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電動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639530閱讀:17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動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對木材等加工件的邊緣或者槽進行加工的電動工具。
背景技術
以往,在電動工具中,公知有用于對木材等加工件的邊緣或者槽進行加工的泛稱為修邊機(trimmer)的電動工具。這種電動工具具備抵接于加工件的基座和由該基座支承并產生旋轉動力的電動機單元。該電動機單元利用內置的驅動電動機驅動著主軸旋轉。在該主軸根據上述的加工件的邊緣或者槽的加工形態安裝有合適的刀頭。然而,在這種電動工具中,為了恰當地對加工件的邊緣或者槽進行加工,需要相對于加工件將上述的刀頭的位置定位在合適的位置。因此,在這種電動工具中,能夠調整抵接于加工件的基座和由基座支承的電動機單元之間的相對位置(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幻。根據這種電動工具,能夠通過調整電動機單元相對于基座的相對位置來調整電動機單元相對于加工件的相對位置,因此,能夠調整安裝于主軸的刀頭相對于加工件的位置。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5250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2;34001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電動工具的基座中,用于調整電動機單元相對于基座的相對位置的調整機構和用于將該電動機單元固定于基座的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在基座上配設于不同的位置。但是,如果像這樣2個機構在基座上配設于不同的位置,會由于這2個機構導致基座的大小變大,存在想要形成為能夠實現基座的小型化的結構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鑒于這種情形而完成的,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課題在于,在用于對木材等加工件的邊緣或者槽進行加工的電動工具中,實現基座的小型化。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電動工具采用以下的手段。S卩,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工具用于對木材等加工件的邊緣或者槽進行加工,所述電動工具具備電動機單元,該電動機單元設置有主軸并用于驅動該主軸旋轉,所述主軸與抵靠于所述加工件的刀頭結合并支承該刀頭; 以及基座,該基座通過在與所述加工件抵接的狀態下確定所述基座與所述電動機單元之間的相對位置,來確定該電動機單元相對于該加工件的相對位置,并支承所述電動機單元,所述電動機單元具有殼體,該殼體具備由所述基座把持的把持用外周面,所述基座具有基座板,該基座板抵接于所述加工件;以及把持用筒狀部,該把持用筒狀部從該基座板立起設置,并以面對所述電動機單元的所述把持用外周面的狀態而沿著該把持用外周面形成為筒狀,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以具有相互共用的部分的方式配設于所述把持用筒狀部,所述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用于調整所述電動機單元相對于所述基座的
3相對位置,所述相對位置固定機構用于固定所述電動機單元相對于所述基座的相對位置。另外,作為該“相互共用的部分”,可以共用構成上述機構的構成部件的一部分,或者共用構成部件的整體,進一步,也可以有多個共用的構成部件。根據該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由于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以在一個部位具有相互共用的部分的方式配設于基座的把持用筒狀部,因此能夠將這2個機構配設在1個配設位置。由此,能夠減少用于配設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的配設部位,并且,通過部件的部分或者部件的整體的共用,能夠減少部件數量,能夠使基座整體小型化。