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球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高爾夫球桿桿體結構,詳而言之乃是指一種擊球效果較佳的高爾夫球桿。
眾所周知,習用高爾夫球桿結構是具有一球桿頭,其向上延伸有一直桿狀的桿體及握把;由于擊球強度及精確性于各種地勢下,應用需求的不同情況,使得桿體長度可分為多種尺寸,且桿體材料亦有碳纖維、鐵質等區別;然而習用高爾夫球桿,是為直桿狀結構,其人手握持的施力處為桿體上端,與球桿頭的擊球中心是形成一扭轉的力臂,因此擊球時因扭力產生而造成擊球精度不佳,及力道減低而影響擊球威力及球體飛行距離;再者,其人手握持處是靠離人體距離過近,造成擊球揮擺時會有不適的感覺。
遂有非直桿式的高爾夫球桿的桿體應運而生,如美國專利第4625965號及第4621816號專利,然其揭示的結構均在于增進推桿(putter)的擊球效果,對于其它高爾夫球桿并無太大增益;另有業者于高爾夫球桿上距離球桿頭的預定距離處設計為具有至少一凸起部(BUBBLE)的補強體,自提高軸桿處的結構強度而有助益于擊球的飛行距離及降低軸桿扭轉角度,惟該種設計亦使整個高爾夫球桿體重量有所增加,此增加的重量,對許多高爾夫球擊球者在各種不同擊球狀況下所不愿樂見及適用。
事實上,高爾夫球運動是為一動態能量系統(Dynamic energysystem),其能量輸入來自擊球者的揮擺功能,經球桿傳動而轉換輸出能量至該球體上;亦即,在擊球者揮擺時,于擊球前球桿形成微幅撓曲時是為能量輸入過程,當擊球時球桿回復為原直桿狀時是因回復(recoverable)而將能量傳迅至球體上,此過程中,球桿是為彈性及低能量損耗(lowhisteresis)材質所制,因此能量損失(energy loss)小;然而,主要能量損失是來自擊球者的握持處,因為在擊球過程中,會產生球桿扭轉(twist),此一扭轉能量無法回復(not recoverable)而產生損失。
因此,本實用新型乃基于長期從事高爾夫球桿的設計、制造等多年經驗,不斷地研究改進,終于有一本實用新型高爾夫球桿產生。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高爾夫球桿,其可減少因扭轉而產生的能量損失,而具有更佳的擊球威力及球體飛行距離。
亦即,本實用新型高爾夫球桿的另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高爾夫球桿,其握持處較遠離人體體身,擊球揮擺空間大而具有較佳擊球感覺。
本實用新型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球桿頭,該球桿頭設有一擊球面,其向上延伸有一球桿,該球桿具有第一、二、三直桿段,其中該第一直桿段是沿著該球桿頭端側的直線假想線延伸;該第二直桿段是以一下彎處而連結該第一直桿段并與該第一直桿段呈預定傾斜;該第三直桿段是以一上彎處而連結第二直桿段并與第二直桿段呈預定傾斜對應,使得第三直桿段沿另一直線假想線作延伸,其延伸后與擊球面的擊球點最短距離較第一直桿段假想線與擊球面的擊球點最短距離更近;且該第三直桿段上端設有一握把;其中更包含有一第四直桿段,其一端以一下彎處連結有該第三直桿段,另一端以一上彎處連結有該握把;其中該第二直桿段的下彎處與該第三直桿段的上彎處彎曲角度相同;其中該第二直桿段是與該第一、二直桿段呈一體連結;該第二直桿段是與該第一、二直桿段呈分段連結;該握把是呈任何方向角度傾斜。
為使對于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同,茲列舉以下實施例應配合附圖詳細說明于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供擊球者握持的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3是圖2的側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三較佳實施例,是為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圖,是顯示兩種不同偏移量。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四、五較佳實施例,是為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圖,是顯示兩種不同傾斜角度。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是為側面局部放大示意圖,是顯示握把處不同角度偏傾狀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七較佳實施例,是為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圖,是顯示二段式偏移型態的桿體結合狀態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七較佳實施例,是為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圖,是顯示二段式偏移型態的桿體的分離狀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八較佳實施例,是應用于推桿結構的簡單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是顯示扭力中距離d的示意圖。
首先請參閱
