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畫像形成裝置、畫像形成方法及其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進行校色的畫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例如,專利文獻1宣布了這樣的畫像處理方法,即在連續形成N張畫像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校準時,中斷成像處理而進行校準處理,校準處理結束后再重新開始成像處理。另外,專利文獻2也宣布了下述確定顏校色值的方法,即在打印機使用過程中以規則的間隔印刷彩色補條,傳感器測出這個彩色補條并以此為基礎來確定顏色的校正值。
日本專利第3150305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早期公開之第10-224653號公報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上述背景情況下,輕松處理形成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的畫像形成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涉及的畫像形成裝置包括在記錄媒體上形成畫像的成像單元、針對以前述成像單元形成畫像的記錄媒體實施后處理的后處理單元、依據是形成了使用者要求的畫像的記錄媒體還是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而對前述后處理單元進行控制的后處理控制單元。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在以前述成像單元連續形成要求畫像及測試畫像時,對前述后處理單元進行控制。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是對記錄媒體進行加工處理,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對已形成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禁止實施前述加工處理。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是記錄媒體的排出處理,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以不同的位置或不同的方向排出,前述后處理單元按照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的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以不同位置或不同的方向排出。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裝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針對形成測試畫像的記錄媒實施禁止前述后處理單元的裝訂處理。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裝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針對包含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的記錄媒體群,實施禁止前述后處理單元的裝訂處理。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以針狀零件將多個記錄媒體進行裝訂的合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對形成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禁止裝訂處理。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以針狀零件將多個記錄媒體進行裝訂的合訂裝置,在合訂裝置裝訂的對象物中包含了形成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時,對此裝訂對象禁止裝訂處理。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以接著劑對多個記錄媒體進行裝訂的無線合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對形成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實施禁止裝訂處理。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以接著劑對多個記錄媒體進行裝訂的無線合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在無線合訂裝置裝訂的對象物中包含了形成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時,對此裝訂對象禁止裝訂處理。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將頁狀記錄媒體折曲的折頁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只許可對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或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中的一方進行折頁處理。
較佳的是,具備多個排出盤,其裝載以前述成像單元形成畫像的記錄媒體,前述后控制處理單元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排出到不同的排出盤,前述后處理單元按照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的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排出到不同的排出盤。
較佳的是,具備排出盤,其裝載以前述成像單元形成畫像的記錄媒體,前述后控制處理單元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以相對位置錯開的方式排出,前述后處理單元按照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的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以相對位置錯開的方式排出到同一排出盤。
較佳的是,前述后處理單元是由多個后處理裝置構成,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輸出到不同的后處理裝置。
本發明所涉及的畫像形成裝置包括插入單元與插入控制單元。插入單元是在將使用者要求的多個要求畫像連續形成至多個記錄媒體的連續形成處理中,插入測試畫像形成處理,此測試畫像形成處理是把含有測試圖案的測試畫像形成至記錄媒體。插入控制單元依據是否可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搬出到不同的位置,而許可或禁止前述插入單元的測試畫像的插入處理。