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中, 所述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具備支承軸部件,該支承軸部件以沿著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外周切線延伸的方式安裝于該把持用筒狀部;以及旋轉部件,該旋轉部件由該支承軸部件樞軸支承為能夠旋轉,從而能夠沿著所述電動機單元的中心軸方向在把持用外周面上滾動,通過該旋轉部件在該把持用外周面上滾動來改變所述電動機單元相對于所述基座的相對位置,所述支承軸部件的一端側由所述基座的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一部分支承為能夠轉動, 所述支承軸部件的另一端側由沿著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周方向從所述一部分離開的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另一部分支承為能夠轉動,所述相對位置固定機構以下述方式發揮功能: 通過使該支承軸部件沿著從所述支承軸部件的所述一端側朝向所述支承軸部件的所述另一端側的方向移動,使該把持用筒狀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另一部分相對接近而使該把持用筒狀部的周方向的長度縮小,從而將該把持用筒狀部緊固于所述電動機單元的所述把持用外周面。根據該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將旋轉部件樞軸支承為能夠旋轉的支承軸部件作為構成相對位置固定機構的部件以使把持用筒狀部的周方向的長度縮小的方式發揮功能。即,在相對位置調整機構中發揮功能的支承軸部件也是在相對位置固定機構中發揮功能的支承軸部件,是在二者的機構中共用的部件。由此,能夠共用主要的部件從而削減部件數量,能夠使基座整體小型化。第三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中, 在所述電動機單元的外周面配設有齒條,該齒條沿著通過所述相對位置調整機構改變所述電動機單元相對于所述基座的相對位置的方向延伸,所述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所述旋轉部件是與配設在所述電動機單元的外周面的所述齒條嚙合的小齒輪。根據該第三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電動機單元相對于基座的相對位置的調整借助配設于電動機單元的外周面的齒條和與該齒條嚙合的作為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旋轉部件的小齒輪進行。由此,當進行電動機單元相對于基座的相對位置的調整時,能夠簡單且精確地進行相對位置的調整。第四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或者第三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中,所述相對位置固定機構具備支承軸部件移動構件,該支承軸部件移動構件使該支承軸部件沿著從所述支承軸部件的所述一端側朝向所述支承軸部件的所述另一端側的方向移動,所述支承軸部件移動構件具備凸輪部,該凸輪部通過轉動而使所述支承軸部件的另一端側的位置相對于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相對移動;以及操作桿部,該操作桿部在該凸輪部的轉動徑向延伸,用于使該凸輪部轉動。[0018]根據該第四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由于支承軸部件移動構件具備凸輪部和操作桿部,所述凸輪部通過轉動而使支承軸部件的另一端側的位置相對于把持用筒狀部相對移動,操作桿部在凸輪部的轉動徑向延伸,用于使凸輪部轉動,因此,能夠根據操作桿部的操作使凸輪部轉動,從而能夠使支承軸部件的另一端側的位置相對于把持用筒狀部相對移動。由此,通過使支承軸部件在從支承軸部件的一端側朝向支承軸部件的另一端側的方向移動,能夠朝把持用筒狀部的一部分牽拉把持用筒狀部的另一部分,從而能夠使把持用筒狀部的周方向的長度縮小。即,把持用筒狀部以被緊固于電動機單元的把持用外周面的方式發揮功能,能夠固定電動機單元相對于基座的相對位置。由此,能夠通過進行僅使操作桿部轉動的一次操作來進行將電動機單元固定于基座的作業,能夠形成操作性提高的電動工具。根據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能夠減少配設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時的配設部位,并且,通過部件的部分或者部件的整體的共用,能夠減少部件數量,能夠使基座整體小型化。根據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能夠共用主要部件從而削減部件數量,從而能夠使基座整體小型化。根據第三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當進行電動機單元相對于基座的相對位置的調整時,能夠簡單且精確地進行相對位置的調整。根據第四方面所涉及的電動工具,能夠通過進行僅使操作桿部轉動的一次操作來進行將電動機單元固定于基座的作業,能夠形成操作性提高的電動工具。

圖1是示出分離后的電動機單元和基座的電動工具的立體圖。圖2是相對位置調整狀態的電動工具的主視圖。圖3是相對位置固定狀態的電動工具的主視圖。圖4是示出沿著圖2中的IV-IV線的從箭頭方向觀察的電動工具的剖視圖。圖5是示出沿著圖3中的V-V線的從箭頭方向觀察的電動工具的剖視圖。標號說明10...電動工具;20...電動機單元;21...殼體;22...外殼體;23...內殼體;
