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成像裝置和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84965閱讀:16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成像裝置和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供用戶以雙眼觀察被攝體的成像裝置和顯示裝置,例如雙眼望遠鏡、頭部安裝型顯示器等。
背景技術
為了使用戶以雙眼觀察被攝體,雙眼望遠鏡具有分別與左眼和右眼相對應的光學系統。在現有技術中,提出了將左目鏡單元和右目鏡單元中的一個目鏡單元相對于另一目鏡單元的傾斜移動作為用于調節左光學系統和右光學系統的光軸的方法(例如,見日本專利特開 No. 2003-57563)。在使用電子取景器(Electronic View Finder)的電子雙眼望遠鏡中,從物鏡進入的光被例如CMOS成像器等成像元件轉換成圖像數據,并且圖像數據顯示在例如液晶顯示 面板等顯示元件上。用戶觀察到顯示在顯示元件上處于被目鏡放大的狀態下的圖像。這種電子雙眼望遠鏡例如需要調節顯示元件相對于目鏡的光軸的滾動角(圍繞縱向軸線的旋轉角)。然而,在專利文獻I中描述的過去的這種方法只能夠調節俯仰角(圍繞橫向軸線的旋轉角)和偏轉角(圍繞垂直軸線的旋轉角),對于需求調節滾動角的例如包括有電子取景器的電子雙眼望遠鏡等成像裝置或者顯示裝置是不足夠的。

發明內容
希望的是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和顯示裝置,其允許成像元件或者顯示元件的滾動角得到調節。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成像裝置,其包括用于將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或者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一元件;和用于將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或者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調節的。在根據本公開上述實施例的成像裝置中,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各自將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或者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在該情況下,所述第一元件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二元件得到調節。因此,入射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圖像光的平行性或者顯示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上的圖像的平行性彼此一致,圖像光或者圖像的重疊得到恰當地進行。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一元件;和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調節的。在根據本公開上述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各自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在該情況下,所述第一元件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二元件得到調節。因此,顯示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上的圖像的平行性彼此一致,圖像彼此恰當地重疊。在根據本公開上述實施例的成像裝置或者根據本公開上述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第一元件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的旋轉角相對于第二元件是可調節的。因此,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滾動角能夠得到調節。


圖I是示出本公開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構造的圖;圖2是示出圖I所示目鏡鏡筒的內部構造的圖;圖3A、3B、3C和3D是協助說明圖2所示特定位置的示例的圖;圖4是圖2所示基座的構造的透視圖;
