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護具布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護具,特別是涉及一種護具布料。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具有緩沖彈性的護具布料大多是在針織布片間貼合發泡彈性片使布 料具有緩沖彈性。發泡彈性片是由例如泡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氯丁橡膠等構成。然 而,發泡彈性片不容易透氣,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適。目前,已有利用針織方式一體織成的三明治壓縮彈性復合布料,可改善傳統發泡 彈性片貼附的布料無法透氣的缺點。然而,此種以針織方式一體織成的布料,由于受限于針 織方式本身的缺點,反而使得布料整體的彈力較差。此外,護具需固定在使用者欲保護的部位。目前固定的方式多是在護具表面貼設 黏扣件,例如魔鬼氈等。然而以黏貼的方式例如黏扣件容易因為使用者多次的使用而從護 具表面脫落。一旦黏扣件脫落,護具便無法牢固的覆在使用者的身體表面,更無法達到保護 的效果。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護具布料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 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護具布料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 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 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可重復多次使用而不 致于產生脫落并具有透氣效果的新型結構的護具布料,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 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有鑒于上述現有的護具布料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 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 結構的護具布料,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護具布料,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 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護具布料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 的護具布料,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重復多次使用而不致于產生脫落并具有透氣 效果,從而更加適于實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 用新型提出的護具布料,包括一第一平織布層;一第二平織布層,平行于第一平織布層;一 彈性毛叢,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之間;以及多個母扣結構,織設于第一平織 布層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 現。前述的護具布料,其中所述的彈性毛叢包含多條尼龍絲,每一所述尼龍絲包栝一第一織結段,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上;一第二織結段,織設于所述第二平織布層上;以 及一連結段,連接所述第一織結段與所述第二織結段。前述的護具布料,其中所述的第一平織布層包括多條相互交織的緯紗與經紗,而 所述母扣結構包括多條以平織方式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的所述緯紗上的膠絲。前述的護具布料,其中所述的膠絲包括多條相互交錯的架高段與織結段,各所述 架高段跨越5條所述緯紗上,各所述織結段緊密織設于3條所述緯紗上。前述的護具布料,其中所述的母扣結構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與所述第二平織 布層上。前述的護具布料,其中所述的第一平織布層包括多條互相交織的第一緯紗與第一 經紗,而所述第二平織布層包括多條互相交織的第二緯紗與第二經紗,而所述母扣結構包 括多條分別以平織方式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的所述緯紗上與所述第二平織布層的所 述第二緯紗上的膠絲。前述的護具布料,其中所述的母扣結構為交錯排列并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上。依照前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優點1.在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間,利用彈性毛叢形成支撐,不僅增加了護具 布料的彈力倍數,也使護具布料具有回復力,并可吸收外力碰撞時的力道。2.直接以膠絲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表面而形成母扣結構,使得母扣結構更為穩 固,并可重復多次使用而不致于產生脫線的現象。3.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所形成的編織孔洞,以及彈性毛叢的尼龍絲織設 于第一緯紗與第二緯紗上時所形成的均勻分布的織結孔洞,都可使得整體護具布料結構具 有透氣的效果。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護具布料,其至少包括第一平織 布層、第二平織布層、彈性毛叢與多個母扣結構,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相互平行, 彈性毛叢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之間,母扣結構則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上。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護具布料,在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間,利用彈性毛叢形成支撐, 不僅增加護具布料的彈力倍數,也使得護具布料具有回復力,并可吸收外力碰撞時的力道。 