24...把持用外周面;25...驅動電動機機構;26...卡盤機構;27...主軸;28...齒條; 31...滑動開關;32...通風窗;33...電源軟線;40...基座;41...基座板;42...加工件抵接面;45...把持用筒狀部;46...狹縫;47...開口窗;48...第一支承凸部;481...嵌插孔;49...第二支承凸部;491...卡定面;50...調整固定機構;51...支承軸部件; 511. · ·軸主體;52. · ·操作部;521. · ·旋鈕部;522. · ·墊圈;53. · ·卡定部;531. · ·墊圈; 532...固定件;54...小齒輪(旋轉部件);55...凸輪桿部件;56...轉動軸;57...凸輪桿主體;58. · ·凸輪部;581. · ·樞軸支承孔;582. · ·第一外周部分;583. · ·第二外周部分; 59...操作桿部;591...樹脂罩部;B...刀頭;L...加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電動工具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0031]圖1是示出分離后的電動機單元20和基座40的電動工具10的立體圖。圖2是相對位置調整狀態的電動工具10的主視圖。圖3是相對位置固定狀態的電動工具10的主視圖。圖4是示出沿著圖2中的IV-IV線的從箭頭方向觀察的電動工具的剖視圖。圖5是示出沿著圖3中的V-V線的從箭頭方向觀察的電動工具的剖視圖。圖1和圖2中所示的標號10是被泛稱為修邊機的電動工具。該電動工具10 —般用于對木材等加工件L的邊緣或者槽進行加工。另外,如圖2所示,電動工具10在使用時以載置于加工件L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利用所安裝的刀頭B對加工件L的邊緣或者槽進行加工。如圖1等所示,該電動工具10大致具備電動機單元20和基座40,該基座40支承電動機單元20并將電動機單元20載置于加工件L而進行配置。首先,對電動機單元20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電動機單元20大致具備作為框體的殼體21 ;驅動電動機機構25,該驅動電動機機構25被收納在殼體21內;以及主軸27,該主軸27由驅動電動機機構25驅動著旋轉。另外,標號33是為了對該電動機單元20供給電力而連接的電源軟線。殼體21是用于收納包括驅動電動機的驅動電動機機構25的框體殼,如圖1和圖 2所示形成為在圖示的上下方向外周直徑不同的大致圓筒狀。具體地說,如圖1所示,從殼體21的中間部(圖示大致中間部)到刀頭B安裝側(圖示下端側)的部分形成為具有均勻的外周直徑的大致圓筒狀,設定成插入于后面說明的基座40的部分。與此相對,如圖2 所示,在從殼體21的中間部(圖示大致中間部)到電源軟線33配設側(圖示上端側)的部分配設有對電動工具10進行操作時的滑動開關31和用于對驅動電動機機構25進行冷卻的通風窗32,且這部分形成為合適的形狀。另外,從作為插入于基座40的部分的殼體21 的中間部(圖示大致中間部)到刀頭B安裝側(圖示下端側)的部分形成為當插入基座40 時由基座40把持的部分。如圖4和圖5所示,殼體21由2層構造構成。具體地說,殼體21構成為另一方的圓筒以覆蓋一方的圓筒的外周的方式重疊地鄰接配置,形成為剖視2層構造。具體地說, 外殼體22配設在鄰接配置的徑向外側。該外殼體22由鋁制的圓筒形成。與此相對,內殼體23配設在外殼體22的徑向內側。該內殼體23由具有電絕緣性的塑料樹脂制的圓筒形成。因此,對于電動機單元20,能夠利用外殼體22確保金屬制的外觀設計,并且能夠利用內殼體23確保相對于外部的電絕緣性。此處,如圖1和圖2所示,上述的作為插入于基座40的部分的從殼體21的中間部 (圖示大致中間部)到刀頭B安裝側(圖示下端側)的外周面形成為由均勻的外周直徑的平滑的周面形成的把持用外周面對。該把持用外周面M在后面詳細敘述,是通過與基座 40的把持用筒狀部45的內周面面接觸而被夾持從而被把持的部分。并且,如圖1和圖2所示,在殼體21的把持用外周面M配設有齒條28。該齒條 28相對于該把持用外周面M以沿著與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變化的方向一致的電動機單元20的插入方向(圖示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設。該齒條觀在平板形成有齒,且與后面說明的小齒輪M嚙合。另外,在該齒條觀的橫向刻有用于把握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的刻度四。如圖1所示,在殼體21的內部內置有用于驅動著主軸27旋轉的包括驅動電動機
