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屬于救援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戰場應急救援是傷員救治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傷員受到傷害后及時進行后送可以避免傷員的二次傷害,與此同時,隨時進行應急治療可以極大地提升傷員的存活率,也可為后續治療提供便利條件,提升了醫療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的保存我方有生力量,為持久的戰爭過程提供助力,為了滿足現代化戰爭條件下作戰過程中的醫療需要,實現便攜式醫療應急救援,我們設想開發一款能夠滿足基本應急醫療處理的便攜式可移動救援平臺。在如今市場上,大部分醫療平臺受限于其體積、結構與重量,無法完成醫療平臺向戰場的運輸,所以希望出現一種結構穩定,受外界影響較小,可滿足手術條件,便于移動,可實現惡劣條件下的轉移與隱蔽,成本較低,結構簡單,便于維護的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通過添加蝸輪、蝸桿、醫療物資箱以及備板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包括救援平臺的主體結構部分以及調節裝置,所述救援平臺的主體結構部分由平臺、行進輪、醫療物資箱以及固定底座組成,所述固定底座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所述固定底座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底座的下端安裝有行進輪,所述行進輪設置有四個且四個所述行進輪在兩個固定底座上等距進行分布,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與平臺進行連接,所述平臺平行于水平面進行布置,所述醫療物資箱為立方體結構且所述醫療物資箱固定在平臺的下側端面上,所述調節裝置由活動鉸鏈、背板、固定孔、蝸輪、轉盤、蝸桿、連接軸以及通風孔組成,所述連接軸設置有兩根且兩個所述連接軸分布在平臺的兩側位置,所述連接軸平行于水平面進行布置,所述連接軸通過活動鉸鏈與平臺連接在一起,所述活動鉸鏈設置有六個且六個所述活動鉸鏈在平臺的兩側等距進行分布,所述背板與連接軸固定在一起,所述通風孔與固定孔分布在背板上,所述通風孔外形為正方形結構,所述固定孔開設在通風孔的連接位置,所述連接軸的末端與蝸輪連接在一起,所述蝸輪垂直于連接軸進行布置,所述蝸桿與轉盤連接在一起且所述蝸桿垂直固定在轉盤上,所述蝸桿固定在平臺的側面位置且具體與蝸輪連接在一起。
[0005]進一步地,所述蝸輪、蝸桿與轉盤設置有兩個且具體安裝在平臺的兩側端面上。
[0006]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孔為一種直徑1mm且貫穿背板的孔狀結構。
[0007]進一步地,所述醫療物資箱通過螺栓固定在平臺的下端面上。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通過添加醫療物資箱來實現對戰場醫療物品的存放,該設計減輕了醫療兵的負重,進而使得醫療兵的工作效率大為的提升,而蝸輪與蝸桿的設計則實現了對背板翻轉的控制,該設計使得醫療兵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背板的翻轉,最后背板上通風孔的設計減輕了本實用新型的整體重量,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0009]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中背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卜平臺、2-活動鉸鏈、3-背板、4-固定孔、5-蝸輪、6-轉盤、7_蝸桿、8_醫療物資箱、9-行進輪、I O-固定底座、11 -連接軸、12-通風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4]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包括救援平臺的主體結構部分以及調節裝置,救援平臺的主體結構部分由平臺1、行進輪9、醫療物資箱8以及固定底座10組成,固定底座10設置有兩個且兩個固定底座10相互平行,固定底座10的下端安裝有行進輪9,行進輪9設置有四個且四個行進輪9在兩個固定底座10上等距進行分布,固定底座10的上端與平臺I進行連接,平臺I平行于水平面進行布置,醫療物資箱8為立方體結構且醫療物資箱8固定在平臺I的下側端面上,通過添加醫療物資箱8來實現對戰場醫療物品的存放,該設計減輕了醫療兵的負重,進而使得醫療兵的工作效率大為的提升,調節裝置由活動鉸鏈2、背板3、固定孔4、蝸輪5、轉盤6、蝸桿7、連接軸11以及通風孔12組成,連接軸11設置有兩根且兩個連接軸11分布在平臺I的兩側位置,連接軸11平行于水平面進行布置,連接軸11通過活動鉸鏈2與平臺I連接在一起,活動鉸鏈2設置有六個且六個活動鉸鏈2在平臺的兩側等距進行分布,背板3與連接軸11固定在一起,通風孔12與固定孔4分布在背板3上,通風孔12外形為正方形結構,固定孔4開設在通風孔12的連接位置,連接軸11的末端與蝸輪5連接在一起,蝸輪5與蝸桿7的設計則實現了對背板3翻轉的控制,該設計使得醫療兵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背板3的翻轉,蝸輪5垂直于連接軸11進行布置,蝸,7與轉盤6連接在一起且蝸桿7垂直固定在轉盤6上,蝸桿7固定在平臺I的側面位置且具體與蝸輪5連接在一起。