圖5是沿圖4中的線V-V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圖;圖6是圖2所示基座的構造的透視圖;圖7是圖6所示基座的分解透視圖;圖8是沿圖6中的線VIII-VIII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圖;圖9是圖7所示第二旋轉構件的分解透視圖;圖10是沿圖6中的線X-X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圖;圖11是示出用于調節圖I所示電子取景器的旋轉角的方法的圖;圖12A、12B、12C和12D是協助說明用于調節圖11所示電子取景器的旋轉角的程序的圖;圖13是圖I所示成像裝置的外觀的正視圖;圖14是所述成像裝置的外觀的后視圖;圖15是所述成像裝置的外觀的右視圖;圖16是所述成像裝置的外觀的左視圖;圖17是所述成像裝置的外觀的俯視圖;圖18是所述成像裝置的外觀的仰視圖;圖19是從右下方觀察到的成像裝置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0是從左上方觀察到的成像裝置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1是本公開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2是示出圖21所示顯示裝置的構造的圖;圖23是示出本公開第三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構造的圖;而圖24是示出用于調節圖23所示成像元件的旋轉角的方法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公開的優選實施例。注意,將按下列順序進行描述。I.第一實施例(電子雙眼望遠鏡調節電子取景器的旋轉角的示例)2.第二實施例(頭部安裝型顯示器調節顯示元件的旋轉角的示例)3.第三實施例(電子雙眼望遠鏡調節成像元件的旋轉角的示例)(第一實施例)圖I示意性地示出了作為本公開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電子雙眼望遠鏡的構造。注意,在附圖中,平行于寬度方向的方向(橫向方向或左右方向)表示為P,平行于高度方向的方向(垂直方向或上下方向)表不為Y,而縱向方向(前后方向)表不為R。 電子雙眼望遠鏡例如在用戶以雙眼放大觀看遠景等時使用。電子雙眼望遠鏡例如從被攝體(未示出)側向用戶的左眼EL和右眼ER側依次包括物鏡IlL和11R,成像元件12L和12R,大規模集成電路(LSI) 13L和13R,電子取景器(EVF) 21L和21R,以及目鏡22L和22R。物鏡IlL和I IR、成像元件12L和12R以及大規模集成電路13L和13R容納在殼體14中。電子取景器2IL和目鏡22L容納在目鏡鏡筒23L中。電子取景器2IR和目鏡22R容納在目鏡鏡筒23R中。成像元件12L、12R將從物鏡11L、I IR進入的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成像元件12L、12R由例如CMOS (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成像器或者類似物形成。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目鏡鏡筒23L、23R的內部構造。在目鏡鏡筒23L內配置有例如電子取景器21L、目鏡22L和基座30L。在目鏡鏡筒23R內配置有例如電子取景器21R、目鏡22R和基座30R。電子取景器21L基于由成像元件12L轉換出的電信號生成圖像。電子取景器21L由例如液晶顯示面板等顯示元件形成。用戶能夠觀察到顯示在電子取景器21L中處于被目鏡22L放大的狀態下的圖像。對于屈光度調節,沿引導軸(未示出)移動目鏡22L,由此能夠調節目鏡22L與電子取景器2IL之間的距離。電子取景器2IL和目鏡22L容納在外部構件(未示出)中,以形成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L。基座30L將在后面描述。電子取景器21R基于由成像元件12R轉換出的電信號生成圖像。電子取景器21R由例如液晶顯示面板等顯示元件形成。用戶能夠觀察到顯示在電子取景器21R中處于被目鏡22R放大的狀態下的圖像。對于屈光度調節,沿引導軸(未示出)移動目鏡22R,由此能夠調節目鏡22R與電子取景器2IR之間的距離。電子取景器2IR和目鏡22R容納在外部構件(未示出)中,以形成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R。基座30R將在后面描述。電子取景器21L圍繞在縱向方向上穿過特定位置P的軸線AR(該軸線在以下也將簡稱為“縱向軸線AR”)(箭頭RR的方向)的旋轉角(滾動角)相對于電子取景器21R能夠得到調節。電子雙眼望遠鏡從而允許電子取景器21L和電子取景器21R的滾動角(angleof roll)得到調節。另外,優選地,電子取景器21R圍繞穿過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寬度方向的軸線AP(該軸線在以下也將簡稱為“橫向軸線AP”)(箭頭RP的方向)的旋轉角(俯仰角,angleof pitch),以及電子取景器21R圍繞穿過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軸線AY (該軸線在以下也將簡稱為“垂直軸線AY”)(箭頭RY的方向)的旋轉角(偏轉角,angle of yaw)相對于電子取景器21L能夠得到調節。