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熄火再煮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具體的說是一種高效熄火再煮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節能鍋是利用散熱器的逆向思維原理,在鍋底設有聚熱圈,也稱為吸熱圈,聚熱圈由多個吸熱筋片構成,加熱時能迅速聚能儲熱,在鍋離開火源后,聚熱圈能緩慢均勻的散熱,從而達到聚熱節能效果。但是現有節能鍋的吸熱效率和熄火再煮效果還有待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熄火再煮鍋,進一步提高吸熱效率,同時在熄火后,也就是離開火源后,進一步提高鍋再煮的效果。
[0004]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熄火再煮鍋,包括與內鍋配套使用的內鍋蓋、容納內鍋的外鍋、與外鍋配套使用的外鍋蓋,在內鍋底部設有聚熱圈,所述內鍋包括內壁、聚熱圍筒和外殼,其中外殼位于最外層,聚熱圍筒位于中間層,內壁位于最里層;所述外殼的上部與下部設有若干通孔。
[0005]所述外殼側面開有矩形孔;聚熱圍筒的側面設有移動柱,所述移動柱為圓柱體,移動柱的下底面與聚熱圍筒的側面固定連接;移動柱位于矩形孔中。
[0006]所述聚熱圍筒為聚熱體,呈圓環柱體,包圍內鍋的內壁。
[0007]當內鍋在煤氣爐加熱時,火苗可以通過外殼側面下部的通孔進入內鍋的中層,SP聚熱圍筒,對聚熱圍筒進行加熱。而聚熱圍筒能迅速聚能儲熱,且其導熱性快、導熱效果好,相對于現有的節能鍋來說,在火源上蒸煮時,進一步提高內鍋吸熱效率,使小火即有中火的功效。
[0008]與內鍋配套使用的內鍋蓋、容納內鍋的外鍋、與外鍋配套使用的外鍋蓋。使用內鍋蓋、外鍋和外鍋蓋,能鎖住熱量,更進一步延長鍋內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進一步提高繼續烹飪的功效,也另保溫效果更好。還可當做冰桶使用,因為與外界良好的隔熱。
[0009]這里所述的聚熱圍筒的俯視圖是圓環。當內鍋在爐火中進行加熱時,聚熱圍筒向鍋底面的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更準確地說是下落一定的距離,使得聚熱圍筒包住爐火。這樣的設計使爐火的熱量大部分被聚熱圈和聚熱圍筒吸收掉,相對于現有的節能鍋,能極大地提高內鍋的吸熱效率,使小火即有大火的功效。而且在離開火源時,聚熱圍筒向鍋口的方向移動,縮回內鍋中,延長了鍋內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提高了繼續烹飪的功效。如果把它放入外鍋中,能很好地延長鍋內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極大地提高繼續烹飪的功效。
[0010]所述外殼側面開有矩形孔,聚熱圍筒的側面設有移動柱,所述移動柱為圓柱體,移動柱的下底面與聚熱圍筒的側面固定連接;移動柱位于矩形孔中;所述的矩形孔是指形狀為矩形的通孔。這樣的設計可以隨自己的需要自由調整聚熱圍筒伸出內鍋底面的長度。
[0011]在所述外殼的側面的上部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為一個或多個。
[0012]所述聚熱圍筒為聚熱體,呈筒狀或圓環柱體狀,包圍內鍋的內壁或包圍內鍋的內壁的側面。這里所說的圓環柱體是指俯視圖是圓環,正視圖和左視圖為矩形的空間幾何體。這里所說的筒狀是指其形狀似筆筒、水桶、盲孔的空間幾何體,其正視圖和左視圖為矩形,俯視圖是圓和位于圓上的圓環組成,圓環的外徑等于圓的半徑。這里所說的聚熱圍筒為聚熱體,其構造可以與聚熱圈的一樣,也可以是由鋁、鋁鐵或鋁銅制成的圓環柱體或筒狀體。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內鍋中增設聚熱圍筒,聚熱圍筒的導熱性快、導熱效果好,能迅速聚能儲熱,進一步提高了內鍋的吸熱效率,加熱時間短。而內鍋離開火源后,聚熱圍筒也能緩慢均勻地散熱,進一步延長內鍋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達到更好繼續烹飪的功效,同時也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且加熱時間短,熄滅后無需能源,降低了廚房空氣污染。亦省時省錢,必將大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內鍋的縱剖視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內鍋的縱剖視圖。
[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熄火后的內鍋縱剖視圖。
[0020]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蒸煮時的內鍋縱剖視圖。
