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陶瓷成型工藝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陶瓷制品的成型工藝。適合于制作各種表面形狀復雜、細膩精致的陶瓷制品。
現有的陶瓷成型工藝,其流程大致分以下三步一、壓模。將拌有介質的泥料和剛性模具一起置于密閉容器內,在真空狀況下將泥料壓入模具內。二、脫水。采用石膏等吸水物壓吸坯體,或加熱模具來排出坯體內的自由水。三、脫模。坯體脫水凝結后即行脫模。用以上成型工藝制作的陶瓷坯體,常常因坯體不夠堅硬及模具無彈性變形特性而使其在脫模時出現粘模或部件剝落的現象。
在輕工業出版社80年版《陶瓷工藝學》一文中介紹了一種利用彈性模具制作陶瓷坯體的方法,其步驟是將粉料裝進一只有彈性的模具內密封,然后把模具放在高壓容器中,利用液體或氣體能均勻地向各個方向傳遞壓力的特性,封閉容器,用泵加壓。彈性模具受到均勻壓力并傳遞給粉料,粉料受壓后成型。這種成型工藝在其壓力消失、彈性模具復原時,會使胚體小于模腔,并拉傷坯體外凸緣部件,且工效較低。這種成型工藝很難適合于制作精細復雜的陶瓷制品。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彈性模具冷凝固定成型工藝。采用這種工藝,可制作出各種表面花紋細膩、形狀參差復雜的陶瓷坯體。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將拌有介質的泥料在真空狀態下壓入模具內,通過吸水物壓吸和模外加溫等方法去除自由水后,將坯體連同模具一起進行冷凍。泥料中介質在溫度低于其固化臨界溫度時,坯體就會凝固凍結,暫時形成堅硬狀態。這時,即可將坯體從模具中倒出。
考慮到浮雕等表面形狀參差復雜陶瓷坯體的脫模,本發明采用彈性模具,(如硅橡膠、聚氯乙烯等),利用彈性模具的彈性變形特性,將模具從呈堅硬狀的坯體上剝離開。這樣,坯體中與起模方向略呈負起模錐角的外凸緣部件,都能保證完整無損。
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整個工藝流程分以下四步。第一、壓模。將拌有水介質的泥料和彈性模具一起置于密閉容器內,抽出空氣,在真空狀況下將泥料無空隙地壓入模具內,以防止因模內氣體造成坯體缺陷。第二、脫水。坯體含自由水過多,冷凍時會造成開裂。因此冷凍前必須進行適當脫水。脫水方法是用石膏等吸水物壓吸,或加熱模具來加熱模具來加速坯體內自由水的排出。第三、冷凍。將脫水后的坯體連同模子一起進行冷凍,其水介質的溫度控制在-35~0℃之間,冷凍5~15分鐘。當坯體冷凍結成堅硬狀態后取出。第四、脫模。利用彈性模具的彈性變形特性,將模具從呈堅硬狀的坯體上剝離開。由于坯體的堅硬和彈性模具的彈性變形特性,坯體中與起模方向一致,起模錐度略成負角的外凸緣部件,都能保證其完整無損地脫模。脫模后的坯體應放置在干燥的空氣中,以避免因空氣中水份遇冷聚集在坯體上造成坯體吸水軟化變形。
本發明生產成本低、操作工藝簡單,適合于陶瓷工業化生產。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陶瓷成型工藝,將拌有介質的粉料在真空狀態下壓入模具內,通過去除自由水,將坯體脫模,其特征是在脫模前,坯體和模具一體在介質的固化臨界溫度以下進行冷凍,待坯體硬結后進行脫模。
2.按權利要求
1所述的成型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為彈性模具。
專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陶瓷成型的新工藝。該工藝采用彈性模具,在坯體脫模前先進行冷凝,以硬結坯體,再利用彈性模具的彈性變性,使坯體與模具分離。采用本工藝可制作出各種表紋精細,形狀凹凸復雜的浮雕、器皿、大平面薄片等。本工藝成型工效高,能忠實地再現原作,且操作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適合于工業化批量生產。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28B3/00GK87104907SQ87104907
公開日1988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1987年7月16日
發明者林敬鋮 申請人:林敬鋮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