6的驅動電動機機構25。另外,作為該驅動電動機機構25構成為包括為了驅動著主軸27旋轉而廣泛利用的驅動電動機和合適的齒輪的機構。并且,主軸27形成為與根據上述的加工件L的加工的形態而適當地安裝的刀頭B結合并支承該刀頭B的部分。具體地說,在主軸 27的末端(圖示下端)配設有被稱作彈簧夾的卡盤機構沈,利用該卡盤機構沈夾持并保持刀頭B,從而主軸27與刀頭B結合并支承該刀頭B。其次,對配置在以上述方式構成的電動機單元20的加工件L側(圖示下方側)的基座40進行說明。基座40是以面接觸的方式抵接于加工件L的圖示上表面從而支承電動機單元20 的機構。即,基座40能夠利用以下說明的調整固定機構20在抵接于加工件L的狀態下確定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而進行固定。在以這種方式確定電動機單元20 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從而固定電動機單元20的情況下,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加工件 L的相對位置也被確定而由基座40支承,能夠將與主軸27結合并由主軸27支承的刀頭B 相對于加工件L設定在期望位置。S卩,如圖1和圖2所示,基座40大致具備基座板41,該基座板41抵接于加工件 L ;把持用筒狀部45,該把持用筒狀部45從基座板41立起設置;以及調整固定機構50,該調整固定機構50配設于該把持用筒狀部45。基座板41由透明的樹脂形成為大致平板狀,且在刀頭B的配置側(圖示下側)形成有抵接于加工件L的加工件抵接面42。該加工件抵接面42形成為平面形狀,從而以面接觸狀態抵接于加工件L。并且,在基座板41中的與上述的加工件抵接面42相反的一側(圖示上側)立起設置有把持用筒狀部45,該把持用筒狀部45在與基座板4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該把持用筒狀部45是以與所插入的電動機單元20的把持用外周面M對面的狀態沿著把持用外周面M形成為大致圓筒狀的部件,且形成為局部被切口的形狀。具體地說,把持用筒狀部45形成為設置有狹縫46和開口窗47的大致筒狀。狹縫46在形成為大致筒狀的把持用筒狀部45中由在該把持用筒狀部45的中心軸延伸的方向被切口的狹縫形狀形成。在將電動機單元20插入于基座40的情況下,該狹縫46以作為使配設在殼體21 的把持用外周面M的齒條觀在外部露出時的窗的方式發揮功能,并且,還作為縮小把持用筒狀部45的周方向的長度時的缺口(間隙)發揮功能。開口窗47形成為以能夠看到上述的電動機單元20的卡盤機構沈的方式開口的窗形狀。該開口窗47是為了能夠看到卡盤機構沈而形成的,從對加工件L進行加工時的觀點來看是有利的。以這種方式形成的把持用筒狀部45利用以下說明的調整固定機構50以面接觸的方式夾持電動機單元20的把持用外周面M而進行把持。另外,在基于調整固定機構50的把持的固定被解除的情況下,借助把持用筒狀部45沿著周方向彈性復原的性質,能夠改變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此處,在夾著狹縫46與狹縫46鄰接的把持用筒狀部45,為了支承后面說明的調整固定機構50 (支承軸部件51和凸輪桿部件55),設置有突出的支承凸部48、49。具體地說,在從圖示左側與狹縫46鄰接的把持用筒狀部45設置有第一支承凸部 48,該第一支承凸部48將調整固定機構50的支承軸部件51的操作部52側(一端側)支承為能夠轉動。另外,從圖示左側與該狹縫46鄰接的把持用筒狀部45是相當于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基座的把持用筒狀部的一部分的部分。
7[0047]如圖1所示,該第一支承凸部48以使大致矩形片從把持用筒狀部45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如圖4和圖5所示,在形成為這種形狀的第一支承凸部48的內部設置有供后面說明的支承軸部件51嵌插的嵌插孔481。與此相對,在從圖示右側與狹縫46鄰接的把持用筒狀部45設置有第二支承凸部 49,該第二支承凸部49將調整固定機構50的支承軸部件51的卡定部53側(另一端側)支承為能夠轉動。并且,該第二支承凸部49也支承使凸輪桿部件55轉動時的轉動軸56。另外,從圖示右側與該狹縫46鄰接的把持用筒狀部45是相當于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基座的把持用筒狀部的另一部分的部分。如圖1所示,該第二支承部49以使將上述的大致矩形片在圖示上下方向分成2部分而成的2個分割矩形片從把持用筒狀部45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如圖2和圖3所示, 形成為這種形狀的第二支承凸部49以利用被分割成2部分的構造夾著凸輪桿部件55的轉動軸56的兩端側的方式支承凸輪桿部件55的轉動軸56。并且,該第二支承凸部49中的位于與狹縫46對置的面相反側的面(圖示右側面)形成為供后面說明的支承軸部件51的卡定部53卡定的卡定面491。其次,對配設于上述的把持用筒狀部45的調整固定機構50進行說明。該調整固定機構50構成為具有以下2個功能作為調整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的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功能;以及作為固定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 的相對位置的相對位置固定機構的功能。該調整固定機構50配設成在一個部位具有相互通用的支承軸部件51。調整固定機構50大致具備支承軸部件51、作為旋轉部件的小齒輪54、以及凸輪桿部件55。另外,構成該調整固定機構50的部件中的支承軸部件51和小齒輪M發揮作為調整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的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功能。