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結構強度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包括結構梁與隔墻板。所述結構梁與隔墻板之間設置用于結構梁與隔墻板作相對移動的調整縫,結構梁與隔墻板通過連接組件構成柔性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釋放應力,防止隔墻板或結構梁變形、開裂,極大的提升了建筑的結構強度。
【專利說明】
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具體涉及結構梁與隔墻板的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結構梁與隔墻板構造是裝配式建筑工程應用中最常用的技術。主要包括結構梁和隔墻板,結構梁作為建筑物用于支撐樓板和隔墻板的主要橫向構件,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隔墻板位于結構梁與結構梁之間或結構梁與樓板之間,主要起到分隔、圍護和部分承重的作用,同時還具有隔熱、保溫和降噪等功能。
[0003]由于隔墻板位于結構梁與結構梁之間或結構梁與樓板之間的,其與結構梁的連接構造直接影響到建筑的整體結構強度和抗震性能。針對結構梁與隔墻板的連接,通常的做法是:1、將U型、L型鋼板卡通過膨脹螺栓分別與結構梁和隔墻板直接固定。2、在隔墻板的兩側分別用L型連結件與結構梁固定后,在隔墻板外面再附加一層玻纖布條。但經實踐檢驗,這兩種做法均存在巨大的缺陷。由于裝配結構中建筑物受到的結構應力大,如果直接通過U型、L型鋼板卡使結構梁與隔墻板形成剛性連接,當結構梁和隔墻板應力時,容易導致隔墻板變形、開裂等情況發生,這就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0004]目前亟需一種既能保障建筑的整體結構強度,又能使應力得到充分釋放的結構梁與隔墻板的裝配結構。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結構強度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
[0006]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包括結構梁與隔墻板。所述結構梁與隔墻板之間設置用于結構梁與隔墻板作相對移動的調整縫,結構梁與隔墻板通過連接組件構成柔性連接。
[0007]優選的,構成所述連接組件的各部件呈剛性,所述柔性連接由連接組件中的部件之間可沿豎向相對移動構成。
[0008]優選的,所述連接組件中部件之間可沿豎向相對移動的位置位于靠近結構梁的位置或者靠近隔墻板的位置,或者兩處都有。
[0009]優選的,所述主連接件包括主連接件,所述主連接件與結構梁固接;所述主連接件上與隔墻板連接處設置豎向的應力釋放移動孔,所述應力釋放移動孔內設置第二錨桿。所述第二錨桿一端與隔墻板固接,另一端安裝在應力釋放移動孔內。
[0010]優選的,所述主連接件包括主連接件,所述主連接件與結構梁連接處設置第一錨孔,所述第一錨孔內同軸設置第一錨桿,所述第一錨桿一端與結構梁固接,另一端安裝在第一錨孔內具有供主連接件沿豎向作相對移動的桿身長度。所述主連接件與隔墻板固接。
[0011]優選的,所述主連接件包括主連接件,所述主連接件與結構梁連接處設置第一錨孔,所述第一錨孔內同軸設置第一錨桿,所述第一錨桿一端與結構梁固接,另一端安裝在第一錨孔內且具有供主連接件沿豎向作相對移動的桿身長度。所述主連接件與隔墻板連接處設置豎向的應力釋放移動孔,所述應力釋放移動孔內設置第二錨桿。所述第二錨桿一端與隔墻板固接,另一端安裝在應力釋放移動孔內。
[0012]優選的,所述調整縫通過聚氨酯發泡劑填實。
[0013]優選的,所述應力釋放移動孔為腰形孔、大圓孔、大方孔中任意一種。
[0014]優選的,所述主連接件呈L形,且L形的一端與結構梁連接,另一端與隔墻板連接。
[0015]優選的,所述主連接件呈T形,且T形的頭部與結構梁連接,腳部與隔墻板連接。
[0016]優選的,所述主連接件呈U形,且U形的底部與結構梁連接,兩端與隔墻板連接。
[0017]優選的,所述主連接件呈H形,且H形位于上部的兩懸伸端與結構梁連接,位于下部的兩懸伸端與隔墻板連接。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體現在,能夠有效釋放應力,防止隔墻板或結構梁變形、開裂和破壞,極大的提升了建筑的結構強度。具體來說,由于結構梁撓度較大,隔墻板撓度較小,在應力變形時結構梁呈略微向下的弧形。此時如果采用傳統方式將結構梁和隔墻板剛性連接,則結構梁與隔墻板直接剛性擠壓,造成隔墻板和結構梁變形、開裂和破壞。本實用新型由于隔墻板與結構梁之間通過連接組件構成柔性連接,這樣隔墻板與結構梁就可以通過相對移動產生一定的形變,從而使應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緩沖;并通過板與板和板與結構梁之間的位移,釋放應力,避免隔墻板或結構梁本身被破壞。而設置在隔墻板與結構梁之間的調整縫則為隔墻板與結構梁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進行相對移動。從而本實用新型能夠避免在巨大的結構應力下結構梁和隔墻板變形、開裂的情況發生,消除了安全隱患,具有極高的結構強度。
[0019]同時由于連接組件由多個部件構成,可以通過部件本身的選擇和部件之間連接方式和位置的選擇,更精準地適應可能存在的變形;避免單純采用S形板鋼或類似連接結構時,S形板鋼剛度太大則緩沖移動的能力不足,剛度太小則對隔墻板本身固定不可靠的問題。確保釋放應力的同時能對隔墻板前后、左右位置進行固定和限位,提高承受地震產生的水平振動的能力,在豎向上通過位移也能緩沖豎直振動,所以總體抗震性能提高。