其原因如下。能夠采用這樣一種方法,其中電子取景器21L和電子取景器21R之一具有用于調節滾動角、俯仰角和偏轉角這三個角度的所有結構,使滾動角、俯仰角和偏轉角相對于沒有調節結構的另一電子取景器得到調節。然而,當滾動角、俯仰角和偏轉角之一在電子取景器21L和電子取景器21R之一中得到調節,而另兩個角度在電子取景器221L和21R的另一個中得到調節時,能夠避免裝置尺寸的增大,并且能夠有效地使用內部區域。所述“特定位置”在該情況下優選為眼點(eye point),即,由設計者確定為“用于以眼睛進行觀察的基準位置”的位置。更具體地說,在與電子取景器21L和21R、目鏡22L和22R以及用戶的左眼EL和右眼ER的位置關系中,所述特定位置是位于目鏡22L、22R的后側(用戶的左眼EL和右眼ER側)不發生陰影的位置。陰影是構成部件使從透鏡觀察到的圖像缺ー個角,或者降低周緣光量從而使圖像變暗的現象。注意,只要電子取景器21L、21R等能夠旋轉,則特定位置P理論上能夠調節至任意位置。例如,圖3A示出了在將特定位置P設定在電子取景器21L、21R前側的位置(被攝體偵 的狀態下調節電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的示例。然而,在該情況下,目鏡22L、22R和電子取景器21L、21R的作為整體的各単元的左右位置在調節后發生偏移,并且可能在不適于作為雙眼望遠鏡的實際使用的狀態下被調節。雖然正確的眼睛位置EL、ER(目鏡鏡筒23L、23R)在制品狀態下應該位于穿過特定位置P的軸線24L1、24R1上,但是在圖3A中在眼睛位置ER與軸線24R1之間出現了位移d。因此,如圖3B所示,穿過目鏡鏡筒23R進行觀看,發現目鏡22R發生了位移,并且可能出現大的陰影。另外,在左右,眼睛EL、ER與目鏡22L、22R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使得左右的透鏡性能可能得不到維持。另ー方面,圖3C示出了在將特定位置P設定于眼點處的狀態下調節電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的示例。在該情況下,正確的眼睛位置EL、ER(目鏡鏡筒23L、23R)在制品狀 態下位于穿過特定位置P的軸線24L1、24R1上。因此,如圖3D所示,穿過目鏡鏡筒23R進行觀看,發現目鏡22R位于中心處,并且陰影得到降低。由于以上原因,特定位置P優選是眼點。(滾動角調節機構)以下將對用于調節電子取景器21L的滾動角的機構進行描述。圖4示出了圖2所示基座30L的總體構造。圖5示意性地示出了由包括有基座30L的直徑的平面切割出的基座30L的截面構造。基座30L是用于附接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L并使目鏡鏡筒23L與殼體14聯接的部件。基座30L包括例如第一固定構件31L、第一旋轉構件32L、第一保持板彈簧33L、第一保持構件34L、第一調節彈簧35L(圖4中未示出,但是在圖5中示出)和第一調節螺絲36し然而,第一調節彈簧35L在圖5中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固定構件31L包括例如固定本體部分31L1和旋轉支承軸31L2。固定本體部分31L1是例如在一端開放的圓筒形部件。旋轉支承軸31L2設置在固定本體部分31L1的底面的中心。旋轉支承軸31L2支承第一旋轉構件32L,并用作第一旋轉構件32L的中心旋轉軸線。也就是說,旋轉支承軸31L2與縱向軸線AR重合,并且與目鏡22L的光軸重合。如箭頭RR所示,第一旋轉構件32L圍繞第一固定構件31L的旋轉支承軸31L2旋轉,從而使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L圍繞縱向軸線AR旋轉(滾動旋轉)。第一旋轉構件32L包括例如旋轉本體部分32L1和附接部分32L2。旋轉本體部分32L1裝配到第一固定構件31L的旋轉支承軸31L2上,并且圍繞縱向軸線AR是可旋轉的。附接部分32L2是用于附接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L的部件。附接部分32L2在旋轉本體部分32L1的周緣設置成凸緣形狀。第一保持板彈簧33L使第一旋轉構件32L夾持在第一保持板彈簧33L與第一固定構件31L之間,從而去除搖晃并允許精確的滾動角調節。第一保持板彈簧33L以例如三個腿部33L1、33L2和33L3來保持第一保持構件34L和第一旋轉構件32し另ー方面,第一保持板彈簧33L在兩個固定點33L4、33L5處固定至第一固定構件31し固定點33L4例如設置在旋轉支承軸31L2的端部處。固定點33L5例如設置在第一固定構件31L的底面的周緣部分上。第一保持構件34L用于降低第一保持板彈簧33L與第一旋轉構件32L之間的摩擦,從而使第一旋轉構件32L的旋轉平滑化。第一保持構件34L與第一旋轉構件32L —起裝配在第一固定構件3IL的旋轉支承軸31L2上。第一調節彈簧35L和第一調節螺絲36L用于通過第一旋轉構件32L對電子取景器21L的滾動角旋轉進行調節。具體說,第一調節彈簧35L通過向特定的旋轉方向(例如由箭頭RR示出的順時針方向)偏置第一旋轉構件32L,來將第一旋轉構件32L的旋轉方向調控在一個方向上。另一方面,第一調節螺絲36L通過旋轉沿將第一調節彈簧35L的偏置力推回的方向線性地移動,從而調節第一旋轉構件32L和電子取景器21L的滾動角。
