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動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種鉆類動力工具。
[0002]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動力工具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3]在現有的鉆類手持式動力工具中,通常包括電鉆、沖擊鉆和電動螺絲刀。電鉆是用于在工件上進行鉆孔,在作業過程中,鉆軸持續地作旋轉運動。
[0004]為了更好地在工件上加工孔,通過需要在動力工具上額外安裝抵持支架來幫助抵持工件。但是,市面上附件的類型比較多,不能通用到所有的動力工具上。另外,附件的拆卸和安裝都比較繁瑣,對用戶使用造成了極大的不便。最重要的是,當需要鉆較深的孔時,在鉆孔開始階段,附件晃動較為嚴重,不能很好地進行鉆孔工作。
[0005]因此,亟需一種方便且穩固的動力工具。
【發明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且穩固的動力工具。
[0007]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力工具,包括:主體,包括用于驅動工作頭旋轉的輸出軸;馬達,驅動輸出軸旋轉;手柄,與主體活動連接;抵持支架;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設置在主體、手柄以及抵持支架之間的聯動機構,所述聯動機構使所述主體與所述抵持支架同時相對所述手柄沿輸出軸軸向相向或反向運動。
[0008]優選地,所述聯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主體上的第一作用部、設置在所述抵持支架上的第二作用部、以及設置在所述手柄上的反向單元;所述反向單元能夠使所述第一作用部與所述第二作用部同時相對所述手柄沿輸出軸軸向相向或反向運動。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作用部沿輸出軸軸向延伸,所述第二作用部沿輸出軸軸向延伸;所述第一作用部與所述第二作用部相對輸出軸軸向方向分別位于所述反向單元的兩側。
[0010]優選地,所述第一作用部為第一齒條,所述第二作用部為第二齒條,所述反向單元包括可繞固定軸線旋轉的齒輪;所述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和所述第二齒條同時嚙合;所述第一齒條與所述第二齒條位于所述固定軸線的兩側。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作用部為第一齒條,所述第二作用部為第二齒條,所述反向單元包括繞旋轉軸線同軸設置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嚙合,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二齒條嚙合;所述第一齒條與所述第二齒條位于旋轉軸線的兩側
[0012]優選地,所述第一作用部為軸向延伸的第一罐體;所述第二作用部為軸向延伸的第二罐體;所述反向單元包括壓力傳遞介質、用于存儲所述壓力傳遞介質的存儲罐、以及固定在手柄上的且朝向相反的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與第一罐體密封連接并形成第一腔體;所述第二活塞桿與第二罐體密封連接并形成第二腔體;所述存儲罐與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連通。
[0013]優選地,所述第一作用部為固定在所述主體上的且沿輸出軸軸向延伸的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二作用部為固定在所述抵持支架上且沿輸出軸軸向延伸的的第二活塞桿,所述反向單元包括固定在手柄上的剛性的U形管、以及位于所述U形管內的壓力傳遞介質;所述U形管具有沿輸出軸軸向延伸的第一管臂和第二管臂;所述第一活塞桿密封連接在所述第一管臂內,所述第二活塞桿密封連接在所述第二管臂內;所述壓力傳遞介質密封于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之間。
[0014]優選地,所述第一作用部包括沿輸出軸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作用部包括沿輸出軸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所述反向單元為導向輪;所述第一、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導向輪沿輸出軸軸向朝向輸出軸的一側,所述第二、第四固定部位于導向輪的另一側;所述聯動機構還包括第一柔性連接件和第二柔性連接件;所述第一柔性連接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部,并繞過導向輪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柔性連接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并繞過導向輪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部。
[0015]優選地,所述導向輪可繞其軸心線旋轉。
[0016]優選地,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可操作地限定主體或抵持支架相對手柄軸向運動的鎖定系統。
[0017]優選地,所述鎖定系統包括包括設置在主體上的第一鎖件、設置在手柄上的第二鎖件,第一鎖件和第二鎖件能夠相互鎖定和解鎖。
[0018]優選地,所述鎖定系統包括包括設置在主體上的第一鎖件、設置在支架上的第二鎖件,第一鎖件和第二鎖件能夠相互鎖定和解鎖。
