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旨在解決現有的屋頂支撐梁結構復雜且安裝不便,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包括屋頂梁、立柱和橫梁,所述屋頂梁底部設有連接板,所述橫梁包括豎直設置的立支梁和水平設置的橫支梁,所述立支梁和橫支梁上均設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與連接板抵觸連接以支撐屋頂梁,所述立柱垂直設置在地面上并與橫支梁抵觸連接,所述橫支梁上設有安裝口,所述立柱上設有固定支柱,所述固定支柱與安裝口相配合并穿設在安裝口內。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結構穩定且安裝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古建筑屋頂,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古建筑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世界三大建筑體系之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古建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內各旅游景區為招攬游客紛紛翻修、興建古建筑或木結構、木石結構的仿古建筑。在古建筑中,屋頂結構的穩定性十分重要,因此古建筑的建造過程中屋頂的支撐梁的結構穩定性和安裝方便程度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現有的古建筑支撐梁結構復雜且安裝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通過屋頂梁、立柱和橫梁的組合來支撐屋頂,在橫梁上設置支撐座以支撐屋頂梁,立柱上設置固定支柱與橫梁連接,結構穩定且安裝方便。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包括屋頂梁、立柱和橫梁,所述屋頂梁底部設有連接板,所述橫梁包括豎直設置的立支梁和水平設置的橫支梁,所述立支梁和橫支梁上均設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與連接板抵觸連接以支撐屋頂梁,所述立柱垂直設置在地面上并與橫支梁抵觸連接,所述橫支梁上設有安裝口,所述立柱上設有固定支柱,所述固定支柱與安裝口相配合并穿設在安裝口內。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屋頂梁與屋頂相抵觸以支撐屋頂,橫梁用于支撐屋頂梁,立柱垂直設置在地面并與橫梁抵觸連接以承載整個屋頂的重量,由于屋頂的結構多為三角形,所以支撐屋頂的屋頂梁也呈三角狀排布,用于支撐屋頂梁的橫梁也相應的設置成由立支梁和橫支梁組成的形式;屋頂梁的底部設置連接板,立支梁和橫支梁上均設有支撐座,支撐座與連接板抵觸連接支撐起屋頂梁,支撐座增加了橫梁與屋頂梁的接觸面積和支撐位點,使屋頂梁更加穩定;橫支梁上設置安裝口,立柱上設置與安裝口配合的固定支柱,固定支柱穿設在安裝口時,立柱就與橫支梁穩定連接在一起了 ;安裝時,先將立柱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將橫支梁的安裝口套合在固定支柱上使橫梁固定,最后將屋頂梁安裝在橫梁上,即可完成整個屋頂支撐梁的安裝,安裝過程簡單便捷。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座上設有與連接板相配合的槽口,所述連接板嵌合在槽口內。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座上設置與連接板相配合的槽口,安裝屋頂梁時將連接板嵌合在槽口內,一方面槽口可以限制連接板的移動,防止屋頂梁晃動,另一方面保證了橫梁屋頂梁的穩定連接,使橫梁穩定的承載屋頂梁的載荷。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立支梁和橫支梁上均設有安裝通孔,所述支撐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均穿設在安裝通孔內。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座由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構成,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穿設在安裝通孔內,在組裝橫梁時,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別從橫梁兩側卡入安裝通孔內,即可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固定在橫梁上,安裝過程簡單便捷。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支座上設有套孔,所述第二支座上設有套柱,所述套柱與套孔相配合并穿設在套孔內。
