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領域,特別是小型精密透射式光學系統裝配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透射式光學系統通常由數個光學透鏡組成,光學透鏡可以是正透鏡或者負透鏡,在光學系統設計和裝配時,要保證光學透鏡固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尤其是精密光學系統,對透鏡面型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即:在裝配時,要保證固定透鏡時的力不能過大,從而導致透鏡面型的變化過大。
[0003]目前,精密透射式光學系統中的光學透鏡一般采用壓圈法固定,壓圈與光學透鏡表面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壓圈的壓緊力會影響光學透鏡的面型精度,一般地,壓緊力越大,光學透鏡面型變化越大,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越差。所以,在設計時,應考慮壓圈的壓緊力對光學透鏡的影響,并確定科學合理的壓圈預緊力矩,從而保證壓圈壓緊力的大小,既不會造成光學透鏡的晃動,又不產生過大的面型變化。
[0004]現有技術中,小型精密透射式光學系統在裝配時,壓圈預緊力一般靠裝配人員的經驗來確定,無法得到準確可靠地數據,從而對整個光學系統的裝配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質量管理方面造成一定的盲區。一般地,對于有明確壓圈預緊力裝配要求的光學系統,需要根據壓圈尺寸制造專門的工裝與力矩扳手連接進行裝配,即:裝配不同口徑的透鏡,需要用不同的工裝,這樣往往費時費力,對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造成一定的阻礙。
【發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小型精密透射式光學系統裝配時壓圈預緊力難以有效控制、不同尺寸透鏡裝配需要制作不同工裝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一種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殊之處在于:
[0008]包括支架、雙向絲桿、壓圈爪頭和限位塊;
[0009]所述支架包括橫桿和與橫桿平行設置的雙向絲桿;
[0010]所述雙向絲桿上設有螺紋一和螺紋二,螺紋一與螺紋二的螺紋螺距相同、方向相反;
[0011]所述壓圈爪頭有兩個,壓圈爪頭上設有兩個孔,橫桿和雙向絲桿的兩端均穿過每個壓圈爪頭上的兩個孔,雙向絲桿與壓圈爪頭螺紋連接,其中一個壓圈爪頭位于螺紋一處,另一個壓圈爪頭位于螺紋二處;
[0012]所述限位塊有兩個,橫桿和雙向絲桿的兩端分別設有所述限位塊,橫桿與限位塊之間固連,雙向絲桿與限位塊之間間隙配合;
[0013]雙向絲桿能夠自身的中軸線轉動,若雙向絲桿能夠自身的中軸線轉動,則兩個壓圈爪頭之間的間距增大或減小。
[0014]雙向絲桿的兩端為圓軸,限位塊上設有與圓軸對應的通孔一,雙向絲桿通過通孔一與限位塊相連,圓軸與限位塊之間為間隙配合。
[0015]上述壓圈爪頭的頂端置有安裝鎖緊螺釘的螺紋通孔。
[0016]壓圈爪頭與橫桿之間設有塞片。
[0017]上述塞片為U形。
[0018]雙向絲桿的中部設有旋轉手柄,螺紋一和螺紋二分別位于旋轉手柄的兩側。
[0019]螺紋一和螺紋二的長度相等。
[0020]上述支架還包括與橫桿垂直連接的豎直桿,豎直桿的頂端置有力矩螺絲刀接口。
[0021]限位塊上設有通孔二,橫桿的兩端設有通孔三,鉚釘穿過通孔二和通孔三將限位塊與橫桿固連。
[0022]上述豎直桿、橫桿和雙向絲桿自上至下依次設置。
[0023]本發明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0024]本發明結構簡單,零件加工方便,組裝簡便穩固,可精確控制光學系統裝配過程中壓圈的預緊力,而且兩個壓圈爪頭的間距可調,可適用于不同口徑的壓圈裝配工作,既避免了不同裝配人員只靠經驗而造成的諸多后續無法準確說明原因的問題,又不用費時費力制造配合不同口徑壓圈的工裝,從而提高了裝配效率和質量水平,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工時,進而實現精簡高效的裝配工作。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0026]圖2為壓圈爪頭裝配結構部分剖視圖;
[0027]圖3為壓圈爪頭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限位塊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雙向絲桿結構示意圖;
[0030]圖6為塞片結構示意圖。
[0031]圖中各標記分別為:1、豎直桿,2、壓圈爪頭,3、限位塊,4、雙向絲桿,5、鉚釘,6、塞片,7、鎖緊螺釘,8、橫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32]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如圖1至圖6,包括支架、雙向絲桿4、壓圈爪頭2和限位塊3 ;支架包括橫桿8和與橫桿平行設置的雙向絲桿;雙向絲桿上設有螺紋一和螺紋二,螺紋一與螺紋二的螺紋螺距相同、方向相反;壓圈爪頭有兩個,壓圈爪頭上設有兩個孔,橫桿和雙向絲桿的兩端均穿過每個壓圈爪頭上的兩個孔,雙向絲桿與壓圈爪頭螺紋連接,其中一個壓圈爪頭位于螺紋一處,另一個壓圈爪頭位于螺紋二處;限位塊有兩個,橫桿和雙向絲桿的兩端分別設有所述限位塊,橫桿與限位塊之間固連,雙向絲桿與限位塊之間間隙配合;雙向絲桿能夠沿自身的中軸線轉動。雙向絲桿轉動時,則兩個壓圈爪頭之間的間距增大或減小,即兩個壓圈爪頭2沿雙向絲桿軸線方向做直線運動。