第一調節彈簧35L例如設置在固定側鎖定部35L1與旋轉側鎖定部35L2之間。固定側鎖定部35L1是例如設置在第一固定構件31L的底面上的突起。旋轉側鎖定部35L2是例如設置在第一旋轉構件32L的底面上的突起。第一調節螺絲36L的軸例如穿過設置于第一固定構件31L的側面或者第一保持板彈簧33L中的通孔36L1。第一調節螺絲36L的螺絲尖端與第一旋轉構件32L的側面上的突出面36L2抵接,并且推壓突出面36L2。(俯仰角調節機構)下面將對用于調節電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的機構進行描述。圖6示出了圖2所示基座30R的總體構造。圖7示出了分解狀態下的基座30R。圖8示意性地示出了沿圖6中的線VIII-VIII所取的截面構造。基座30R是用于附接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R并使目鏡鏡筒23R與殼體14聯接的部件。基座30R包括例如第二固定構件41R、第二旋轉構件42R、第二保持板彈簧43R、第二保持構件44R、第二調節彈簧45R(見圖8)和第二調節螺絲46R。注意,用于附接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R的附接構件26R設置在第二旋轉構件42R上,后述的第三旋轉構件52R (見圖10)和維持構件25R(見圖10)被插入附接構件26R與第二旋轉構件42R之間。另外,第二調節彈簧45R在圖8中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固定構件41R例如是在一端開放的圓筒形部件,并且在其底面的中心處具有矩形開口 41R1。在開口 41R1的彼此相對的兩條邊上設置有旋轉引導部41R2。旋轉引導部41R2是曲面,支承第二旋轉構件42R,并用作用于第二旋轉構件42R圍繞橫向軸線AP沿箭頭RP的方向做俯仰旋轉的引導部。旋轉引導部41R2具有以特定位置P為中心的圓弧形截面形狀。如箭頭RP所示,第二旋轉構件42R圍繞上述橫向軸線AP旋轉,從而使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R圍繞橫向軸線AP旋轉(俯仰旋轉)。具體說,第二旋轉構件42R是裝配在第二固定構件41R的開口 41R1中的矩形部件。在第二旋轉構件42R的彼此相對的兩條邊上設置有與第二固定構件41R的旋轉引導部41R2相對應的曲面42R1。第二保持板彈簧43R使第二旋轉構件42R夾持在第二保持板彈簧43R與第二固定構件41R的下表面之間,從而去除搖晃并允許精確的俯仰角調節。第二保持板彈簧43R例如以多個(例如四個)腿部43R1、43R2、43R3和43R4來保持第二保持構件44R和第二旋轉構件42R。另一方面,第二保持板彈簧43R在開口 41R1的周緣上的多個(例如四個)固定點43R5、43R6、43R7和43R8處固定至第二固定構件41R的底面。第二保持構件44R用于降低第二保持板彈簧43R與第二旋轉構件42R之間的摩擦,從而使第二旋轉構件42R的旋轉平滑化。第二保持構件44R與第二旋轉構件42R —起裝配在第二固定構件41R的開ロ 41R1中。第二調節彈簧45 R和第二調節螺絲46R用于通過第二旋轉構件42R對電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旋轉進行調節。具體說,第二調節彈簧45R通過向特定方向(例如向圖8中如箭頭APl所示的左方)偏置第二旋轉構件42R,來將第二旋轉構件42R的旋轉方向調控在一個方向上。另ー方面,第二調節螺絲46R通過旋轉沿將第二調節彈簧45R的偏置力推回的方向線性地移動,從而調節第二旋轉構件42R和電子取景器2IR的俯仰角。這種第二調節彈簧45R例如設置在固定側鎖定部45R1與旋轉側鎖定部45R2之間。固定側鎖定部45R1是例如設置在第二固定構件41R的底面(或者固定于第二固定構件41R的第二保持板彈簧43R)上的突起。旋轉側鎖定部45R2是例如設置在第二旋轉構件42R的底面上的突起。第ニ調節螺絲46R的軸例如穿過設置于第ニ固定構件4IR的側面或者第ニ保持板彈簧43R中的通孔46R1。第二調節螺絲46R的螺絲尖端與第二旋轉構件42R的側面抵接,并推壓第二旋轉構件42R。(偏轉角調節機構)下面將對用于調節電子取景器21R的偏轉角的機構進行描述。圖9以分解狀態示出了圖7和圖8所示的第二旋轉構件42R。圖10示意性地示出了沿圖6中的線X-X所取的截面構造。在第二旋轉構件42R的內部和周緣設置有第三旋轉構件52R、第三保持板彈簧53R、第三保持構件54R、第三調節彈簧55R(見圖10)和第三調節螺絲56R(見圖6)。注意,第三調節彈簧55R在圖10中示意性地示出。第二旋轉構件42R例如在其底面的中心處具有矩形開ロ 42R2。在開ロ 42R2的彼此相對的兩條邊上設置有旋轉引導部42R3。旋轉引導部42R3是曲面,支承第三旋轉構件52R,并用作用于第三旋轉構件52R圍繞垂直軸線AY旋轉的引導部。