[00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支座上設置套孔,第二支撐座上設置與套孔相配合的套柱,這樣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卡入安裝通孔后,套柱就穿設在套孔內,提高了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連接強度。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設有相配合的矩形槽。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設有相配合的矩形槽,在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卡入安裝通孔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的矩形槽也相互扣合在一起,使第一支座和第二連接更加緊密。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設有相扣合的卡扣,所述安裝通孔上方設有滑動連接在橫梁上的卡塊以方便卡扣扣合。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設有相互扣合的卡扣,安裝通孔上方設有卡塊,卡塊滑動連接在橫梁上,安裝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時,先將卡塊上滑,待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的卡扣扣合后,將卡塊下滑壓緊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這樣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就固定在安裝通孔內了,當屋頂梁安放在橫梁上時,卡塊也會被屋頂梁壓緊從而將支撐座壓緊。
[001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支座上設有楔口,所述卡塊上設有與楔口相配合的楔塊,所述楔塊卡合在楔口內。
[00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支座上設置楔口,卡塊上設置與楔口相配合的楔塊,壓緊卡塊時楔塊卡合在楔口內,楔塊在壓緊支撐座的同時將支撐座固定,避免了支撐座在安裝過程中發生滑移。
[001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其一,通過立柱、橫梁和屋頂梁的組合,結構穩定且安裝便捷;設置支撐座,使屋頂梁更加穩定;
[0020]其二,支撐座上設置槽口,屋頂梁底部設置連接板,使橫梁與屋頂梁連接穩定;
[0021 ]其三,支撐座由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構成,安裝更加方便;
[0022]其四,設置套孔和套柱,提高了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結構強度;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設置相配合的矩形槽,使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連接更加緊密;
[0023]其五,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設置相互卡合的卡扣,使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連接緊密;卡塊滑動連接在橫梁上,方便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安裝;設置楔口和楔塊,避免支撐座滑移。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立柱的結構不意圖,用于顯不固定支柱;
[0026]圖3為實施例一支撐座的示意圖,用于顯示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槽口、套口、套柱和矩形槽;
[0027]圖4為實施例二橫梁的示意圖,用于顯示立支梁、橫支梁、安裝通孔、安裝口、卡塊和楔塊;
[0028]圖5為實施例二支撐座的示意圖,用于顯示卡扣和楔口。
[0029]圖中:1、立柱;11、固定支柱;2、橫梁;21、橫支梁;211、安裝口;22、立支梁;23、安裝通孔;24、卡塊;241、楔塊;3、屋頂梁;31、連接板;4、支撐座;41、第一支座;411、套孔;412、矩形槽;42、第二支座;421、套柱;422、楔口 ;43、槽口 ;44、卡扣;5、屋頂。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31]實施例一: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如圖1和圖2所示,立柱I垂直設置在地面上,立柱I頂部的端面上設有固定支柱U,立柱I上固定連接有橫梁2,如圖4所示,橫梁2包括豎直設置的立支梁22和水平設置的橫支梁21,橫支梁21上設有與固定支柱11相配合的安裝口211,固定支柱11穿設在安裝口 211內實現立柱I與橫梁2的固定連接,立支梁22和橫支梁21上均開設有安裝通孔23,安裝通孔23內穿設有支撐座4,如圖3所示,支撐座4包括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第一支座41上設有套孔411,第二支座42上設有與套孔411相配合的套柱421,套柱421穿設在套孔411內將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組合在一起,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設有相配合的矩形槽412,支撐座4上抵觸連接有屋頂梁3,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均開設有槽口 43,屋頂梁3的底部設有連接板31,連接板31與槽口 43相配合并嵌合在槽口 43 內。