本發明所涉及的畫像形成方法為,在多個記錄媒體上連續形成使用者要求的要求畫像及含測試圖案的測試畫像時,依據是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還是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而指示不同的后處理,對形成了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實施指示的后處理。
本發明所涉及的電腦程序,是在含有電腦的畫像形成裝置中,使前述畫像形成裝置的電腦實施下列步驟當在多個記錄媒體上連續形成了使用者要求的要求畫像及測試畫像時,依據是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還是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而指示不同的后處理的步驟,對形成了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實施指示的后處理的步驟。
使用本發明的畫像形成裝置可以輕松地處理形成有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
圖1是串聯(tandem)式打印機裝置(成像裝置)10構成圖。
圖2是控制器20及畫像處理裝置22的功能構成之例示圖。
圖3是外部元件控制部210生成的要求作業圖,其中圖3(A)例示出按印刷用記錄用紙42的種類而分割的要求的作業,圖3(B)例示出按印刷張數及網線版的種類分割的要求作業。
圖4是例示出插入校正作業的作業數據圖。
圖5是例示出校正值決定部202決定校正值時所參照的校正表。
圖6是打印機裝置10的印刷處理(S10)流程圖。
圖7(A)是例示出錯開在同一排紙盤303的位置而排出的記錄用紙42,圖7(B)是例示出在同一排紙盤303以不同的方向排出的記錄用紙42。
圖8是按照是否可以進行排紙盤的切換或位移排出而許可或禁止測試畫像印刷處理的插入的打印機裝置10的動作(S12)流程圖。
圖9是第2實施形態的打印機裝置10構成圖。
圖10是例示出第2實施形態控制器21及畫像處理裝置23的功能構成圖。
圖11是例示出第2實施形態生成的作業數據(插入了校正作業)。
圖12是例示出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處理(S20)的流程圖。
符號說明10…打印機裝置
14…畫像形成單元16…中間轉寫裝置17…紙盤18…送紙通路19…定影器20、21…控制器22、23…畫像處理裝置30、32…后處理裝置189…測色傳感器200…I/O控制部202…校正值決定部204…時機控制部206…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8…排出控制部210…外部元件控制部212…后處理控制部214…裝訂指示部220…補正值變更部222…畫像補正部224…測試圖案發生部226寫入控制部302…排紙盤304…紙盤切換部308…裝訂處理部312…后處理切換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就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首先就本發明適用的打印機10予以說明。
圖1是串聯式打印機(畫像形成裝置)裝置10的構成圖。
如圖所示,打印機裝置10由畫像讀取裝置12、畫像形成單元14、中間轉寫裝置16、多個紙盤,送紙通路18、定影器19、控制器20(后處理控制單元)、畫像處理裝置22及后處理狀紙30(后處理單元)組成。打印機裝置10也可以是復合機,除了從個人電腦等(未有圖示)接受畫像數據并打印的功能以外,還兼具使用了畫像讀取裝置12的全色復制機的功能,及傳真機功能的多種復合功能。另外,本實施形態雖然以具體事例對設置了多個感光體磁鼓152的串聯打印機裝置10進行說明,但并不僅限于此裝置,比如說,也可使用只設置了一個感光體磁鼓的打印機裝置。
先就打印機裝置10進行概括說明。打印機裝置10的上部配置了畫像讀取裝置12、控制器20以及畫像處理裝置22。畫像讀取裝置12將原稿上顯示的畫像進行讀取,然后以畫像數據的形式輸出到控制器20。控制器10對含有打印機裝置10的各組成部分進行控制。控制器20把從讀取器12輸入的畫像數據,或者從通過LAN的網線獲取的個人電腦等(未有圖示)上的畫像數據輸出到畫像處理裝置22。畫像處理裝置22對從控制器20輸入的畫像數據進行諸如調諧補正以及解像度補正等般的處理,然后輸出到畫像形成單元14。
在畫像讀取裝置12的下方,為適應形成彩色畫像的構成顏色而配置了多個畫像形成單元14。在本例中,為適應黃色(Y)、深紅色(M)、青綠色(C)、黑色(K),第1畫像形成單元14Y、第2畫像形成單元14M、第3畫像形成單元14C、第4畫像形成單元14K沿著中間轉寫裝置16以一定的間隔水平排列。中間轉寫裝置16使作為中間轉寫載體的中間轉寫帶160沿著圖中箭頭方向進行旋轉,上述四個畫像形成單元14Y、14M、14C、14K在從畫像處理裝置22輸入的畫像數據的基礎上,依次形成各種顏色的碳粉像,在這些碳粉像可以互相重疊的時點上將其轉寫到中間轉寫帶160(第一次轉寫)。另外,各畫像形成單元14Y、14M、14C、14K的顏色的順序并不僅限于黃色(Y)、深紅色(M)、青綠色(C)、黑色(K),也可以是黑色(K)、黃色(Y)、深紅色(M)、青綠色(C)等,其順序可任意決定。
送紙通路18配置在中間轉寫裝置16的下方。由第1紙盤17a或第2紙盤17b供給的記錄用紙42a或42b被搬送通過送紙通路18上,多重轉寫在上述中間轉寫帶160上的各色碳粉像一次全部轉寫(二次轉寫),被轉寫的碳粉像由定影器19給予定影。后處理裝置30設置在定影器19的送紙通路下游,將實施過定影處理的記錄用紙42排出到第1紙盤302a,或第2紙盤302b。
下面就打印機裝置10的各部分構成進行比較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畫像讀取裝置12由,安放原稿的平臺玻璃124、將原稿平壓在平臺玻璃124上的平臺蓋122、對安放在平臺玻璃124上的原稿的畫像進行讀取的畫像讀取裝置130。畫像讀取裝置130的構成為,對安放在平臺玻璃124上的原稿以光源132進行照射,原稿的反射光像以由全幅鏡134、第1半幅鏡135、第2半幅鏡136及成像鏡頭137構成的縮小光學系統為媒介,在CCD等構成的畫像讀取元件38上進行掃描暴光,然后以畫像讀取元件138按所定的點密度(如,16點/mm)來讀取原稿的色材反射光像。
控制器20依照使用者輸入的印刷要求設定各組成部分(畫像形成單元14、中間轉寫裝置16、紙盤17、送紙通路18、定影裝置9、畫像處理裝置22、后處理狀紙30等)的動作類型,使其按照使用者的要求進行畫像印刷處理。
畫像裝置22通過控制器對輸入的畫像數據進行校準補正、原稿位置錯位補正、明亮度/色空間變換、伽馬補正、去框、色/移動編輯等所頂的畫像處理。另外,畫像讀取裝置12所讀取的原稿色材反射光像是如紅色(R)、蘭色(G),綠色(B)(各bit)的三色原稿反射率數據,通過畫像處理裝置22進行的畫像處理,變換為黃色(Y)、深紅色(M)、青綠色(C)、黑色(K)的4色原稿色材調協數據(最終數據)。
第1畫像形成單元14Y、第2畫像形成單元14M、第3畫像形成單元14C以及第4畫像形成單元14K沿水平方向以一定的間隔并列配置,除形成的畫像顏色不同外,其他的構成基本完全一樣。因此以下只就第1畫像形成單元14Y進行說明。另外,各畫像形成單元的構成通過賦予Y、M、C及K來進行區別。
畫像形成單元14Y的構成如下,依照畫像處理裝置22輸入的畫像數據進行激光掃描的光掃描裝置140Y,通過光掃描裝置140Y的掃描激光而產生靜電潛像的成像裝置150Y。
光掃描裝置140Y按照黃色(Y)的畫像數據將半導體激光142Y進行變調,按照畫像數據從半導體激光142Y發射出激光LB(Y)。從半導體激光142Y發射出來的激光LB(Y)以第1反射鏡143Y及第2反射鏡144Y為媒介照射到旋轉多面鏡146Y,通過旋轉多面鏡146Y進行偏向掃描,通過第2反射鏡144Y、第3反射鏡148Y及第4反射鏡149Y照射到成像裝置150Y的感光體磁鼓152Y上。
