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蓋及具有該鍋蓋的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用具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鍋蓋及具有該鍋蓋的鍋。
【背景技術】
[0002]在人們的生活中,鍋是不可或缺的廚房用具,而鍋蓋更是必不可少。一般而言,當用鍋進行烹飪時,鍋內會產生高溫,利用高溫將食物煮熟或者水燒開。但是隨著溫度的升高,鍋內的壓強也逐漸增大,容易造成鍋體的爆炸,這就需要一種裝置可以調節鍋內的壓強,既可以使鍋體內產生高溫,又可以避免鍋體的爆炸。
[0003]在申請日為2011年12月16日,申請號為201110423386.3,名稱為一種集水鍋蓋的發明專利中,介紹了一種集水鍋蓋,該集水鍋蓋包括鍋蓋本體,鍋蓋本體頂部中間設有提手,鍋蓋本體內部邊緣四周設有集水槽,頂部設有排水孔,排水孔上設有孔塞;鍋蓋本體上設有出氣孔。該集水鍋蓋的鍋蓋本體上設有出氣孔,能夠使得鍋內的蒸汽由出氣孔排出,起到了平衡鍋內壓強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鍋體的爆炸。但是,該集水鍋蓋中的出氣孔設置于鍋蓋本體上,這樣,當使用者想提起鍋蓋時,出氣孔散發出的溫度較高蒸汽容易噴射到使用者的面部或者胳膊,對使用者造成燙傷,可以看出,該集水鍋蓋存在較嚴重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鍋蓋,旨在解決現有鍋蓋從出氣孔噴射出的蒸汽容易燙傷使用者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具有該鍋蓋的鍋。
[0005]—個方面,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鍋蓋,該鍋蓋包括:蓋體和提手;其中,蓋體開設有第一出氣孔;提手包括本體,本體的底部開設有進氣口,本體的側壁開設有出氣口,并且,進氣口與出氣口相連通;提手連接于蓋體,并且,提手的進氣口與蓋體的第一出氣孔相連通。
[0006]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本體的進氣口為沿本體的底部向內凹設的第一腔體,出氣口與第一腔體相連通。
[0007]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蓋體的外壁凸設有第一連接部,第一出氣孔穿設于第一連接部;本體的底部邊緣向外延設有環形連接部;環形連接部套接于第一連接部。
[0008]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蓋體與提手可拆卸連接。
[0009]進一步地,上述鍋蓋還包括:連接件;其中,蓋體還開設有連接孔;第一腔體內設置有連接柱,連接柱穿設于連接孔;連接件置于蓋體的內側,并且,連接件與連接柱可拆卸連接。
[0010]進一步地,上述鍋蓋還包括:導氣體;其中,導氣體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進氣孔,第二端設置有第二出氣孔,并且,第二進氣孔與第二出氣孔通過導氣體內部的通道相連通;導氣體容置于第一腔體內,并且,導氣體的第二進氣孔與蓋體的第一出氣孔相連通,導氣體的第二出氣孔與本體的出氣口相連通。
[0011]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導氣體的第一端穿設于蓋體的第一出氣孔。
[0012]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第一腔體對應于出氣口處開設有用于容置導氣體的第二端的過渡槽,出氣口與過渡槽相連通。
[0013]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第一腔體內設置有連接柱;導氣體開設有固定孔,導氣體通過固定孔套接于連接柱。
[0014]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本體的外壁還設置有用于放置廚具的承載部。
[0015]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承載部設置于本體的頂部。
[0016]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承載部為本體的頂部開設的貫穿頂部的凹槽。
[0017]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承載部為本體頂部凹設的第二腔體,第二腔體相對的兩個側壁上相對應地均開設有凹槽。
[0018]進一步地,上述鍋蓋還包括:第一密封圈;其中,第一密封圈與蓋體的邊緣可拆卸連接。
[0019]進一步地,上述鍋蓋中,在蓋體的內壁凸設有第二密封圈。
[0020]本實用新型中,本實施例中,通過蓋體設置的第一出氣孔與提手的本體的進氣口相連通,實現了鍋體內的蒸汽導入提手的本體內,提手的本體的側壁開設的出氣口將導入到本體內的蒸汽輸出至提手的外部,由于本實施例中的出氣口設置在本體的側壁上,所以當使用者靠近鍋蓋時,從本體側壁排出的蒸汽不會直接噴射到使用者,大大地減小了使用者被燙傷的機率,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鍋蓋從出氣孔噴射出的蒸汽容易燙傷使用者的問題。此外,該提手的結構較為簡單,易于實現。
[0021]又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鍋,該鍋包括鍋體和如上述的鍋蓋。
[0022]由于鍋蓋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該鍋蓋的鍋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0023]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中,提手的俯視圖;