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21 ]圖2為第一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圖2中所示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0023]圖4為第二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圖4中所示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0025]圖6為第三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7為圖6中所示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0027]圖8為第一種優選的T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9為圖8中所示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0029]圖10為第一種優選的U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11為圖10中所示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0031 ]圖12為第一種優選的H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3為圖12中所示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0033]圖14為第四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5為第五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6為第六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17為第七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18為第八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19為第九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20為第十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21為第十一種優選的L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41 ]圖22為第二種優選的T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3為第二種優選的U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24為第三種優選的U形主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25為連接條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5]結合圖1-25所示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包括結構梁I與隔墻板2。所述隔墻板2可以預制為一體,當然也可以由多個砌塊堆砌構成。所述結構梁I與隔墻板2之間設置用于結構梁I與隔墻板2作相對移動的調整縫3,所述調整縫3作為結構梁I和隔墻板2變形調整的空間。結構梁I與隔墻板2通過連接組件構成柔性連接,所述的柔性連接也就是指在應力時,結構梁I與隔墻板2可以通過連接組件改變二者之間的相對距離,從而進行變形調整。
[0046]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具體來說,由于結構梁I撓度較大,隔墻板2撓度較小,在應力變形時結構梁I呈略微向下的弧形。此時如果采用傳統方式將結構梁I和隔墻板2剛性連接,則結構梁I與隔墻板2直接剛性擠壓,造成隔墻板2和結構梁I變形或開裂。本實用新型由于隔墻板2與結構梁I之間通過連接組件構成柔性連接,這樣隔墻板2與結構梁I就可以通過相對移動產生一定的形變,從而使應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緩沖,并通過板與板和板與結構梁I之間的位移,釋放應力,避免隔墻板2或結構梁I本身被破壞。而設置在隔墻板2與結構梁I之間的調整縫3則為隔墻板2與結構梁I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進行相對移動。從而本實用新型能夠避免在巨大的結構應力下結構梁I和隔墻板2變形、開裂和破壞的情況發生,消除了安全隱患,具有極高的結構強度。同時由于連接組件由多個部件構成,可以通過部件本身的選擇和部件之間連接方式和位置的選擇,更精準地適應可能存在的變形;避免單純采用S形板鋼或類似連接結構時,S形板鋼剛度太大則緩沖移動的能力不足,剛度太小則對隔墻板2本身固定不可靠的問題。確保釋放應力的同時能對隔墻板2前后、左右位置進行固定和限位,提高承受地震產生的水平振動的能力,在豎向上通過位移也能緩沖豎直振動,所以總體抗Mf生會K ?是1? ο
[0047]更好的是構成所述連接組件的各部件呈剛性,所述柔性連接由連接組件中的部件之間可沿豎向相對移動構成。例如:所述連接組件包括一根套管和一根連接柱,套管固定在隔墻板2上,所述連接柱固定設置在結構梁I上,連接柱插入套管內且可沿套管作上下移動,這就好比在結構梁I和隔墻板2之間設置有沿豎向伸縮的活塞。也可以是如圖25中所示的,連接組件包括兩根連接條15,兩根連接條15平行布置,一根與結構梁I固定,另一根與隔墻板2固定,兩根連接條15中部均設置有腰形孔,腰形孔內穿設有連桿16,這樣連接條15就可以相對移動。當然還可以將連桿16省略,而是采用連接條15相扣的形式,就好比構成鎖鏈的兩個圓環相扣合。這就是可沿豎向相對移動的位置位于結構梁和隔墻板之間的中間位置。
[0048]更好的做法是所述連接組件包括主連接件4,可以在主連接件4上設置錨孔,結構梁I或隔墻板2內固定設置與錨孔相互配合的錨桿,錨孔的尺寸與錨桿的尺寸相當,從而從水平方向上實現扣死。錨桿的懸伸端伸入錨孔內,主連接件4可以沿著錨桿作豎向的移動,就好比一個圓環套設在一根桿上并可以沿著桿的長度方向作相對移動。也可以是在主連接件4上設置應力釋放移動孔7,應力釋放移動孔7通常是具有一定長度的腰形孔,當然也可以是大圓孔、大方孔等,或是起到同樣作用的其他形狀的應力釋放移動孔7,在結構梁I或隔墻板2內固定設置與應力釋放移動孔7相互配合的錨桿,錨桿的端部沿應力釋放移動孔7運動,所述應力釋放位移孔7的寬度尺寸最好與錨桿的尺寸相當,實現水平方向上的扣死。這就好比一個滑塊在一條豎向設置的滑槽中作運動。