[0033]雙向絲桿與限位塊之間間隙配合的具體結構方式如下:雙向絲桿的兩端為圓軸,限位塊上設有與圓軸對應的通孔一,雙向絲桿通過通孔一與限位塊相連,圓軸與限位塊之間為間隙配合。
[0034]壓圈爪頭2整體階梯軸狀,壓圈爪頭的頂端置有安裝鎖緊螺釘7的螺紋通孔,螺紋通孔內設有鎖緊螺釘,底部置有壓圈裝配用卡爪,卡爪與壓圈爪頭上工藝直槽匹配,壓圈爪頭2的卡爪不僅限于圖示的結構形式,鎖緊螺釘7與普通螺釘結構類似,其頂端外圓滾花方便人手操作,底端置有與壓圈爪頭2頂部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起固定鎖緊作用。
[0035]壓圈爪頭與橫桿之間設有塞片6,可將塞片嵌在相應孔的上壁,塞片為U形,塞片起減小滑動副間隙及潤滑作用,可用普通黃銅材料制成。
[0036]雙向絲桿的中部設有旋轉手柄,方便裝配人員轉動絲桿;螺紋一和螺紋二分別位于旋轉手柄的兩側。雙向絲桿4轉動時,兩個壓圈爪頭2平移的距離相等,但方向相反。因此,本發明可適用于不同口徑的壓圈。
[0037]螺紋一和螺紋二的長度相等。
[0038]支架還包括與橫桿垂直連接的豎直桿1,豎直桿的頂端置有力矩螺絲刀接口,一般豎直桿為頂端置有凹槽的六角方形狀,實際應用中,可根據不同的力矩螺絲刀接口結構尺寸確定豎直桿I頂端接口。
[0039]限位塊上設有通孔二,橫桿的兩端設有通孔三,鉚釘穿過通孔二和通孔三將限位塊與橫桿固連。
[0040]豎直桿、橫桿和雙向絲桿自上至下依次設置,因而本發明整體上呈T形。
[0041]在進行光學系統裝配時,首先根據壓圈的口徑調節兩個壓圈爪頭2的間距,調整完成后,旋轉鎖緊螺釘7將塞片6與橫桿8壓緊,從而達到鎖緊結構的功能。
[0042]組裝完成后,要確定兩個壓圈爪頭2初始位置到豎直桿頂端的力矩螺絲刀接頭軸線的距離相等,即兩個壓圈爪頭2在擰緊壓圈時力臂的大小相等,從而保證光學系統的可控制性和穩定性。
【主權項】
1.一種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雙向絲桿、壓圈爪頭和限位塊; 所述支架包括橫桿和與橫桿平行設置的雙向絲桿; 所述雙向絲桿上設有螺紋一和螺紋二,螺紋一與螺紋二的螺紋螺距相同、方向相反; 所述壓圈爪頭有兩個,壓圈爪頭上設有兩個孔,橫桿和雙向絲桿的兩端均穿過每個壓圈爪頭上的兩個孔,雙向絲桿與壓圈爪頭螺紋連接,其中一個壓圈爪頭位于螺紋一處,另一個壓圈爪頭位于螺紋二處; 所述限位塊有兩個,橫桿和雙向絲桿的兩端分別設有所述限位塊,橫桿與限位塊之間固連,雙向絲桿與限位塊之間間隙配合; 雙向絲桿能夠自身的中軸線轉動,若雙向絲桿能夠自身的中軸線轉動,則兩個壓圈爪頭之間的間距增大或減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雙向絲桿的兩端為圓軸,限位塊上設有與圓軸對應的通孔一,雙向絲桿通過通孔一與限位塊相連,圓軸與限位塊之間為間隙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圈爪頭的頂端置有安裝鎖緊螺釘的螺紋通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壓圈爪頭與橫桿之間設有塞片。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片為U形。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雙向絲桿的中部設有旋轉手柄,螺紋一和螺紋二分別位于旋轉手柄的兩側。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螺紋一和螺紋二的長度相等。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與橫桿垂直連接的豎直桿,豎直桿的頂端置有力矩螺絲刀接口。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限位塊上設有通孔二,橫桿的兩端設有通孔三,鉚釘穿過通孔二和通孔三將限位塊與橫桿固連。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桿、橫桿和雙向絲桿自上至下依次設置。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學系統裝配專用力矩螺絲刀接頭,包括支架、雙向絲桿、壓圈爪頭和限位塊;支架包括橫桿和與橫桿平行設置的雙向絲桿;雙向絲桿上設有螺紋一和螺紋二,螺紋一與螺紋二的螺紋螺距相同、方向相反;壓圈爪頭有兩個,壓圈爪頭上設有兩個孔,橫桿和雙向絲桿的兩端均穿過每個壓圈爪頭上的兩個孔,雙向絲桿與壓圈爪頭螺紋連接;限位塊有兩個,橫桿的兩端與限位塊之間固連,雙向絲桿的兩端與限位塊之間間隙配合;雙向絲桿能夠自身的中軸線轉動,若雙向絲桿能夠自身的中軸線轉動,則兩個壓圈爪頭之間的間距增大或減小。本發明結構簡單,零件加工方便,組裝簡便穩固,兩個壓圈爪頭的間距可調結構簡單,可適用于不同口徑的壓圈裝配工作。
【IPC分類】B25B27/14, B25B23/00
【公開號】CN104924259
【申請號】CN201510292521
【發明人】陳蘇, 王虎, 李智勇, 劉杰, 劉陽, 林上民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