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及其施工方法,應用于建筑鋼結構施工【技術領域】。包括一對相間隔分布的鋼柱和一對型鋼支撐,所述的鋼柱的上端間設有上鋼梁,所述的鋼柱的下端間設有下鋼梁,型鋼支撐的上部與上鋼梁相固定,型鋼支撐的下部與鋼柱和下鋼梁相固定,二根型鋼支撐呈對稱狀分布,所述的型鋼支撐與上鋼梁間、型鋼支撐與下鋼梁和鋼柱間分別通過連接牛腿相支撐固定,所述的上鋼梁底部的兩端分別設有滑輪拉索。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及其施工方法結構緊湊,對設備要求相對較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安全性。
【專利說明】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 系統及其施工方法,應用于建筑鋼結構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在超高層鋼結構體系中,型鋼支撐結構起著剪力墻的作用,承擔大部分水平側力, 對于減小結構的水平位移和改善結構的內力分布非常有效。
[0003] 現有超高層鋼結構建筑的一般施工過程為:先安裝鋼柱,再裝鋼梁,然后安裝支撐 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框架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鋼樓板的施工,如此循環直至頂層。
[0004] 型鋼支撐的安裝都是在鋼柱鋼梁安裝完成之后進行,這就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1.型鋼支撐一般斜交于鋼梁與鋼柱組成的框架之內,吊裝時難以一次就位,需要借助 其他工具進行輔助完成,從而耗費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0005] 2.支撐安裝定位時難度較高,危險性較大。
[0006] 3.每一根支撐安裝時都需要單獨起吊,對于超高層鋼結構來說,吊裝一次往往需 要很長時間,即便成批吊到中間安裝平臺上,安裝時也需要二次起吊,從而使得施工周期大 大延長。
[0007]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有效的解決型鋼支撐 施工難、施工周期長的難題,使得鋼結構施工速度快的優勢真正得以體現的超高層鋼結構 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0008]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包括一對相間隔分布的鋼柱和一對型鋼支 撐,所述的鋼柱的上端間設有上鋼梁,所述的鋼柱的下端間設有下鋼梁,型鋼支撐的上部與 上鋼梁相固定,型鋼支撐的下部與鋼柱和下鋼梁相固定,二根型鋼支撐呈對稱狀分布,所述 的型鋼支撐與上鋼梁間、型鋼支撐與下鋼梁和鋼柱間分別通過連接牛腿相支撐固定,所述 的上鋼梁底部的兩端分別設有滑輪拉索。
[0009] 作為優選,所述的上鋼梁與鋼柱間、下鋼梁與鋼柱間、型鋼支撐與連接牛腿間分別 通過高強螺栓相緊固,二根型鋼支撐的上部通過連接牛腿相拼接,所述的型鋼支撐呈傾斜 狀分布。
[0010] 作為優選,所述的鋼柱中設有加勁板。
[0011] 超高層鋼結構型鋼提升支撐系統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臨時加固: 根據施工圖和深化設計圖在工作平臺上將型鋼支撐與相連接的鋼梁用臨時固定螺栓 固定,臨時固定螺栓通常采用普通大六角螺栓,然后再用加固裝置將型鋼支撐與鋼梁形成 一個整體單元; 加固裝置可以采用雙槽鋼與連接緊固件組成,加固裝置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能夠滿足 支撐與鋼梁組裝之后整體起吊的各項技術要求; 工作平臺指地面或者是中間施工平臺,為了組裝方便,需要臨時設置胎架; (二) 、鋼梁起吊: 鋼柱安裝完畢之后,將加固后的整體單元進行起吊并在規定的位置按照施工圖紙的要 求安裝鋼梁,起吊應有專業人員操作,起吊之前必須進行試吊,確認無誤方可進行作業; (三) 、安裝定位: 鋼梁安裝完畢之后將加固裝置拆除并進行下一單元的固定與起吊,此期間便可利用滑 輪拉索工具將型鋼支撐與連接牛腿進行對正,用高強螺栓替代臨時固定螺栓并固定,此時 高強螺栓只需初擰,所施加的力矩To=0. 065*Pc*d ; Pc為高強螺栓預拉力;d為螺栓直徑; 待與鋼柱相連的鋼梁全部安裝完畢之后,將高強螺栓終擰,終擰需在初擰后24小時內 完成,此時施加的力矩Tc=k*Pc*d,k為扭矩系數,然后將型鋼支撐的翼緣與牛腿施焊。 [0012] 鋼梁為上鋼梁和下鋼梁的統稱。
[0013] 本發明的優點是: 1.將型鋼支撐與鋼梁先行組裝成為一個整體單元,減少了吊裝次數,提高了施工機械 效率。
[0014] 2.型鋼支撐安裝簡便,在安裝好鋼梁之后的空余時間便可將支撐進行初步對正、 安裝,大大縮短施工周期。
[0015] 3.固定裝置可以重復多次利用,并且顯著降低了型鋼支撐安裝作業的危險性。