并且直接以膠絲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表面而形成母扣結構,使得母扣結構更為穩固可重復 多次使用而不致于產生脫落的現象。此外,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所形成的編織孔 洞也可使得整體護具布料具有透氣的效果。本實用新型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具有明 顯的積極效果,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 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 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護具布料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2是圖1中所示的護具布料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圖2中所示護具布料的彈性毛叢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的斷面側視匿Io[0025]圖4是圖2中所示護具布料的母扣結構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上的斷面側視圖。[0026]圖5是本實用新型護具布料另一 實施方式的的剖面圖。[0027]圖6是圖5中所示的護具布料的母扣結構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上與第二平織布,上的斷面側視圖。[0028]100第一平織布層102第一緯紗[0029]104第一經紗200第二平織布層[0030]202第二緯紗204第二經紗[0031]300彈性毛叢310尼龍絲[0032]312第一織結段314第二織結段[0033]316連結段400母扣結構[0034]410,420 膠絲412,422 架高段[0035]414,424 織結段500 第一平織布層[0036]502第一緯紗600第二平織布層[0037]602第二緯紗700彈性毛叢[0038]800母扣結構810膠絲[0039]812架高段814織結段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 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護具布料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 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如圖1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護具布料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中 所示的護具布料的局部放大圖。護具布料包括第一平織布層100、第二平織布層200、彈性 毛叢300以及多個母扣結構400。如圖2所示,第一平織布層100包含多條第一緯紗102與多條第一經紗104相互 交織。第二平織布層200則包含多條第二緯紗202與多條第二經紗204相互交織,且第二 平織布層200平行于第一平織布層100。彈性毛叢層300織設在第一平織布層100與第二 平織布層200之間。因此,本實用新型護具布料是以第一平織布層100、第二平織布層200 與彈性毛叢300交織而成夾層型態,使得護具布料整體較為穩固,不易松散。接著,請同時圖2及圖3。圖3是圖2中所示護具布料的彈性毛叢織設于第一平織 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的斷面側視圖。彈性毛叢300包括多條尼龍絲310,其織設于第一織布 層100的第一緯紗102上與第二平織布層200的第二緯紗202上。具體而言,每一條尼龍絲310包含第一織結段312、第二織結段314與連結第一織 結段312與第二織結段314的連結段316。第一織結段312與第二織結段314分別以等線 段方式織設于第一緯紗102與第二緯紗202。所謂等線段方式例如尼龍絲310的第一織結 段312以一上一下方式織結于第一緯紗102上,或者是以二上二下方式織結于第一緯紗102 上。如圖3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一條夾層尼龍絲310的第一織結段312以一上一下連續織結于五條第一緯紗102后,以連結段316橫跨于三條第一緯紗102與第二 緯紗202之間,再以第二織結段314 —上一下連續織結于五條第二緯紗202。然后,以連結 段316橫跨于三條第一緯紗102與第二緯紗202之間后,再以第一織結段312 —上一下連 續織結于五條第一緯紗102,以此類推。因此,彈性毛叢300的尼龍絲310于第一平織布層 100與第二平織布層200間形成支撐,使得整體護具布料結構具有彈力與回復力。此外,利 用彈性毛叢300的尼龍絲310織設于第一緯紗102與第二緯紗202上時所形成的均勻分布 的織結孔洞,使得整個護具布料具有透氣效果。母扣結構400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100上。接著,請同時參照圖2與圖4。圖4 是圖2中所示護具布料的母扣結構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上的斷面側視圖。母扣結構400包 含多條膠絲410、420以平織方式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100的第一緯紗102上。每一條膠絲 410、420包括多個架高段412、422與多個織結段414、424。架高段412與織結段414為相 互交錯,而架高段422與織結段424相互交錯。架高段412、422跨越第一緯紗102,而織結 段414、424則為緊密織設于第一緯紗102。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以膠絲410織設于 第一緯紗102為例,膠絲410先以織結段414 一上一下方式織設于3條第一緯紗102,再以 架高段412跨越5條第一緯紗102后,再以織結段414 一上一下方式織設于3條第一緯紗 102,以此類推。因此,膠絲410的架高段412便可于第一平織布層100表面形成母扣。此外,母扣結構400的相鄰兩條膠絲410、420以交錯排列的方式織設于第一平織 布層100上,使得第一平織布層100的表面上具有整齊且均勻分布的母扣。如圖4所示,由 最左邊的第一緯紗102為織設起點,第一條膠絲410先以織結段414織設于第一緯紗102 上時,則第二條膠絲420則為以架高段424跨越于第一緯紗102上。因此,當與其他黏扣結 構黏合時,本實施方式護具布料表面即可產生均勻的黏扣力。