[0049]還可以是,所述連接組件中部件之間可沿豎向相對移動的位置位于靠近結構梁I的位置或者靠近隔墻板2的位置,或者兩處都有。例如按結構梁I和隔墻板2 二者與主連接件4相對移動的位置關系則主要分為以下三類:一、如圖15-24中所示的主連接件4,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連接處可相對移動,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固接。二、如圖2-14中所示的主連接件4,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固接,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連接處可相對移動。三、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和結構梁I連接處均可相對移動。也就是說主連接件4至少要與隔墻板2和結構梁I 二者之一可相對移動。換言之,也就是所述結構梁I和隔墻板2其中一個與主連接件4可相對移動,另一個與主連接件4固接;或所述結構梁I和隔墻板2與主連接件4均可相對移動。
[0050]所述的固接的方式也較多,例如直接將主連接件4預埋在隔墻板2或結構梁I內,在隔墻板2和結構梁I澆注成型后即實現固定。也可以是在隔墻板2或結構梁I內預埋金屬件,然后將主連接件4和預埋的金屬件焊接固定。當然也可以是采用起到同樣效果的其他方式。為了提高便捷性和提高施工的速度,較好的做法是通過固定件將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或隔墻板2固定,例如:在主連接件4上設置錨孔,然后利用錨桿穿過錨孔將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或結構梁I固定。也就是利用錨桿直接將主連接件4錨固。或是利用膨脹螺栓將主連接件4固定住,當然還可以通過螺釘釘死等方式。
[0051]也就是說通過不同的固接方式和不同的構成可相對移動的結構相組合就可以實現多種隔墻板2和結構梁I柔性連接的方案,其中優選下述幾種方案。為描述方便,將所有用于與結構梁I連接的錨孔和錨桿稱為第一錨孔5和第一錨桿6。將所有用于與隔墻板2連接的錨孔和錨桿稱為第二錨孔5和第二錨桿8。結合圖3、5、7、9、11、13所示,可以是在所述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連接處設置第一錨孔5,所述第一錨孔5內設置第一錨桿6,所述主連接件4通過第一錨桿6與結構梁I固接。所述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連接處設置豎向的應力釋放移動孔7,所述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設置第二錨桿8。所述第二錨桿8—端與隔墻板2固接,另一端安裝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并可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沿豎向作相對移動,也就是在進行變形調整時,是通過與隔墻板2固定的第二錨桿8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實現的。這種方案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固接,與隔墻板2可相對移動。
[0052]也可以是所述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連接處設置第一錨孔5,所述第一錨孔5內同軸設置第一錨桿6,所述第一錨桿6—端與結構梁I固接,另一端安裝在第一錨孔5內并具有供主連接件4沿豎向作相對移動的桿身長度。所述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連接處設置第二錨孔9,所述第二錨孔9內設置第二錨桿8,所述主連接件4通過第二錨桿8與隔墻板2固接。也就是在進行變形調整時,是通過與結構梁I固定的第一錨桿5在第一錨孔6內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實現的。這種方案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可相對移動,與隔墻板2固接。
[0053]也可以是所述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連接處設置第一錨孔5,所述第一錨孔5內同軸設置第一錨桿6,所述第一錨桿6—端與結構梁I固接,另一端安裝在第一錨孔5內并具有供主連接件4沿豎向作相對移動的桿身長度。所述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連接處設置豎向的條狀的應力釋放移動孔7,所述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設置第二錨桿8。所述第二錨桿8—端與隔墻板2固接,另一端安裝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并可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沿豎向作相對移動。這種方案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可相對移動,與隔墻板2也可相對移動。
[0054]還可以是所述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連接處設置豎向的應力釋放移動孔7,所述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設置第一錨桿6。所述第一錨桿6—端與結構梁I固接,另一端安裝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并可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且沿豎向作相對移動。所述主連接件4上與隔墻板2連接處設置另一個豎向的應力釋放移動孔7,該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也設置第二錨桿8。所述第二錨桿8—端與隔墻板2固接,另一端安裝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并沿豎向作相對移動。這種方案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可相對移動,與隔墻板2也可相對移動。