像形成裝置150Y的構成如下,沿箭頭方向A以所定的旋轉速度進行旋轉的感光體磁鼓152Y、使感光體磁鼓152Y表面一致帶電的一次帶電體154Y、將形成于感光體磁鼓154Y上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像的顯像器156Y、及清潔裝置158Y。感光體磁鼓152Y通過帶電體154而一致帶電,經光掃描裝置140Y照射激光LB(Y)而形成靜電潛像。在感光體磁鼓152Y上形成的靜電潛像通過顯像器156Y以黃色(Y)影印粉顯像,轉寫到中間轉寫裝置16。同時碳粉像的轉寫工程完成后感光體磁鼓152Y殘留的影印粉等通過清潔裝置158Y得以去除。
其它畫像形成單元14M、14C及14K同上,形成深紅色(M)、青綠色(C)、黑色(K)的各色碳粉像,然后將各色的碳粉像轉寫到中間轉寫裝置16。
中間轉寫裝置16具備在驅動滾軸(roll)164、第1空轉滾軸165、引導滾軸166、第2空轉滾軸167、后備滾軸168、以及第3空轉滾軸169之間以一定的張力來回轉動的中間轉寫帶160,驅動滾軸164在驅動發動機(未有圖示)的作用下旋轉,從而使中間轉寫帶160以所定的速度沿著箭頭A的方向轉動。中間轉寫帶160是一種無接口的帶狀物,比如可以將具有可撓性的聚酰胺纖維等合成樹脂薄膜作成帶狀,將此合成樹脂薄膜作成的帶狀物兩端進行熔接而形成。
另外,中間轉寫裝置16是在各畫像形成單元14Y、14M、14C、14K的相對位置各自設置了第1的一次轉寫滾軸(roll)162Y、第2的一次轉寫滾軸162M、第3的一次轉寫滾軸162C以及第4的一次轉寫滾軸162K,形成于感光體磁鼓152Y、152M、152C、152K上的各色碳粉像通過這些一次轉寫滾軸162而多重地轉寫在中間轉寫帶160上。殘留在中間轉寫帶160上的影印粉則通過設置在二次轉寫位置下游的轉寫帶用清潔裝置的清潔板或刷子予以清潔。
送紙通路18的配置如下,從第1紙盤17a或第2紙盤17b取出第1記錄用紙42a或第2記錄用紙42b的第1給紙滾軸181a及第2給紙滾軸181b、運送紙張的滾軸182、以及按照既定的時機(與中間轉寫帶160上的碳粉像同一時機)將記錄用紙42a或42b運送到二次轉寫位置的寄存滾軸183。
另外,在送紙通路18的二次轉寫位置上配置有與后備滾軸168進行壓接的二次轉寫滾軸185。多重轉寫在中間轉寫帶16上的各色碳粉像通過二次轉寫滾軸185實施的壓接及靜電產生的力而在42a或42b上完成了二次轉寫。轉寫了各色碳粉像的記錄用紙42a或42b通過兩個運送帶186而被運送到定影器19處。
定影器19針對上述轉寫了各色碳粉像的記錄用紙42a或42b而實施加熱及加壓處理,通過這一處理而使影印粉固定在記錄用紙42a或42b上。
經定影器19實施了加熱及加壓處理的記錄用紙42a或42b,通過設置在定影器19后部的排出通路187(搬出通路)而運送到后處理裝置30處。在排出通路187處設置有測色傳感器189。測色器是一種諸如色彩計或濃度計,它讀取記錄用紙42a或42b上的畫像測出畫像上具有特征的量。通過測色傳感器189測出的特征量是一種諸如顯示顯色特征的顯色數據(各色的濃度、彩度、色相、色分布等)。
后處理裝置30是一種內藏于打印機裝置本體的按序號分類作業的裝置,它的配置如下,多個排紙盤302、切換記錄用紙42的運送地點的切換部304、以及與各自的排紙盤相連的后處理通路306。紙盤切換部304按照控制器20的控制,將從定影器19運送來的記錄用紙42分為第1后處理通路306a或第2后處理通路306b。經紙盤切換部304分出的記錄用紙42通過其中的一個處理通路306排出到相應的一個紙盤302。
下面就本發明的背景及本實施形態的概要進行說明。
例如,打印機裝置10有時可能會接受使用者打印多個畫像的要求。這種場合之下,打印機裝置10按照印刷要求連續地印刷多個畫像。這樣一來,打印機裝置10連續地印刷多個畫像,由于印刷中的環境變化及裝置特性的變動,印刷出來的畫像濃度或色調再現等會發生變動,從而使按照同一印刷要求印刷的多個畫像之間產生了畫質不均。這里所講的“連續印刷”是指打印機裝置10不轉換為待機狀態而印刷多個畫像,如要求印刷多個畫像的時候,或者在前一個印刷處理完成之前即進行了下一個印刷要求的時候。
因此,在打印機裝置10連續地印刷畫像時,希望印刷含有測試圖案的測試畫像,并以測試畫像為基礎進行校色處理。這里所講的校色處理是基與記錄用紙42上印刷的測試畫像而對打印機裝置10進行的調整處理,例如,它由測試畫像的讀取處理、檢測標準裝置特性與與現裝置特性之間差的差檢測處理、依據檢測出的差結果而決定裝置特性調整量的處理等構成。
另外,也可考慮依據在感光體152或中間轉寫帶160上形成的碳粉像而在連續印刷中進行校正處理。但是,在感光體152上形成的碳粉像是單色,以此為基礎而對多個碳粉像重合時的顯色進行推測非常的困難。另外,由于碳粉像在記錄用紙42上固定后記錄用紙42表面的特性、多數色的碳粉像的重疊順序、以及影印的性質等相互關聯顯色,所以以中間轉寫帶160形成的碳粉像為基礎來預測定影后的顯色是困難的。因此,希望本實施形態的打印機裝置10是以記錄用紙42上形成的多個顏色的碳粉像為基礎而進行校色處理。更加希望的是畫像形成裝置10是以記錄用紙42上定影的碳粉像為基礎進行校色處理。
這樣為保持輸出畫像顯色特性一致,在連續印刷處理中插入校色處理是必要的。但是插入校色處理,印刷了要求畫像(使用者要求印刷的畫像)的記錄用紙42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校色記錄用紙42在排紙判302處產生混同,從而產生了需對記錄用紙42進行區分的需求。就是說,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校色記錄用紙42混在一起時既需要在區分測試畫像上花費時間,同時這種混同的現象存在的話將不能進行裝訂處理、折疊處理或裝訂處理等后處理。
因此,本實施形態的打印機裝置10將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校色記錄用紙排出到不同的排紙盤302。
圖2為控制器20及畫像處理裝置22的功能構成圖例。
如圖2所示,控制器20配置為,I/O控制部200、校正值決定部202、時機控制部204、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插入單元)、排出控制部208以及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插入控制單元)。畫像處理裝置22則具備補正值變更部220、畫像補正部222、測試圖案發生部224及寫入控制部226。
另外,控制器20及畫像處理裝置22所包含的上述各部構成可以通過CPU、存儲器、以及程序等以軟件的方式實現,或者通過ASIC以硬件的方式實現。
在控制器20上,I/O控制部200控制了從外部的數據輸入及對外部的數據輸出。具體地講,I/O控制部200從畫像讀取裝置12(圖1)或使用者的個人電腦上取得含有畫像數據的印刷要求數據,將取得的印刷要求數據輸出到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印刷要求數據中包括使用者要求印刷的畫像數據,也包括用于印刷的記錄用紙種類、印刷的份數、排紙盤指定信息等。
另外,I/O控制部200通過測色傳感器189(圖1)獲取測色過的測試畫像的特征量,將獲取的測試畫像的特征量輸出到校正值決定部202處。
校正值決定部202以I/O控制部200輸入的測試畫像的特征量為基礎,進行打印機裝置10的校色處理。具體地講,校正值決定部202將從I/O控制部200輸入的特征量與校色處理目標值(如與測試畫像識別信息相應的事先設定的固定值)進行比較,從而決定校色值,將決定了的校色值通過外部元件控制部210輸出到補正值變更部202。即校正值決定部202按照決定了的校色值將記憶在畫像補正部222處的補正系數更新為補正值變更部220。這樣根據由校正值決定部202決定的校正值校正系數表(LUT)一進行更新,則畫像數據就可參照LUT進行補正,故打印機裝置10輸出的畫像顯色特性發生變化。
