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針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電腦橫織機為一種編織不同花型針織組織的裝置,其中電腦橫織機主要包括整機電控系統、選針及編織機構、傳動機構、給紗機構、羅拉機構、壓針三角結構單元、密度調節機構、針床移動機構、檢測自停裝置等。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橫織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結合圖I中所示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其位于電腦橫織機的機頭內,并隨機頭一起左右運動。其包括第一壓針三角I、第二壓針三角2、第三三角3和第四三角4。第一壓針三角I和第二壓針三角2均由步 進電機驅動。針腳5連接著織針,并在上述四個三角所圍空間內運行,從而帶動織針在針板軌道內上升或下降。兩條虛線箭頭分別為第一壓針三角I和第二壓針三角2的移動方向,機器復位后,第一壓針三角I和第二壓針三角2均位于上部,靠近第三三角3。在調節織物密度時,需要通過密度調節機構來調節壓針深度。而壓針的深度與第一壓針三角I和第二壓針三角2的位置有關。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左行時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移動及走針的示意圖。具體密度調節過程結合圖2所示,機頭左行時(圖2中實線箭頭方向),針腳5從左向右運動(走針軌道如圖中虛線箭頭線所示)。此時,第一壓針三角I不工作,處于不工作位置,第二壓針三角2處于工作位置(向下移動),位置由所設置的密度值決定。第二壓針三角2下移,移動的最終位置如圖中虛線所示。所設置的織物密度值越大,第二壓針三角2的下移距離越大,針腳5下移距離也越大,織針所鉤的線圈越大,則織物越松。相反,所設置的織物密度值越小,第二壓針三角2的下移距離越小,針腳5下移距離也越小,織針所鉤的線圈越小,則織物越緊。機頭右行時,各部件的運動方向相反。但是,機械廠家在進行部件裝配時,各第一壓針三角I與第二壓針三角2的底面不可能絕對調平。圖3為現有技術中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第一壓針三角與第二壓針三角底面關系示意圖。如圖3所示,第一壓針三角I底面距離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系統基準面6會有一定的誤差h。假定此時機頭左右運動的織物密度值為m,則相對于系統基準面6的運動距離,第一壓針三角I為m+h+H,第二壓針三角2為m+H。兩者數據不一致,則所織線圈大小不同,造成織物跑密,產生廢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各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不能絕對調平,導致織物密度不同產生廢片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包括[0008]至少一個壓針三角結構單元,所述壓針三角結構單元包括固定設置的第三三角,所述第三三角的下方設置有第四三角,所述第三三角的兩側還設置有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分別連接有電機,各電機分別用于帶動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沿對應的第三三角的側邊上下移動;各電機分別連接有電機驅動器,各電機驅動器均連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有用于為所述控制器提供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的密度補償模塊;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據預設編織參數結合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生成對應的電機控制指令,并發送給各電機驅動器從而驅動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 第二壓針三角分別連接的電機,以使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在指定的密度值移動時各自底面的移動位置終點相對于指定基準面齊平。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密度補償模塊包括用于測量復位時各所述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的距離的測量單元;用于根據所述測量單元測得的復位時各所述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的距離與指定基準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的距離計算差值、并將所述差值與預設補償值求和得到各所述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并發送給所述控制器的計算單元,與所述測量單元、控制器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測量單元包括用于分別測量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單元基準面到系統基準面的距離的第一測量元件;用于分別測量復位時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其各自位于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單元基準面的距離的第二測量元件;用于計算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系統基準面的距離的計算元件,與所述第一測量元件、所述第二測量元件及所述計算單元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一測量元件及第二測量元件為測距傳感器。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密度補償模塊包括用于輸入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的密度補償值輸入單元;用于將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輸送到所述控制器的密度補償值傳輸單元,與所述密度補償值輸入單元及所述控制器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控制器還連接有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輸入預設編織參數的花型數據輸入模塊。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系統工作狀態的檢測模塊,與各電機驅動器、各電機以及所述控制器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控制器為一個微處理器或相互通訊的多個微處理器。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各電機均為步進電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設置了與控制器連接的密度補償模塊,其用于為所述控制器提供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據預設編織參數結合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生成對應的電機控制指令,并發送給各電機驅動器從而驅動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分別連接的電機,以使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在指定的密度值移動時各自底面的移動位置終點相對于指定基準面齊平。該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在工作過程中自動對各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位置進行補償,使各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在指定的密度值移動時,其各底面的移動位置終點相對于指定基準面齊平,從而保證了織物密度一致,降低產品的廢片率并提高勞動生產率。
