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連墻與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尤其適用于采用地連墻作為主體結構承擔荷載的圍護墻時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當前,在深基坑開挖支護結構中,地下連續墻由于整體性好、防滲性好等特殊優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經常將地連墻作為地下室外墻的一部分,主要結合方式有:單一墻、分離墻、重合墻和復合墻。
[0003]單一墻即將地下連續墻直接用作主體結構地下室外墻,在受力要求和抗滲性能上需要采取其他構造措施,折減主體結構的耐久性。
[0004]分離墻是在主體結構物的水平構件上設置支點,各結構受力明確,但由于溫度、新舊混凝土干燥收縮等產生的作用力導致地下室外墻和地下連續墻變形不一致,通過兩者間支點的剛性連接使地下室外墻產生附加力,不利于建筑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0005]重合墻是在地下室外墻和地連墻之間填充隔絕材料,只能傳遞水平力,不傳遞剪力,兩墻之間的豎向變形互不影響,但地連墻表面凹凸不平,對施工不利,襯墊材料厚薄不等,應力傳遞不均勻。
[0006]復合墻是將兩墻做成一個整體,墻體剛度極大,但需將地連墻內側鑿毛并清理干凈,且新老混凝土之間產生應變差使復合墻自身產生較大內力,易產生裂縫,不利于結構長期安全。
[0007]這四種連接方式均不能有效的解決地連墻和地下室外墻之間因新舊混凝土變形差產生的內力,導致地下室外墻經常出現裂縫影響正常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上述技術不足,提出一種新型的地下連續墻和主體結構間的連接方式,使地下結構的受力更合理、變形更協調。
[0009]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0]一種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包括地下連接墻和地下結構主體梁,所述的地下結構主體梁穿過地下室外墻連接到地下連續墻上,在所述主體梁上有一圈牛腿,所述牛腿通過中間的彈性墊片與地下室外墻接觸,對地下室外墻的偏移起到抑制作用;所述的地下室外墻與地下連接墻之間通過填充物填實。采用這種結構可以有效地解決地連墻和地下室外墻之間因新舊混凝土變形差產生的內力而導致地下室外墻出現裂縫。
[0011]所述的地下室外墻的外側鋪設有防水材料。
[0012]在地下結構主體梁穿過地下室外墻的部分與地下室外墻之間鋪設有一圈隔絕材料,該隔絕材料只傳遞豎向壓力,不傳遞剪力。
[0013]所述的牛腿以地下結構主體梁的軸線為中心,沿地下結構主體梁的徑向方向設置一圈且牛腿位于地下室外墻的內側。
[0014]在地下連接墻和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處下方做成一個牛腿式的支撐臺,增加地下結構主體梁與地下連續墻連接的穩定性。
[0015]上述結構的具體連接方法如下:
[0016]步驟I在地下連續墻施工時,預留鋼筋接駁器,當地下室外墻施工到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高度時,將地下連續墻鑿毛并清理干凈,綁架地下結構主體梁鋼筋,將地下結構主體梁上的鋼筋與地連墻預留的鋼筋連接在一起;
[0017]步驟2在地下室外墻的上方鋪設一圈隔絕材料;
[0018]步驟3在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鋼筋上制作牛腿的鋼筋,所述的牛腿通過彈性墊片與地下室外墻接觸;
[0019]步驟5制作地下結構主體梁及牛腿模板,將地下結構主體梁模板套裝在地下結構主體梁鋼筋外,在模板內和牛腿內澆筑混凝土 ;
[0020]步驟6在地下室外墻外側鋪設防水材料;
[0021]步驟7將地下室外墻與地下連續墻之間回填充實。
[0022]所述的步驟I中,為了增加地下結構主體梁與地下連續墻連接的穩定性,在連接處的下方做成一個牛腿式的支撐臺。
[0023]上述所述的地連墻為地下連續墻的簡稱。
[002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1.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地下連續墻和主體結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地連墻和地下室外墻之間因新舊混凝土變形差產生的內力而導致地下室外墻出現裂縫。
[0026]2.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方式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的四種連接方式帶來的工程難題,使結構梁上的力和彎矩直接作用到地連墻上,可減少地下室外墻的厚度,但不折減工程質量,從而節約了工程材料。
[0027]3.利用結構梁上的牛腿通過中間的彈性墊片與地下室外墻接觸,對地下室外墻的偏移起到抑制作用,在結構梁變形較大時,地下室外墻可以提供側向彈力,控制結構梁的變形,使整個框架結構變形協調。
[0028]4.通過結構梁,將地下結構與地連墻剛性連接,可以提高地下結構的抗浮作用和抗震性。
【附圖說明】
[002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0]圖1為連接處的橫向截面圖;