時機控制部204是按照使用者輸入的印刷要求數據對打印機裝置10的各組成部分的動作時機進行控制,從而實現被要求的印刷處理。具體來講,時機控制部204是按照以印刷要求為依據設定的動作模式(畫質優先模式、速度優先模式、畫面印刷模式、彩色印刷模式等),來決定從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到畫像補正部222的畫像數據輸出時機。
另外,當時機控制部204的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按照印刷要求的數據判斷出在連續印刷過程中需插入校色處理時,則會在既定的時機將測試畫像的印刷指示輸出到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比如,在印刷要求數據中的的印刷張數超過既定值時,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便判斷為需要插入校色處理,然后輸出測試畫像的印刷指示。
另外,排出控制部208通過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對紙盤切換部304(圖1)進行控制。即,排出控制部208根據是搬出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的時機還是搬出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的時機,而對切換部304的動作切換時機進行控制。
外部元件控制部210以I/O控制部200輸入的印刷要求數據為基礎,至少生成一個作業,將生成的作業按照時機控制部204指示的時機輸出到畫像處理裝置22。這里所講的“作業”,是指在后段(畫像處理裝置20、畫像形成單元14、中間轉寫裝置16、紙盤17、送紙通路18、定影器19、后處理裝置30)可以以同一個處理模式進行的處理單位。也就是說,畫像處理裝置20、畫像形成單元14、中間轉寫裝置16、紙盤17、送紙通路18、定影器19、后處理裝置30等的構成是按照每個動作模式而既定了可能的處理速度,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在各自可處理的時機(與碳粉像形成的過程速度及用紙搬送的速度相適應的時機)投入各自的作業。另外,生成作業的標準不僅限于此,外部元件控制部210也可為插入校色處理作業而強制分割作業。在以下的說明中,基于印刷要求數據而生成的作業稱為“要求的作業”,用于校色處理的作業稱為“校正作業”。
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給予的指示生成進行校色(含測試畫像形成處理)的校正作業,在按照印刷數據要求生成的多個要求的作業(連續形成處理)中插入此校正作業。這中情況之下,對于按照印刷數據要求生成的要求的作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添附了使用者指定的排紙盤302(圖1)信息;而對于校正作業,則添附同要求的作業不同的排紙盤302信息。這樣一來,紙盤切換部304(圖1)就可以將要求的作業搬運來的記錄用紙42同校正作業搬運來的記錄用紙42分別排出到不同的排紙盤302。
在畫像處理裝置22處,補正值變更部220按照校正值決定部202所決定的校正值對畫像補正部222所參照的LUT予以更新。
畫像補正部222按照從畫像元件控制部210輸入的要求的作業或校正作業對畫像數據進行補正,將補正了的畫像數據輸出到寫入控制部226。具體來講,畫像補正部222參照事先記憶的LUT對畫像數據的調諧特性進行調整,實施了鮮艷度補正及解像度變換后輸出到寫入控制部226。記憶于畫像補正部222處的LUT記錄著進行調諧補正處理、鮮艷度補正處理等各種處理的補正系數,畫像補正部222根據登記在LUT上的補正系數進行補正以使錄入的畫像數據按照希望的顏色及鮮艷度顯像。
測試圖案發生部224實現記憶了用于校色處理的測試畫像數據,校正作業一投入,就將測試畫像數據輸出到畫像補正部222。另外,畫像補正部222輸入的測試畫像與包含在要求的作業中的畫像數據實施的是同一補正處理。
寫入控制部226按照從畫像補正部222如數的畫像數據(2值)來控制光掃描裝置140(圖1)。例如,寫入控制部226依據輸入的畫像數據(要求畫像或者測試畫像)生成脈沖信號,通過將此脈沖信號輸出到光掃描裝置而使光掃描裝置140產生閃爍。
在本實施形態中,補正值變更部220是按照由校正值決定部202所決定的校正值對畫像補正部222所參照的LUT(校正系數表)進行更新,從而對打印機裝置10進行調整。但是并不僅限于此,比如,打印機裝置10也可按照由校正值決定部202所決定的校正值通過調整一次轉寫滾軸162(圖1)或二次轉寫滾軸185(圖1)的轉寫處理(壓接力或靜電力),或者是通過調整定影器19的定影處理(加熱溫度或加壓力),從而調整記錄用指42所形成的畫像的顯色,從而實現打印機裝置10的校色。
圖3所示為由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所生成的要求的作業,圖3(A)為按照用于印刷的記錄用紙42的種類而分割了的要求的作業,圖3(B)為按照印刷張數及網線版的種類進一步分割了的要求的作業。
如圖3(A)所示,外部元件控制部210以印刷要求數據為依據生成多個要求的作業。本例中的印刷要求數據除包括需印刷的畫像數據以外,還包括印刷張數、印刷記錄用紙(普通紙、厚紙等)、彩色/黑白、兩面/單面、排紙盤、印刷解像度的指定信息,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這些指定的信息將一連串的印刷處理分割為多個作業。
如圖3(B)所示,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將作業3進一步分割為作業3.1、作業3.2、作業3.3。這是因為作業所要印刷的張數超過了事先設定的上限值,故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將其分割為作業3.1、作業3.2、作業3.3,從而使各個作業中所印刷的張數均在上限值以下。
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畫像補正部222的網線版的組合而分割要求的作業。在本例中,畫像補正步222根據每個畫像領域的畫像屬性而選擇網線版,畫像補正部222適用的網線版也可按照使用者的指定進行選擇。另外,打印機裝置10也可從使用者獲取事先進行過網線版處理的畫像數據。
圖4為插入了校正作業的作業數據。
如圖4所示,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的控制,以印刷要求數據為依據生成多個要求的作業,在作業之間(本例中為作業4與作業5之間)插入校正作業。校正作業是使用后續作業中的記錄用紙及網線版而印刷測試畫像,以測試畫像為基礎進行校色處理的作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在校正作業中指定與要求的作業排紙盤1(即使用者指定的排紙盤)不同的排紙盤2。
圖5為校正值決定部202在決定校正值時參照的校正表。
如圖5所示,校正值決定部202具有與記錄用紙種類、網線版種類、測試畫像識別信息、及差數據的組合相對應的校正值的校正表。所謂差數據是指,讀取到的印刷于記錄用紙上的測試畫像的特征量與作為校色的目標值而設定的標準特征量之間的差。另外,校正值是將打印機裝置10的顯色特性進行調整以使上述差值變小。
圖6是打印機裝置10的印刷處理(S10)的流程圖。
如圖6所示,在步驟100(S100)中,打印機裝置10在產生印刷要求前一直處于待機狀態。打印機裝置10在待機狀態中,也可生成校正作業進行校色處理。
