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鉤針編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鉤織針法及圖案的鉤織方法。
背景技術:
鉤針編織是一種傳統的編織手工藝,只需要一根鉤針和若干紗線通過幾種簡單的針法就可以鉤織出或鏤空或凹凸或立體的織物,絢麗多姿的鉤針編織物以它既美觀又實用的特點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并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傳統的鉤織針法的起針是先鉤織辮子針,在辮子針的基礎上再利用短針、長針等針法對織物進行進一步的鉤織。然而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以辮子針作為基礎進行鉤織時,鉤織起針辮子針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并且浪費了人力;以短針針法鉤織出來的圖案顯得“矮胖”,織物太緊無彈性,以長針鉤織出來的圖案顯得“細瘦”,織物松散不好看。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傳統針法制造的鉤織畫太緊無彈性或松散不好看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可鉤織出彈性適中,緊湊程度適中的鉤織針法及圖案的鉤織方法。
為此,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鉤織針法,包括如下步驟:
a.取一基準線;
b.另取一根線作為鉤織線,在鉤織線的一端繞成一個起始圓環,所述起始圓環將所述鉤織線分成兩部分,分別為第一段部、第二段部,然后將所述第二段部進行一次折疊,將所述第二段部的折疊端穿過所述起始圓環,此時所述第二段部穿過所述起始圓環的部分形成鉤織圓環,同時拉動所述第一段部使所述起始圓環形成對所述第二段部進行鎖緊的結;
c.將所述第二段部的自由端從所述基準線的下方繞到上方;
d.鉤針穿過上一個所述鉤織圓環鉤住所述第二段部繞到所述基準線上方的部分,并回穿過上一個所述鉤織圓環,鉤出一針辮子針;
e.再鉤兩針辮子針;
f.上述步驟c-e構成一個所述鉤織針法的循環單元針,重復上述步驟c-e,將鉤織線與基準線連接在一起。
步驟b中的所述第一段部為短段部,所述第二段部為長段部,所述長段部比所述短段部長。
所述鉤織圓環的內徑與所述鉤針的外徑相匹配。
一種圖案的鉤織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根據上述所述的鉤織針法,鉤織出待鉤織圖案的任意一邊作為第一行;在所述第一行的鉤織過程中,根據圖案顏色進行換色;其中所述基準線的長度大于待鉤織圖案的任意一邊;
b.鉤織出所述第一行后換行,并根據上述所述的鉤織針法,以上一行作為基準線,繼續鉤織出下一行;在所述下一行的鉤織過程中,根據圖案顏色進行換色;
c.重復上述步驟a和b,直至完成對所述待鉤織圖案的鉤織。
所述步驟a和步驟b的換色過程,滿足每種顏色由至少一個上述所述的循環單元針構成。
在所述第一行的所述基準線上連接有可記載文字的布片。
所述第一行的所述基準線為白布條。
本發明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鉤織針法,包括如下步驟:a.取一基準線;b.另取一根線作為鉤織線,在鉤織線的一端繞成一個起始圓環,所述起始圓環將所述鉤織線分成兩部分,分別為第一段部、第二段部,然后將所述第二段部進行一次折疊,將所述第二段部的折疊端穿過所述起始圓環,此時所述第二段部穿過所述起始圓環的部分形成鉤織圓環,同時拉動所述第一段部使所述起始圓環形成對所述第二段部進行鎖緊的結;c.將所述第二段部的自由端從所述基準線的下方繞到上方;d.鉤針穿過上一個所述鉤織圓環鉤住所述第二段部繞到所述基準線上方的部分,并回穿過上一個所述鉤織圓環,鉤出一針辮子針;e.再鉤兩針辮子針;f.上述步驟c-e構成一個所述鉤織針法的循環單元針,重復上述步驟c-e,將鉤織線與基準線連接在一起。利用此種針法鉤織,使用基準線代替了作為起針的辮子針,能夠節省時間和精力;以此種針法鉤織出來的圖案能夠符合畫面的比例要求,織出來的圖案既不會顯得“矮胖”,也不會顯得“細瘦”,并且以此種針法鉤織出來的圖案彈性程度和緊湊程度也比較適中,能夠滿足鉤織畫的要求。
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鉤織針法,步驟b中的所述第一段部為短段部,所述第二段部為長段部,所述長段部比所述短段部長。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有效利用鉤織線的長段部進行鉤織,減少對鉤織線的浪費。
3.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鉤織針法,所述鉤織圓環的內徑與所述鉤針的外徑相匹配。通過這樣的設置能夠使鉤織出來的圖案比較緊湊、美觀,并且能夠較好地利用鉤織線,使鉤織線不會被浪費。
4.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圖案的鉤織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根據上述所述的鉤織針法,鉤織出待鉤織圖案的任意一邊作為第一行;在所述第一行的鉤織過程中,根據圖案顏色進行換色;其中所述基準線的長度大于待鉤織圖案的任意一邊;b.鉤織出所述第一行后換行,并根據上述所述的鉤織針法,以上一行作為基準線,繼續鉤織出下一行;在所述下一行的鉤織過程中,根據圖案顏色進行換色;c.重復上述步驟a和b,直至完成對所述待鉤織圖案的鉤織。此種圖案的鉤織方法,通過一行一行的鉤織,每行的鉤織過程中根據圖案的顏色換線,鉤織出的下一行又跟上一行連接在一起,在鉤織出足夠多的行數后,每行不同分布的顏色組合在一起就能夠構成想要鉤織出的圖案。此種圖案的鉤織方法利用了上述所述的鉤織針法,鉤織出的圖案能夠符合畫面的比例要求,既不會顯得“矮胖”,也不會顯得“細瘦”,并且以此種針法鉤織出來的圖案彈性程度和緊湊程度也比較適中,能夠滿足鉤織畫的要求。