[0031]圖2為連接處的豎向截面圖;
[0032]圖中:I是地下連續墻,2是墻體之間填充材料,3是地下室外墻,4是彈性墊片,5是地下結構主體梁,6是隔絕材料,7是防水材料,8是牛腿。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34]如圖1、2所示,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包括地下連續墻I和地下結構主體梁5,所述的地下結構主體梁5穿過地下室外墻3連接到地下連續墻I上,在所述地下結構主體梁5上預留有一圈牛腿8,所述牛腿8通過中間的彈性墊片4與地下室外墻3接觸,對地下室外墻3的偏移起到抑制作用;所述的地下室外墻3與地下連接墻I之間通過填充物填實。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地下連續墻和主體結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地連墻和地下室外墻之間因新舊混凝土變形差產生的內力而導致地下室外墻出現裂縫。
[0035]所述的地下室外墻3的外側鋪設有防水材料7。
[0036]在地下結構主體梁5穿過地下室外墻的部分與地下室外墻之間鋪設有一圈隔絕材料6,該隔絕材料只能傳遞豎向壓力,不傳遞剪力。
[0037]所述的牛腿8以地下結構主體梁5的軸線為中心,沿地下結構主體梁5的徑向方向設置一圈且牛腿8位于地下室外墻的內側。利用結構梁上的牛腿通過中間的彈性墊片與地下室外墻接觸,對地下室外墻的偏移起到抑制作用,在結構梁變形較大時,地下室外墻可以提供側向彈力,控制結構梁的變形,使整個框架結構變形一致。
[0038]在地下連接墻I和地下結構主體梁5的連接處下方做成一個牛腿式的支撐臺。
[0039]上述結構的具體連接方法如下:
[0040]步驟I在地下連續墻施工時,預留鋼筋接駁器,當地下室外墻施工到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高度時,將地下連續墻鑿毛并清理干凈,綁扎地下結構主體梁鋼筋,將地下結構主體梁上的鋼筋與地連墻預留的鋼筋連接在一起;
[0041]步驟2在地下室外墻的上方鋪設一圈隔絕材料;
[0042]步驟3在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鋼筋上綁扎牛腿的鋼筋,所述的牛腿通過彈性墊片與地下室外墻接觸;
[0043]步驟5制作地下結構主體梁模板,將地下結構主體梁模板套裝在地下結構主體梁鋼筋外,在模板內和牛腿內澆筑混凝土 ;
[0044]步驟6在地下室外墻外側鋪設防水材料;
[0045]步驟7將地下室外墻與地下連續墻之間回填充實。
[0046]所述的步驟I中,為了增加主體結構梁與地下連續墻連接的穩定性,在連接處的下方做成一個牛腿式的支撐臺。
[0047]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方式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的四種連接方式帶來的工程難題,使結構梁上的力和彎矩直接作用到地連墻上,可減少地下室外墻的厚度,但不折減工程質量,從而節約了工程材料。
[0048]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
【主權項】
1.一種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連接墻和地下結構主體梁,所述的地下結構主體梁穿過地下室外墻連接到地下連續墻上,在所述主體梁上預留有一圈牛腿,所述牛腿通過中間的彈性墊片與地下室外墻接觸,且地下室外墻與地下連接墻之間通過填充物填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室外墻的外側鋪設有防水材料。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地下結構主體梁穿過地下室外墻的部分與地下室外墻之間鋪設有一圈隔絕材料,該隔絕材料只傳遞豎向壓力,不傳遞剪力。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牛腿以地下結構主體梁的軸線為中心,沿地下結構主體梁的徑向方向設置一圈且牛腿位于地下室外墻的內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地下連接墻和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處下方做成一個牛腿式的支撐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連墻與地下結構主體梁的連接結構,包括地下連接墻和地下結構主體梁,所述的地下結構主體梁穿過地下室外墻連接到地下連續墻上,在所述主體梁上有一圈牛腿,所述牛腿通過中間的彈性墊片與地下室外墻接觸,對地下室外墻的偏移起到抑制作用;所述的地下室外墻與地下連接墻之間通過填充物填實。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方式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的四種連接方式帶來的工程難題,使結構梁上的力和彎矩直接作用到地連墻上,減少地下室外墻的厚度,使地下結構的受力更合理、變形更協調。
【IPC分類】E02D29-045, E02D5-20
【公開號】CN204570729
【申請號】CN201520212276
【發明人】王國富, 路林海, 曹正龍
【申請人】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