使用者對待機中的打印機裝置10通過個人電腦或者UI裝置(未有圖示)發出印刷要求。在本例中,就使用者將記錄用紙42的排出處指定為第1排出紙盤302a時的情況進行說明。
控制器20的I/O控制部200(圖2)按照上述情況取得包含畫像數據及印刷張數指定信息等的印刷要求數據,將其輸出到外部元件控制部210。
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輸入的印刷要求數據生成至少1個的要求的作業。
在步驟102(S102)中,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以輸入的印刷要求數據為依據確定需連續印刷的張數,當確定的印刷張數超過了校色處理的上限值時,向外部元件控制部210發出插入校正作業的指示,進入S104的處理;當確定的印刷張數在校色處理的上限值以下時,則進入S106的處理。當連續投入多個印刷要求時,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按照印刷要求數據對未進行處理的要求的作業各自的印刷張數進行求和,從而以判斷是否超了上限值。
在步驟104(S104)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的指示生成校正作業,該作業指定的排紙盤302(圖1)與要求的作業的排紙盤相不同。然后將生成的校正作業插入到多個要求的作業之間。
在步驟106(S106)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時機控制部204的指示時機將生成的要求的作業及校正作業依序輸出到畫像處理裝置22及紙盤切換部304(圖1)等各組成部分。
畫像補正部222按照從外部元件控制部210處輸入的作業(要求的作業或校正做)對要求畫像的畫像數據或測試畫像的畫像數據進行補正處理,實施補正處理后的畫像數據輸出到寫入控制部226。
寫入控制部226以輸入的畫像數據(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為依據,控制各光掃描裝置140在感光體磁鼓152上形成靜電潛像。在感光體磁鼓152上形成的靜電潛像(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通過顯像器156顯像為碳粉像,在中間轉寫帶160上多重轉寫。紙盤17及送紙通路18按照外部元件控制部210輸入的作業將使用者指定的記錄用紙42搬送到二次轉寫位置。搬送到二次轉寫位置的記錄用紙42轉寫了中間轉寫帶160上的碳粉像并被搬送到定影器19實施定影處理。
在步驟108(S108)中,打印機裝置10在處理中的作業是校正作業時進入S110的處理,處理中的作業是要求的作業時則進入S116的處理。
在步驟110(S110)中,實施了定影處理的記錄用紙42(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經搬出通路187被搬出。測色傳感器189(圖1)按照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所輸入的校正作業從通過搬出通路187的記錄用紙42處讀取測試畫像數據,將讀取到的測試畫像的特征量輸出到I/O控制部200(圖2)。
在步驟112(S112)中,I/O控制部200將從測色傳感器189處輸入的測試畫像特征量輸出到校正值決定部202。
校正值決定部202計算出輸入的特征量同目標特征量的差,將與算出的差數據相對應的校正值輸出到補正值變更部220。
補正值變更部220按照輸入的校正值對記憶在畫像補正部222處的LUT進行更新。
在步驟114(S114)中,當通過搬出通路187的記錄用紙42(印刷有測試畫像)到達紙盤切換部304的位置時,紙盤切換部304按照從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圖2)輸入的校正作業,將送過來的記錄用紙42分發到第2后處理通路306b。分發到第2后處理通路306b的記錄用紙42(印刷有測試畫像)進而被排出到第2排紙盤302b。
在步驟116(S116)中,當通過搬出通路187的記錄用紙42(印刷了要求畫像)到達紙盤切換部304的位置時,紙盤切換部304按照從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圖2)輸入的要求的作業,將送過來的記錄用紙42分發到第1后處理通路306a。分發到第1后處理通路306a的記錄用紙42(印刷了要求畫像)進而被排出到第1排紙盤302a。
在步驟118(S118)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判斷是否存在未處理的作業(要求的作業或校正作業),當未處理的作業存在時返回到S106的處理投入下一個作業,未處理的作業不存在時,則停止印刷處理返回到待機狀態。
如上述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打印機裝置10在插入校色處理的情況下,將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排出到互不相同的排紙盤302。通過這樣的處理使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得以輕松區別。
以下就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進行說明。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就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同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排出到互不相同的排紙盤303進行了具體說明,然而并不僅限于此,比如,打印機裝置10也可將這些記錄用紙以同一排紙盤的不同位置或不同方向排出。
圖7(A)所示為在同一排紙盤303錯位排出的記錄用紙42,圖7(B)為在同一排紙盤303以不同的方向排出的記錄用紙。
如圖7(A)所示,后處理裝置30將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在同一排紙盤302上排出到相對不同的位置。在本例中,后處理裝置30把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c以與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a、42b、42d~42f成直角的搬出方向給予排出。例如,后處理裝置30通過將排紙盤302進行如圖1的紙面垂直方向移動,從而使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同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在同一個排紙盤42上排出到相對不同的位置(以下成為“位移排出”)。
另外,如圖7(B)所示,后處理裝置30將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以不同的方向排出到同一排紙盤302。在本例中,后處理裝置30把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c以與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a、42b、42d~42f相比較旋轉了90度的狀態排出到同一排紙盤302上。
