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廚房電器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烤箱。
背景技術:
現有電烤箱通常在烹飪腔體上設進風口和出風口,并在烹飪腔體外表面的相應位置安裝熱風組件,以形成熱風循環系統,其中,熱風組件通常包括扇葉、電機和內部成型有風道的導風罩,通過扇葉轉動將烹飪腔體內的熱空氣從進風口一側吸進導風罩內,再經風道從出風口將熱空氣送至烹飪腔體另外一側,形成熱風循環,使熱量分布均勻。目前,熱風循環系統一般采用以下4種設置方式:a、熱風組件安裝在烹飪腔體的左側板或右側板上,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在側板的后端和前端,橫向的進出風,熱風沿水平方向循環流動,但這樣烹飪腔體上部和下部的熱量不太均勻;b、風組件安裝在烹飪腔體的左側板或右側板上,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在側板的頂端和底端,豎向的進出風,熱風沿豎直方向循環流動,但這樣烹飪腔體前端和后端的熱量不太均勻;c、風組件安裝在烹飪腔體的后板上,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在后板的左端和右端,橫向的進出風,熱風沿水平方向循環流動,但這樣烹飪腔體上部和下部的熱量不太均勻;d、風組件安裝在烹飪腔體的后板上,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在后板的頂端和底端,豎向的進出風,熱風沿豎直方向循環流動,但這樣烹飪腔體左端和右端的熱量不太均勻。可見,現有電烤箱的熱風循環系統都不能兼顧烹飪腔體內的全部空間,致使烹飪腔體內熱量分布不夠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至少之一。
為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烹飪腔體內熱量分布均勻的電烤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烤箱,包括:烹飪腔體、安裝在所述烹飪腔體內的發熱管和安裝在所述烹飪腔體外表面上的熱風組件,所述烹飪腔體包括頂板、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和后板,所述后板包括內后板,所述內后板的邊沿分別與所述頂板、所述底板、所述左側板、所述右側板連接,所述內后板包括由后至前向上傾斜延伸的第一子板,所述第一子板的前邊沿與所述頂板連接,所述第一子板靠近左右兩端的位置分別設有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所述熱風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子板的外表面上,用于向所述第一通氣孔和所述第二通氣孔中的一個送風,并由所述第一通氣孔和所述第二通氣孔中的另一個吸氣,以使所述烹飪腔體內形成熱風循環。
本方案中,內后板、頂板、底板、左側板和右側板間形成用于烹飪食物的空間,內后板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一子板,第一子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熱風組件安裝在第一子板上,熱風組件工作時,使第一通氣孔或第二通氣孔位置產生負壓,將烹飪腔體內的熱空氣由該通氣孔吸入風道,接著將熱風沿風道輸送至另一通氣孔位置,使熱風以向下前方傾斜的運動方向進入烹飪腔體,受另一側通氣孔負壓影響,熱風會逐漸向負壓通氣孔方向偏移,同時,根據空氣動力學特性,熱風會逐漸上升,這樣一來,烹飪腔體內的熱風在前后、左右、上下三個方向上都存在運動分量,使熱風循環能夠兼顧烹飪腔體內的全部空間,從而使烹飪腔體內的熱量分布更均勻。另外,與以往熱風組件豎直安裝烹飪腔體后板上的方案相比,將熱風組件安裝在傾斜的第一子板上,這樣設計熱風組件在烹飪腔體深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間更少,從而可減小電烤箱的機身尺寸。并且,第一子板由后至前向上傾斜設置,這樣設計有利于將烹飪腔體內的熱輻射反射向食物所在位置,從而提升加熱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內后板還包括第二子板,所述第二子板由所述第一子板的后邊沿向下延伸。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內后板還包括第三子板,所述第三子板由后至前向下傾斜延伸,且所述第三子板的后邊沿與第二子板的下邊沿連接,所述第三子板的前邊沿與所述底板連接。
本方案中,第三子板由后至前向下傾斜設置,這樣設計有利于將烹飪腔體內的熱輻射反射向食物所在位置,從而提升加熱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內后板還包括:第四子板,所述第四子板由后至前向左傾斜延伸,且所述第四子板的后邊沿與第二子板的左邊沿連接,所述第四子板的前邊沿與所述左側板連接,所述第四子板的上邊沿與所述第一子板的左邊沿連接,所述第四子板的下邊沿與所述第三子板的左邊沿連接;第五子板,所述第五子板由后至前向右傾斜延伸,且所述第五子板的后邊沿與第二子板的右邊沿連接,所述第五子板的前邊沿與所述右側板連接,所述第五子板的上邊沿與所述第一子板的右邊沿連接,所述第五子板的下邊沿與所述第三子板的右邊沿連接。
本方案中,內后板包括五塊子板,五塊子板形成前寬后窄的錐形結構,以更有效地將烹飪腔體內的熱輻射反射向食物所在位置,從而提升電烤箱加熱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子板、所述第二子板、所述第三子板、所述第四子板、所述第五子板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的連接部位、所述第三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的連接部位、所述第四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的連接部位、所述第五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的連接部位分別為彎折形成的折痕。
