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灌溉用量水剅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灌區輸水建筑物,尤其涉及一種能進行量水的灌溉輸水到管裝置,其IPC國際專利分類號為E02B 13/00。
背景技術:
灌溉到管是一種埋設于輸水渠道兩側提身下,用于從渠道取水的小口徑低壓混凝土輸水圓管,管內徑多在20cm至30cm之間。到管在灌區使用廣泛,特別是位于山區、丘陵區的南方灌區,受地形影響,這種灌區的往往存在大量的小面積灌溉區域,對于這種小面積的灌溉區域,往往采用灌溉到管直接從渠道引水灌溉。對于灌溉到管來說,目前還尚無較理想的量水手段。有的灌區采用水表,但水表造價較高,且維護不方便;另一種替代方法是在到管后的渠道中進行量水,但到管與渠道量水點之間的水量損失無法計量。因此具有造價低、 維護簡單等特點,即可輸水、又具有量水功能的灌溉到管,且可直接對到管進行量測的量水裝置對灌區來說具有良好的運用前景。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造價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同時具有量水功能的灌溉輸水到管裝置。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灌溉用量水到管,包括輸水到管、量水短管、前測壓管和后測壓管,所述量水短管前端設承插口與所述輸水到管連接,所述量水短管內設有管徑由大變小的變管徑段, 所述前測壓管設于所述變管徑段前面的量水短管中,所述后測壓管設于所述變管徑段后面的量水短管中。進一步地,所述量水短管后端與尾水池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尾水池出口處的高程與量水短管出水口過水斷面的頂部平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灌溉到管造價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既可輸水, 還能直接量測到管內的過水流量,且量測較準確。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輸水到管、2-量水短管、3-承插口、4_變管徑段、5-前測壓管、6_后測壓管、7-尾水池,8-輸水渠提身。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參見圖1,一種灌溉用量水到管,包括輸水到管1、量水短管2、前測壓管5和后測壓管6。所述量水短管2前端設有承插口 3,所述輸水到管1通過所述承插口 3與所述量水短管2連接,所述量水短管2內設有管徑由大變小的變管徑段4,所述前測壓管5設于所述變管徑段4前面的量水短管2中,所述后測壓管6設于所述變管徑段4后面的量水短管2中。進一步地,所述量水短管2后端與尾水池7連接。更進一步地,所述尾水池7出口處的高程與量水短管2出水口過水斷面的頂部平齊。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管徑”是指內徑。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參見圖1,當正常工作時,通過前測壓管5和后測壓管6 分別量取變管徑段4前、后的水頭,計算出變管徑段4前后的水頭差H。由于變管徑段4尾部過水斷面面積A已知,可根據水力學原理計算出到管內的過水流量,計算公式如下Q = /uAyj2gH式中,Q—到管流量,m3/s ; μ——流量系數,由現場試驗確定;A——變管徑段尾部過水斷面面積,m2 ;g——重力加速度,m/s2,H——變管徑管前后的水頭差,m。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的實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實用新型的意圖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灌溉用量水到管,包括輸水到管(1)、量水短管O)、前測壓管( 和后測壓管 (6),所述量水短管( 前端設承插口( 與所述輸水到管(1)連接,所述量水短管O)內設有管徑由大變小的變管徑段,所述前測壓管( 設于所述變管徑段(4)前面的量水短管O)中,所述后測壓管(6)設于所述變管徑段(4)后面的量水短管O)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用量水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水短管( 后端與尾水池(7)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灌溉用量水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池(7)出口處的高程與量水短管O)出水口過水斷面的頂部平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灌溉建筑物,具體涉及一種能進行量水的灌溉輸水剅管裝置,其IPC國際專利分類號為E02B 13/00。該裝置包括包括輸水剅管、量水短管、前測壓管和后測壓管,所述量水短管前端設承插口與所述輸水剅管連接,所述量水短管內設有管徑由大變小的變管徑段,所述前測壓管設于所述變管徑段前面的量水短管中,所述后測壓管設于所述變管徑段后面的量水短管中。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灌溉剅管造價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既可輸水,還能直接測量剅管內的水流量,且測量較準確。
文檔編號E02B13/00GK202039333SQ201120130328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8日
發明者余根堅 申請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北京中水潤科認證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