再者,以膠絲410、420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100表面而形成母扣結構400為例,不 僅可在形成第一平織布層100時同時形成母扣結構400,省去后續黏貼母扣的加工步驟,而 且也可使得母扣結構400較以往貼附式母扣較為穩固,增加可重復黏扣的次數。圖5是本實用新型護具布料另一實施方式的的剖面示意圖。。護具布料結構包括 相互平行的第一平織布層500與第二平織布層600、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500與第二平織布 層600之間的彈性毛叢700以及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500與第二平織布層600上的多個母 扣結構800。在此實施方式中,第一平織布層500、第二平織布層600與彈性毛叢層700的 詳細結構皆與前述實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重復描述。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方式中,母扣結構800包括多條膠絲810,其分別以平織方 式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500上與第二平織布層600上。圖6是圖5中所示的護具布料的母 扣結構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上與第二平織布層上的斷面側視圖。。具體而言,多條膠絲810 以相互交錯的架高段812與織結段814分別織設于第一緯紗502或第二緯紗602上,以于 第一平織布層500與第二平織布層600表面形成母扣。由上述實施方式可知,應用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1.在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間,利用彈性毛叢形成支撐,不僅增加了護具 布料的彈力倍數,也使護具布料具有回復力,并可吸收外力碰撞時的力道。2.直接以膠絲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表面而形成母扣結構,使得母扣結構更為穩 固,并可重復多次使用而不致于產生脫線的現象。[0054]3.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所形成的編織孔洞,以及彈性毛叢的尼龍絲織 設于第一緯紗與第二緯紗上時所形成的均勻分布的織結孔洞,都可使得整體護具布料結構 具有透氣的效果。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 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 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 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護具布料,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第一平織布層;一第二平織布層,平行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一彈性毛叢,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與所述第二平織布層之間;以及多個母扣結構,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毛叢包含多條尼龍絲,每 一所述尼龍絲包栝一第一織結段,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上;一第二織結段,織設于所述第二平織布層上;以及一連結段,連接所述第一織結段與所述第二織結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包括多條相互交 織的緯紗與經紗,而所述母扣結構包括多條以平織方式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的所述緯 紗上的膠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護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絲包括多條相互交錯的架高 段與織結段,各所述架高段跨越5條所述緯紗上,各所述織結段緊密織設于3條所述緯紗 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結構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 布層與所述第二平織布層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護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包括多條互相交 織的第一緯紗與第一經紗,而所述第二平織布層包括多條互相交織的第二緯紗與第二經 紗,而所述母扣結構包括多條分別以平織方式織設于所述第一平織布層的所述緯紗上與所 述第二平織布層的所述第二緯紗上的膠絲。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結構為交錯排列并織設于 所述第一平織布層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護具布料,其至少包括第一平織布層、第二平織布層、彈性毛叢與多個母扣結構,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相互平行,彈性毛叢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之間,母扣結構則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上。應用本實用新型的護具布料,在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間,利用彈性毛叢形成支撐,不僅增加護具布料的彈力倍數,也使得護具布料具有回復力,并可吸收外力碰撞時的力道。并且直接以膠絲織設于第一平織布層表面而形成母扣結構,使得母扣結構更為穩固可重復多次使用而不致于產生脫落的現象。此外,第一平織布層與第二平織布層所形成的編織孔洞也可使得整體護具布料具有透氣的效果。
文檔編號D03D13/00GK201702986SQ20102019588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2日
發明者賴志佳 申請人:賴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