落體的方式掉落到地面上,使出位能后反彈95%,大家認為撞擊到地面上,是有力沒有量,如果有力有量的話,就沒有反作用力,以機械效率而言是小于1,事實上永久動力原理證明是有力有量,加上反作用力即大于1。簡單的說,只要能證明『施力(反作用力)加抗力大于原來的施力或抗力』即可創造永恒動力,產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限能源,完全的斷絕人類對石油及其它能源的依賴。「開發無限能源,創造永恒動力」已是伸手可及的夢想。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
本發明機構是利用齒輪的囓合動作做能量輸出及輸入的運用,并通過支點的轉換方式使杠桿得以做支點轉換,并分別在杠桿與圓盤中心側分別設置了數組的壓縮彈簧,使杠桿在做支點轉換時得以順暢,本發明人也利用壓縮彈簧的反作用利特性,使得杠桿在無任何外力的情況下自動做出敞開的動作。
本發明人運用了杠桿的敞開及閉合與伸縮支點的伸出及縮入,巧妙地變化,做出了圓盤的重心偏移的動作,利用重心偏移的方式,使得圓盤可以在機構上自由地做軸向旋轉動作。即是將杠桿支點轉換做敞開及收合與圓盤重心偏移的方式,創造無限能量。
本發明利用機械式軸向反復旋轉運動,配合慣性動力,及上、下支點轉換,產生動力方法裝置。使機械效率大于1,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尤指一種可善用有效能源、就地實施產生動力裝置。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動力產生方法及裝置,是系利用慣性飛輪裝置的慣性自由旋轉,逐步帶動集能機構旋轉,且重力機構可由地心引力而執行重力輸出,并立即經由動力轉換裝置直接回饋至慣性飛輪裝置,以構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重心偏移造成旋轉慣性的動力產生裝置;該裝置,包括慣性飛輪裝置、重力機構、囓合機構、傳動機構、動力轉換裝置、二對動力產生裝置元、及支架裝置等構成;其中,慣性飛輪裝置的旋轉動能(T)及轉數(R.P.M)時,傳動裝置所承接的重力輸出,即可經由動力產生裝置而產生動力。
本發明的動力產生方法是利用齒輪的囓合動作,作能量的輸出及輸入的運動。并通過上、下支點的轉換方式,使杠桿得以作上、下支點轉換。并分別在杠桿與圓盤中心側,分別設置了數組的壓縮彈簧,使杠桿在上、下支點轉換時得以順暢,并且利用壓縮彈簧的反作用力特性,使得杠桿在無任何外力的情況下,自動做敞開的動作。運用杠桿敞開及閉合與伸縮支點的伸出及縮入而巧妙地變化,作出了圓盤的重心偏移動作,利用重心偏移的方式,使得圓盤在結構上,自由地作水平與垂直的旋轉與動作。即是將杠桿上、下支點,轉換作敞開及縮合與圓盤重心偏移的方式,該盤產生一較大的旋轉力矩,以驅動輸出齒輪組轉動而產生動力,其機械效率大于1,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
本發明的動力產生的裝置是在一可樞設在支架上旋轉自如,且具有雙飛輪軸向串聯飛輪作用的主動齒盤上前后側各設置一活動桿,該活動桿設在飛輪同側處,其活動桿具有一組可交替改變與地面懸設角度及軸距的配重塊,利用該組配重塊往上移動或懸設角度及軸距的瞬間可改變與轉換的作重心偏移,再配合該組配重塊之一的懸設角度之重力U字形上下支點轉換作用,而對其主動齒盤產生一較大的旋轉力矩,驅動其主動齒盤轉動而產生動力;所述的主動齒盤的下方則囓合傳動至少一組發電機;在該主動齒盤的盤面,距主動齒盤垂直中心線一設定距離處,分別固設第一伸縮軸及第二伸縮軸,該第一、二伸縮軸可通過電子控制裝置使之凸出或縮入于主動齒輪的盤面;在該主動齒盤的盤面相對于該第一、二伸縮軸的位置處,則設有一兩端皆固設有配重塊的活動桿,該活動桿是相對于第一、二伸縮軸位置上設有可供活動樞軸合的第一軸孔及一第二軸孔;在其主動齒盤位于該活動桿朝向樞軸的一側,設置一可抵住活動桿定位的定固定閥;及一于該主動齒盤邊緣相對于其水平中心線的位置處,設置一具止擋活動桿的固定閥。
圖1-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前立體示意圖;圖1-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后立體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一作動狀態示意圖;圖2-1和2-2分別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動作狀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動作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三動作狀態示意圖;圖5-1和5-2分別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動作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四動作狀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五動作狀