[0032]屋頂梁3與屋頂5相抵觸以支撐屋頂5,橫梁2用于支撐屋頂梁3,立柱I垂直設置在地面并與橫梁2抵觸連接以承載整個屋頂的重量,由于屋頂5的結構多為三角形,所以支撐屋頂5的屋頂梁3也呈三角狀排布,用于支撐屋頂梁3的橫梁2也相應的設置成由立支梁22和橫支梁21組成的形式;橫支梁21上設置安裝口 211,立柱I上設置與安裝口 211配合的固定支柱11,固定支柱11穿設在安裝口 211時,立柱I就與橫支梁21穩定連接在一起了 ;屋頂梁3的底部設置連接板31,立支梁22和橫支梁21上均設有支撐座4,支撐座4與連接板31抵觸連接支撐起屋頂梁3,支撐座4增加了橫梁2與屋頂梁3的接觸面積和支撐位點,使屋頂梁3更加穩定;支撐座4由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構成,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穿設在安裝通孔23內,在組裝橫梁2時,將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分別從橫梁2兩側卡入安裝通孔23內,即可將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固定在橫梁2上,安裝過程簡單便捷;支撐座4上設置與連接板31相配合的槽口 43,安裝屋頂梁3時將連接板31嵌合在槽口 43內,一方面槽口 43可以限制連接板31的移動,防止屋頂梁3晃動,另一方面保證了橫梁2屋頂梁3的穩定連接,使橫梁2穩定的承載屋頂梁3的載荷;第一支座41上設置套孔411,第二支撐座4上設置與套孔411相配合的套柱421,這樣第一支座41與第二支座42卡入安裝通孔23后,套柱421就穿設在套孔411內,提高了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的連接強度;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設有相配合的矩形槽412,在第一支座41與第二支座42卡入安裝通孔23后,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的矩形槽412也相互扣合在一起,使第一支座41和第二連接更加緊密;安裝時,先將立柱I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將橫支梁21的安裝口 211套合在固定支柱11上使橫梁2固定,最后將屋頂梁3安裝在橫梁2上,即可完成整個屋頂支撐梁的安裝,安裝過程簡單便捷。
[0033]實施例二: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如圖3和圖4所示,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設有相扣合的卡扣44,安裝通孔23上方設有滑動連接在橫梁2上的卡塊24,第二支座42上設有楔口 422,卡塊24上設有與楔口 422相配合的楔塊241,楔塊241卡合在楔口 422內。
[0034]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設有相互扣合的卡扣44,安裝通孔23上方設有卡塊24,卡塊24滑動連接在橫梁2上,安裝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時,先將卡塊24上滑,待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的卡扣44扣合后,將卡塊24下滑壓緊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這樣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就固定在安裝通孔23內了,當屋頂梁3安放在橫梁2上時,滑塊也會被屋頂梁3壓緊從而將支撐座4壓緊;第二支座42上設置楔口 422,卡塊24上設置與楔口422相配合的楔塊241,壓緊卡塊24時楔塊241卡合在楔口 422內,楔塊241在壓緊支撐座4的同時將支撐座4固定,避免了支撐座4在安裝過程中發生滑移。
[003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包括屋頂梁(3)、立柱(I)和橫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頂梁(3)底部設有連接板(31),所述橫梁(2)包括豎直設置的立支梁(22)和水平設置的橫支梁(21),所述立支梁(22)和橫支梁(21)上均設有支撐座(4),所述支撐座(4)與連接板(31)抵觸連接以支撐屋頂梁(3),所述立柱(I)垂直設置在地面上并與橫支梁(21)抵觸連接,所述橫支梁(21)上設有安裝口(211),所述立柱(I)上設有固定支柱(11),所述固定支柱(11)與安裝口(211)相配合并穿設在安裝口(211)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4)上設有與連接板(31)相配合的槽口(43),所述連接板(31)嵌合在槽口(43)內。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梁(22)和橫支梁(21)上均設有安裝通孔(23),所述支撐座(4)包括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所述第一支座(41)與第二支座(42)均穿設在安裝通孔(23)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41)上設有套孔(411),所述第二支座(42)上設有套柱(421),所述套柱(421)與套孔(411)相配合并穿設在套孔(411)內。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設有相配合的矩形槽(412)。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上設有相扣合的卡扣(44),所述安裝通孔(23)上方設有滑動連接在橫梁(2)上的卡塊(24)以方便卡扣(44)扣合。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古建筑屋頂支撐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42)上設有楔口(422),所述卡塊(24)上設有與楔口(422)相配合的楔塊(241),所述楔塊(241)卡合在楔口(422)內。
【文檔編號】E04B7/02GK205577211SQ201620245701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8日
【發明人】何建潮, 程嵐, 謝冠軍, 李倩
【申請人】杭州金鋤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