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樓頂綠化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89955閱讀:32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樓頂綠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園藝技術,特別針對建筑物屋頂花園而設計的樓頂綠化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逐漸密集,留給城市綠化的面積越來越小,所以,建筑物屋頂花園(即空中花園)應運而生,并且逐步成為一種時尚。屋頂花園如何很好地解決并保證符合屋頂荷載要求,同時又能保證植物的水分充足以及根部土底疏水的技術問題,就成為成敗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根據樓頂綠化的特點,設計了一種具有蓄水和疏水兩重功能、同時可以根據各地雨水量的不同而改變蓄水量的樓頂綠化系統。
本發明的樓頂綠化系統建立在建筑物樓頂的樓頂板上,包括自下而上順序疊放的防水層、蓄水疏水層、隔土層、營養土層以及栽種在營養土層上的綠化植物;所述蓄水疏水層為有一定厚度且在平面上呈槽窗相間分布的結構,其中某一蓄水疏水單元包括面積較大的疏水窗以及分布在疏水窗周邊、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蓄水槽以及第三蓄水槽,所述疏水窗中填充有陶粒;澆灑在綠化植物上的水經營養土層、隔土層滲入蓄水疏水層中,一部分經過疏水窗繼續滲入保濕層或排走,一部分儲存于蓄水槽,以備營養土層缺水時為其提供水分。
根據所使用地區雨水量的不同,本系統可以在所述防水層與蓄水疏水層之間加設保濕層,對于多雨地區,不加設保濕層,而對于缺水少雨地區則加設保濕層,保持營養土層中的水分。
本系統中蓄水疏水層的放置方法可以有兩種,一種是所述蓄水疏水層正向放置時,其疏水窗周邊蓄水槽的斷面形狀呈“M”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的開口向上;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的開口向下。此時,水的一部分通過疏水窗進入保濕層或排走,另一部分則儲存于第一蓄水槽內。由于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的開口向下,所以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內不能儲存水,而是儲存了一部分空氣,可以保持營養土層以及綠色植物根部的通風良好和充分吸收氧氣。
另一種放置方法是所述蓄水疏水層反向放置時,其疏水窗一側的斷面形狀呈“W”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的開口向下,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的開口向上。此時,水的一部分通過疏水窗進入保濕層或排走,另一部分則儲存于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內,而第一蓄水槽則儲存空氣。此種狀態下,蓄水疏水層的蓄水能力增加,而儲存的空氣量減少。
所述三個蓄水槽的上沿分別開有通孔,該三個蓄水槽通過該通孔與相鄰的疏水窗連通,處于蓄水疏水層邊緣的通孔將所述三個蓄水槽與樓頂排水系統連通。當所述三個蓄水槽內儲存水的水位超過位于上部的通孔時,水由上部的通孔溢出,流入保濕層或直接排走,而處于下方的通孔則可以將空氣輸入疏水窗,并且可以通過保濕層進入綠色植物的根部,保持一定的土壤通氣性。
本發明的樓頂綠化系統可以將多余的水分疏走,保證植物的根部的水分適合,不會出現全部土底蓄水爛根現象,同時也使樓頂具有隔熱功能,減輕樓板的負擔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圖1是本發明樓頂綠化系統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所述蓄水疏水層4左視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樓頂綠化系統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樓頂綠化系統蓄水疏水層4反向放置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5是圖1中所述蓄水疏水層4俯視局部示意圖。
圖6是圖1中所述蓄水疏水層4仰視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由圖1至圖6可知,該綠化系統建立在建筑物樓頂的樓頂板1上,包括自下而上順序疊放的防水層2、蓄水疏水層4、隔土層5、營養土層6以及栽種在營養土層6上的綠化植物7;所述蓄水疏水層4為有一定厚度且在平面上呈槽窗相間分布的結構,其中某一蓄水疏水單元包括面積較大的疏水窗41以及分布在疏水窗41周邊、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42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蓄水槽43、第三蓄水槽44,所述疏水窗41中填充有陶粒45;所述澆灑在綠化植物7上的水經營養土層6、隔土層5滲入蓄水疏水層4中,一部分經過疏水窗41繼續滲入保濕層3或排走,一部分儲存于蓄水槽42或43和44中,以備營養土層6缺水時為其提供水分。
由圖2中可知,根據所使用地區降雨量的不同,本系統可以在所述防水層2與蓄水疏水層4之間加設保濕層3,對于多雨地區,不加設保濕層3,而對于缺水少雨地區則加設保濕層3,這樣可保持營養土層6中的水分。