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六動作狀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七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八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1-1,11-2,11-3,11-4分別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2是本發明實施反復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實施反復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4是本發明實施反復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5是本發明實施反復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6是本發明實施反復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7是本發明實施反復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8是本發明實施反復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9-1和19-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一作動狀態示意圖;圖20-1和20-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二作動狀態示意圖;圖21-1和21-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三作動狀態示意圖;圖22-1和22-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四作動狀態示意圖。
零件編號及名稱支架1A、支架1B、支架1C、有齒圓盤2A、有齒圓盤2B、培林3、杠桿4A、杠桿4B、杠桿4C、杠桿4D、伸縮軸5A1、伸縮軸5A2、伸縮軸5B1、伸縮軸5B2、伸縮軸5C1、伸縮軸5C2、伸縮軸5D1、伸縮軸5D2、主動軸6、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A2、杠桿彈簧7B1、杠桿彈簧7B2、杠桿彈簧7C1、杠桿彈簧7C2、杠桿彈簧7D1、杠桿彈簧7D2、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B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杠桿固定閥8D1、杠桿固定閥8D2、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杠桿固定閥8H1、杠桿固定閥8H2、雙棘輪9A、雙棘輪9B、正向齒輪A 10A1、反向齒輪A 10A2、正向齒輪B 10B1、反向齒輪B 10B2、正向齒輪C 11A1、反向齒輪C 11A2、正向齒輪D 11B1、反向齒輪D 11B2、反向齒輪E 12A、反向齒輪F 12B、飛輪A 13A、飛輪B 13B、飛輪C 13C、飛輪D 13D、正向齒輪D 14A、反向齒輪G 14B、正向齒輪E 14C、反向齒輪H 14D、正向齒輪D皮帶14A1、反向齒輪G皮帶14B1、正向齒輪E皮帶14C1、反向齒輪H皮帶14D1、集能裝置一15A、集能裝置二15B、集能裝置三15C、集能裝置四15D、皮帶15A1、皮帶15B1、皮帶15C1、皮帶15D1、底架A 16A、底架B 16B、調整軸套A 17A、調整軸套B 17B、調整軸套C 17C、調整軸套D 17D、螺桿A 18A1、螺桿B 18A2、螺桿C 18B1、螺桿D 18B2、螺桿E 18C1、螺桿F 18C2、螺桿G 18D1、螺桿H 18D2、渦輪A 19A1、渦輪B 19A2、渦輪C 19B1、渦輪D19B2、渦輪E 19C1、渦輪F 19C2、渦輪G 19D1、渦輪H 19D2、螺桿馬達A20A1、螺桿馬達B 20A2、螺桿馬達C 20B1、螺桿馬達D 20B2、螺桿馬達E20C1、螺桿馬達F 20C2、螺桿馬達G 20D1、螺桿馬達H 20D2、固定齒輪A21A、固定齒輪B 21B、升降螺桿A 22A、升降螺桿B 22B、導桿齒輪B 23B、齒輪B 24A齒輪B 24B、升降馬達A 25A、升降馬達B 25B、上支架26。
具體實施例方式
首先根據附圖19-1至附圖22-2所示的實施例,解釋說明本發明的動力產生裝置的動作原理,使之對其有清楚地認識和了解。
為了清楚了解本發明,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假設條件W入(圖19-1)平行杠桿配重打開+(圖20-1)W出(圖20-1)轉至(圖21-1)和代入公式Qe=W出+和/W入>1={(圖20-1)轉至(圖21-1)}+{(圖21-2)縮回(圖22-1)}/(圖19-1)平行杠桿配重打開+(圖20-1)本發明主要產能機構為一并列同軸圓盤形機構,該圓盤形機構平面側設有一組杠桿機構及固定裝置。而另一側亦是如此裝置,而另一組并列裝置圓形盤,則是輸設于軸心另一端,其杠桿機構及固定裝置。但杠桿樞設方向為相互對稱裝置。當本機構未運轉狀態時,杠桿(4A)及杠桿(4B)為垂直位置(如圖19-1所示)。
