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包括圓筒狀沉井(1)、置于所述沉井(1)下端的封底(2)、置于所述沉井(1)上端的封蓋(3),所述沉井(1)的側壁上設有多個通孔(11),每個通孔(11)中插接一柱體(4),所述柱體(4)與沉井(1)軸線垂直。本發明的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抗拔力強、生產成本低、施工方便。
【專利說明】
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輸電塔基礎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抗拔力強、生產成本低、施工方便的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
【背景技術】
[0002]輸電塔不僅依靠置于其底部的基礎提供足夠的承載力,還需基礎提供足夠的抗拔力。
[0003]目前輸電塔往往采用筏板基礎或者粧基礎。當采用筏板基礎時,由于基礎底面積大,如為提供足夠抗拔力,則需加大埋深,導致土石方開挖量大;如為減少土石方開挖量,則埋深,難以提供足夠抗拔力。當采用粧基礎時,則需采用鉆孔灌注粧方能滿足輸電塔基礎的承載力和抗拔要求,因而造價較高。
[0004]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輸電塔基礎在保證足夠抗拔力要求時,造價高。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抗拔力強、生產成本低、施工方便。
[0006]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
[0007]—種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包括圓筒狀沉井、置于所述沉井下端的封底、置于所述沉井上端的封蓋,所述沉井的側壁上設有多個通孔,每個通孔中插接一柱體,所述柱體與沉井軸線垂直。
[0008]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為:
[0009]1、抗拔力強:與沉井軸線垂直且成一體的多個柱體作為根鍵,為基礎提供了足夠的抗拔力。
[0010]2、生產成本低、施工方便:采用沉井方式,大幅減小了基坑開挖量,抗拔力和承載力主要依靠底土和回填土提供,大大減少了混凝土材料使用,生產成本低,且施工方便。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發明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的俯視圖。
[0014]圖中,沉井I,封底2,封蓋3,通孔11,柱體4。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本發明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包括圓筒狀沉井1、置于所述沉井I下端的封底2、置于所述沉井I上端的封蓋3,所述沉井I的側壁上設有多個通孔11,每個通孔11中插接一柱體4,所述柱體4與沉井I軸線垂直。
[0016]所述沉井I由鋼筋混凝土預制而成。
[0017]所述柱體4由鋼筋混凝土預制而成。
[0018]所述封底2由鋼筋混凝土現場澆筑而成。
[0019]所述封蓋3由鋼筋混凝土現場澆筑而成。
[0020]所述柱體4與沉井I側壁上的通孔11松配合,柱體4安裝就位后,在柱體4與通孔11縫隙間澆筑混凝土。
[0021 ]在所述沉井I內回填素土。
[0022]在所述沉井I外圍回填素土并碾壓夯實,壓實系數不低于0.92,所述素土回填后高出地面350mm。
[0023]每個本發明的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置于輸電塔塔身底部的一個角上。
[0024]下面是本發明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的施工工藝。
[0025](I)預制沉井I,且沉井I井壁預留通孔11,作為根鍵孔,預制鋼筋混凝土柱體4,作為根鍵;
[0026](2)在基礎設計位置挖掘略大于沉井I外尺寸的基坑,并在坑底鋪設砂石墊層并整平;
[0027](3)將沉井I下放至基坑中;
[0028](4)從沉井I內部將柱體4插入井壁預留通孔11中,并采用頂推方式將柱體4頂入土層中,使其作為根鍵插入沉井四周的土層之中;
[0029](5)在柱體4與通孔11縫隙間澆筑混凝土,使得根鍵與沉井成為整體;
[0030](6)在沉井I下端澆筑混凝土進行封底;在所述沉井I內回填素土;
[0031](7)將沉井頂部澆筑混凝土封頂形成圓形承臺,并作為塔身基礎的承臺;
[0032](8)在沉井外側回填素填土并碾壓夯實,壓實系數不低于0.92,所述素填土高出地面350mm以上。
[0033]從上述施工過程也能看出,本發明抗拔力強、生產成本低、施工方便。
【主權項】
1.一種輸電塔抗拔沉井基礎,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筒狀沉井(I)、置于所述沉井(I)下端的封底(2)、置于所述沉井(I)上端的封蓋(3),所述沉井(I)的側壁上設有多個通孔(11),每個通孔(11)中插接一柱體(4),所述柱體(4)與沉井(I)軸線垂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I)由鋼筋混凝土預制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體(4)由鋼筋混凝土預制而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2)由鋼筋混凝土現場澆筑而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蓋(3)由鋼筋混凝土現場澆筑而成。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體(4)與沉井(I)側壁上的通孔(11)松配合,柱體(4)安裝就位后,在柱體(4)與通孔(11)縫隙間澆筑混凝土。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井(I)內回填素土。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井(I)外圍回填素土并碾壓夯實,壓實系數不低于0.92,所述素土回填后高出地面350mm。
【文檔編號】E02D27/18GK105839661SQ201610316698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2日
【發明人】朱小軍, 費康, 洪家寶, 王波, 楊丹燕
【申請人】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