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林木建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尤其是指,一種與林地有機結合的林木建筑。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林地是無法在其上進行建筑房屋的,而現有的林地,尤其是高大樹種的林地,其樹間的距離很大,樹的主干一般要好幾米高,在主干下方到地表面的這些空間,只能作一些低矮的綠色植被,這些都大大浪費了土地的資源。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林木建筑,通過本技術方案可以在不影響林地樹木生長的情況下,利用地到樹干之間的可利用空間,創造建筑空間,增加林地的使用效率,創造一種新的建筑形式,節約土地,滿足社會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是按如下的方式來實現的一種林木建筑,所述建筑中設置有從地表面到建筑物屋頂上下貫通空間,所述該貫通空間供林木的樹干穿過,林木的樹根生長在建筑物下方的土壤中,在屋頂的上方供樹木的枝葉生長。
所述從地表面到建筑物屋頂上下貫通空間可以設置在柱子的中間,也可以設置在建筑物梁或承重墻構成的空間中。
所述建筑物的柱子、梁或承重墻的上方設置有屋頂,所述屋頂可以是采光頂,也可以在屋頂上設置有機土壤層,在土壤層上進行綠化。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林木建筑的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本設計方案,利用樹干到地表面的林地空間范圍內創造建筑空間,創造一種樹木與建筑相結合的新型生態建筑,同時可以使林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林木建筑的屋頂可以設置成透光頂板以利于建筑物內的采光,屋頂上可以鋪墊有機物質土壤層,進行綠色植被或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從而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本設計方案結構簡單,經濟效益和環保效果顯著,便于推廣應用。
圖1為現有林地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空心柱方式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3為圖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整體樹木與林木建筑立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樹木放于柱中的矩形林木建筑平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樹木放于柱中或放在梁與承重墻圍成的貫通空間的平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枝葉、2地表面、3樹干、4土壤、5貫通空間、6屋頂、7柱子、8梁或承重墻、9建筑基礎地板、10土壤層、11樹根、12護坡、13采光頂。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林木建筑,所述建筑中設置有從地表面2到建筑物屋頂6上下貫通空間5,所述該貫通空間5供林木的樹干3穿過,林木的樹根11生長在建筑物下方的土壤4中,在屋頂6的上方供樹木的枝葉1生長。
所述從地表面2到建筑物屋頂6上下貫通空間5可以設置在柱子7的中間,也可以設置在建筑物梁或承重墻8構成的空間中,建筑基礎地板9直接坐在地面2上。
所述建筑物的柱子7、梁或承重墻8的上方設置有屋頂6,所述屋頂6可以是采光頂13,也可以在屋頂6上設置有機物質土壤層10,在土壤層10上進行綠化。
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中為增加強度,在建筑物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護坡12。
權利要求1.一種林木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中設置有從地表面到建筑物屋頂上下貫通空間,所述該貫通空間供林木的樹干穿過,林木的樹根生長在建筑物下方的土壤中,在屋頂的上方供樹木的枝葉生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地表面到建筑物屋頂上下貫通空間可以設置在柱子的中間,也可以設置在建筑物梁或承重墻構成的空間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林木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柱子、梁或承重墻的上方設置有屋頂,所述屋頂可以是采光頂,也可以在屋頂上設置有機物質土壤層,在土壤層上進行綠化。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林木建筑,所述建筑中設置有從地表面到建筑物屋頂上下貫通空間,所述該貫通空間供林木的樹干穿過,林木的樹根生長在建筑物下方的土壤中,在屋頂的上方供樹木的枝葉生長,所述從地表面到建筑物屋頂上下貫通空間可以設置在柱子的中間,也可以設置在建筑物梁或承重墻構成的空間中,所述建筑物的柱子、梁或承重墻的上方設置有屋頂,本設計方案,利用樹干到地表面的林地空間范圍內創造建筑空間,創造一種樹木與建筑相結合的新型生態建筑,同時可以使林地得到更充分利用,林木建筑屋頂部可以設置成透光頂板以利于建筑物內的采光,其余大部分屋頂上可以鋪墊有機物質土壤層,進行綠色植被或種植經濟作物,從而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文檔編號E04H3/00GK2895619SQ20052012981
公開日2007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18日
發明者秦國光 申請人:北京大秦旗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