本機構開始啟動時,此圖形機構,以主動軸6為旋轉軸,先朝杠桿方向旋轉一固定角度θA1。使本機構在做后續動作時,能夠更為順暢(如圖19-1所示)。
當伸縮軸5A1及伸縮軸5B1縮入有齒圓盤2A時,杠桿固定閥8A1同時作開鎖動作,而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B1、杠桿彈簧7A2、杠桿彈簧7B2則瞬時間向杠桿4A及杠桿4B側反射,使杠桿4A及杠桿4B能夠快速敞開,作逆時鐘方向旋轉θ1度,因杠桿4A及杠桿4B的敞開使得有齒圓盤2A瞬時重心偏移向杠桿4A側(如圖20-1所示)。
當重心偏向杠桿4A側時,有齒圓盤2A立即作逆時鐘方向旋轉θ 2度,待有齒圓盤2A旋轉定位后,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D1作開鎖動作(如圖21-1所示)。
使杠桿4A及杠桿4B在無外力狀態下,以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為軸作擺鐘方向,向有齒圓盤2A中心處作收回動作,在收回同時,壓縮住原本處于自由狀態的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A2、杠桿彈簧7B1、杠桿彈簧7B2,待杠桿4A及杠桿4B收回垂直狀態位置時,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則立即作扣鎖動作,使杠桿4A及杠桿4B能夠完全定位。在杠桿4A及杠桿4B定位完成同時,伸縮軸5A1及伸縮軸5B1則作伸出于有齒圓盤2A動作,使有齒圓盤2A再次與杠桿4A及杠桿4B作完全結合,等待下一次伸縮動作(如圖中22-1所示)。
相同地,杠桿4C及杠桿4D為垂直位置(如圖19-2所示)。本機構開始啟動時,此圖形機構,以主動軸6為旋轉軸,先朝杠桿方向旋轉一固定角度θA2。使本機構在做后續動作時,能夠更為順暢(如圖19-2所示)。
當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1縮入有齒圓盤2B中時,杠桿固定閥8E1同時作開鎖動作,而杠桿彈簧7C1、杠桿彈簧7C2、杠桿彈簧7D1、杠桿彈簧7D2則瞬時間向杠桿4C及杠桿4D側反射,使杠桿4C及杠桿4D能夠快速敞開,作逆時鐘方向旋轉θ1-1度,因杠桿4C及杠桿4D的敞開使得有齒圓盤2B瞬時重心偏移向杠桿4C側(如圖中20-2所示)。
當重心偏向杠桿4C側時,有齒圓盤2B立即作逆時鐘方向旋轉θ2-1度,待有齒圓盤2B旋轉定位后,杠桿固定閥8F1、杠桿固定閥8H1作開鎖動作(如圖21-2所示)。
使杠桿4C及杠桿4D在無外力狀態下,以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為軸作擺鐘方向,向有齒圓盤2B中心處作收回動作。在收回同時,壓縮住原本處于自由狀態的杠桿彈簧7C1、杠桿彈簧7C2、杠桿彈簧7D1、杠桿彈簧7D2,待杠桿4C及杠桿4D收回垂直狀態位置時,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杠桿固定閥8G1、杠桿固定閥8G2則立即作扣鎖動作,使杠桿4C及杠桿4D能夠完全定位,在杠桿4C及杠桿4D定位完成同時,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1則作伸出于有齒圓盤2B動作,使有齒圓盤2B再次與杠桿4C及杠桿4D作完全結合,等待下一次伸縮動作(如圖22-2所示)。
本機構在尚未啟動時,固定齒輪A 21A與固定齒輪B 21B則是處于下極限位置,亦是分別與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作完全囓合的狀態下,因固定齒輪A 21A及固定齒輪B 21B為固定上下位移,且無旋轉裝置,本發明則利用此原理分別將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固定,也因固定齒輪A 21A及固定齒輪B21B分別為個別獨立之裝置,亦可讓固定齒輪A 21A與固定齒輪B 21B自由作脫離及囓合的動作,如圖11-1至11-4所示。
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因固定齒輪A 21A與固定齒輪B 21B的囓合動作,使其為穩定。且固定位置,而伸縮軸5A1~伸縮軸5D2為完全伸出于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狀態,而螺桿A 18A1~螺桿H 18D2為縮入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彈簧止擋塊,另一側,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杠桿固定閥8G1、杠桿固定閥8G2為完全將杠桿4A、杠桿4B、杠桿4C、杠桿4D扣鎖住的狀態,而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D2因固定閥的扣鎖動作,而呈完全壓縮狀態,如圖1所示。