打印機裝置10可以根據是否能將多個記錄用紙分發到不同的排紙盤302,及是否能將多個記錄用紙以不同位置或不同方向排出到同一排紙盤302,來決定是否在要求畫像的處理過程中插入測試畫像的印刷處理。即,打印機裝置10只有在可以向多個排紙盤302進行排出,或在不同的位置及不同的方向進行排出的情況之下,才許可插入測試畫像的印刷處理。
圖8為打印機裝置10依據是否可以切換排紙盤或進行位移排出而許可或禁止插入測試畫像印刷處理的動作(S12)流程圖。圖8所示的各個處理中,與圖6的處理實質上相同的以同樣的符號進行標記。
如圖8所示,S102需進行校正作業時,在步驟120(S120)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來判定后處理裝置30的狀態(可以利用的排紙盤或是否可以進行位移排出)。
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在多個排紙盤可以利用的情況下,或者在可以進行位移排出的情況下,進入S104的處理。當只能使用一個排紙盤且位移排出不能進行時,進入S122的處理。即,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在可以進行排紙盤切換或位移排出時許可插入校正作業,排紙盤切換或位移排出都不能進行時則禁止插入校正作業。
在步驟122(S122)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是按照打印機裝置10處于待機狀態時投入校正作業來安排校正作業計劃的。這樣,打印機裝置10在連續印刷要求畫像的情況下,便不印刷測試畫像,在全部要求的作業終止后才再按照設定的計劃進行校色處理。
如上所述,在本變形例中,打印機裝置10按照排紙盤的數量以最合適的時機進行校色處理。
以下就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印刷了要求畫像與測試畫像的情況下做為后處理的一例對用紙的排出處理切換進行了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中,作為后處理的它例,對切換裝訂處理等的加工處理進行說明。
圖9所示為第2實施形態中打印機裝置10的構成。在圖9所示的各構成部分中,與圖1的構成實質相同的部分以同樣的符號進行標記。
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的打印機裝置10具備了具有裝訂功能的后處理裝置32。
本實施形態的后處理裝置32是外掛在打印機裝置本體上的裝訂裝置,它的構成如下,多個排紙盤302、多個后處理通路306、裝訂處理部308、裝載裝訂處理對象的記錄用紙的作業臺310、切換是否進行裝訂處理的后處理切換部312。
當記錄用紙42(印刷了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搬送到后處理裝置32時,后處理部312將其分發至第1后處理通路306a或第2后處理通路306b。即,當需要對搬送來的記錄用紙42進行后處理(裝訂處理)時,后處理部312將其分發到設置有后處理單元(裝訂處理部)的第1后處理通路306a,不需要對搬送來的記錄用紙42進行后處理時,則將其分發到第2后處理通路306b。
裝訂作業臺310設置在第1后處理通路306a的下游,用來裝載搬送來的記錄用紙42。裝訂處理部308按照控制其20給予的控制,對裝載在裝訂作業臺310的記錄用紙42訂入裝訂針。訂入裝訂針的記錄用紙42結束裝訂處理后被排出到第1排紙盤302a。
圖10為第2實施形態的控制器21及畫像處理裝置23的功能構成圖。在圖10所示的各構成部分中,與圖2的構成實質相同的部分以同樣的符號進行標記。
如圖10所示,本實施形態的控制器21刪除了排出控制部208,追加了后處理控制部212及裝訂指示部214。另外,畫像處理裝置23刪除了補正值變更部220。
在控制器21中,后處理控制部212通過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對后處理切換部312進行控制。具體來講,后處理控制部212依據不同的時機,即是應該搬出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還是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來控制通過后處理切換部312來實現的分發動作時機。
裝訂指示部214通過外部元件控制部210來控制裝訂部308(圖9)。具體來講,裝訂指示部214按照使用者的指示,在裝訂對象即記錄用紙42齊聚到裝訂作業臺的時機,在裝訂處理部308處訂入裝訂針。
本實施形態的校正值接頂部202通過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對定影器19進行控制,按照決定了的校正值對定影處理的定影溫度及加壓力進行調整。即,校正值決定部202通過調整定影處理而對顯色特性進行補正。
圖11為第2實施形態所生成的作業數據(插入了校正作業)。
如圖11所示,外部元件控制部210生成包含了指示進行裝訂處理信息的要求的作業。在本例中,“裝訂#1”及“裝訂#2”是裝訂處理的指示信息,“#1”、“#2”是區分裝訂處理對象群的識別信息。例如,以包含“裝訂#1”信息的要求的作業印刷的多個記錄用紙可以用裝訂針裝訂成一份。
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在按照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的控制而生成的多個要求的作業(本例中為作業4與作業5之間)之間插入校正作業。本例中的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在校正作業中添附禁止進行裝訂處理的指示信息。后處理裝置32按照校正作業添附的指示信息禁止進行裝訂處理。
圖12是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處理(S20)流程圖。
如圖12所示,在步驟200(S200)中,使用者對待機中的打印機裝置10通過個人電腦或UI裝置(未有圖示)發出印刷要求。在本例中,就對要求畫像進行裝訂處理的情況進行具體說明。
控制器21的I/O控制部200(圖10)按照上述情況取得包含畫像數據及印刷張數指定信息等的印刷要求數據,將其輸出到外部元件控制部210。
外部元件控制部210以輸入的印刷要求數據為基礎至少生成一個要求的作業。
在步驟202(S202)中,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以輸入的印刷要求的數據為依據來確定連續印刷的張數,當確定的印刷張數超過校色基準值時,指示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插入校正作業,進入S204的處理。當確定印刷張數在校色基準值以下時進入S206的處理。
在步驟204(S204)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批處理輸出指示部206的指示生成禁止進行裝訂處理的校正作業,將生成的校正作業插入到多個要求的作業之間。
在步驟206(S206)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按照時機控制部204所指示的時機,將生成的要求的作業及校正作業依序輸出到畫像處理裝置23、后處理切換部312(圖9)、裝訂處理部308(圖9)等各部分。
畫像補正部222按照外部元件控制部210輸入的作業(要求的作業或校正作業)對要求畫像的畫像數據或測試畫像的畫像數據進行補正處理,將補正處理后的畫像數據輸出到寫入控制部226。