[0015]蝸輪5、蝸桿7與轉盤6設置有兩個且具體安裝在平臺I的兩側端面上,固定孔4為一種直徑1mm且貫穿背板3的孔狀結構,醫療物資箱8通過螺栓固定在平臺I的下端面上。
[0016]【具體實施方式】:在使用時,首先對各零部件進行檢查,檢查各零部件之間是否連接完好,如果存在問題的話就不可進行使用,如果檢查不存在任何問題的話就可以進行使用了,使用時,醫療兵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然后通過補給車將本實用新型運輸到戰場上,然后醫療兵根據受傷戰士的實際情況進行背板3的調節,調節時,通過轉動平臺I左右兩端的轉盤6,此時轉盤6帶動蝸桿7進行轉動,而蝸桿7的轉動進而帶動蝸輪5轉動,此時與蝸輪5相連接的連接軸11帶動背板3進行轉動,在此過程中醫療兵根據受傷戰士的實際情況進行進行調節,當調節完成后由于蝸輪5與蝸桿7結構之間存在自鎖情況,所以受傷戰士可以靠在背板2上,而背板2上固定孔4的設計便于醫療兵根據受傷戰士的情況對其進行固定,進而防止受傷戰士在轉運的過程中墜落受傷。
[001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8]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包括救援平臺的主體結構部分以及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平臺的主體結構部分由平臺(I)、行進輪(9)、醫療物資箱(8)以及固定底座(10)組成,所述固定底座(10)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所述固定底座(10)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底座(10)的下端安裝有行進輪(9),所述行進輪(9)設置有四個且四個所述行進輪(9)在兩個固定底座(10)上等距進行分布,所述固定底座(10)的上端與平臺(I)進行連接,所述平臺(I)平行于水平面進行布置,所述醫療物資箱(8)為立方體結構且所述醫療物資箱(8)固定在平臺(I)的下側端面上,所述調節裝置由活動鉸鏈(2)、背板(3)、固定孔(4)、蝸輪(5)、轉盤(6)、蝸桿(7)、連接軸(11)以及通風孔(12)組成,所述連接軸(11)設置有兩根且兩個所述連接軸(11)分布在平臺(I)的兩側位置,所述連接軸(11)平行于水平面進行布置,所述連接軸(11)通過活動鉸鏈(2)與平臺(I)連接在一起,所述活動鉸鏈(2)設置有六個且六個所述活動鉸鏈(2)在平臺(I)的兩側等距進行分布,所述背板(3)與連接軸(11)固定在一起,所述通風孔(12)與固定孔(4)分布在背板(3)上,所述通風孔(12)外形為正方形結構,所述固定孔(4)開設在通風孔(12)的連接位置,所述連接軸(11)的末端與蝸輪(5)連接在一起,所述蝸輪(5)垂直于連接軸(11)進行布置,所述蝸桿(7)與轉盤(6)連接在一起且所述蝸桿(7)垂直固定在轉盤(6)上,所述蝸桿(7)固定在平臺(I)的側面位置且具體與蝸輪(5)連接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5)、蝸桿(7)與轉盤(6)設置有兩個且具體安裝在平臺(I)的兩側端面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4)為一種直徑1mm且貫穿背板(3)的孔狀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療物資箱(8)通過螺栓固定在平臺(I)的下端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攜式多功能醫療救援平臺的折疊床面,固定底座設置有兩個且兩個固定底座相互平行,行進輪設置有四個且四個行進輪在兩個固定底座上等距進行分布,固定底座的上端與平臺進行連接,平臺平行于水平面進行布置,醫療物資箱為立方體結構且醫療物資箱固定在平臺的下側端面上,通過添加醫療物資箱來實現對戰場醫療物品的存放,該設計減輕了醫療兵的負重,進而使得醫療兵的工作效率大為的提升,而蝸輪與蝸桿的設計則實現了對背板翻轉的控制,該設計使得醫療兵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背板的翻轉,最后背板上通風孔的設計減輕了本實用新型的整體重量。
【IPC分類】A61G7/00, A61G1/013, A61G1/02, A61G13/00
【公開號】CN205322632
【申請號】CN201521072157
【發明人】姬鵬飛, 張校榮, 陳小許, 周科可, 楊眾, 東曉林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
【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