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特別涉及一種可同期進行腔道內放療的一種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
【背景技術】
[0002]輸尿管癌約占泌尿系腫瘤的1%,其病理類型主要是尿路上皮癌,約占95%以上。治療輸尿管癌的經典手術方式是根治性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術,切除范圍包括患側腎+輸尿管全長+輸尿管開口周圍部分膀胱。進展期的輸尿管癌則主要選擇傳統放療。但對于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腎或雙腎同時患有腎盂或輸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或者患者由于高齡/合并其他嚴重心肺疾病,或患者體質差無法耐受外科手術,或者患者拒絕外科手術時,或者患者由于腹膜后原發或轉移性腫瘤侵犯壓迫輸尿管時,往往治療手段非常局限。傳統外放療是外科之外的主要技術,但放療時間長,次數多,患者住院時間,且由于擔心腹膜后及脊髓的放射性損傷,使得放療難以發揮出最大效果。
[0003]經皮經腎盂穿刺途徑行腎盂引流技術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減輕腎盂積水的方法,尤其對于輸尿管重度梗阻患者保留腎臟功能重要治療措施。輸尿管鏡下電切或激光消融術,存在腫瘤存留復發的可能,單純的腎盂穿刺置管引流雖可緩解梗阻性腎積水,但不能控制局部腫瘤。
[0004]腔內近距離放療是輸尿管引流技術之后針對造成輸尿管梗阻的原發腫瘤進行治療的方法,碘125粒子作為一種低劑量率射源,初始劑量率7.7 cGy/h、半衰期約60天、放射的γ射線射程僅1.7 cm,對正常人體組織損傷小,粒子體積小,植入操作簡便,利于防護,近年來廣泛應用于難治性腫瘤的治療,起到了既往抗腫瘤方法難以達到的療效。基于這種情況,基于這種情況,將腎盂引流技術與粒子腔內近距離放射治療技術合二為一,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功能多樣,工作和運行效率高的一種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
[0006]—種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包括管體以及套裝在管體一端的接頭,所述的管體的外部設置有至少一根與管體固定連接但不連通的粒子腔道,接頭套裝在粒子腔道和管體的一端端部,在接頭內設置有與管體相連通的接頭主孔,接頭主孔邊緣設置有至少一個與粒子腔道相連通的接頭次孔,所述的接頭主孔內連接有尿液引出管道,所述的接頭次孔內連接有粒子推入接管,在管體和尿液引出管道內設置有成攀線。
[0007]所述的粒子腔道為I至2個,所述的管體為I個,粒子腔道與管體呈并排或直線排列,所述的管體的直徑不小于2_,長度為45cm。
[0008]所述的接頭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掛件,掛件上開設有掛孔,所述的接頭主孔的內徑不小于尿液引出管道的外徑,尿液引出管道的直徑與管體的直徑相等,所述的接頭次孔的內徑不小于粒子推入接管的外徑,粒子腔道接管的直徑與粒子腔道的直徑相等。
[0009]所述的管體的末端開設有側孔,側孔的數量為24至30個,由距管體的前端開口Icm處向后管體35cm處依次排列,側孔孔徑為0.6?0.8 mm,側孔之間的間隔為8至10_,側孔近心端設置有第一不透X線物質。
[0010]所述的粒子腔道的內徑為1mm,粒子腔道遠端在距管體末端5cm處管腔封閉,在粒子腔道的端部設置有第二不透X線物質。
[0011]所述的成攀線外露部分的長度為5cm,在尿液引出管道上設置有成攀線掛鉤,成攀線外露部分設置在成攀線掛鉤上。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積極效果:首先,本產品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僅需一次介入性經皮腎盂穿刺置管,可達到尿液引流和局部放療的雙重效果,改變了自經皮穿刺腎盂輸尿管穿刺引流技術應用以來單一的引流功能,將粒子局部內放射治療植入其中使引流尿液和抗腫瘤兩種作用同時實現,不需要另外的設備支持,技術成功率高,容易推廣普及。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管體與粒子腔道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2所示,一種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包括管體I以及套裝在管體I 一端的接頭2,所述的管體I的外部設置有至少一根與管體I固定連接但不連通的粒子腔道9,接頭2套裝在粒子腔道9和管體I的一端端部,在接頭2內設置有與管體I相連通的接頭主孔12,接頭主孔12邊緣設置有至少一個與粒子腔道9相連通的接頭次孔10,所述的接頭主孔12內連接有尿液引出管道13,所述的接頭次孔10內連接有粒子推入接管11,在管體I和尿液引出管道13內設置有成攀線14。