當本機構開始啟動時,電源立即同時接通伸縮軸5A1及伸縮軸5B1、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螺桿馬達A 20A1、螺桿馬達C 20B1,使伸縮軸5A1及伸縮軸5B1立即作縮入有齒圓盤2B內使杠桿4A及杠桿4B能以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為軸作擺鐘方式旋轉。在伸縮軸5A1及伸縮軸5B1作縮入動作同時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也做瞬間開鎖動作。
因此,讓杠桿4A及杠桿4B分別以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為軸心向逆時鐘方向旋轉。在伸縮軸5A1及伸縮軸5B1縮入同時,螺桿A 18A1及螺桿C 18B1也瞬時運轉,使其能夠在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B1向杠桿4A及杠桿4B產生反向彈射的同時,順暢地將杠桿4A及杠桿4B向逆時鐘方向旋轉。待杠桿4A及杠桿4B旋轉至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D1位置時,裝設在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D1感應器,立即感應,使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D1分別作扣鎖動作,以達到完全扣鎖與定位動作。在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D1扣鎖動作完成后,此時的有齒圓盤2A為重心偏移完成的狀態,即是有齒圓盤2A重心偏向杠桿側,如圖3所示。
在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D1扣鎖完成同時,因其內之感應器,感應扣鎖完成,立刻傳送命令使螺桿馬達A 20A1及螺桿馬達C 20B1作反向旋轉。使渦輪A 19A1與渦輪C 19B1旋轉囓合帶動螺桿A 18A1及螺桿C 18B1,作反向旋轉,縮入彈簧止擋塊,另一側,使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B1可以呈自由狀態,等待下一次的壓縮,如圖2所示。
待螺桿A 18A1與螺桿C 18B1縮回動作完成后,立即命令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2縮入有齒圓盤2B內使杠桿4C及杠桿4D能以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B1為軸作擺鐘方式旋轉在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1作縮入動作同時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杠桿固定閥8G1、杠桿固定閥8G2也做瞬間開鎖動作。
因此,讓杠桿4C及杠桿4D分別以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為軸心向順時鐘方向旋轉,在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1縮入同時,螺桿E 18C1及螺桿G 18D1也瞬時運轉,使其能夠在杠桿彈簧7C1、杠桿彈簧7D1向杠桿4C及杠桿4D產生反向彈射的同時,順暢地將杠桿4C及杠桿4D向順時鐘方向旋轉,待杠桿4C及杠桿4D旋轉至杠桿固定閥8F1、杠桿固定閥8H1位置時,裝設在杠桿固定閥8F1、杠桿固定閥8H1感應器,立即感應,使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H1分別作扣鎖動作,以達到完全扣鎖與定位動作,在杠桿固定閥8F1、杠桿固定閥8H1扣鎖動作完成后,此時的有齒圓盤2B為重心偏移完成的狀態,即是有齒圓盤2B重心偏向杠桿側,如圖4所示。
在杠桿固定閥8F1、杠桿固定閥8H1扣鎖完成同時,因其內之感應器,感應扣鎖完成,立刻傳送命令使螺桿馬達E 20C1及螺桿馬達G 20D1作反向旋轉,使渦輪E 19C1與渦輪G 19D1旋轉囓合帶動螺桿E 18C1及螺桿G 18D1,作反向旋轉,縮入彈簧止擋塊。另一側,使杠桿彈簧7C1、杠桿彈簧7D1可以呈自由狀態,等待下一次的壓縮,如圖2所示。
杠桿固定閥8F1、杠桿固定閥8H1、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完全扣鎖動作完成,亦表示杠桿4C及杠桿4D為固定靜止狀態時,升降馬達A 25A立即運轉帶動齒輪B 24A作旋轉。在旋轉同時,因齒輪B 24A與導桿齒輪A 23A互相囓合之裝置,因而促使導桿齒輪A 23A可順利旋轉。而在導桿齒輪A 23A旋轉同時,亦可帶動裝置于導桿齒輪A 23A中心處的升降螺桿A 22A作上下升降的旋轉運動。因為升降馬達A 25A的旋轉使得固定齒輪A 21A向上位移一個固定的距離,直到固定齒輪A 21A與有齒圓盤2A完全脫離至無干涉位置,升降馬達A 25A則立即停止并固定,如圖11-1至11-4所示。
