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包括: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導光板本體包括第一側面和與第一側面鄰接的出光面;在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上、靠近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的一側的邊緣位置設置有一光學功能結構層,光學功能結構層凸出于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預設高度;光源,設置在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上,位于光學功能結構層的遠離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的一側,光源的發光面面向光學功能結構層;設置在光學功能結構層的遠離光源的一側的第一反射膜層,第一反射膜層向靠近導光板本體的一側延伸至完全覆蓋住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本發明有效防止螢火蟲不良,減小膠框與顯示面板的重疊面積,防止產生異響或表面褶皺不良等現象,有利于實現窄邊框。
【專利說明】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顯示器窄邊框產品的日漸興盛,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背光模組中LED光源的安裝空間也越來越小,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的LED光源與導光板放置方式容易存在的問題如下:
[0003]目前,如圖1所示,背光模組中的導光板(LGP)1為方形或楔形結構,LED20的放置方式主要為側入式,即,LED20放置在導光板10的入光側側面。由于顯示器的產品窄邊框的限制,LED為點光源,LED 20與顯示面板30的有效顯示區(AA區)距離A較小,如圖2所示,這樣會引起螢火蟲(hotspot)不良。
[0004]為了減少螢火蟲不良,傳統的方法會將膠框(MF)40設計的比較靠近顯示面板30的有效顯示區(AA區),來遮擋LED 20的光線。但是這樣在加蓋顯示面板30時,膠框40易承受顯不面板30的重量,而擠壓下方的光學膜片50或導光板10,產生異響或者表面裙皺(sheetwrinkle)等不良。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可有效防止螢火蟲不良,且減小膠框與顯示面板的重疊面積,防止產生異響或表面褶皺不良等現象,有利于實現窄邊框。
[0006]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背光模組,包括:
[0008]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包括第一側面和與所述第一側面鄰接的出光面;在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上、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的一側的邊緣位置處設置有一光學功能結構層,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凸出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預設高度;
[0009]光源,所述光源設置在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之上,并位于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的一側,且所述光源的發光面面向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
[0010]以及,設置在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遠離所述光源的一側的第一反射膜層,所述第一反射膜層向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一側延伸至完全覆蓋住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
[0011]進一步的,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光折射率小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光折射率。
[0012]進一步的,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光折射率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逐漸增大。
[0013]進一步的,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包括至少兩層光學膜片,且至少兩層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逐漸增大。
[0014]進一步的,至少兩層光學膜片包括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依次設置的第一光學膜片、第二光學膜片、第三光學膜片、第四光學膜片和第五光學膜片。
[0015]進一步的,所述導光板本體在與所述出光面相對的面上分布有散射網點結構。
[0016]進一步的,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凸出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預設高度與所述光源的高度相匹配。
[0017]進一步的,在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反射膜層。
[0018]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反射膜層向靠近所述光源的一側延伸至完全覆蓋住所述光源。
[0019]進一步的,在所述光源的遠離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一側設置有第三反射膜層。
[0020]進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
[0021]設置在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上的光學膜層組件;
[0022]以及,膠框,所述膠框包括位于所述導光板外圍的第一部分及與所述第一部分連接的用于支撐顯示面板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上。
[0023]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組。
[002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上述方案中,對導光板的結構進行了改進,在導光板的入光側(第一側面)的邊緣位置處凸設一光學功能結構層,可以將光源內置,即,將光源設置在導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位于光學功能結構層的內側,使得發光的發光面面向光學功能結構層,從光源出射的光線,可經過導光板上的光學功能結構層的折射以及導光板的入光側設置的第一反射膜層的反射之后再射向導光板底部的網點結構,由于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存在,變向增加了光源至有效顯示區域的光線傳播距離,從而可以減少現有技術中由于光源與顯示面板的有效顯示區距離過小而引起的螢火蟲不良,與現有技術中相比,減少膠框與顯示面板的重疊面積,防止膠框對光學膜片或導光板的擠壓,防止產生異響或表面褶皺不良,且由于膠框與顯示面板的重疊面積減小,更有利于窄邊框設計。
【附圖說明】
[0026]圖1表示現有技術中側入式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表示背光模組產生螢火蟲不良的原理示意圖;
[0028]圖3表不光源中向下出射的光線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導光板中傳播不意圖;
[0029]圖4表示光源中向上出射的光線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導光板中傳播示意圖;
[0030]圖5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32]針對現有技術中由于光源與顯示面板的有效顯示區距離過小導致螢火蟲不良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可有效防止螢火蟲不良,且減小膠框與顯示面板的重疊面積,防止產生異響或表面褶皺等不良現象,有利于實現窄邊框。
[0033]如圖3至5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100,包括導光板本體101,所述導光板本體101包括第一側面和與所述第一側面鄰接的出光面;所述導光板本體101在與所述出光面相對的面上分布有散射網點結構1013;其中,在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上、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第一側面的一側的邊緣位置處設置有一光學功能結構層102,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凸出于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預設高度;
[0034]光源300,所述光源300設置在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之上,并位于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第一側面的一側,且所述光源300的發光面面向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
[0035]以及,設置在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遠離所述光源300的一側的第一反射膜層500,所述第一反射膜層500向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一側延伸至完全覆蓋住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第一側面。
[0036]上述方案中,對導光板100的結構進行了改進,在導光板100的入光側(第一側面)的邊緣位置處凸設一光學功能結構層102,在組裝背光模組時,如圖3至5所示,可以將光源300內置,S卩,將光源300設置在導光板100的出光面上,并位于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內側,使得光源300的發光面面向光學功能結構層102,如此,如圖4所示,從光源300出射的光線中向上出射的光線,可經過導光板100上表面的第二反射膜層、導光板100的第一側面的第一反射膜層及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折射之后再射向導光板100底部的網點結構,如圖3所示,而從光源300出射的光線中向下出射的光線,可經過導光板100的第一側面的第一反射膜層及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折射之后再射向導光板100底部的散射網點結構1013,從而,由于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存在,變向增加了光源300至有效顯示區域的光線傳播距離,從而可以減少現有技術中由于光源300與顯示面板700的有效顯示區距離過小而引起的螢火蟲不良,與現有技術中相比,減少膠框400與顯示面板700的重疊面積,防止膠框400對光學膜片或導光板100的擠壓,防止產生異響或表面褶皺不良,且由于膠框400與顯示面板700的重疊面積減小,更有利于窄邊框設計。
[0037]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光折射率小于所述導光板本體1I的光折射率。