并且,構成該調整固定機構50的部件中的支承軸部件51和凸輪桿部件55發揮作為固定發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的相對位置固定機構的功能。如圖所示,支承軸部件51以沿著把持用筒狀部45的外周切線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裝于把持用筒狀部45。具體地說,對于支承軸部件51,作為支承軸部件51的一端的操作部 52和作為支承軸部件51的另一端側的卡定部53以跨越上述的基座40的把持用筒狀部45 中的狹縫46的方式配置。具體地說,如圖1所示,支承軸部件51由以與狹縫46鄰接的方式設置于把持用筒狀部45的支承凸部48、49支承為能夠轉動。即,如圖4和圖5所示,如上所述,支承軸部件51的操作部52側(一端側)嵌插在設置于第一支承凸部48的嵌插孔 481中而被支承,如上所述,支承軸部件51的卡定部53側(另一端側)卡定于設置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而被支承。如圖4和圖5所示,該支承軸部件51自身具備軸主體511 ;設置于該軸主體511 的一端的操作部52;以及設置于該軸主體511的另一端的卡定部53。另外,在該軸主體511 的中間部嵌合有小齒輪54。具體地說,軸主體511形成為大致棒軸狀,且形成為設置有操作部52、卡定部53、小齒輪M的合適的切口形狀。操作部52具備旋鈕部521,該旋鈕部521 由合適的塑料樹脂成形為旋鈕形狀;以及墊圈522,該墊圈522用于確保當使該支承軸部件 51轉動時的與第一支承凸部48之間的旋轉滑動。卡定部53具備墊圈531,該墊圈531卡定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并確保使支承軸部件51轉動時的旋轉滑動;以及緊固件532,該緊固件532用于緊固該墊圈531。另外,該卡定部53的墊圈531是供凸輪桿部件 55的凸輪部58的外周面(標號582、標號58 抵接的部分。并且,緊固件532通過與軸主體511螺紋緊固連結而配設。小齒輪M是與配設于上述的電動機單元20的殼體21的把持用外周面M的齒條觀嚙合的部件,相當于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旋轉部件,并與上述的支承軸部件51 —起構成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因此,該小齒輪M由支承軸部件51樞軸支承為能夠旋轉,且沿著電動機單元20的中心軸方向在把持用外周面M上滾動。即,在通過轉動上述的旋鈕部521而使支承軸部件51轉動的情況下,通過該支承軸部件51的轉動,小齒輪 54旋轉。該旋轉的小齒輪M在齒條觀上滾動,包括小齒輪M的支承軸部件51相對于齒條28的相對位置變化。因此,配設有齒條28的電動機單元20以相對于對支承軸部件50 進行支承的基座40的相對位置變位的方式根據齒條觀的配設方向移動。其次,參照圖4和圖5對凸輪桿部件55進行說明。凸輪桿部件55相當于使支承軸部件51相對于第二支承凸部49在從上述支承軸部件51的操作部52側(一端側)朝向支承軸部件51的卡定部53側(另一端側)的方向相對移動的支承軸部件移動構件。該凸輪桿部件陽與上述的支承軸部件51 —起構成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凸輪桿部件55大致具備由上述的第二支承凸部49支承的轉動軸56 ;以及由該轉動軸56支承而轉動的凸輪桿主體57 (凸輪部58和操作桿部59)。轉動軸56自身以轉動軸56在圖示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該轉動軸56的兩端側由具有被上下分割成2部分的構造的第二支承凸部49支承。因此,如圖4和圖5所示,凸輪桿主體57由該轉動軸56 樞軸支承為能夠以圖示的方式轉動。如圖5中另外卸下的圖所示,凸輪桿主體57大致具備形成上述的轉動軸56側的凸輪部58 ;以及從該凸輪部58朝轉動徑向延伸的操作桿部59。凸輪部58設置有供轉動軸56貫穿插入的樞軸支承孔581。通過將轉動軸56貫穿插入于該樞軸支承孔581,凸輪桿部件55被支承為能夠從相對位置調整狀態(圖2、圖4所示的狀態)朝相對位置固定狀態 (圖3、圖5所示的狀態)轉動。操作桿部59是為了對凸輪桿部件55進行操作使該凸輪桿部件55轉動而把持的部分,該操作部59與上述的凸輪部58 —體化而從凸輪部58朝旋轉徑向延伸。如圖所示,該操作桿部59形成為適當地彎曲的形狀,以易于操作,并且配設有樹脂罩591,以易于把持。然而,凸輪桿部件55被支承而轉動,由此,上述的凸輪部58的抵靠于上述的卡定部53的墊圈531的外周部分變更。即,在凸輪桿部件55位于圖4(圖幻所示的相對位置調整狀態的情況下,抵靠于卡定部53的墊圈531的外周部分是第一外周部分582,在凸輪桿部件陽位于圖5(圖幻所示的相對位置固定狀態的情況下,抵靠于卡定部53的墊圈531 的外周部分是第二外周部分583。此處設定成從供轉動軸56貫穿插入的樞軸支承孔581到第一外周部分582的距離和從供轉動軸56貫穿插入的樞軸支承孔581到第二外周部分583 的距離不同。