由圖2和圖6可知,本系統中蓄水疏水層4的放置方法可以有兩種,一種是所述蓄水疏水層4正向放置時,其疏水窗41周邊蓄水槽的斷面形狀呈“M”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42的開口向上,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開口向下。此時,水的一部分通過疏水窗41進入保濕層3或排走,另一部分則儲存于第一蓄水槽42內。由于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開口向下,所以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內不能儲存水,而是儲存了一部分空氣,可以保持營養土層6以及綠色植物7根部的通風良好和充分吸收氧氣。另一種放置方法是所述蓄水疏水層4反向放置時,其疏水窗41周邊蓄水槽的斷面形狀呈“W”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42的開口向下,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開口向上。此時,水的一部分通過疏水窗41進入保濕層3或排走,另一部分則儲存于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內,而第一蓄水槽42則儲存空氣。此種狀態下,蓄水疏水層4的蓄水能力增加,而儲存的空氣量減少。所述三個蓄水槽42、43以及44的上沿分別開有通孔46,該三個蓄水槽42、43或44通過該通孔46與相鄰的疏水窗41連通,處于蓄水疏水層4邊緣的通孔46將所述三個蓄水槽42、43或44與樓頂排水系統連通。當所述三個蓄水槽42、43或44內儲存水的水位超過位于上部的通孔46時,水由上部的通孔46溢出,流入保濕層3或直接排走,而處于下方的通孔46則可以將空氣輸入疏水窗41,并且可以通過保濕層3進入綠色植物7的根部,保持一定的土壤通氣性。
所述防水層2使用的是防滲漏土工布,其作用是防液體水和植物根接觸樓面,達到保護樓頂不受侵觸、損壞。土工布一般用于山塘、水庫等防滲漏的場合,其防滲漏效果好、耐用時間達30年以上。
所述保濕層3采用保濕氈,保濕氈每平方米可蓄水4-5公斤,可增加土壤抗旱功能。但在雨量較多的地區,可以省去不用;在雨量少的地區可應用。
所述蓄水疏水層4由多個分布均勻的蓄水疏水單元所組成。根據綠化面積的大小來確定蓄水疏水單元的數量。
權利要求
1.一種樓頂綠化系統,該綠化系統建立在建筑物樓頂的樓板(1)上,包括自下而上順序疊放的防水層(2)、蓄水疏水層(4)、隔土層(5)、營養土層(6)以及栽種在營養土層(6)上的綠化植物(7);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疏水層(4)為有一定厚度且在平面上呈槽窗相間分布的結構,其中某一蓄水疏水單元包括面積較大的疏水窗(41)以及分布在疏水窗(41)周邊、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42)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蓄水槽(43)以及第三蓄水槽(44),所述疏水窗(41)中填充有陶粒(45);所述蓄水疏水層(4)可根據需要正面或反面放置;澆灑在綠化植物(7)上的水經營養土層(6)、隔土層(5)滲入蓄水疏水層(4)中,一部分經過疏水窗(41)被排走,一部分被儲存于蓄水槽(42)或(43)和(44)中,以備營養土層(6)缺水時為其提供水分。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水層(2)與蓄水疏水層(4)之間加設保濕層(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疏水層(4)正面放置時,其疏水窗(41)周邊蓄水槽的斷面形狀呈“M”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42)的開口向上,用于蓄水;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開口向下,用于容納空氣而不能蓄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疏水層(4)反向放置時,其疏水窗(41)周邊蓄水槽的斷面形狀呈“W”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42)的開口向下,用于容納空氣而不能蓄水;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開口向上,用于蓄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槽(42)、第二蓄水槽(43)以及第三蓄水槽(44)開口處的邊沿分別開有通孔(46),上述三個蓄水槽(42)、(43)或(44)通過該通孔(46)與相鄰的疏水窗(41)連通,處于蓄水疏水層(4)邊緣的通孔(46)將上述三個蓄水槽(42)、(43)或(44)與樓頂排水系統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層(2)使用的是防滲漏土工布。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樓頂綠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濕層(3)采用保濕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疏水層(4)上具有多個分布均勻的蓄水疏水單元。
全文摘要
一種樓頂綠化系統,該綠化系統建立在建筑物樓頂的樓頂板(1)上,包括自下而上順序疊放的防水層(2)、蓄水疏水層(4)、隔土層(5)、營養土層(6)以及栽種在營養土層(6)上的綠化植物(7);所述蓄水疏水層(4)某一蓄水疏水單元包括面積較大的疏水窗(41)以及分布在疏水窗(41)周邊、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42)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蓄水槽(43)以及第三蓄水槽(44),所述疏水窗(41)中填充有陶粒(45);澆灑在綠化植物(7)上的水經營養土層(6)、隔土層(5)滲入蓄水疏水層(4)中,一部分經過疏水窗(41)繼續滲入保濕層(3)或排走,一部分儲存于蓄水槽(42)或(43)和(44)中,以備營養土層(6)缺水時為其提供水分。
文檔編號E04D13/00GK1529020SQ200310111780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8日
發明者陳林東, 鐘曉 申請人:深圳市金暉生態環境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