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凝土模數多孔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材料,涉及的是混凝土模數多孔磚。
背景技術:
由于傳統墻體材料的生產對于我國的土地資源、能源、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全國各省、市都在大力發展和推廣節能、節地、利廢的新型墻體材料。各種材料的多孔磚、空心磚相繼被研發使用,混凝土多孔磚已被證明是一種很好的替代粘土實心磚的新型墻材。但是目前混凝土多孔磚仍是沿用KP1磚型。由于KP1磚型與現行3M建筑模數制不匹配,只能通過砍磚和調節灰縫來協調。而且砌筑的墻厚級差大,既增加了材料用量,又加大了建筑物的重量。施工勞動量和建設投資多,占用了建筑面積,減少了使用空間。因此,將混凝土多孔磚模數化符合新的墻改目標和節能標準,是混凝土多孔磚的發展趨勢。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模數多孔磚。它能承重(或非承重)、保溫性能好,工序簡單,墻體一次砌筑完成,不開裂、不漏漿、不砍磚,塊體基材一次整壓成型,是一種具有四種磚型且符合建筑模數的混凝土模數多孔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途徑實現的。一種混凝土模數多孔磚,它包括承重和非承重,磚塊基材一次整壓成型,其特征是在磚塊體上設有1-4排大小不同且交錯排列的孔洞,孔洞為盲孔或半盲孔,孔洞率均大于45%。混凝土模數多孔磚整體是通過孔洞錯排來實現砌體垂直傳力、保溫,保溫效果是通過將孔洞交錯排列來達到的;孔洞部分以及錯開的短肋,在錯縫砌筑時,能夠保證與上下磚塊的邊肋完全搭接;不同骨料和配比可制成不同強度的承重或非承重磚塊。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1、取材廣泛,便于大規模推廣。2、采用本實用新型砌墻,能與建筑模數協調配合一致,施工中不砍磚調縫,提高砌筑工效。3、盲孔(或半盲孔)設計和孔洞錯排,實現砌體垂直傳力,并有效地隔斷了熱橋,提高了保溫隔熱性能。4、孔洞部分交錯的短肋,增加了直接傳力途徑,利于承重與結構傳力。6、抗震性能好,由于砂漿砌入孔內形成銷鍵,大大提高了砌體的抗剪強度,改善了墻體的抗震性能;7、施工組砌靈活,用四種磚型可以組砌出多種厚度的墻體;8、孔洞率均超過45%,更好的滿足節地、節能等要求。
圖1為實用新型的DM1磚型示意圖。
圖2為實用新型的DM2磚型示意圖。
圖3為實用新型的DM3磚型示意圖。
圖4為實用新型的DM4磚型示意圖。
1、10、19、25——塊體孔面,2、11、20、26——相背孔面,3、4、5、6、12、13、14、15、21、22、27、28——圓角矩形孔,7、8、16、17、23、29——短肋,9、18、24、30——邊肋。
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混凝土模數多孔磚,它包括承重和非承重,磚塊基材一次整壓成型,在塊體孔面1上,設有4排孔洞,孔洞為圓角矩形孔。第一排由圓角矩形孔3、4組成,與最后一排圓角矩形孔4、3交錯排列;第二排由圓角矩形孔5、6組成,與第三排圓角矩形孔6、5交錯排列。圓角矩形孔間交錯的短肋7、8,在錯縫砌筑時,能夠保證與上下磚塊的邊肋9完全搭接,塊體孔面1的反面為全盲孔(或半盲孔)相背孔面2。
實施例2如圖2所示,一種混凝土模數多孔磚,它包括承重和非承重,磚塊基材一次整壓成型,在塊體孔面10上,設有3排孔洞,孔洞為圓角矩形孔。第一排由圓角矩形孔12、13組成,與最后一排圓角矩形孔13、12交錯排列;第二排由圓角矩形孔14、15組成,圓角矩形孔間交錯的短肋16、17,在錯縫砌筑時,能夠保證與上下磚塊的邊肋18完全搭接;塊體孔面10的反面為全盲孔(或半盲孔)相背孔面11。
實施例3如圖3所示,一種混凝土模數多孔磚,它包括承重和非承重,磚塊基材一次整壓成型,在塊體孔面19上,設有兩排孔洞,孔洞為圓角矩形孔。第一排由圓角矩形孔21、22組成,與第二排圓角矩形孔22、21交錯排列。中間交錯的短肋23,在錯縫砌筑時,能夠保證與上下磚塊的邊肋24完全搭接,塊體孔面19的反面為全盲孔(或半盲孔)相背孔面20。
實施例4如圖4所示,一種混凝土模數多孔磚,它包括承重和非承重,磚塊基材一次整壓成型,在塊體孔面25上,設有一排孔洞,孔洞為圓角矩形孔。由圓角矩形孔27、28組成。中間的短肋29在錯縫砌筑時,能夠保證與上下磚塊的邊肋30完全搭接,塊體孔面25的反面為全盲孔或半盲孔面26。
權利要求一種混凝土模數多孔磚,它包括承重和非承重,磚塊基材一次整壓成型,其特征在于在磚塊體上設有1-4排大小不同且交錯排列的孔洞,孔洞為盲孔或半盲孔,孔洞率均大于45%。
專利摘要一種混凝土模數多孔磚,它包含四種磚型,其特征是在磚塊體上設有大小不同且交錯排列的孔洞,孔洞為盲孔或半盲孔,用盲孔(半盲孔)錯排來實現砌體垂直傳力和保溫。本實用新型一是取材廣泛,便于大規模推廣;二是采用混凝土模數多孔磚砌墻,能與建筑模數協調配合一致,施工中不砍磚調縫,提高砌筑工效;三是四種磚型孔洞率均大于45%,節約能源,是理想的新型墻體材料。
文檔編號E04C1/00GK2869182SQ20062004992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25日
發明者楊偉軍, 譚建軍, 倪玉雙 申請人:長沙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