此時,有齒圓盤2A因固定齒輪A 21A的脫離,及杠桿4A及杠桿4B的敞開造成重心偏移與杠桿4A側,使得有齒圓盤2A可以在無外力的狀態下,自動向逆時鐘方向旋轉一固定角度之位能,如圖6所示。
在有齒圓盤2A作逆時鐘旋轉同時,因雙棘輪9A與有齒圓盤2A為相互囓合之裝置,使得雙棘輪9A可以以一定之轉速比作旋轉,也因雙棘輪9A、正向齒輪A 10A1、正向齒輪C 11A1、飛輪A 13A、正向齒輪D 14A、正向齒輪D皮帶14A1為相互囓合及同動裝置,也通過其相互囓合,及轉速比之不同,使得轉速通過飛輪A 13A、皮帶15A1傳導至集能裝置一15A作轉換及儲存,也通過集能裝置一15A的轉換后,亦可產生有效甚大的能源一,如圖5所示。
待集能裝置一15A完成能源轉換及儲存后,升降馬達A 25A立即運轉,作反向旋轉,進而帶動齒輪B 24A及導桿齒輪A 23A也做反向旋轉,使得導桿齒輪A 23A中心的升降螺桿A 22A。亦是因升降螺桿A 22A的反向旋轉,使得原本以有齒圓盤2A完全脫離固定齒輪A 21A,通過升降螺桿A 22A的螺旋下降動作,使得有齒圓盤2A能因固定齒輪A 21A的囓合而完全固定,使本機構能夠處于完全穩定狀態,如圖11-1至11-4所示。
相同地,升降馬達B 25B立即運轉帶動齒輪B 24B作旋轉。在旋轉同時,因齒輪B 24B與導桿齒輪B 23B互相囓合之裝置,因而促使導桿齒輪B 23B可順利旋轉。而在導桿齒輪B 23B旋轉同時,亦可帶動裝置于導桿齒輪B 23B中心處的升降螺桿B 22B作上下升降的旋轉運動。因為升降馬達B 25B的旋轉使得固定齒輪B 21B向上位移一個固定的距離,直到固定齒輪B 21B與有齒圓盤2B完全脫離至無干涉位置,升降馬達B 25B則立即停止并固定,如圖11-1至11-4所示。
此時,有齒圓盤2B因固定齒輪B 21B的脫離,及杠桿4C及杠桿4D的敞開造成重心偏移與杠桿4C側,使得有齒圓盤2B可以在無外力的狀態下,自動向順時鐘方向旋轉一固定角度之位能,如圖7所示。
在有齒圓盤2B作順時鐘旋轉同時,因雙棘輪9B與有齒圓盤2B為相互囓合之裝置,使得雙棘輪9B可以以一定之轉速比作旋轉,也因雙棘輪9B、10C、正向齒輪D 11B1、飛輪D 13D、正向齒輪E 14C、反向齒輪H皮帶14D1為相互囓合及同動裝置,也通過其相互囓合,及轉速比之不同。使得轉速通過飛輪D13D、皮帶15D1傳導至集能裝置四15D作轉換及儲存,也通過集能裝置四15D)的轉換后,亦可產生有效甚大之能源二,如圖5-2所示。
待集能裝置四15D完成能源轉換及儲存后,升降馬達B 25B立即運轉,作反向旋轉。進而帶動齒輪B 24B及導桿齒輪B 23B也做反向旋轉,使得導桿齒輪B 23B中心的升降螺桿B 22B,亦是因升降螺桿B 22B的反向旋轉,使得原本脫離的有齒圓盤2B及固定齒輪B 21B,通過升降螺桿B 22B的螺旋下降動作。使得有齒圓盤2B能因固定齒輪B 21B的囓合而完全固定,使本機構能夠處于完全穩定狀態,如圖11-1至11-4所示。
當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完全定位后,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D1立即作開鎖動作,使杠桿4A及杠桿4B以伸縮軸5A2為軸心,呈擺鐘方式,向有齒圓盤2A的中心處以重力加速度方式,使杠桿4A及杠桿4B能夠快速收合,在杠桿4A及杠桿4B接近有齒圓盤2A中心位置時,杠桿4A及杠桿4B先接觸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B1壓縮至極限位置時,亦是杠桿4A及杠桿4B主桿呈垂直狀態。
在杠桿4A及杠桿4B完全垂直同時,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立即作扣鎖動作,使杠桿4A及杠桿4B能夠完全定位,而此時的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A2、杠桿彈簧7B1、杠桿彈簧7B2則處于壓縮極限待釋放位置。
待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扣鎖完成后,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則作伸出于2A動作,使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得以與杠桿4A及杠桿4B結合,如圖8所示。
當杠桿4A及杠桿4B完全定位后,杠桿固定閥8F1、杠桿固定閥8H1立即作開鎖動作,使杠桿4C及杠桿4D以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為軸心,呈擺鐘方式,向有齒圓盤2B的中心處以重力加速度方式,使杠桿4C及杠桿4D能夠快速收合,在杠桿4C及杠桿4D接近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中心位置時,杠桿4C及杠桿4D先接觸杠桿彈簧7C1、杠桿彈簧7D1壓縮至極限位置時,亦是杠桿4C及杠桿4D主桿呈垂直狀態。
