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27891閱讀:327來源:國知局
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



背景技術:

吸塵器按結構可分為立式、臥式和便攜,抽風機的轉軸上有風葉輪,通電后,抽風機會以每秒500圈的轉速產生極強的吸力和壓力,在吸力和壓力的作用下,空氣高速排出,而風機前端吸塵部分的空氣不斷地補充風機中的空氣,致使吸塵器內部產生瞬時真空,和外界大氣壓形成負壓差,在此壓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塵的空氣。灰塵等雜物依次通過地毯或地板刷、長接管、彎管、軟管、軟管接頭進入濾塵袋,灰塵等雜物滯留在濾塵袋內,空氣經過濾片凈化后,再由機體尾部排出。

現有的吸塵器塵杯全部設計為外置透明,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看到塵杯內垃圾,影響美觀,而且外置塵杯,使用過程中容易損壞塵杯,塵杯一旦破裂,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且現有吸塵器塵杯的安裝方式也存在較大缺陷,當安裝不到為或者安裝扣破損,也將對吸塵工作產生很大影響。

因此,提供一種內置塵杯不易損壞、安裝方便的吸塵器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塵杯易損壞,安裝不便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包括吸塵器本體和塵杯;

所述吸塵器本體內設置有電機和用于放置塵杯的塵杯槽,所述塵杯槽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塵杯的上蓋,所述塵杯槽上還設置有第一進塵口和開關;

所述塵杯上設置有第二進塵口、弧形凸點和進風口,所述第一進塵口與所述第二進塵口配合,所述弧形凸點與所述開關配合,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電機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上蓋一側與所述吸塵器本體之間鉸接,另一側與所述吸塵器本體卡接,所述上蓋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吸塵器本體卡接的卡扣,還設置有第一彈性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彈性裝置一端設置在所述吸塵器本體上,另一端設置在所述上蓋上。

進一步地,所述塵杯上設置有塵杯蓋,所述塵杯蓋上設置有用于提拉所述塵杯的提手,所述提手與所述塵杯蓋鉸接。

進一步地,所述塵杯槽上還設置有凸塊,所述塵杯上設置有與所述凸塊對應的凹槽,所述凸塊與所述凹槽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塵杯與所述塵杯槽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塵杯與所述塵杯槽卡接或者所述塵杯與所述塵杯槽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塵杯底部設置有可伸縮的第二彈性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吸塵器本體底部設置有滾輪;

所述吸塵器本體內部設置有用于起固定強化作用的加強肋。

進一步地,塵杯內置式吸塵器還包括用于提拉吸塵器的吸塵器把手,所述吸塵器把手與所述吸塵器本體鉸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驗新型提供的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包括吸塵器本體和塵杯,吸塵器本體內設置有電機和塵杯槽,塵杯槽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塵杯的上蓋,上蓋用于固定塵杯,當塵杯安裝位置不當時,上蓋可作為輔助部件固定塵杯,使塵杯位于正確位置,塵杯位于塵杯槽內,塵杯與塵杯槽連接,通過螺紋連接或卡扣連接,使塵杯牢牢的固定在塵杯槽內,同時有塵杯槽的保護,在吸塵器摔落時,不會對塵杯造成影響,塵杯槽上設置有第一進塵口和開關,塵杯上設置有第二進塵口、弧形凸點和進風口,進風口與電機配合,第一進塵口與第二進塵口配合,弧形凸點與開關配合,當塵杯安裝好后,弧形凸點與開關配合,吸塵器本體上會有提示燈提示塵杯安裝正確,并開始工作,因此,實現了內置塵杯不易破損且安裝快捷方便的功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基于圖1塵杯與塵杯槽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說明:

1-吸塵器本體;2-塵杯;201-提手;202-弧形凸點;203-第二彈性裝置;204-第二進塵口;205-凹槽;3-塵杯槽;301-上蓋;3011-卡扣;3012-第一彈性裝置;302-開關;303-第一進塵口;304-凸塊;4-吸塵器把手;5-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基于圖1塵杯與塵杯槽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包括吸塵器本體1和塵杯2;

吸塵器本體1內設置有電機和用于放置塵杯2的塵杯槽3,塵杯槽3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塵杯2的上蓋301,塵杯槽3上還設置有第一進塵口303和開關302;

塵杯2上設置有第二進塵口204、弧形凸點202和進風口,第一進塵口303與第二進塵口204配合,弧形凸點202與開關302配合,進風口與電機配合。

本實驗新型提供的一種塵杯內置式吸塵器,包括吸塵器本體1和塵杯2,吸塵器本體1內設置有電機和塵杯槽3,塵杯槽3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塵杯2的上蓋301,上蓋301用于固定塵杯2,當塵杯2安裝位置不當時,上蓋301可作為輔助部件固定塵杯2,使塵杯2位于正確位置,塵杯2位于塵杯槽3內,塵杯2與塵杯槽3連接,通過螺紋連接或卡接,使塵杯2牢牢的固定在塵杯槽3內,同時有塵杯槽3的保護,在吸塵器摔落時,不會對塵杯2造成影響,塵杯槽3上設置有第一進塵口303和開關302,塵杯2上設置有第二進塵口204、弧形凸點202和進風口,進風口與電機配合,第一進塵口303與第二進塵口204配合,弧形凸點202與開關302配合,當塵杯2安裝好后,弧形凸點202與開關302配合,吸塵器本體1上會有提示燈提示塵杯2安裝正確,并開始工作,因此,實現了內置塵杯2不易破損且安裝快捷方便的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塵杯2正確安裝后,電機與進風口對應,即電機的出風口與進風口對應。