[0021]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內鍋置于外鍋中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3]實施例1:參見圖1-5,一種高效熄火再煮鍋1,包括內鍋4、與內鍋配套使用的內鍋蓋3、容納內鍋的外鍋5和與外鍋配套使用的外鍋蓋2,在內鍋4底部設有聚熱圈41,內鍋4包括內壁43、聚熱圍筒44和外殼45,其中外殼45位于最外層,聚熱圍筒44位于中間層,內壁43位于最里層。該內鍋4能電氣兩用,可用電磁爐和煤氣爐火直接加熱。外殼45和內壁43可采用不銹鋼制成。聚熱圍筒44為聚熱體,呈筒狀或圓環柱體狀,包圍內鍋4的內壁43或包圍內鍋4的43內壁的側面。這里所說的圓環柱體是指俯視圖是圓環,正視圖和左視圖為矩形的空間幾何體。這里所說的筒狀是指其形狀似筆筒、水桶、盲孔的空間幾何體,其正視圖和左視圖為矩形,俯視圖是圓和位于圓上的圓環組成,圓環的外徑等于圓的半徑。這里所說的聚熱圍44筒為聚熱體,其構造可以與聚熱圈的一樣。也可以是由鋁、鋁鐵或鋁銅制成的圓環柱體或筒狀體。對于現有的節能鍋,在內鍋4中增設聚熱圍筒44,聚熱圍筒44的導熱性快、導熱效果好,能迅速聚能儲熱,進一步提高了內鍋43的吸熱效率。而內鍋43離開火源后,聚熱圍筒44也能緩慢均勻地散熱,進一步延長內鍋4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達到更好繼續烹飪的功效。使用內鍋4、內鍋蓋3、外鍋5和外鍋蓋2,能鎖住熱量,更進一步延長鍋內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進一步提高繼續烹飪的功效,保溫效果更好。還可當作冰桶使用,因為與外界良好的隔熱。在所述外殼45的上下部開設通孔42。所述通孔42的個數為一個或多個,優選為多個。當內鍋在煤氣爐加熱時,火苗可以通過外殼45下部的通孔42進入內鍋的聚熱圍筒44,對聚熱圍筒44進行加熱。而聚熱圍筒能迅速聚能儲熱,且其導熱性快、導熱效果好,相對于現有的節能鍋來說,在火源上蒸煮時,進一步提高內鍋4吸熱效率,使小火即有中火的功效。
[0024]實施例2:參見圖1-3和圖6-8,聚熱圍筒44的俯視圖是圓環,正視圖和左視圖為矩形。在所述外殼45側面開有矩形孔47,聚熱圍筒44的側面設有移動柱46,所述移動柱46為圓柱體,移動柱46的下底面與聚熱圍筒44的側面固定連接;移動柱46位于矩形孔47中,所述的矩形孔是指形狀為矩形的通孔;與聚熱圍筒44的下底面相對應的外殼45的下底面部分開有圓環形孔,所述圓環形孔是指形狀為圓環的通孔,該圓環形孔的內徑稍小于聚熱圍筒44的下底面的內徑,而圓環形孔的外徑稍大于聚熱圍筒44的下底面的外徑。特別說明,此實施方式,可在內鍋4的側面下部或上部開設通孔42,但優選的是,不開設通孔42。當內鍋4在爐火中進行加熱時,聚熱圍筒44向內鍋4底面的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更準確地說是下落一定的距離,使得聚熱圍筒44包住爐火。使得爐火的熱量大部分被聚熱圈41和聚熱圍筒44吸收傳遞到內鍋中,相對于現有的節能鍋,能極大地提高內鍋4的吸熱效率,使小火即有大火的功效。而且在離開火源時,聚熱圍筒44向鍋口的方向移動,縮回內鍋44中,延長了鍋內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提高了繼續烹飪的功效。如果把它放入外鍋5中,能很好地延長鍋內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極大地提高繼續烹飪的功效。
[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的普通技術人員均可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順暢地實施本實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容而作出的修飾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實施例,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高效熄火再煮鍋,包括與內鍋(4)配套使用的內鍋蓋(3)、容納內鍋(4)的外鍋(5)、與外鍋配套使用的外鍋蓋(2),在內鍋(4)底部設有聚熱圈(4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鍋(4)包括內壁(43)、聚熱圍筒(44)和外殼(45),其中外殼(45)位于最外層,聚熱圍筒(44)位于中間層,內壁(43)位于最里層;所述外殼(45)的上部與下部設有若干通孔(4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熄火再煮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45)側面開有矩形孔(47);聚熱圍筒的側面設有移動柱(46),所述移動柱(46)為圓柱體,移動柱(46)的下底面與聚熱圍筒(44)的側面固定連接;移動柱(44)位于矩形孔(47)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熄火再煮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熱圍筒(44)為聚熱體,呈圓環柱體,包圍內鍋(4)的內壁(4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熄火再煮鍋,包括與內鍋配套使用的內鍋蓋、容納內鍋的外鍋、與外鍋配套使用的外鍋蓋,在內鍋底部設有聚熱圈,所述內鍋包括內壁、聚熱圍筒和外殼,其中外殼位于最外層,聚熱圍筒位于中間層,內壁位于最里層;所述外殼的上部與下部設有若干通孔。該內鍋能電氣兩用,可用電磁爐和煤氣爐火直接加熱。本實用新型能進一步提高了鍋的吸熱效率,進一步延長鍋內保持沸騰狀態的時間,達到更好繼續烹飪的功效。
【IPC分類】A47J27-00, A47J36-24
【公開號】CN204274121
【申請號】CN201420781079
【發明人】張圣坤
【申請人】張圣坤
【公開日】2015年4月22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