即,設定成從供轉動軸56貫穿插入的樞軸支承孔581到第二外周部分583的距離比從供轉動軸56貫穿插入的樞軸支承孔581到第一外周部分582的距離長。因此,如圖4所示,在凸輪桿部件55位于相對位置調整狀態的情況下,卡定部53 的墊圈531抵靠于凸輪部58的第一外周部分582,并且還抵靠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與此相對,如圖5所示,在凸輪桿部件55位于相對位置固定狀態的情況下,卡定部53 的墊圈531僅抵靠于凸輪部58的第二外周部分583,而并不抵靠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即,通過該凸輪桿部件55的轉動,支承軸部件51的卡定部53相對于把持用筒狀部 45相對移動,由此,支承軸部件51自身相對于把持用筒狀部45相對移動。詳細地說,支承軸部件51自身相對于第二支承凸部49在從該支承軸部件51的操作部52側(一端側)朝向支承軸部件51的卡定部53側(另一端側)的方向相對移動。這樣,從圖示左右側與狹縫46鄰接的第一支承凸部48 (把持用筒狀部的一部分)和第二支承凸部49 (把持用筒狀部的另一部分)相對接近,使把持用筒狀部45的周方向的長度縮小(以縮小直徑長度的方式動作),從而狹縫46的間隔變窄。當以這種方式縮小把持用筒狀部45的周方向的長度時,把持用筒狀部45以被緊固于電動機單元20的把持用外周面M的方式發揮功能。另外,與此相反,如圖4所示,在凸輪桿部件55位于相對位置調整狀態的情況下, 卡定部53的墊圈531抵靠于凸輪部58的第一外周部分582,并且抵靠于第二支承凸部49 的卡定面491。這樣,把持用筒狀部45的周方向的長度松弛,能夠改變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把持用筒狀部45的相對位置。即,通過轉動上述的旋鈕部521使支承軸部件51轉動而使小齒輪討旋轉,使小齒輪W在齒條28上滾動,從而能夠改變配設有齒條28的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的電動工具10,能夠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即,根據上述的電動工具10,由于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以在一個部位具有相互共用的部分的方式通過調整固定機構50配設于基座40的把持用筒狀部45,因此能夠將這2個機構配設在1個配設位置。由此,能夠減少用于配設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的配設部位,并且,通過共用部件,能夠減少部件數量,能夠使基座40整體小型化。更具體地說,根據上述的電動工具10,將構成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小齒輪54(旋轉部件)樞軸支承為能夠旋轉的支承軸部件51作為構成相對位置固定機構的部件以使把持用筒狀部45的周方向的長度縮小的方式發揮功能。即,在相對位置調整機構中發揮功能的支承軸部件51也是在相對位置固定機構中發揮功能的支承軸部件51,是在二者的機構中共用的部件。由此,能夠共用主要部件從而削減部件數量,能夠使基座40整體小型化。并且,根據上述的電動工具10,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的調整借助配設于作為電動機單元20的外周面的把持用外周面M的齒條28和與該齒條28嚙合的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小齒輪M進行。由此,當進行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的調整時,能夠簡單且精確地進行相對位置的調整。并且,根據上述的電動工具10,通過使凸輪桿部件55轉動,能夠使支承軸部件51 的卡定部53的位置相對于把持用筒狀部45相對移動,因此,通過使支承軸部件51在從支承軸部件51的操作部52朝向支承軸部件51的卡定部53的方向移動,能夠朝把持用筒狀部45的第一支承凸部48牽拉把持用筒狀部45的第二支承凸部49,從而能夠使把持用筒狀部45的周方向的長度縮小。即,把持用筒狀部45以緊固電動機單元20的把持用外周面M 的方式發揮功能,從而能夠固定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由此,能夠通過進行僅使操作桿部59轉動的一次操作來進行將電動機單元20固定于基座40的作業,能夠形成操作性提高的電動工具10。[0069]另外,在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電動工具中,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能夠以下述方式對適當的部位進行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的電動工具10中,為了配設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由配設于把持用筒狀部45的支承凸部48、49樞軸支承的支承軸部件 51構成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共用的部分。