寫入控制部226依據輸入的畫像數據(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對各光掃描裝置140進行控制,將靜電潛像形成于感光體磁鼓152。在感光體磁鼓152上形成的靜電潛像(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通過顯像器156顯像為碳粉像,在中間轉寫帶160上多重轉寫。紙盤17及送紙通路18按照外部元件控制部210輸入的作業將使用者指定的記錄用紙42搬送到二次轉寫位置。搬送到二次轉寫位置的記錄用紙42轉寫了中間轉寫帶160上的碳粉像并被搬送到定影器19實施定影處理。
在步驟208(S208)中,當處理中的作業為校正作業時打印機裝置10進入S210處理,當處理中的作業是要求的作業時則進入S216的處理。
在步驟210(S210)中,實施了定影處理的記錄用紙42(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經搬出通路187被搬出。測色傳感器189(圖9)按照外部元件控制部210所輸入的校正作業從通過搬出通路187的記錄用紙42處讀取測試畫像數據,將讀取到的測試畫像的特征量輸出到I/O控制部200(圖10)。
在步驟212(S212)中,I/O控制部200將從測色傳感器189處輸入的測試畫像特征量輸出到校正值決定部202。
校正值決定部202計算出輸入的特征量同目標特征量的差,將與算出的差數據相對應的校正值輸出到定影器19(圖9)。
定影器19按照輸入的校正值對加熱溫度及加壓力中的至少一個進行調整。
在步驟214(S214)中,當通過搬出通路187的記錄用紙42(印刷有測試畫像)到達后處理切換部312(圖9)的位置時,后處理切換部312按照從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圖10)輸入的校正作業,將送過來的記錄用紙42分發到第2后處理通路306b。分發到第2后處理通路306b的記錄用紙42(印刷有測試畫像)以不進行裝訂處理的狀態被排出到第2排紙盤302b。另外,本實施形態的打印機裝置10也可將印刷有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直接排出到安裝在打印機裝置本體上的排紙盤。
在步驟216(S216)中,當通過搬出通路187的記錄用紙42(印刷了要求畫像)到達后處理切換部312(圖9)的位置時,后處理切換部312按照從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圖10)輸入的要求的作業,將送過來的記錄用紙42分發到第1后處理通路306a。分發到第1后處理通路306a的記錄用紙42(印刷了要求畫像)進而被搬運并裝載在裝訂作業臺310。
裝訂處理部308以外部元件控制部210輸入的要求的作業為依據來判定進行裝訂作業的時機。后處理切換部312按照要求的作業進行裝訂處理后,以裝訂針裝訂起來的記錄用紙41被排出到第1排紙盤302a。
在步驟218(S218)中,外部元件控制部210判斷是否存在未處理的作業(要求的作業或校正作業),當未處理的作業存在時返回到S206的處理投入下一個作業,未處理的作業不存在時,則停止印刷處理返回到待機狀態。
本實施形態就通過后處理裝置32進行裝訂處理進行了具體說明。然而,并不僅限于此,后處理裝置32也可以進行其它的處理,如使用書訂及鐵絲進行的合訂處理、使用糨糊進行的無線合訂處理、以及折疊處理等。也就是說,后處理裝置32可以作為合訂裝置或無線合訂裝置以針狀零件或粘接劑對記錄媒體42進行裝訂。這種情況下,打印機裝置10對含有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的記錄用紙群禁止實施后處理二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中打印機裝置10對含有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的記錄用紙群禁止實施后處理,只對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42許可進行所期待的后處理。通過這樣的處理,很容易對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予以區別。
當后處理裝置為折疊裝置時,打印機裝置10也可按照只對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或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中的一方許可折疊處理來構成。比如,使用者未指示進行折疊處理時,只對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進行折疊處理,這樣就很容易將印刷有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區別出來。
當打印機裝置10按照有多個后處理裝置32時,打印機裝置10將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排出到不同的位置。比如,當打印機裝置10具備內藏于打印機裝置本體的第1后處理裝置30與外掛在打印機裝置本體的第2后處理裝置32時,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從第2后處理裝置32輸出,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從第1后處理裝置30輸出。打印機裝置10只對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42進行裝訂處理,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從第1后處理裝置30輸出,這樣很容易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42區別出來。
權利要求
1.一種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記錄媒體上形成畫像的成像單元;對利用前述成像單元形成了畫像的記錄媒體實施后處理的后處理單元;以及根據記錄媒體上形成的畫像是使用者要求的要求畫像還是測試畫像來對前述后處理單元進行控制的后處理控制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在由前述成像單元連續形成要求畫像及測試畫像時,控制前述后處理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后處理是對記錄媒體進行的加工處理,前述的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對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禁止前述后處理單元的加工處理。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是記錄媒體的排出處理,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指示形成了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以不同的位置或不同的方向排出,而前述后處理單元則按照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的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以不同的位置或方向排出。