旋轉引導部42R3具有以特定位置P為中心的圓弧形截面形狀。如箭頭RY所示,第三旋轉構件52R圍繞上述垂直軸線AY旋轉,從而使電子取景器透鏡單元24R圍繞垂直軸線AY旋轉(偏轉旋轉)。具體說,第三旋轉構件52R是裝配在第ニ旋轉構件42R的開ロ 42R2中的矩形部件。在第三旋轉構件52R的彼此相対的兩條邊上設置有與第二旋轉構件42R的旋轉引導部42R3相對應的曲面52R1。第三旋轉構件52R固定至附接構件26R,使維持構件25R位于第三旋轉構件52R與附接構件26R之間。第三保持板彈簧53R使第三旋轉構件52R夾持在第三保持板彈簧53R與第二旋轉構件42R的下表面之間,從而去除搖晃并允許精確的偏轉角調節。第三保持板彈簧53R例如以多個(例如四個)腿部53R1、53R2、53R3和53R4來保持第三保持構件54R和第三旋轉構件52R。另ー方面,第三保持板彈簧53R在開ロ 42R2的周緣上的多個(例如三個)固定點53R5、53R6、和53R7處固定至第二旋轉構件42R的底面。第三保持構件54R用于降低第三保持板彈簧53R與第三旋轉構件52R之間的摩擦,從而使第三旋轉構件52R的旋轉平滑化。第三保持構件54R與第三旋轉構件52R —起裝配在第二旋轉構件42R的開ロ 42R2中。第三調節彈簧55R和第三調節螺絲56R用于通過第三旋轉構件52R對電子取景器21R的偏轉角旋轉進行調節。具體說,第三調節彈簧55R通過向特定方向(例如向圖10中如箭頭AYl所示的左方)偏置第三旋轉構件52R,來將第三旋轉構件52R的旋轉方向調控在ー個方向上。另ー方面,第三調節螺絲56R通過旋轉沿將第三調節彈簧55R的偏置力推回的方向線性地移動,從而調節第三旋轉構件52R和電子取景器2IR的偏轉角。這種第三調節彈簧55R例如設置在固定側鎖定部55R1與旋轉側鎖定部55R2之間。固定側鎖定部55R1是例如設置在第二旋轉構件42R的底面(或者固定于第二旋轉構件42R的第三保持板彈簧53R)上的突起。旋轉側鎖定部55R2是例如設置在第三旋轉構件52R的底面上的突起。第三調節螺絲56R的軸例如穿過設置于第二旋轉構件42R的側面或者第三保持板彈簧53R中的通孔56R1 (見圖6)。第三調節螺絲56R的螺絲尖端與第三旋轉構件52R的側 面抵接,并推壓第三旋轉構件52R。電子雙眼望遠鏡中的電子取景器21L、21R的旋轉角能夠按例如以下方式進行調節。如圖11所示,在已完成組裝的目鏡鏡筒23L、23R中的電子取景器21L、21R中顯示圖表圖像(chart image)。所述圖表圖像是由兩個治具相機(jig camera) 62L、62R拍攝的,所述治具相機的光軸61L、61R被調節成彼此平行,并且該調節是在相互比較圖表圖像的同時進行的。這時,焦點被設定為無限遠處的點。另外,目鏡22L、22R的屈光度被調節至ODiop (屈光度)。圖12A和圖12B示出了由治具相機62L、62R拍攝的圖表圖像63L、63R的初始位置。右側的電子取景器21R的滾動角在組裝完成時已被確定,而電子取景器21R的偏轉角和俯仰角處于可調節的狀態。因此,在圖表圖像63R的初始位置,俯仰角和偏轉角作為圖表圖像63R的中心點63RC的垂直和水平位移被觀察到,但是通過增加組裝精度能夠使滾動角無限地靠近期望的傾斜度(例如水平)。另ー方面,左側的電子取景器21L的俯仰角和偏轉角在組裝完成時已被確定,而電子取景器21L的滾動角處于可調節的狀態。因此,在圖表圖像63L的初始位置,滾動角處于從期望的角度(例如水平)發生了旋轉的狀態,但是通過增加組裝精度能夠使俯仰角和偏轉角無限地靠近期望的角度。也就是說,圖表圖像63L的中心點63LC能夠被設定在期望的位置(例如屏幕的中心)。該位置被設定為俯仰和偏轉基準點63PY。接下來,如圖12C所示,通過使用第二調節螺絲46R,使右側的目鏡鏡筒23R的俯仰角得到調節。另外,通過使用第三調節螺絲56R,使目鏡鏡筒23R的偏轉角得到調節。由此,在右側的電子取景器21R中觀察到的圖表圖像63R的中心點63RC被調節至左側的電子取景器21L的俯仰和偏轉基準點63PY。在該狀態下,將圖表水平線設定為滾動基準線63R。接下來,如圖12D所示,通過使用第一調節螺絲36L來調節左側的目鏡鏡筒23L的滾動角,以將在左側的電子取景器21L中觀察到的圖表圖像63L的水平線63LH設定成平行于右側的電子取景器21R的滾動基準線63R。因此,電子取景器21L、21R的旋轉角調節得以完成。在電子雙眼望遠鏡中,成像元件12L、12R將從物鏡11L、11R進入的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電子取景器21L、21R基于由成像元件12L、12R轉換出的電信號生成圖像。圖像被目鏡22L、22R放大,然后被用戶觀察到。在該情況下,使電子取景器21L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AR(縱向軸線AR)的旋轉角(滾動角)相對于電子取景器21R得到調節。因此,由雙眼觀察到的相應圖像的平行性彼此一致。因此,圖像恰當地彼此重疊。此外,電子取景器21R圍繞橫向軸線AP的旋轉角(俯仰角)以及電子取景器21R圍繞垂直軸線AY的旋轉角(偏轉角)相對于電子取景器21L得到調節。因此,由雙眼觀察到的相應圖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一致。