[002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中,提手的仰視圖;
[002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中,提手的剖面圖;
[0027]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中,提手的立體圖;
[0028]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中,提手的又一立體圖;
[0029]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中,導氣件的立體圖;
[0030]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中,蓋體的主視圖;
[0031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中,蓋體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33]鍋蓋實施例:
[0034]參見圖1至圖8,圖中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優選結構。如圖所示,該鍋蓋包括蓋體I和提手2。其中,蓋體I開設有第一出氣孔110,提手2包括本體3。其中,本體3的底部開設有進氣口 31,本體3的側壁開設有出氣口 32,并且進氣口 31與出氣口 32相連通。提手2連接于蓋體I的外壁,并且提手2的進氣口 31與蓋體I的第一出氣孔110相連通。
[0035]具體實施時,本體3的形狀可以為任意形狀,如圓形、正方形、菱形等。但優選的,本體3的形狀為類似于長條的形狀,如長方形、矩形、橢圓形等,出氣口32可以設置于本體3的短邊側壁上,進氣口 31和出氣口 32可以通過本體3內部開設的通道相連通。
[0036]工作時,鍋體內的蒸汽由蓋體I的第一出氣孔110輸出,再由提手2的進氣口31輸入到提手2的本體3內,由于本體3的進氣口 31與出氣口 32相連通,所以進入本體3內的蒸汽再由本體3側壁開設的出氣口 32輸出。
[0037]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蓋體I設置的第一出氣孔110與提手的本體的進氣口31相連通,實現了鍋體內的蒸汽導入提手的本體3內,本體3的側壁開設的出氣口32將導入到本體3內的蒸汽輸出至提手2的外部,由于本實施例中的出氣口 32設置在本體3的側壁上,所以當使用者靠近鍋蓋時,從本體3側壁排出的蒸汽不會直接噴射到使用者,大大地減小了使用者被燙傷的機率,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鍋蓋從出氣孔噴射出的蒸汽容易燙傷使用者的問題。此外,該提手2的結構較為簡單,易于實現。
[0038]參見圖1至圖5,如圖所示,上述實施例中,本體3的進氣口31為沿本體3的底部向內凹設的第一腔體4,出氣口32與第一腔體4相連通,具體地,出氣口32可以開設在用于圍設成第一腔體4的側壁上。
[0039 ]工作時,鍋體內的蒸汽依次經由蓋體I的第一出氣孔110、本體3的進氣口 31輸入至提手2的第一腔體4內,然后再由第一腔體4側壁上開設的出氣口32輸出至提手2的外部。
[0040]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第一腔體4能夠存儲由第一出氣孔110、進氣口31輸入提手2內的蒸汽,確保蒸汽能夠由出氣口 32處均勻、及時地導出,防止蒸汽較多時由于無法及時導出提手2而將鍋蓋頂起,確保鍋的安全使用和人身安全。
[0041]參見圖1至圖8,如圖所示,上述各實施例中,蓋體I的外壁凸設有第一連接部5,第一出氣孔110穿設于第一連接部5。本體3的底部邊緣向外(圖5所示的上方)延設有環形連接部6,本體3的環形連接部6套接于第一連接部5。
[0042]具體地,環形連接部6為本體3的底部凸設的環形圈,環形連接部6的形狀與第一連接部5的形狀相匹配,并且,環形連接部6套設于第一連接部5的外部,使得環形連接部6將第一連接部5包裹在內。優選的,第一連接部5與蓋體I為一體成型。
[0043]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環形連接部6與第一連接部5配合設置,使得本體3可以與蓋體I更好地接觸,能夠更好地對提手2內的第一腔體4進行密封,防止蒸汽的泄漏,避免蒸汽由本體3的底部泄漏導致燙傷使用者,并且保證鍋內的溫度。
[0044]上述各實施例中,蓋體I與提手2之間可以為可拆卸連接,便于提手2的更換、清洗。
[0045]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蓋體I與提手2也可以為固定連接,如焊接、粘接等,本實施例對蓋體I與提手2之間的具體連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0046]參見圖1至圖8,如圖所示,上述實施例中,該鍋蓋還可以包括連接件。其中,蓋體I還開設有連接孔120,提手2的第一腔體4內設置有連接柱7,連接柱7穿設于連接孔120。連接件置于蓋體I的內側,并且,連接件與連接柱7可拆卸連接。
[0047]具體地,第一腔體4內設置的連接柱7穿設于連接孔120,并伸出蓋體I的內壁,連接件由蓋體I的內側與連接柱7可拆卸連接。連接件可以為螺釘,連接柱7可以設有安裝孔71,螺釘與安裝孔71相連接。進一步的,連接柱7可以為彈性連接柱,如橡膠連接柱、硅膠連接柱等,以便于螺釘的安裝。
[0048]參見圖1至圖8,如圖所示,上述各實施例中,該鍋蓋還可以包括導氣體8。其中,導氣體8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進氣孔81,第二端設置有第二出氣孔82,并且,第二進氣孔81與第二出氣孔82通過導氣體8內部的通道相連通。導氣體8容置于提手2的第一腔體4內,并且導氣體8的第二進氣孔81與蓋體I的第一出氣孔110相連通,導氣體8的第二出氣孔82與本體3的出氣口 32相連通。
[0049]具體地,導氣體8的第一端可以為柱狀連接體,該柱狀連接體與蓋體I的第一出氣孔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