[0016] 因此,本發明的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及其施工方法,結構緊湊,對設 備要求相對較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是本發明中整體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8] 附圖標記說明:1、鋼柱;2、型鋼支撐;3、上鋼梁;4、下鋼梁;5、連接牛腿;6、滑輪 拉索;7、高強螺栓;8、加勁板;9、加固裝置;10、臨時固定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20]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包括一對 相間隔分布的鋼柱1和一對型鋼支撐2,所述的鋼柱1的上端間設有上鋼梁3,所述的鋼柱1 的下端間設有下鋼梁4,型鋼支撐2的上部與上鋼梁3相固定,型鋼支撐2的下部與鋼柱1 和下鋼梁4相固定,二根型鋼支撐2呈對稱狀分布,所述的型鋼支撐2與上鋼梁3間、型鋼 支撐2與下鋼梁4和鋼柱1間分別通過連接牛腿5相支撐固定,所述的上鋼梁3底部的兩 端分別設有滑輪拉索6。
[0021] 所述的上鋼梁3與鋼柱1間、下鋼梁4與鋼柱1間、型鋼支撐2與連接牛腿5間分 別通過高強螺栓7相緊固,二根型鋼支撐2的上部通過連接牛腿5相拼接,所述的型鋼支撐 2呈傾斜狀分布。所述的鋼柱1中設有加勁板8。
[0022] 超高層鋼結構型鋼提升支撐系統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 、臨時加固: 根據施工圖和深化設計圖在工作平臺上將型鋼支撐與相連接的鋼梁用臨時固定螺栓 固定,臨時固定螺栓通常采用普通大六角螺栓,然后再用加固裝置將型鋼支撐與鋼梁形成 一個整體單元; 加固裝置可以采用雙槽鋼與連接緊固件組成,加固裝置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能夠滿足 支撐與鋼梁組裝之后整體起吊的各項技術要求; 工作平臺指地面或者是中間施工平臺,為了組裝方便,需要臨時設置胎架; (二) 、鋼梁起吊: 鋼柱安裝完畢之后,將加固后的整體單元進行起吊并在規定的位置按照施工圖紙的要 求安裝鋼梁,起吊應有專業人員操作,起吊之前必須進行試吊,確認無誤方可進行作業; (三) 、安裝定位: 鋼梁安裝完畢之后將加固裝置拆除并進行下一單元的固定與起吊,此期間便可利用滑 輪拉索工具將型鋼支撐與連接牛腿進行對正,用高強螺栓替代臨時固定螺栓并固定,此時 高強螺栓只需初擰,所施加的力矩To=0. 065*Pc*d ; Pc為高強螺栓預拉力;d為螺栓直徑; 待與鋼柱相連的鋼梁全部安裝完畢之后,將高強螺栓終擰,終擰需在初擰后24小時內 完成,此時施加的力矩Tc=k*Pc*d,k為扭矩系數,然后將型鋼支撐的翼緣與牛腿施焊。
【權利要求】
1. 一種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相間隔分布的鋼柱 (1)和一對型鋼支撐(2),所述的鋼柱(1)的上端間設有上鋼梁(3),所述的鋼柱(1)的下端 間設有下鋼梁(4),型鋼支撐(2)的上部與上鋼梁(3)相固定,型鋼支撐(2)的下部與鋼柱 (1) 和下鋼梁(4)相固定,二根型鋼支撐(2)呈對稱狀分布,所述的型鋼支撐(2)與上鋼梁 (3)間、型鋼支撐(2)與下鋼梁(4)和鋼柱(1)間分別通過連接牛腿(5)相支撐固定,所述的 上鋼梁(3)底部的兩端分別設有滑輪拉索(6)。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 鋼梁(3)與鋼柱(1)間、下鋼梁(4)與鋼柱(1)間、型鋼支撐(2)與連接牛腿(5)間分別通過 高強螺栓(7)相緊固,二根型鋼支撐(2)的上部通過連接牛腿(5)相拼接,所述的型鋼支撐 (2) 呈傾斜狀分布。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層鋼結構的型鋼提升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鋼柱(1)中設有加勁板(8)。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層鋼結構型鋼提升支撐系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于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 、臨時加固: 根據施工圖和深化設計圖在工作平臺上將型鋼支撐與相連接的鋼梁用臨時固定螺栓 固定,臨時固定螺栓通常采用普通大六角螺栓,然后再用加固裝置將型鋼支撐與鋼梁形成 一個整體單元; 加固裝置可以采用雙槽鋼與連接緊固件組成,加固裝置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能夠滿足 支撐與鋼梁組裝之后整體起吊的各項技術要求; 工作平臺指地面或者是中間施工平臺,為了組裝方便,需要臨時設置胎架; (二) 、鋼梁起吊: 鋼柱安裝完畢之后,將加固后的整體單元進行起吊并在規定的位置按照施工圖紙的要 求安裝鋼梁,起吊應有專業人員操作,起吊之前必須進行試吊,確認無誤方可進行作業; (三) 、安裝定位: 鋼梁安裝完畢之后將加固裝置拆除并進行下一單元的固定與起吊,此期間便可利用滑 輪拉索工具將型鋼支撐與連接牛腿進行對正,用高強螺栓替代臨時固定螺栓并固定,此時 高強螺栓只需初擰,所施加的力矩To=0. 065*Pc*d ; Pc為高強螺栓預拉力;d為螺栓直徑; 待與鋼柱相連的鋼梁全部安裝完畢之后,將高強螺栓終擰,終擰需在初擰后24小時內 完成,此時施加的力矩Tc=k*Pc*d,k為扭矩系數,然后將型鋼支撐的翼緣與牛腿施焊。
【文檔編號】E04G21/14GK104060688SQ201410179790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周觀根, 何云飛, 程志敏, 郭園園, 游桂模, 袁健, 施海洋, 沈夢英 申請人:浙江東南網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