在杠桿4C及杠桿4D完全垂直同時,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杠桿固定閥8G1、杠桿固定閥8G2立即作扣鎖動作,使杠桿4C及杠桿4D能夠完全定位,而此時的杠桿彈簧7C1、杠桿彈簧7C2、杠桿彈簧7D1、杠桿彈簧7D2則處于壓縮極限待釋放位置。
待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杠桿固定閥8G1、杠桿固定閥8G2扣鎖完成后,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則作伸出于有齒圓盤2B動作,使5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得以與杠桿4C及杠桿4D結合,如圖9所示。
此時杠桿4A、杠桿4B、杠桿4C及杠桿4D則呈平行于垂直線的穩定狀態而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則因固定齒輪A 21A及固定齒輪B 21B囓合動作亦呈無轉動穩定位置。待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作伸出動作完成后。
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立即作縮入動作伸縮軸5D2縮入、有齒圓盤2B內使杠桿4A及杠桿4B能以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1為軸作擺鐘方式旋轉.在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作縮入動作同時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也做瞬間開鎖動作。
因此,讓杠桿4A及杠桿4B分別以伸縮軸5A1及伸縮軸5B1為軸心向順時鐘方向旋轉,在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縮入同時,螺桿B 18A2及螺桿D 18B2也瞬時運轉,使其能夠在杠桿彈簧7A2、杠桿彈簧7B2向杠桿4A及杠桿4B產生反向彈射的同時,順暢地將杠桿4A及杠桿4B向順時鐘方向旋轉,待杠桿4A及杠桿4B旋轉至杠桿固定閥8B2、杠桿固定閥8D1位置時,裝設在杠桿固定閥8B2、杠桿固定閥8D2感應器,立即感應,使杠桿固定閥8B2、杠桿固定閥8D2分別作扣鎖動作,以達到完全扣鎖與定位動作,在杠桿固定閥8B2、杠桿固定閥8D2扣鎖動作完成后,此時的有齒圓盤2A為重心偏移完成的狀態,即是有齒圓盤2A重心偏向杠桿側,如圖12所示。
在杠桿固定閥8B2、杠桿固定閥8D2扣鎖完成同時,因其內之感應器,感應扣鎖完成,立刻傳送命令使螺桿馬達B 20A2及螺桿馬達D 20B2作反向旋轉,使渦輪B 19A2與渦輪D 19B2旋轉囓合帶動螺桿B 18A2及螺桿D 18B2,作反向旋轉,縮入彈簧止擋塊,另一側,使杠桿彈簧7A2、杠桿彈簧7B2可以呈自由狀態,如圖2所示。
待螺桿B 18A2與螺桿D 18B2縮回動作完成后,立即命令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縮入有齒圓盤2B內使杠桿4C及杠桿4D能以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1為軸作擺鐘方式旋轉在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作縮入動作同時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杠桿固定閥8G1、杠桿固定閥8G2也做瞬間開鎖動作。
因此,讓杠桿4C及杠桿4D分別以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1為軸心向逆時鐘方向旋轉,在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縮入同時,螺桿F 18C2及螺桿H 18D2也瞬時運轉,使其能夠在杠桿彈簧7C2、杠桿彈簧7D2向杠桿4C及杠桿4D產生反向彈射的同時,順暢地將杠桿4C及杠桿4D向逆時鐘方向旋轉,待杠桿4C及杠桿4D旋轉至杠桿固定閥8F2、杠桿固定閥8H2位置時,裝設在杠桿固定閥8F2、杠桿固定閥8H2感應器,立即感應,使杠桿固定閥8F2、杠桿固定閥8H2分別作扣鎖動作,以達到完全扣鎖與定位動作,在杠桿固定閥8F2、杠桿固定閥8H2扣鎖動作完成后,此時的有齒圓盤2B為重心偏移完成的狀態,即是有齒圓盤2B重心偏向杠桿側,如圖13所示。
在杠桿固定閥8F2、杠桿固定閥8H2扣鎖完成同時,因其內之感應器,感應扣鎖完成,立刻傳送命令使螺桿馬達F 20C2及螺桿馬達H 20D2 1作反向旋轉,使渦輪F 19C2與渦輪H 19D2旋轉囓合帶動螺桿F 18C2及螺桿H 18D2,作反向旋轉,縮入彈簧止擋塊,另一側,使杠桿彈簧7C2、杠桿彈簧7D2可以呈自由狀態,如圖2所示。