因此,圖像更恰當地彼此重疊,并且能夠被雙眼舒適地觀察到。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電子取景器21L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AR(縱向軸線AR)的 旋轉角(滾動角)相對于電子取景器21R做成可調節的。因此,電子取景器21L、21R的滾 動角能夠得到調節。另外,電子取景器21R圍繞穿過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寬度方向的軸線AP(橫向軸線AP)的旋轉角(俯仰角),以及電子取景器21R圍繞穿過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軸線AY(垂直軸線AY)的旋轉角(偏轉角),相對于電子取景器21L做成可調節的。因此,能夠避免裝置尺寸的增大,并且能夠有效地使用內部區域。圖13-20示出了前述實施例的電子雙眼望遠鏡的外觀的示例。圖13是正視圖。圖14是后視圖。圖15是右視圖。圖16是左視圖。圖17是俯視圖。圖18是仰視圖。圖19是從右下方觀察到的電子雙眼望遠鏡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0是從左上方觀察到的電子雙眼望遠鏡的外觀的透視圖。(第二實施例)圖21示出了作為本公開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頭部安裝型顯示器的外觀。該頭部安裝型顯示器例如在呈眼鏡形狀的顯示部71的兩側具有用于安裝在用戶頭部上的耳掛部72。圖22示出了圖21所示顯示部71的構造。顯示部71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地從遠離用戶的左眼EL和右眼ER的一側起依次包括例如基座30L和30R、顯示元件81L和81R以及目鏡82L和82R。顯示元件81L、81R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顯示元件81L、81R由液晶顯示面板、有機EL (電致發光)顯示面板或者類似物形成。用戶能夠觀察到顯示在顯示元件81L、81R上的處于被目鏡82L、82R放大的狀態下的圖像。顯示元件81L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AR(縱向軸線AR)的旋轉角(滾動角)能夠相對于顯示元件8IR得到調節。該頭部安裝型顯示器從而允許顯示元件81L、81R的滾動角得到調節。另外,優選地,顯示元件81R圍繞穿過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寬度方向的軸線AP(橫向軸線AP)的旋轉角(俯仰角),以及顯示元件81R圍繞穿過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軸線AY (垂直軸線AY)的旋轉角(偏轉角),相對于顯示元件81L是可調節的。當然,能夠采用這樣一種方法,其中顯示元件81L和顯示元件81R之一具有用于調節滾動角、俯仰角和偏轉角這三個角度的所有結構,使滾動角、俯仰角和偏轉角相對于沒有調節結構的另一電子取景器得到調節。然而,當滾動角、俯仰角和偏轉角之一在顯示元件81L、81R之一中得到調節,而另兩個角度在顯示元件81L、81R的另ー個中得到調節吋,能夠避免裝置尺寸的増大,并且能夠有效地使用內部區域。如第一實施例中那樣,所述“特定位置”在該情況下優選為眼點,S卩,由設計者確定為“用于以眼睛進行觀察的基準位置”的位置。基座30L、30R以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方式形成。(第三實施例)圖23示意性地示出了作為本公開 第三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電子雙眼望遠鏡的構造。在該電子雙眼望遠鏡中,對成像元件12L、12R設置有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基座30L、30R,由此,使成像元件12L、12R的滾動角、俯仰角和偏轉角可調節。除此之外,該電子雙眼望遠鏡對構造、動作和效果與第一實施例的類似。具體說,成像元件12L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AR(縱向軸線AR)的旋轉角(滾動角)能夠相對于成像元件12R得到調節。電子雙眼望遠鏡從而允許成像元件12L、12R的滾動角得到調節。另外,優選地,成像元件12R圍繞平行于寬度方向的軸線AP(橫向軸線AP)的旋轉角(俯仰角),以及成像元件12R圍繞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軸線AY (垂直軸線AY)的旋轉角(偏轉角),相對于成像元件12L是可調節的。圖24示出了用于調節這種成像元件12L、12R的旋轉角的ー種方法。成像単元15L通過在基座30L上配置物鏡IlL和成像元件12L而形成。另外,成像單元15R通過在基座30R上配置物鏡IlR和成像元件12R而形成。如第一實施例中那樣,能夠通過治具相機62L、62R拍攝成像單元15L、15R,調節成像元件12L的滾動角,以及調節成像元件12R的俯仰角和偏轉角。