[0055]所述的主連接件4可以呈多種形狀,例如:L形、T形、U形、H形等。當主連接件4呈L形時,L形的一邊與結構梁I連接,另一邊與隔墻板2連接。L形的主連接件4的布置方式也多種多樣,既可以如圖3所示的,主連接件4的一邊與結構梁I底部連接,另一邊伸入隔墻板2內預留的凹槽內或砌塊之間的灰縫槽內與隔墻板2連接。也可以是L形的主連接件4的一邊與結構梁I底部連接,另一邊貼附在隔墻板2的板面上。如圖4、6及18-21中所示,還可以將L形的主連接件4對稱設置兩個。當所述主連接件4呈T形時,結合圖8和9所示的,T形的頭部與結構梁I連接,腳部與隔墻板2連接,所述的頭部也就是T形上方橫向的部分,腳部也就是下方豎向的部分。當所述主連接件4呈U形時,結合圖10和11所示的,U形的底部與結構梁I連接,兩側邊與隔墻板2連接。當所述主連接件4呈H形時,結合12和13所示的,H形的位于上部的兩懸伸端與結構梁I連接,位于下部的兩懸伸端與隔墻板2連接。為了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性能,所述主連接件4上的第一錨孔5、第一錨桿6、第二錨孔9、第二錨桿8分別兩兩構成一組。
[0056]在施工過程中,首先將安裝隔墻板2的基層面鑿平。然后在基層面上彈出隔墻板2的邊線和中心線等,并設置水平、垂直控制線。接著,在基層面上鋪設10-25_厚的水泥砂漿或專用粘接膠并找平。接著,在水泥砂漿或專用粘接膠層上安裝隔墻板2,并在隔墻板2與結構梁I之間預留調整縫,接著通過主連接件4將隔墻板2和結構梁I柔性連接。在連接完成后,所述調整縫最好是采用柔性嵌縫材料填實達到緩沖釋放應力的作用。這樣一來既保障了結構強度,又可以防止隔墻板2或結構梁I在溫差、變形等情況下出現開裂等情況,進一步提高了其性能。所述的柔性嵌縫材料眾多,如:棉氈、泡沫石棉板和聚氨酯發泡劑等。其中聚氨酯發泡劑使用更為方便,填實效果更佳。
【主權項】
1.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包括結構梁(I)與隔墻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梁(I)與隔墻板(2)之間設置用于結構梁(I)與隔墻板(2)作相對移動的調整縫(3),結構梁(I)與隔墻板(2)通過連接組件構成柔性連接;構成所述連接組件的各部件呈剛性,所述柔性連接由連接組件中的部件之間可沿豎向相對移動構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中部件之間可沿豎向相對移動的位置位于靠近結構梁(I)的位置或者靠近隔墻板(2)的位置,或者兩處都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包括主連接件(4),所述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固接;所述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連接處設置豎向的應力釋放移動孔(7),所述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設置第二錨桿(8);所述第二錨桿(8)—端與隔墻板(2)固接,另一端安裝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包括主連接件(4),所述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連接處設置第一錨孔(5),所述第一錨孔(5)內同軸設置第一錨桿(6),所述第一錨桿(6)—端與結構梁(I)固接;另一端安裝在第一錨孔(5)內,且具有供連接件(4)沿豎向作相對移動的桿身長度;所述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固接。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包括主連接件(4),所述主連接件(4)與結構梁(I)連接處設置第一錨孔(5),所述第一銷孔(5)內同軸設置第一銷桿(6),所述第一銷桿(6)—端與結構梁(I)固接,另一端安裝在第一錨孔(5)內且具有供連接件(4)沿豎向作相對移動的桿身長度;所述主連接件(4)與隔墻板(2)連接處設置豎向的應力釋放移動孔(7),所述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設置第二錨桿(8);所述第二錨桿(8)—端與隔墻板(2)固接,另一端安裝在應力釋放移動孔(7)內。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縫(3)通過聚氨酯發泡劑填實。7.根據權利要求3-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連接件(4)呈L形,且L形的一端與結構梁(I)連接,另一端與隔墻板(2)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3-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連接件(4)呈T形,且T形的頭部與結構梁(I)連接,腳部與隔墻板(2)連接;或所述主連接件(4)呈U形,且U形的底部與結構梁(I)連接,兩端與隔墻板(2)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3-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隔墻板釋放應力、抗震、防開裂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連接件(4)呈H形,且H形位于上部的兩懸伸端與結構梁(I)連接,位于下部的兩懸伸端與隔墻板(2)連接。
【文檔編號】E04B2/82GK205688623SQ201620466332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0日 公開號201620466332.3, CN 201620466332, CN 205688623 U, CN 205688623U, CN-U-205688623, CN201620466332, CN201620466332.3, CN205688623 U, CN205688623U
【發明人】鐘森煜
【申請人】重慶市臻成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