5.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圖案的鉤織方法,所述步驟a和步驟b的換色過程,滿足每種顏色由至少一個上述所述的循環單元針構成。通過這樣的設置,在需要換線的時候,只需要通過在循環單元針處換線就可以實現,這種換線方式能夠使得鉤織出來的圖案更加美觀,使線頭更好處理,讓鉤織出來的圖案更加規則整齊,且可以提高鉤織過程中的換色效率。
6.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圖案的鉤織方法,在所述第一行的所述基準線上連接有可記載文字的布片。在基準線上連接有布片,可以在布片上記載從第幾行第幾單元格開始換什么顏色的線,鉤織什么圖案;若感覺鉤織有錯或用線不妥也可立刻記下修正的字樣,等下行及時改正;不僅可以提高鉤織效率,還可以防止后續鉤織太多更改不及時耽誤時間和浪費人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提供的鉤織針法步驟b起始狀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鉤織針法步驟b最終狀態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提供的鉤織針法的一針的完整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基準線;2-鉤織線;3-起始圓環;4-鉤織圓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鉤織針法,包括如下步驟:a.取一基準線1;b.另取一根線作為鉤織線2,在鉤織線2的一端繞成一個起始圓環3,所述起始圓環3將所述鉤織線2分成兩部分,分別為第一段部、第二段部,然后將所述第二段部進行一次折疊,將所述第二段部的折疊端穿過所述起始圓環3,此時所述第二段部穿過所述起始圓環3的部分形成鉤織圓環4,同時拉動所述第一段部使所述起始圓環3形成對所述第二段部進行鎖緊的結;c.將所述第二段部的自由端從所述基準線1的下方繞到上方;d.鉤針穿過上一個所述鉤織圓環4鉤住所述第二段部繞到所述基準線1上方的部分,并回穿過上一個所述鉤織圓環4,鉤出一針辮子針;e.再鉤兩針辮子針;f.上述步驟c-e構成一個所述鉤織針法的循環單元針,重復上述步驟c-e,將鉤織線2與基準線1連接在一起。利用此種針法鉤織,使用基準線1代替了作為起針的辮子針,能夠節省時間和精力;以此種針法鉤織出來的圖案能夠符合畫面的比例要求,織出來的圖案既不會顯得“矮胖”,也不會顯得“細瘦”,并且以此種針法鉤織出來的圖案彈性程度和緊湊程度也比較適中,能夠滿足鉤織畫的要求。
步驟b中的所述第一段部為短段部,所述第二段部為長段部,所述長段部比所述短段部長。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有效利用鉤織線2的長段部進行鉤織,減少對鉤織線2的浪費。
所述鉤織圓環4的內徑與所述鉤針的外徑相匹配。通過這樣的設置能夠使鉤織出來的圖案比較緊湊、美觀,并且能夠較好地利用鉤織線2,使鉤織線2不會被浪費。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圖案的鉤織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根據上述所述的鉤織針法,鉤織出待鉤織圖案的任意一邊作為第一行;在所述第一行的鉤織過程中,根據圖案顏色進行換色;其中所述基準線1的長度大于待鉤織圖案的任意一邊;b.鉤織出所述第一行后換行,并根據上述所述的鉤織針法,以上一行作為基準線1,繼續鉤織出下一行;在所述下一行的鉤織過程中,根據圖案顏色進行換色;c.重復上述步驟a和b,直至完成對所述待鉤織圖案的鉤織。此種圖案的鉤織方法,通過一行一行的鉤織,每行的鉤織過程中根據圖案的顏色換線,鉤織出的下一行又跟上一行連接在一起,在鉤織出足夠多的行數后,每行不同分布的顏色組合在一起就能夠構成想要鉤織出的圖案。此種圖案的鉤織方法利用了上述所述的鉤織針法,鉤織出的圖案能夠符合畫面的比例要求,既不會顯得“矮胖”,也不會顯得“細瘦”,并且以此種針法鉤織出來的圖案彈性程度和緊湊程度也比較適中,能夠滿足鉤織畫的要求。
所述步驟a和步驟b的換色過程,滿足每種顏色由至少一個上述所述的循環單元針構成。通過這樣的設置,在需要換線的時候,只需要通過在循環單元針處換線就可以實現,這種換線方式能夠使得鉤織出來的圖案更加美觀,使線頭更好處理,讓鉤織出來的圖案更加規則整齊,且可以提高鉤織過程中的換色效率。
在所述第一行的所述基準線1上連接有可記載文字的布片。在基準線1上連接有布片,可以在布片上記載從第幾行第幾單元格開始換什么顏色的線,鉤織什么圖案;若感覺鉤織有錯或用線不妥也可立刻記下修正的字樣,等下行及時改正;不僅可以提高鉤織效率,還可以防止后續鉤織太多更改不及時耽誤時間和浪費人力。
所述第一行的所述基準線1為白布條。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所述基準線1也可以是線或細木條或鐵絲等。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