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烹調器皿結構,尤指一種可供作為食材加熱烹調的器皿結構。
背景技術:
因習知家中常用的烹調用器皿大多是呈碗狀形態,其具有一碗狀本體,碗狀本體兩側具有把手,以供使用者扶持提起碗狀本體,而碗狀本體的頂面蓋覆一上蓋,而將食材放入碗狀本體內并蓋覆上蓋后,即可對食材進行加熱烹調作業。
雖然前述習知結構可供用戶進行食材的烹調,但是因一般的上蓋并無蒸氣透氣孔的設計,而碗狀本體在蒸煮時,因熱氣由碗狀本體的底部上升至上蓋內側面,而無法向外逸散,造成蒸氣持續直沖上蓋,而使碗狀本體內的液態物自碗狀本體與上蓋之間的間隙向外四溢,造成廚房臟亂與使用安全性的問題。
除此之外,習知碗狀本體兩側的把手是呈平板狀,當使用者欲抬起碗狀本體時,容易造成打滑而產生碗狀本體傾覆,致使內部高溫湯料倒出而燙傷的危險性;上述問題,顯然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在于:1、提供一種確保使用環境的整潔及容易清理,不會產生熱壓力集中的使用安全性問題的烹調器皿結構。2、提供一種方便供使用者抓取器皿本體,而不會產生打滑的安全性問題的烹調器皿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烹調器皿結構,其包括:
一器皿本體,該器皿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器皿本體的近頂部外周緣分別相對設置一把手;
一蓋體,該蓋體的中央凸設出一抓持部,且該抓持部的中央具有一第一透氣孔,而該蓋體蓋合于該器皿本體的頂面。
其中,該器皿本體位于該容置空間的頂緣位置向內凸設出一內階緣,該內階緣得以供該蓋體靠設。
其中,該蓋體的設定位置設置一個以上的第二透氣孔。
其中,該器皿本體的把手底面分別設有一凹槽。
其中,該器皿本體及該蓋體為圓形體。
其中,該器皿本體及該蓋體為四方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僅確保使用環境的整潔及容易清理,方便供使用者抓取器皿本體,且不會產生打滑的安全性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頂面示意圖。
圖4是圖3的4-4剖面示意圖。
圖5是圖3的5-5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烹煮食材的剖面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如下:
器皿本體10 容置空間11 把手12
凹槽121 內階緣13 蓋體20
抓持部21 第一透氣孔22 第二透氣孔23
面團30 湯塊40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配合參閱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烹調器皿結構,其包括:
一器皿本體10,該器皿本體10具有一容置空間11,且該器皿本體10的近頂部外周緣分別相對設置一把手12;
一蓋體20,該蓋體20的中央凸設出一抓持部21,且該抓持部21的中央具有一第一透氣孔22,而該蓋體20蓋合于該器皿本體10的頂面。
其中,該器皿本體10位于該容置空間11的頂緣位置向內凸設出一內階緣13,該內階緣13得以供該蓋體20靠設。
其中,該蓋體20的設定位置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第二透氣孔23。
其中,該器皿本體20的把手12底面分別設有一得以供使用者扶持的凹槽121。
其中,該器皿本體10及該蓋體20為圓形體。
其中,該器皿本體10及該蓋體20為四方體。
而由以上的組合構成,請續配合參閱圖1-6所示,當使用者欲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食材的烹煮時,如圖1所示,僅需先將面團30及湯塊40等食材放入器皿本體10內,并將蓋體20蓋覆于器皿本體10上,之后便可進行烹煮調理,而可由器皿本體10的加熱,烹煮成面湯,整體的操作方式簡單方便。
如圖6所示,當使用者進行面團30及湯塊40等食材烹煮調理時,因熱氣由器皿本體10上升至蓋體20,由于熱氣會在蓋體20內側面循環,而依第一透氣孔22及第二透氣孔23方向而排放出來,而不會造成熱氣凝結成水滴并向外四溢,確保廚房環境的整潔及容易清理,更不會產生熱壓力集中的使用安全性問題,深具方便實用性。
再者,本實用新型蓋體20的第一透氣孔22除了可供熱氣排放,且亦可方便用戶將加熱組件自第一透氣孔22深入器皿本體10內進行食材的加熱,以達到瞬間將食材平均加熱的效果,深具方便實用性。
除此之外,由于本實用新型器皿本體20的把手12底面分別設有一得以供使用者扶持的凹槽121設計(如圖4所示),方便供使用者抓取器皿本體20的把手12,而不會產生打滑的安全性問題。
再者,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外觀形狀不僅可為圓形,設置呈四方形的各種造形的器皿皆可適用,整體的適用性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