圖1至圖3所示,高爾夫球桿具有一球桿頭10,該球桿頭10設有一擊球面12,其向上延伸有一球桿16,該球桿16具有一第一直桿段20、第二直桿段22及第三直桿段30,其中該第一直桿段20是沿著該球桿頭10端側的直線假想線A延伸;該第二直桿段22是以一下彎處26而一體連結于該第一直桿段20并與該第一直桿段20呈一預定傾斜角度對應;該第三直桿段30是以一上彎處34而一體連結于該第二直桿段22并與第二直桿段22呈預定傾斜角度對應,其中該上彎處34及下彎處26的彎曲角度為相等,使得該第三直桿段30是沿著直線假想線B延伸,且該假想線B是與該假想線A平行,該第一直桿段20與該第三直桿段30呈橫向平行偏移一預定距離;該第三直桿段30上端是向上延伸有一握把40,是供人手握持。
藉由上述構件,本實用新型高爾夫球桿在擊球時,如
圖1所示,當擊球者握持該握把40擊球時,其向下延伸的假想線及與地面交叉處是較靠近該球桿頭10的擊球點,使得擊球者威力更佳及擊球更直而精度更準;且人手握持的握把40是位于假想線B而非位于假想線A上,因此擊球者可將桿體更向外遠離身體體部而具有更大的揮擺空間。
事實上,擊球力將造成一扭力,此扭力將趨使高爾夫球桿以握把40為軸心而扭轉,該扭力的大小為擊球力與距離d相乘之值,如
圖10和
圖11所示,該距離d是擊球面H的擊球點與球桿握把S處的相對位置差;且該扭力將由擊球者手部施予抗力阻擋,同時該扭力能量也由擊球者握處者損耗者。因此,本實用新型在于將距離予以小量化,使得能量損耗減至較小,使得擊球后,擊球能量可減少不必要損失而具有更佳的擊球威力,另外,較小的扭轉力產生較小的扭轉角可使球體具有更直的飛行效果。
請參閱圖4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三較佳實施例,是顯示該第二直桿段22的長度為不同,使橫向偏移量Y具有不同;根據實驗顯示,該橫向偏移量Y的尺寸于1/4英寸至5英寸范圍,效果為最佳;再請參閱圖5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五較佳實施例,是顯示該上彎處34及下彎處26的彎曲角度X為不同,并根據實驗顯示該彎曲角度X范圍宜于133°至177°;又請參閱圖6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較佳實施例,是顯示該握把40可呈各方向不同傾斜角度,其角度宜小5°。必需加以說明的是,
圖1至圖6所示的各實施例中,該第二直桿段22是可與該第一、三直桿段20、30為一體連結或為分段連結。
另請參閱圖7和圖8所示,是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七較佳實施例,是為分段連結的結構,其中該第一直桿段20A具有一插座50及第三直桿段30A設有一插座52;一插接物54分別具有二上、下彎處26A、34A,其末端分別卡合于該第一、三直桿段20A、30A的插座50、52中,且依其相同結構更設有一具有上下彎處插接物58而分別嵌入于第三直桿段30A的插座60及握把40A的插座中;該插接物58是形成第四直桿段,其將橫向偏移而分別連結第三直桿段30A與握把40A,形成二段式偏移而具有更一偏移的假想線,以更接近擊球點。
更請參閱圖9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八較佳實施例,是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推桿(putter)的狀態示意圖,使得人手可分持于第一直桿段20與第三直桿段30。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高爾夫球桿確具有進步性,且經查相關資料未發現有雷同的,為保障創作人權益,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球桿頭,該球桿頭設有一擊球面,其向上延伸有一球桿,該球桿具有第一、二、三直桿段,其中該第一直桿段是沿著該球桿頭端側的直線假想線延伸;該第二直桿段是以一下彎處而連結該第一直桿段并與該第一直桿段呈預定傾斜;該第三直桿段是以一上彎處而連結第二直桿段并與第二直桿段呈預定傾斜對應,使得第三直桿段沿另一直線假想線作延伸,其延伸后與擊球面的擊球點最短距離較第一直桿段假想線與擊球面的擊球點最短距離更近;且該第三直桿段上端設有一握把。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包含有一第四直桿段,其一端以一下彎處連結有該第三直桿段,另一端以一上彎處連結有該握把。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直桿段的下彎處與該第三直桿段的上彎處彎曲角度相同。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直桿段是與該第一、二直桿段呈一體連結。
5.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直桿段是與該第一、二直桿段呈分段連結。
6.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握把是呈任何方向角度傾斜。
專利摘要一種高爾夫球桿,有一球桿頭,球桿頭有一擊球面,其向上延伸有一球桿,球桿有第一、二、三直桿段,第一直桿段沿著球桿頭端側的直線假想線延伸;第二直桿段以一下彎處而連結第一直桿段并與第一直桿段呈預定傾斜;第三直桿段以一上彎處而連結第二直桿段并與第二直桿段呈預定傾斜,使得第三直桿段沿另一直線假想線作延伸,其延伸后與擊球面擊球點最短距離較第一直桿段假想線與擊球面擊球點最短距離更近;第三直桿段上端有一握把。
文檔編號A63B53/00GK2304441SQ97215868
公開日1999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4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4日
發明者許文明 申請人:朋大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