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清料阻燃保溫復合砌塊,屬綠色環保建材,廣泛應用于建筑業。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空心砌塊是一種常用的建筑墻材,隨著新型墻體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采用現有的擠塑板的復合空心砌塊,其防火強度不夠,阻燃力度差,保溫效果達不到新要求。
發明內容圍繞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利廢和環保的精神,根據目前施工壓強、粘結度、抗滲透力、剪切力等要求,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清料阻燃保溫砌塊,它熱阻大,導熱小,節能環保,防止火災,完全能夠滿足外墻保溫的要求。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由磚體和半盲孔組成,磚體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通孔中設有保溫板,保溫板垂直貫通于磚體內, 磚體、通孔和半盲孔間形成中心加固筋,所述中心加固筋與磚體形成整體磚塊,磚體兩側對稱設有內凹的側邊磚縫填料槽,在磚體長度方向的主視面設有貼面板。本實用新型在磚體長度方向主視面內側通孔中為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在磚體長度方向中間通孔中為擠塑保溫板。所述貼面板、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擠塑保溫板的高度均超出磚體。貼面板為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保溫系數可根據國家建筑節能標準和設計要求任意調節,每個通孔內對應加固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和擠塑保溫板,有助于獲得良好的防火和保溫性能。2、用本產品砌筑的墻體,阻燃功能可達到國家公安部A級防火要求。3、砌塊兩側有對稱配置,形狀相同的內凹,形成磚縫填料槽。4、避免產生滲透、翹角、脫落、開裂等現象。本實用新型通過雙阻隔保溫板隔斷了冷熱橋的產生,降低了導熱系數,獲得良好的保溫隔熱、隔音、防火災的效果,徹底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同時降低了地產開發商的建材投資的成本,免除了外墻保溫材料和施工費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由磚體1和半盲孔 2組成,磚體1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3,通孔3中設有保溫板,保溫板垂直貫通于磚體1內, 磚體、通孔3和半盲孔2間形成中心加固筋6,所述中心加固筋6與磚體1形成整體磚塊,磚體1兩側對稱設有內凹的側邊磚縫填料槽5,在磚體1長度方向的主視面設有貼面板4。本實用新型在磚體1長度方向主視面內側通孔3中為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7。它熱阻大,導熱小,起到保溫防火作用;在磚體1長度方向中間通孔3中為擠塑保溫板8,起到保溫作用。貼面板4、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7、 擠塑保溫板8的高度均超出磚體1為0. Bcm-Icm0貼面板4為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7。本實用新型通孔中可以填充發泡料,也可以將發泡板做成成品后直接插入。
權利要求1.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由磚體(1)和半盲孔(2)組成,磚體(1)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3),通孔(3)中設有保溫板,保溫板垂直貫通于磚體(1)內,磚體(1)、通孔 (3)和半盲孔(2)間形成中心加固筋(6),所述中心加固筋(6)與磚體(1)形成整體磚塊,磚體(1)兩側對稱設有內凹的側邊磚縫填料槽(5 ),其特征在于在磚體(1)長度方向的主視面設有貼面板(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其特征在于在磚體(1) 長度方向主視面內側通孔(3)中為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J)。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其特征在于在磚體(1) 長度方向中間通孔(3)中為擠塑保溫板(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其特征在于貼面板(4)、 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7 )、擠塑保溫板(8 )的高度均超出磚體(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其特征在于貼面板(4) 為發泡陶粒無機保溫板或發泡水泥無機保溫板(7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清料貼面阻燃保溫復合砌塊,由磚體(1)和半盲孔(2)組成,磚體(1)內沿長度方向設有通孔(3),通孔(3)中設有保溫板,保溫板垂直貫通于磚體(1)內,磚體(1)、通孔(3)和半盲孔(2)間形成中心加固筋(6),所述中心加固筋(6)與磚體(1)形成整體磚塊,磚體(1)兩側對稱設有內凹的側邊磚縫填料槽(5),在磚體(1)長度方向的主視面設有貼面板(4)。本實用新型通過雙阻隔保溫板隔斷了冷熱橋的產生,降低了導熱系數,獲得良好的保溫隔熱、隔音、防火災的效果,徹底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同時降低了地產開發商的建材投資的成本,免除了外墻保溫材料和施工費用。
文檔編號E04C1/40GK202152506SQ20112023233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4日
發明者陳春才 申請人:陳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