[0019]優選地,所述鎖定系統包括包括設置在抵持支架上的第一鎖件、設置在手柄上的第二鎖件,第一鎖件和第二鎖件能夠相互鎖定和解鎖。
[0020]優選地,所述第一鎖件為卡槽,所述第二鎖件為卡齒,所述卡槽與所述卡齒可選擇地嚙合和分離。
[0021]優選地,所述主體相對所述手柄的軸向移動距離與所述抵持支架相對所述手柄的軸向移動距離相同。
[0022]優選地,所述手柄與主體中的一個上設有電連接的觸點,所述手柄與主體中的另一個設有沿輸出軸軸向延伸的電導軌;在主體相對手柄軸向移動的過程中,所述觸點始終與所述電導軌電連接。
[0023]優選地,所述抵持支架包括支撐臂以及抵持部;支撐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抵持部連接在所述支撐臂的第一端,所述支撐臂的第二端可滑動地連接在手柄或主體內。
[0024]優選地,所述抵持部具有垂直于輸出軸軸向的抵持面。
[0025]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明的動力工具的主體與抵持支架相對手柄作反向聯動移動,鉆孔深度取決于主體與抵持支架分離的距離,該距離等于主體相對手柄后退的距離與抵持支架相對手柄前移的距離之和,即當需要輸出軸較長距離的扶持時,在抵持支架伸出手柄較小的距離即可實現相對。由于抵持支架伸出手柄的距離較小,故抵持支架可以穩固地抵持在工件的表面,工作過程中不易產生晃動,增強用戶體驗。
[0026]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動力工具的操作方法,所述動力工具包括具有輸出軸的主體、手柄、以及抵持支架;所述主體與所述抵持支架同時相對所述手柄沿輸出軸軸向相向或反向運動;所述輸出軸具有連接工作頭的輸出端以及與所述輸出端相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軸向是指從所述第二端到所述輸出端的軸向方向;所述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7]S1:沿第一軸向移動抵持支架或沿與第一軸向相反的第二軸向移動主體;直至抵持支架和主體之間的距離達到預設距離;
[0028]S2:安裝工作頭至輸出軸上;
[0029]S3:將抵持支架抵持在工件的表面。
[0030]本發明還提供了第二種動力工具的操作方法,所述動力工具包括具有輸出軸的主體、手柄、以及抵持支架;所述主體與所述抵持支架同時相對所述手柄沿輸出軸軸向相向或反向運動;所述輸出軸具有連接工作頭的輸出端以及與所述輸出端相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軸向是指從所述第二端到所述輸出端的軸向方向;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0031]S1:安裝工作頭至輸出軸;
[0032]S2:沿第一軸向移動抵持支架或沿與第一軸向相反的第二軸向移動主體;直至工作頭在輸出軸軸向上位于抵持支架與主體之間;
[0033]S3:將抵持支架抵持在工件的表面。
[0034]本發明還提供了第三種種動力工具的操作方法,所述動力工具包括具有輸出軸的主體、手柄、以及抵持支架;所述主體與所述抵持支架同時相對所述手柄沿輸出軸軸向相向或反向運動;所述操作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0035]S1:安裝工作頭至輸出軸;
[0036]S2:將工作頭抵持在工件上,沿朝向工件的方向推動手柄;直至所述抵持支架抵持在工件的表面。
[003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動力工具的操作方法,操作移動距離更小,更加簡單、快捷、方便。
【附圖說明】
[0038]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電鉆的立體圖。
[0039]圖2是圖1中的電鉆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40]圖3是圖1中的電鉆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體分解示意圖。
[0041]圖4是圖1中的沿A-A截面示意圖,此時抵持部緊挨著主體。
[0042]圖5是圖4中抵持部與主體分離的狀態示意圖。
[0043]圖6是圖1中的沿B-B截面局部示意圖,此時第一鎖件和第二鎖件處于鎖定狀態。
[0044]圖7是圖6中的第一鎖件和第二鎖件分離的狀態示意圖。
[0045]圖8a_d是實施例一電鉆不同工作狀態示意圖。
[0046]圖9是實施例二的電鉆的聯動機構的剖面示意圖。
[0047]圖10是實施例三的電鉆的聯動機構不同狀態示意圖。
[0048]圖11是實施例四的電鉆的聯動機構第一種狀態示意圖。
[0049]圖12是實施例四的電鉆的聯動機構第二種狀態示意圖。
[0050]圖13是實施例五的電鉆的聯動機構的示意圖。
[0051]其中,
[0052]1.主體11.機殼12.馬達
[0053]13.傳動機構 14.輸出軸111.收容部
[0054]112.底座部2.手柄21.連接部分
[0055]22.握持部分3.抵持支架31.抵持部
[0056]311.第一弧面312.第二弧面313.抵持面
[0057]32.支撐臂4.工作頭51.第一齒條
[0058]52.第二齒條53.齒輪531.大齒輪
[0059]532.小齒輪54.齒輪軸55.齒輪座
[0060]71.第一鎖件72.第二鎖件73.樞接軸
[0061]81a.第一固定部81b.第二固定部82a.第三固定部
[0062]82b.第四固定部83a.第一柔性連接件83b.第二柔性連接件
[0063]84.導向輪9.工件91a.第一缸體
[0064]91b.第二缸體92a.第一腔體92b.第二腔體
[0065]93a.第一活塞桿93b.第二活塞桿94a.第一通道
[0066]94b.第二通道95.中轉缸96.壓力傳遞介質
[0067]97a.第三活塞桿97b.第四活塞桿98.U形管
[006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