但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電動工具并不限于該例子,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共用的部件中也可以包括除了上述支承軸部件51以外的部件,也可以僅由除了上述的支承軸部件51以外的部件構成。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工具,其用于對木材等加工件的邊緣或者槽進行加工,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動工具具備電動機單元,該電動機單元設置有主軸并用于驅動該主軸旋轉,所述主軸與抵靠于所述加工件的刀頭結合并支承該刀頭;以及基座,該基座通過在與所述加工件抵接的狀態下確定所述基座與所述電動機單元之間的相對位置,來確定該電動機單元相對于該加工件的相對位置,并支承該電動機單元, 所述電動機單元具有殼體,該殼體具備由所述基座把持的把持用外周面, 所述基座具有基座板,該基座板抵接于所述加工件;以及把持用筒狀部,該把持用筒狀部從該基座板立起設置,并以面對所述電動機單元的所述把持用外周面的狀態而沿著該把持用外周面形成為筒狀,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相對位置固定機構這2個機構以具有相互共用的部分的方式配設于所述把持用筒狀部,所述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用于調整所述電動機單元相對于所述基座的相對位置,所述相對位置固定機構用于固定所述電動機單元相對于所述基座的相對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具備支承軸部件,該支承軸部件以沿著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外周切線延伸的方式安裝于該把持用筒狀部;以及旋轉部件,該旋轉部件由該支承軸部件樞軸支承為能夠旋轉,從而能夠沿著所述電動機單元的中心軸方向在把持用外周面上滾動,通過該旋轉部件在該把持用外周面上滾動來改變所述電動機單元相對于所述基座的相對位置,所述支承軸部件的一端側由所述基座的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一部分支承為能夠轉動, 所述支承軸部件的另一端側由沿著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周方向從所述一部分離開的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另一部分支承為能夠轉動,所述相對位置固定機構以下述方式發揮功能通過使該支承軸部件沿著從所述支承軸部件的所述一端側朝向所述支承軸部件的所述另一端側的方向移動,使該把持用筒狀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的另一部分相對接近而使該把持用筒狀部的周方向的長度縮小,從而將該把持用筒狀部緊固于所述電動機單元的所述把持用外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電動機單元的外周面配設有齒條,該齒條沿著通過所述相對位置調整機構改變所述電動機單元相對于所述基座的相對位置的方向延伸,所述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所述旋轉部件是與配設在所述電動機單元的外周面的所述齒條嚙合的小齒輪。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對位置固定機構具備支承軸部件移動構件,該支承軸部件移動構件使該支承軸部件沿著從所述支承軸部件的所述一端側朝向所述支承軸部件的所述另一端側的方向移動,所述支承軸部件移動構件具備凸輪部,該凸輪部通過轉動而使所述支承軸部件的另一端側的位置相對于所述把持用筒狀部相對移動;以及操作桿部,該操作桿部在該凸輪部的轉動徑向延伸,用于使該凸輪部轉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電動工具,在用于對木材等加工件的邊緣或槽進行加工的電動工具中,實現基座的小型化。調整固定機構(50)具有作為調整電動機單元(20)相對于基座(40)的相對位置的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和作為固定電動機單元相對于基座的相對位置的相對位置固定機構的功能這2個功能。此處,將構成相對位置調整機構的小齒輪(54)樞軸支承為能旋轉的支承軸部件(51),作為構成相對位置固定機構的部件以使把持用筒狀部(45)的周方向的長度縮小的方式發揮功能。即,在相對位置調整機構中發揮功能的支承軸部件也是在相對位置固定機構中發揮功能的支承軸部件,在二者的機構中是共用的部件。由此,能夠削減部件數量,能夠使基座整體小型化。
文檔編號B27C5/10GK202053317SQ20112004444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9日
發明者加藤和也, 木村卓示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