[0038]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光折射率小于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光折射率,可以使得光源300出射的光線,從光學功能結構層102向下出射至導光板本體101,提尚光的利用率。
[0039]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光折射率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的一側逐漸增大。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光折射率小于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光折射率,且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結構上,其光折射率從上到下逐漸增大,可以使得光源300出射的光線,從光學功能結構層102逐漸向下出射至導光板本體101,提高光利用率。
[0040]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中,進一步優選的,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包括至少兩層光學膜片,且至少兩層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的一側逐漸增大。
[0041]采用上述方案,通過將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設計為至少兩層光學膜片,使得至少兩層光學膜片從上之下,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逐漸增大。應當理解的是,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使得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折射率從上至下逐漸增大,對此不作限定。
[0042]在本發明所提供的一具體優選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至少兩層光學膜片包括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的一側依次設置的第一光學膜片、第二光學膜片、第三光學膜片、第四光學膜片和第五光學膜片。
[0043]其中,所述第一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m、第二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n2、第三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m、第四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n4和第五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1!5與導光板100的光折射率nL滿足以下關系:m〈n2〈n3〈n4〈n5〈nL,其中所述第一光學膜片、所述第二光學膜片、第三光學膜片、第四光學膜片和第五光學膜片以及導光板100可以選自如下材料制作而成:NaF(氟化鈉),折射率為1.31 ;MgF2(氟化鎂),折射率為1.38 ; S12(二氧化硅),折射率為1.45;1^(:12(氯化鎂),折射率為1.56;?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率為1.49;?(:(聚甲醛),折射率為1.59;等等。
[0044]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導光板100,其光學功能結構層102中各光學膜片可以采用磁控濺射工藝或熱蒸鍍方式制備,膜層制備均勻。
[0045]此外,上述方案中,光源300采用LED燈條時,LED燈條的電路板可以平行于顯示面板700設置,與現有技術中,LED燈條的電路板只能垂直于顯示面板700設置相比,更有利于曲面背光源300的實現。
[0046]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如圖5所示,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凸出于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的預設高度與所述光源300的高度相匹配。
[0047]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在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反射膜層600。
[0048]采用上述方案,如圖4所示,從光源300出射的光線中向上出射的光線,經過導光板100上表面的第二反射膜層600、導光板100的第一側面的第一反射膜層500及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折射之后再射向導光板100底部的散射網點結構1013,如圖3所示,從光源300出射的光線中向下出射的光線,可經過導光板100的第一側面的第一反射膜層500及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折射之后再射向導光板100底部的散射網點結構1013。
[0049]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如圖5所示,所述第二反射膜層600向靠近所述光源300的一側延伸至完全覆蓋住所述光源300。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保證所述光源300出射的光線被充分利用,且防止漏光。
[0050]此外,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如圖5所示,在所述光源300的遠離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102的一側設置有第三反射膜層800。
[0051]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所述第三反射膜層800,可以減少漏光,以及減少光損失,提尚光利用率。
[0052]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組中,如圖5所示,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
[0053]設置在所述導光板本體101的出光面上的光學膜層組件900;
[0054]以及,膠框400,所述膠框400包括位于所述導光板100外圍的第一部分401及與所述第一部分401連接的用于支撐顯示面板的第二部分402,其中所述光源300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402上。
[0055]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種光源300的優選固定方式,應當理解的是,在實際應用中,所述光源300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固定。
[0056]此外,本發明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組。
[0057]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導光板,所述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包括第一側面和與所述第一側面鄰接的出光面;在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上、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的一側的邊緣位置處設置有一光學功能結構層,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凸出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預設高度; 光源,所述光源設置在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之上,并位于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的一側,且所述光源的發光面面向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 以及,設置在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遠離所述光源的一側的第一反射膜層,所述第一反射膜層向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一側延伸至完全覆蓋住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第一側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光折射率小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光折射率。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光折射率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逐漸增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包括至少兩層光學膜片,且至少兩層光學膜片的光折射率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逐漸增大。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至少兩層光學膜片包括從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至靠近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依次設置的第一光學膜片、第二光學膜片、第三光學膜片、第四光學膜片和第五光學膜片。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光板本體在與所述出光面相對的面上分布有散射網點結構。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凸出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預設高度與所述光源的高度相匹配。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遠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反射膜層。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膜層向靠近所述光源的一側延伸至完全覆蓋住所述光源。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源的遠離所述光學功能結構層的一側設置有第三反射膜層。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上的光學膜層組件; 以及,膠框,所述膠框包括位于所述導光板外圍的第一部分及與所述第一部分連接的用于支撐顯示面板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上。12.—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1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
【文檔編號】G02B6/00GK105911635SQ201610475101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明人】蓋欣, 陳秀云, 王潔瓊, 尹大根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