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單元是裝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對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禁止以前述后處理單元進行裝訂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單元是裝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對含有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的記錄媒體群,禁止以前述后處理單元進行裝訂處理。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以針狀零件裝訂多個記錄媒體的合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對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禁止進行裝訂處理。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以針狀零件裝訂多個記錄媒體的合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在合訂裝置裝訂的對象物中含有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時,對此裝訂的對象物禁止進行裝訂處理。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以接著劑裝訂多個記錄媒體的無線合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對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禁止實施裝訂處理。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以接著劑裝訂多個記錄媒體的無線合訂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在無線合訂裝置裝訂的對象物中含有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時,對此裝訂的對象物禁止進行裝訂處理。
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單元是一種將頁狀記錄媒體折曲的折頁裝置,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只對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或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中的一方許可進行折頁處理。
12.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畫像形成裝置具備多個排出盤,其裝載利用前述成像單元形成畫像的記錄媒體;其中前述后控制處理單元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排出到不同的排出盤;前述后處理單元按照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的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排出到不同的排出盤。
13.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畫像形成裝置具備一排出盤,其裝載利用前述成像單元形成畫像的記錄媒體;其中前述后控制處理單元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以相對位置錯開的方式排出;前述后處理單元按照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的指示,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以相對位置錯開的方式排出到同一排出盤。
1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后處理單元由多個后處理裝置構成,前述后處理控制單元是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輸出到不同的后處理裝置。
15.一種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插入單元,在將使用者要求的多個要求畫像連續形成至多個記錄媒體的連續形成處理過程中,插入測試畫像形成處理,此測試畫像形成處理是把含有測試圖案的測試畫像形成至記錄媒體;以及一插入控制單元,依據是否可將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與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搬出到不同的位置,而許可或禁止前述插入單元的測試畫像形成處理的插入。
16.一種畫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當在多個記錄媒體上形成了使用者要求的要求畫像及測試畫像時,依據是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還是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而控制后處理;以及按照上述控制而對形成了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實施后處理。
17.一種程序,其特征在于在含有電腦的畫像形成裝置中,,使前述畫像形成裝置的電腦施行下述的步驟當在多個記錄媒體上連續形成了使用者要求的要求畫像及測試畫時,依據是形成了要求畫像的記錄媒體還是形成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而控制后處理的步驟;以及按照上述控制而對形成了要求畫像或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實施后處理的步驟。
全文摘要
一種畫像形成裝置,對于印刷有用于校色的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這種裝置可輕松予以處理。打印機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在連續印刷要求畫像時,插入用于進行校色的測試畫像印刷處理,以在連續的印刷過程中進行校色處理。這種情況下,打印機裝置10將印刷了要求畫像的記錄用紙與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排出到不同的排紙盤302,這樣就很容易將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區別出來。另外,當使用者要求進行后處理時,打印機裝置10通過禁止對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用紙進行后處理,來防止印刷了測試畫像的記錄媒體混入到印刷了要求畫像的多個記錄媒體之中。
文檔編號G03G15/00GK1642219SQ20041007415
公開日2005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04年1月14日
發明者久村俊夫 申請人:富士全錄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