杠桿固定閥8F2、杠桿固定閥8H2完全扣鎖動作完成,亦表示杠桿4C及杠桿4D為固定靜止狀態時,升降馬達A 25A立即運轉帶動齒輪B 24A作旋轉,在旋轉同時,因齒輪B 24A與導桿齒輪A 23A互相囓合之裝置,因而促使導桿齒輪A 23A可順利旋轉,而在導桿齒輪A 23A旋轉同時,亦可帶動裝置于導桿齒輪A 23A中心處的升降螺桿A 22A作上下升降的旋轉運動,因為升降馬達A25A的旋轉使得固定齒輪A 21A向上位移一個固定的距離,直到固定齒輪A21A與有齒圓盤2A完全脫離至無干涉位置,升降馬達A 25A則立即停止并固定,如圖11-1至11-4所示。
此時,有齒圓盤2A因固定齒輪A 21A的脫離,及杠桿4A及杠桿4B的敞開造成重心偏移與杠桿4A側,使得有齒圓盤2A可以在無外力的狀態下,自動向逆時鐘方向旋轉一固定角度之位能,如圖14所示。
在有齒圓盤2A作順時鐘旋轉同時,因雙棘輪9A與有齒圓盤2A為相互囓合之裝置,使得雙棘輪9A可以以一定之轉速比作旋轉,也因雙棘輪9A、反向齒輪A 10A2、反向齒輪C 11A2、飛輪B 13B、反向齒輪G 14B、14B2為相互囓合及同動裝置,也通過其相互囓合,及轉速比之不同,使得轉速通過飛輪B 13B、皮帶15B1傳導至集能裝置二15B作轉換及儲存,也通過集能裝置一15A的轉換后,亦可產生有效甚大的能源(三),如圖5所示。
待集能裝置二15B完成能源轉換及儲存后,升降馬達A 25A立即運轉,作反向旋轉,進而帶動齒輪B 24A及導桿齒輪A 23A旋轉,使得導桿齒輪A 23A中心的升降螺桿A 22A。亦因升降螺桿A 22A的反向旋轉,使得原本以有齒圓盤2A完全脫離固定齒輪A 21A,通過升降螺桿A 22A的螺旋下降動作,使得有齒圓盤2A能因固定齒輪A 21A的囓合而完全固定,使本機構能夠處于完全穩定狀態,如圖11-1至11-4所示。
相同地,升降馬達B 25B立即運轉帶動齒輪B 24B作旋轉,在旋轉同時,因齒輪B 24B與導桿齒輪B 23B互相囓合之裝置,因而促使導桿齒輪B 23B可順利旋轉,而在導桿齒輪B 23B旋轉同時,亦可帶動裝置于導桿齒輪B 23B中心處的升降螺桿B 22B作上下升降的旋轉運動,因為升降馬達B 25B的旋轉使得固定齒輪B 21B向上位移一個固定的距離,直到固定齒輪B 21B與有齒圓盤2B完全脫離至無干涉位置,升降馬達B 25B則立即停止并固定,如圖11-1至11-4所示。
此時,有齒圓盤2B因固定齒輪B 21B的脫離,及杠桿4C及杠桿4D的敞開造成重心偏移與杠桿4C側,使得有齒圓盤2B可以在無外力的狀態下,自動向逆時鐘方向旋轉一固定角度之位能,如圖15所示。
在有齒圓盤2B作順時鐘旋轉同時,因雙棘輪9B與有齒圓盤2B為相互囓合之裝置,使得雙棘輪9B可以以一定之轉速比作旋轉,也因雙棘輪9B、10D、反向齒輪D 11B2、飛輪C 13C、正向齒輪E 14C、正向齒輪E皮帶14C1為相互囓合及同動裝置,也通過其相互囓合,及轉速比之不同,使得轉速通過飛輪C 13C、皮帶15C1傳導至集能裝置三15C作轉換及儲存,也通過集能裝置四15D的轉換后,亦可產生有效甚大的能源(四),如圖5所示。
待集能裝置三15C完成能源轉換及儲存后,升降馬達B 25B立即運轉,作反向旋轉,進而帶動齒輪B 24B及導桿齒輪B 23B也做反向旋轉,使得導桿齒輪B 23B中心的升降螺桿B 22B,亦是因升降螺桿B 22B的反向旋轉,使得原本脫離的有齒圓盤2B及固定齒輪B 21B,通過升降螺桿B 22B的螺旋下降動作,使得有齒圓盤2B能因固定齒輪B 21B的囓合而完全固定,使本機構能夠處于完全穩定狀態,如圖11-1至11-4所示。
當有齒圓盤2A及有齒圓盤2B完全定位后,杠桿固定閥8B1、杠桿固定閥8D2立即作開鎖動作,使杠桿4A及杠桿4B以伸縮軸5A1為軸心,呈擺鐘方式,向有齒圓盤2A的中心處以重力加速度方式,使杠桿4A及杠桿4B能夠快速收合,在杠桿4A及杠桿4B接近有齒圓盤2A中心位置時,杠桿4A及杠桿4B先接觸杠桿彈簧7A2、杠桿彈簧7B2壓縮至極限位置時,亦是杠桿4A及杠桿4B主桿呈垂直狀態。
在杠桿4A及杠桿4B完全垂直同時,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立即作扣鎖動作,使杠桿4A及杠桿4B能夠完全定位,而此時的杠桿彈簧7A1、杠桿彈簧7A2、杠桿彈簧7B1、杠桿彈簧7B2則處于壓縮極限待釋放位置。
待杠桿固定閥8A1、杠桿固定閥8A2、杠桿固定閥8C1、杠桿固定閥8C2扣鎖完成后,伸縮軸5A1及伸縮軸5B1則作伸出于有齒圓盤2A動作,使伸縮軸5A2及伸縮軸5B2得以與杠桿4A及杠桿4B結合,如圖16所示。
當杠桿4A及杠桿4B完全定位后,杠桿固定閥8F2、杠桿固定閥8H2立即作開鎖動作,使杠桿4C及杠桿4D以伸縮軸5C1及伸縮軸5D1為軸心,呈擺鐘方式,向有齒圓盤2B的中心處以重力加速度方式,使杠桿4C及杠桿4D能夠快速收合,在杠桿4C及杠桿4D接近有齒圓盤2A、有齒圓盤2B中心位置時,杠桿4C及杠桿4D先接觸杠桿彈簧7C2、杠桿彈簧7D2壓縮至極限位置時,亦是杠桿4C及杠桿4D主桿呈垂直狀態。
在杠桿4C及杠桿4D完全垂直同時,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及杠桿固定閥8G1、杠桿固定閥8G2立即作扣鎖動作,使杠桿4C及杠桿4D能夠完全定位,而此時的杠桿彈簧7C1、杠桿彈簧7C2、杠桿彈簧7D1、杠桿彈簧7D2則處于壓縮極限待釋放位置。