還需要指出的是,塵杯2正確安裝后,第一進塵口303和第二進塵口204對應,使吸入的灰塵能夠順利進入塵杯2內。

還需要指出的是,吸塵器本體1上設置有提示燈,當設置在塵杯2上的弧形凸點202與設置在塵杯槽3開關302配合時,提示燈會顯示綠色燈光,代表安裝位置正確。

還需要指出的是,塵杯2設置在吸塵器本體1的內部,當吸塵器滑落、摔落時,不會對塵杯2造成影響。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上蓋301一側與吸塵器本體1之間鉸接,另一側與吸塵器本體1卡接,上蓋301上設置有用于與吸塵器本體1卡接的卡扣3011,還設置有第一彈性裝置3012。

上蓋301一側與吸塵器本體1之間鉸接,使上蓋301運動靈活方便,同時上蓋301另一側與吸塵器本體1卡接,使上蓋301與吸塵器本體1能夠連接在一起,卡接方式使上蓋301方便開合。

還需要指出的是,上蓋301上還設置有第一彈性裝置3012,當上蓋301上的卡扣3011與吸塵器本體1分開時,在第一彈性裝置3012的作用下,無需用戶操作,上蓋301即可打開。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第一彈性裝置3012一端設置在吸塵器本體1上,另一端設置在上蓋301上。

第一彈性裝置3012用于支撐上蓋301,當上蓋301關閉時,第一彈性裝置3012處于壓縮狀態,具有一定的彈性勢能,當上蓋301打開時,第一彈性裝置3012的彈性勢能將上蓋301推起,無需用戶手動打開,方便快捷。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彈性裝置3012一端設置在吸塵器本體1上,另一端設置在上蓋301上,當上蓋301上的卡扣3011與吸塵器本體1分開時,第一彈性裝置3012能夠推開上蓋301。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塵杯2上設置有塵杯蓋,塵杯蓋上設置有用于提拉塵杯的提手201,提手201與塵杯蓋鉸接。

塵杯2上設置有塵杯蓋,防止塵杯2內的灰塵泄露出來,同時在塵杯蓋上設置有用于提拉塵杯的提手201,利用提手201方便從塵杯槽3內取出塵杯2。

需要指出的是,提手201與塵杯蓋鉸接,通過鉸接的連接方式,當提手201不使用時,可以將提手201水平放置。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塵杯槽3上還設置有凸塊304,塵杯2上設置有與凸塊304對應的凹槽205,凸塊304與凹槽205配合。

塵杯2放置在塵杯槽3內,在塵杯槽3上設置有凸塊304,在塵杯2上設置有與凸塊304對應的凹槽205,當塵杯2放置到塵杯槽3內時,凸塊304與凹槽205配合,可以使塵杯2處于正確位置,減少意外。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在塵杯2處于正確位置時,第一進塵口303與第二進塵口204才能夠正確對應。

還需要指出的是,凸塊304與凹槽205配合后,可以防止塵杯2在塵杯槽3內轉動。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塵杯2與塵杯槽3可拆卸連接。

塵杯2與塵杯槽3可拆卸連接,方便塵杯2與塵杯槽3的安裝和取出,當塵杯2內裝滿灰塵后,可以方便的取出塵杯2,對塵杯2進行清理。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塵杯2與塵杯槽3卡接或者塵杯2與塵杯槽3螺紋連接。

塵杯2與塵杯槽3卡接,卡接方式簡單快捷,且有一定的矯正作用,同時固定塵杯2,防止塵杯2轉動,塵杯2與塵杯槽3螺紋連接,通過凸塊304與凹槽205的配合,可以有效的固定塵杯2,使塵杯2處于塵杯槽3內的正確位置。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塵杯2底部設置有可伸縮的第二彈性裝置203。

在塵杯2底部設置有可伸縮的第二彈性裝置203,當上蓋301打開后,第二彈性裝置203可以將塵杯2向上抬起一部分,方便從塵杯槽3內取出塵杯2。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吸塵器本體1底部設置有滾輪5;

吸塵器本體1內部設置有用于起固定強化作用的加強肋。

吸塵器本體1底部設置有滾輪5,設置滾輪5后,方便吸塵器的移動,減少吸塵器與地面的摩擦,增加吸塵器的使用壽命,同時在吸塵器本體1內部設置有用于起固定強化作用的加強肋,遇到摔落、磕碰時可以有效的保護吸塵器本體1,使其不會出現碎裂等現象。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塵杯內置式吸塵器還包括用于提拉吸塵器的吸塵器把手4,吸塵器把手4與吸塵器本體1鉸接。

在吸塵器本體1上設置吸塵器把手4,吸塵器把手4用于提拉吸塵器,方便移動吸塵器。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