本方案中,五塊子板為一體式結構,由一塊板材沖裁、彎折形成,這樣設計內后板的生產工藝簡單。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子板、所述第三子板、所述第四子板、所述第五子板間分別通過卡接結構配合卡接。
本方案中,位于第二子板周邊的四塊子板上設有卡接結構,通過卡接結構配合連接,這樣設計子板間的連接結構簡單,有利于提升內后板加工成型的效率。具體的,可在相鄰兩子板中的一個上設置用于卡接的凸出部、另一個上設置相配合的卡槽。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子板、所述第二子板、所述第三子板、所述第四子板、所述第五子板相焊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風機組件包括電機、熱風扇葉和導風罩,所述導風罩上包括頂壁和由所述頂壁邊緣向下延伸的側壁,所述頂壁上設有連接孔,所述側壁底部與所述第一子板固定連接并將所述第一通氣孔和所述第二通氣孔罩設在內,所述熱風扇葉安裝在所述導風罩內并與所述第一通氣孔或所述第二通氣相對,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所述頂壁的外表面上,且所述電機的電機軸穿過所述連接孔與所述熱風扇葉固定連接,用于帶動所述熱風扇葉繞軸線轉動。
本方案中,熱風組件包括電機、熱風扇葉和導風罩,導風罩側壁底部與第一子板固定連接并將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罩設在內,使導風罩和第一子板間形成風道,熱風扇葉安裝在導風罩內,電烤箱工作時,電機帶動熱風扇葉轉動,使第一通氣孔或第二通氣孔位置產生負壓,將烹飪腔體內的熱空氣由該通氣孔吸入風道,接著將熱風沿風道輸送至另一通氣孔位置,使熱風以向下前方傾斜的運動方向進入烹飪腔體,從而使烹飪腔體內形成熱風循環。
具體地,熱風組件還包括電機支架,電機通過電機支架固定在導風罩頂壁的上表面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熱風組件還散熱扇葉,所述散熱扇葉與所述電機軸固定連接并位于所述導風罩外,用于在所述電機軸帶動下向所述電機吹風。
本方案中,熱風組件還包括散熱扇葉,熱風組件工作時,散熱扇葉在電機軸帶動下運動,向電機吹風,為電機和電機所在的安裝空間散熱。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后板還包括后板外罩,所述后板外罩罩設在所述內后板的后方,所述熱風組件位于所述內后板和所述后板外罩之間。
本方案中,內后板的后方安裝有后板外罩,后板外罩將熱風組件罩設在內,對熱風組件形成保護。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電烤箱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所示電烤箱拆除后板外罩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所示電烤箱拆除門體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所示內后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所示內后板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4中所示內后板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所示內后板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4中所示內后板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中的曲線箭頭代表熱風循環方向,圖1至圖8中的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頂板,2底板,3左側板,4右側板,5內后板,51第一子板,511第一通氣孔,512第二通氣孔,52第二子板,53第三子板,54第四子板,55第五子板,6熱風組件,61電機,62熱風扇葉,63導風罩,64散熱扇葉,7后板外罩,8爐門,9烤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如圖1至圖8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烤箱,包括:烹飪腔體、安裝在烹飪腔體內的發熱管和安裝在烹飪腔體外表面上的熱風組件6,烹飪腔體包括頂板1、底板2、左側板3、右側板4和后板,通常頂板1的下方和底板2的上方分別安裝有發熱管,后板包括內后板5,內后板5的邊沿分別與頂板1、底板2、左側板3、右側板4連接,內后板5包括由后至前向上傾斜延伸的第一子板51,第一子板51的前邊沿與頂板1連接,第一子板51靠近左右兩端的位置分別設有第一通氣孔511和第二通氣孔512,熱風組件6安裝在第一子板51的外表面上,用于向第一通氣孔511和第二通氣孔512中的一個送風,并由第一通氣孔511和第二通氣孔512中的另一個吸氣,以使烹飪腔體內形成熱風循環。