待杠桿固定閥8E1、杠桿固定閥8E2及杠桿固定閥8G1、杠桿固定閥8G2扣鎖完成后,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則作伸出于有齒圓盤2B動作,使伸縮軸5C2及伸縮軸5D2得以與杠桿4C及杠桿4D結合,如圖17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動力產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利用齒輪的囓合動作,作能量的輸出及輸入的運動,并通過上、下支點的轉換方式,使杠桿得以作上、下支點轉換,同時并分別在杠桿與圓盤中心側,分別設置了數組的壓縮彈簧,使杠桿在上、下支點得以順暢轉換,利用壓縮彈簧的反作用力特性,使得杠桿在無任何外力的情況下,自動做敞開的動作,運用了杠桿敞開及閉合與伸縮支點的伸出及縮入的變化,作出了圓盤的重心偏移動作,利用重心偏移的方式,使得圓盤在結構上,自由地作水平與垂直的旋轉與動作,即是將杠桿上、下支點,轉換作敞開及縮合與圓盤重心偏移的方式,該盤產生一較大的旋轉力矩,以驅動輸出齒輪組轉動而產生動力,其機械效率大于1,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
2.一種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在一可樞設在支架上旋轉自如,且具有雙飛輪軸向串聯飛輪作用的主動齒盤上前后側各設置一活動桿,該活動桿設在飛輪同側處,其活動桿具有一組可交替改變與地面懸設角度及軸距的配重塊,利用該組配重塊往上移動或懸設角度及軸距的瞬間可改變與轉換的作重心偏移,再配合該組配重塊之一的懸設角度之重力U字形上下支點轉換作用,而對其主動齒盤產生一較大的旋轉力矩,驅動其主動齒盤轉動而產生動力;所述的主動齒盤的下方則囓合傳動至少一組發電機;在該主動齒盤的盤面,距主動齒盤垂直中心線一設定距離處,分別固設第一伸縮軸及第二伸縮軸,該第一、二伸縮軸可通過電子控制裝置使之凸出或縮入于主動齒輪的盤面;在該主動齒盤的盤面相對于該第一、二伸縮軸的位置處,則設有一兩端皆固設有配重塊的活動桿,該活動桿是相對于第一、二伸縮軸位置上設有可供活動樞軸合的第一軸孔及一第二軸孔;在其主動齒盤位于該活動桿朝向樞軸的一側,設置一可抵住活動桿定位的定固定閥;及一于該主動齒盤邊緣相對于其水平中心線的位置處,設置一具止擋活動桿的固定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產生動力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桿的兩自由端分別固設一配重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產生動力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桿兩自由端進一步包括自主動齒盤樞軸側水平方向延伸之第一延伸臂及第二延伸臂。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產生動力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桿為直桿狀。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產生動力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桿為U形臂。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產生動力的裝置,其中該樞設主動齒盤的支架底部,相對于主動齒輪之下方兩側,各樞設有一組可分別與主動齒盤形成囓合傳動之第一發電齒輪組與其第一發電機及第二發電齒輪組與其第二發電機,當該第一發電齒輪組于主動齒盤行逆時針旋轉時,可令第一發電機發電,而令第二發電齒輪組形成空轉,而該第二發電齒輪組則可令第二發電機發電。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產生動力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將兩組飛輪軸向串聯為二相互對稱作用的旋轉機構主體,具有設在飛輪同側處,可交替改變與地面懸設角度及軸距的配重塊利用其作正反向反復旋轉運動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動力產生的方法和裝置,其是利用齒輪的囓合動作,作能量的輸出及輸入的運動,并通過上、下支點的轉換方式,使杠桿得以作上、下支點轉換。并分別在杠桿與圓盤中心側,分別設置了數組的壓縮彈簧,使杠桿在上、下支點轉換時得以順暢,另外還利用壓縮彈簧的反作用力特性,使得杠桿在無任何外力的情況下,自動做敞開的動作;運用了杠桿敞開及閉合與伸縮支點的伸出及縮入巧妙地變化,作出了圓盤的重心偏移動作,利用重心偏移的方式,使得圓盤在結構上,自由地作水平與垂直的旋轉與動作,即是將杠桿上、下支點,轉換作敞開及縮合與圓盤重心偏移的方式,使之產生動力。
文檔編號F03G3/00GK1538061SQ0312196
公開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18日
發明者邱金和 申請人:邱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