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橫織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左行時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移動及走針的 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第一壓針三角與第二壓針三角底面關系不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密度補償計算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中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包括壓針三角結構單元81,壓針三角結構單元81包括固定設置的第三三角,第三三角的下方設置有第四三角(在某些橫織機的機型中第四三角可相對第三三角沿垂直紙面方向前后移動),第三三角的兩側還設置有第一壓針三角811及第二壓針三角812。由于通常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個數為至少一個,假設分別為壓針三角結構單元81、壓針三角結構單元82...壓針三角結構單元Sn,對應地,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中的第一壓針三角分別為第一壓針三角811、第一壓針三角821...第一壓針三角8nl,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中的第二壓針三角分別為第二壓針三角812、第二壓針三角822...第二壓針三角8n2,其中η為大于等于I的整數,根據實際設備的需要選取。第一壓針三角811及第二壓針三角812分別連接有電機711及電機712,第一壓針三角821及第二壓針三角822分別連接有電機721及電機722,第一壓針三角8nl及第二壓針三角8n2分別連接有電機7nl及電機7n2。以第一組為例,電機711及電機712分別用于帶動第一壓針三角811、第二壓針三角812沿壓針三角結構單元81中第三三角的側邊上下移動。上述電機分別連接有電機驅動器,如圖4中電機711、電機712、電機721、電機722、電機7ηI、電機7η2分別連接電機驅動器111、電機驅動器112、電機驅動器121、電機驅動器122、電機驅動器lnl、電機驅動器1η2。各電機驅動器連接控制器10,控制器10連接有用于為控制器提供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的密度補償模塊9 ;控制器10用于根據預設編織參數采用設定編織程序并結合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生成電機控制指令,并發送給電機驅動器從而驅動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分別連接的電機,以使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在指定的密度值移動時各自底面的移動位置終點相對于指定基準面齊平。當電機為步進電機時,上述的位置控制指令為給電機提供多相時序的脈沖信號,控制各電機的準確動作。上述的預設編織參數可以包括編織密度、編織花型、編織速度等數據,控制器10中設置有相關的編織程序,預設編織參數可作為編織程序中的變量參數,控制器10中設置的編織程序根據輸入的預設編織參數生成電機控制指令,以發送給各電機驅動器。上述的編織密度即根據不同的花型需要而設置的指定密度值。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密度補償模塊包括用于測量復位時各第一壓針三角811 Snl及第二壓針三角812 8n2的底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6的距離的測量單元;用于根據測量單元測得的復位時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6的距離與指定基準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的距離計算差值、并將差值與預設補償值求和得到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并發送給控制器的計算單元,與測量單元、控制器10連接。作為上述的優選,測量單元包括用于分別測量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單元基準面到系統基準面的距離的第一測量元件;用于分別測量復位時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其各自位于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單元基準面的距離的第二測量元件;用于計算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系統基準面的距離的計算元件,與第一測量元件、第二測量元件及計算單元連接。具體的第一測量元件及第二測量元件為測距傳感器。例如可以選擇紅外、超聲波等類型的測距傳感器實現距離的準確測量。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密度補償計算示意圖。如圖5所示,具體的密度補償計算可以采用下述的方法,在一個橫機系統中,通常含有多個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為便于表述,將第一壓針三角811記為Al,第二壓針三角812記為BI,從而第一壓針三角8nl記為An,第二壓針三角8n2記為Bn。壓針三角結構單元η距離系統基準面6為的距離為Ηη,第一壓針三角An底面距離壓針三角結構單元η基準面為hnl,第二壓針三角Bn底面距離壓針三角結構單元η基準面為hn2。在本實施例中以Al的底面作為指定基準面,若將壓針三角Al的預設補償值定義為k,則各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分別為,參見表I :表I
壓針三角編號補償值
"Tlk
~Blk+(hll-hl2)
權利要求1.一種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個壓針三角結構單元,所述壓針三角結構單元包括固定設置的第三三角,所述第三三角的下方設置有第四三角,所述第三三角的兩側還設置有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二角; 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分別連接有電機,各電機分別用于帶動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沿對應的第三三角的側邊上下移動; 各電機分別連接有電機驅動器,各電機驅動器均連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有用于為所述控制器提供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的密度補償模塊;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據預設編織參數結合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生成對應的電機控制指令,并發送給各電機驅動器從而驅動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分別連接的電機,以使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在指定的密度值移動時各自底面的移動位置終點相對于指定基準面齊平。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補償模塊包括 用于測量復位時各所述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的距離的測量單元; 用于根據所述測量單元測得的復位時各所述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的距離與指定基準面到預設的系統基準面的距離計算差值、并將所述差值與預設補償值求和得到各所述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并發送給所述控制器的計算單元,與所述測量單元、控制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單元包括 用于分別測量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單元基準面到系統基準面的距離的第一測量元件; 用于分別測量復位時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其各自位于的壓針三角結構單元的單元基準面的距離的第二測量元件; 用于計算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底面到系統基準面的距離的計算元件,與所述第一測量元件、所述第二測量元件及所述計算單元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測量元件及第二測量元件為測距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補償模塊包括 用于輸入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的密度補償值輸入單元; 用于將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輸送到所述控制器的密度補償值傳輸單元,與所述密度補償值輸入單元及所述控制器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還連接有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輸入預設編織參數的花型數據輸入模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系統工作狀態的檢測模塊,與各電機驅動器、各電機以及所述控制器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為一個微處理器或相互通訊的多個微處理器。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各電機均為步進電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腦橫織機機頭密度補償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壓針三角結構單元,其包括的第一壓針三角及第二壓針三角分別連接有電機,各電機分別連接有電機驅動器,各電機驅動器連接控制器,控制器連接有用于為控制器提供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的密度補償模塊;控制器用于根據預設編織參數采用設定編織程序結合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的密度補償值生成對應的電機控制指令,并發送給各電機驅動器從而驅動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分別連接的電機,以使各第一壓針三角及各第二壓針三角在指定的密度值移動時各自底面的移動位置終點相對于指定基準面齊平。其可保證織物密度一致,降低產品的廢片率。
文檔編號D04B15/36GK202530246SQ20122007411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日
發明者羅任飛, 董雷, 邵勇, 魏忠慈 申請人: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