本方案中,內后板5、頂板1、底板2、左側板3和右側板4間形成用于烹飪食物的空間,內后板5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一子板51,第一子板5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通氣孔511和第二通氣孔512,熱風組件6安裝在第一子板51上,熱風組件6工作時,使第一通氣孔511或第二通氣孔512位置產生負壓,將烹飪腔體內的熱空氣由該通氣孔吸入風道,接著將熱風沿風道輸送至另一通氣孔位置,使熱風以向下前方傾斜的運動方向進入烹飪腔體,受另一側通氣孔負壓影響,熱風運動方向會逐漸向負壓通氣孔方向偏移,同時,根據空氣動力學特性,熱風運動方向會逐漸上升,這樣一來,烹飪腔體內的熱風在前后、左右、上下三個方向上都存在運動分量,使熱風循環能夠兼顧烹飪腔體內的全部空間,從而使烹飪腔體內的熱量分布更均勻。另外,與以往熱風組件豎直安裝烹飪腔體后板上的方案相比,將熱風組件6安裝在傾斜的第一子板51上,這樣設計熱風組件6在烹飪腔體深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間更少,從而可減小電烤箱的機身尺寸。并且,第一子板51由后至前向上傾斜設置,這樣設計有利于將烹飪腔體內的熱輻射反射向食物所在位置,從而提升加熱效率。
具體地,電烤箱烹飪腔體的前端鉸接有爐門8,通過爐門8封閉烹飪腔體的開口,以形成密封的烹飪空間。烹飪腔體內安裝有用于承載食物的烤盤9,烤盤9底壁上均勻開設若干通孔,這樣設計方便熱風穿透烤盤9在烹飪腔體內形成循環對流,同時也讓食物更充分地與熱氣流接觸,從而提升加熱的均勻性。
圖4至圖8所示,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內后板5還包括第二子板52,第二子板52由第一子板51的后邊沿向下延伸。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內后板5還包括第三子板53,第三子板53由后至前向下傾斜延伸,且第三子板53的后邊沿與第二子板52的下邊沿連接,第三子板53的前邊沿與底板2連接。
本方案中,第三子板53由后至前向下傾斜設置,這樣設計有利于將烹飪腔體內的熱輻射反射向食物所在位置,從而提升加熱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內后板5還包括:第四子板54,第四子板54由后至前向左傾斜延伸,且第四子板54的后邊沿與第二子板52的左邊沿連接,第四子板54的前邊沿與左側板3連接,第四子板54的上邊沿與第一子板51的左邊沿連接,第四子板54的下邊沿與第三子板53的左邊沿連接;第五子板55,第五子板55由后至前向右傾斜延伸,且第五子板55的后邊沿與第二子板52的右邊沿連接,第五子板55的前邊沿與右側板4連接,第五子板55的上邊沿與第一子板51的右邊沿連接,第五子板55的下邊沿與第三子板53的右邊沿連接。
本方案中,內后板5包括五塊子板,五塊子板形成前寬后窄的錐形結構,以更有效地將烹飪腔體內的熱輻射反射向食物所在位置,從而提升電烤箱加熱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子板51、第二子板52、第三子板53、第四子板54、第五子板55為一體式結構,第一子板51和第二子板52的連接部位、第三子板53和第二子板52的連接部位、第四子板54和第二子板52的連接部位、第五子板55和第二子板52的連接部位分別為彎折形成的折痕。
本方案中,五塊子板為一體式結構,由一塊板材沖裁、彎折形成,這樣設計內后板5的生產工藝簡單。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子板51、第三子板53、第四子板54、第五子板55間分別通過卡接結構配合卡接。
本方案中,位于第二子板52周邊的四塊子板上設有卡接結構,通過卡接結構配合連接,這樣設計子板間的連接結構簡單,有利于提升內后板5加工成型的效率。具體的,可在相鄰兩子板中的一個上設置用于卡接的凸出部、另一個上設置相配合的卡槽。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子板51、第二子板52、第三子板53、第四子板54、第五子板55相焊接。
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風機組件包括電機61、熱風扇葉62和導風罩63,導風罩63上包括頂壁和由頂壁邊緣向下延伸的側壁,頂壁上設有連接孔,側壁底部與第一子板51固定連接并將第一通氣孔511和第二通氣孔512罩設在內,熱風扇葉62安裝在導風罩63內并與第一通氣孔511或第二通氣相對,電機61固定安裝在頂壁的外表面上,且電機61的電機軸穿過連接孔與熱風扇葉62固定連接,用于帶動熱風扇葉62繞軸線轉動。
本方案中,熱風組件6包括電機61、熱風扇葉62和導風罩63,導風罩63側壁底部與第一子板51固定連接并將第一通氣孔511和第二通氣孔512罩設在內,使導風罩63和第一子板51間形成風道,熱風扇葉62安裝在導風罩63內,電烤箱工作時,電機61帶動熱風扇葉62轉動,使第一通氣孔511或第二通氣孔512位置產生負壓,將烹飪腔體內的熱空氣由該通氣孔吸入風道,接著將熱風沿風道輸送至另一通氣孔位置,使熱風以向下前方傾斜的運動方向進入烹飪腔體,從而使烹飪腔體內形成熱風循環。
具體地,熱風組件6還包括電機支架,電機61通過電機支架固定在導風罩63頂壁的上表面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熱風組件6還散熱扇葉64,散熱扇葉64與電機軸固定連接并位于導風罩63外,用于在電機軸帶動下向電機61吹風。
本方案中,熱風組件6還包括散熱扇葉64,熱風組件6工作時,散熱扇葉64在電機軸帶動下運動,向電機61吹風,為電機61和電機61所在的安裝空間散熱。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后板還包括后板外罩7,后板外罩7罩設在內后板5的后方,熱風組件6位于內后板5和后板外罩7之間。
本方案中,內后板5的后方安裝有后板外罩7,后板外罩7將熱風組件6罩設在內,對熱風組件6形成保護。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術語“上”、“下”、“頂”、“底”、“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安裝”、“固定”等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