注意,第一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可以彼此組合,以便對電子取景器21L、21R和成像元件12L、12R均設置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基座30L、30R。以上通過引用實施例描述了本公開。然而,本公開并不局限于前述實施例,而是可以進行各種變型。例如,在前述實施例中,描述這樣一種情況,其中滾動角通過左側基座30L得到調節,而俯仰角和偏轉角通過右側基座30R得到調節。然而,也可以通過右側基座30R來調節滾動角,并且通過左側基座30L來調節俯仰角和偏轉角。另外,用于調節滾動、俯仰和偏轉這三個角度的機構的組合沒有限制,只要這些機構之ー被設置至基座30L (或者基座30R),而另兩個機構被設置至基座30R(或者基座30L)。例如,可以通過基座30L來調節俯仰角,并且可以通過基座30R來調節滾動角和偏轉角。此外,可以通過基座30R來調節俯仰角,并且可以通過基座30L來調節滾動角和偏轉角。替代地,可以通過基座30L來調節偏轉角,并且可以通過基座30R來調節滾動角和俯仰角。另外,可以通過基座30R來調節偏轉角,并且可以通過基座30L來調節滾動角和俯仰角。此外,例如,通過引用電子雙眼望遠鏡或者頭部安裝型顯示器的具體構造來描述了前述實施例。然而,不必包括所述構造的所有構成元件,并且還可以設置其它的構成元件。另外,例如,在前述實施例中,作為成像裝置的一個示例描述了電子雙眼望遠鏡,而作為顯示裝置的一個示例描述了頭部安裝型顯示器。然而,本技術廣泛適用于除電子雙眼望遠鏡和頭部安裝型顯示器外的雙透鏡成像裝置或者顯示裝置。
本公開包含與2011年4月08日在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所公開的主題有關的主題,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本文。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裝置,包括 用于將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或者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一元件;和 用于將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或者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二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調節的。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元件圍繞穿過特定位置并且平行于寬度方向的軸線的旋轉角,以及所述第二元件圍繞穿過所述特定位置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一元件是可調節的。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特定位置是眼點。
4.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一元件;和 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二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調節的。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元件圍繞穿過特定位置并且平行于寬度方向的軸線的旋轉角,以及所述第二元件圍繞穿過所述特定位置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一元件是可調節的。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特定位置是眼點。
全文摘要
本公開涉及成像裝置和顯示裝置。所述成像裝置包括用于將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或者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一元件;和用于將圖像光轉換成電信號或者基于電信號生成圖像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圍繞縱向方向上的軸線的旋轉角相對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調節的。
文檔編號G02B23/12GK102736238SQ20121009238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8日
發明者岡本紳介 申請人:索尼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