[0016]所述的粒子腔道9為I至2個,所述的管體I為I個,粒子腔道9與管體I呈并排或直線排列,所述的管體I的直徑不小于2mm,長度為45cm。所述的接頭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掛件3,掛件3上開設有掛孔4,所述的接頭主孔12的內徑不小于尿液引出管道13的外徑,尿液引出管道13的直徑與管體I的直徑相等,所述的接頭次孔10的內徑不小于粒子推入接管11的外徑,粒子腔道接管11的直徑與粒子腔道9的直徑相等。所述的管體I的末端開設有側孔6,側孔6的數量為24至30個,由距管體I的前端開口 Icm處向后管體35cm處依次排列,側孔6孔徑為0.6?0.8 mm,側孔6之間的間隔為8至10 mm,側孔6近心端設置有第一不透X線物質5。所述的粒子腔道9的內徑為1_,粒子腔道9遠端在距管體I末端5cm處管腔封閉,在粒子腔道9的端部設置有第二不透X線物質7。所述的成攀線14外露部分的長度為5cm,在尿液引出管道13上設置有成攀線掛鉤15,成攀線14外露部分設置在成攀線掛鉤15上。
[0017]根據病變所在的位置確定粒子鏈8布置的范圍,放射性粒子經由粒子腔道9植入,僅需一次介入性膽管穿刺操作即能達到尿液引流和局部放療的雙重效果,改變了自腎造瘺引流技術應用以來單一的引流功能,將粒子局部內放射治療植入其中使尿液引流和抗腫瘤兩種作用同時實現,改變了傳統的惡性輸尿管梗阻的治療模式,而且可以根據腫瘤侵犯膽管的部位、長度、深度等情況將碘125粒子排列成不同數量、長度的粒子鏈8并置于粒子腔道的不同位置,保證抗腫瘤的效果,簡化輸尿管惡性梗阻的治療程序,短期內恢復腎盂輸尿管的正常引流,待腫瘤得到控制,輸尿管恢復通暢后可簡單取出,對輸尿管無進一步的占位效應,利于輸尿管通暢性的保持,總之,不需要另外的設備支持,技術成功率高,容易推廣普及。
【主權項】
1.一種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包括管體(I)以及套裝在管體(I) 一端的接頭(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I)的外部設置有至少一根與管體(I)固定連接但不連通的粒子腔道(9),接頭(2)套裝在粒子腔道(9)和管體(I)的一端端部,在接頭(2)內設置有與管體(I)相連通的接頭主孔(12),接頭主孔(12)邊緣設置有至少一個與粒子腔道(9)相連通的接頭次孔(10 ),所述的接頭主孔(12 )內連接有尿液引出管道(13 ),所述的接頭次孔(10 )內連接有粒子推入接管(11),在管體(I)和尿液引出管道(13 )內設置有成攀線(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粒子腔道(9)為I至2個,所述的管體(I)為I個,粒子腔道(9)與管體(I)呈并排或直線排列,所述的管體(I)的直徑不小于2mm,長度為45c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頭(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掛件(3),掛件(3)上開設有掛孔(4),所述的接頭主孔(12)的內徑不小于尿液引出管道(13)的外徑,尿液引出管道(13)的直徑與管體(I)的直徑相等,所述的接頭次孔(10 )的內徑不小于粒子推入接管(11)的外徑,粒子腔道接管(11)的直徑與粒子腔道(9 )的直徑相等。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I)的末端開設有側孔(6),側孔(6)的數量為24至30個,由距管體(I)的前端開口 Icm處向后管體35cm處依次排列,側孔(6)孔徑為0.6?0.8 _,側孔(6)之間的間隔為8至10 mm,側孔(6)近心端設置有第一不透X線物質(5)。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粒子腔道(9)的內徑為1mm,粒子腔道(9)遠端在距管體(I)末端5cm處管腔封閉,在粒子腔道(9)的端部設置有第二不透X線物質(7)。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攀線(14)外露部分的長度為5cm,在尿液引出管道(13)上設置有成攀線掛鉤(15),成攀線(14)外露部分設置在成攀線掛鉤(15)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尿管放療引流導管,管體的外部設置有至少一根與管體固定連接但不連通的粒子腔道,接頭套裝在粒子腔道和管體的一端端部,在接頭內設置有與管體相連通的接頭主孔,接頭主孔邊緣設置有至少一個與粒子腔道相連通的接頭次孔,所述的接頭主孔內連接有尿液引出管道,所述的接頭次孔內連接有粒子推入接管,在管體和尿液引出管道內設置有成攀線;僅需一次介入性經皮腎盂穿刺置管,可達到尿液引流和局部放療的雙重效果,改變了自經皮穿刺腎盂輸尿管穿刺引流技術應用以來單一的引流功能,將粒子局部內放射治療植入其中使引流尿液和抗腫瘤兩種作用同時實現,不需要另外的設備支持,技術成功率高,容易推廣普及。
【IPC分類】A61M36/06
【公開號】CN204840652
【申請號】CN201520513967
【發明人】焦德超, 韓新巍, 張全會, 張建好, 任建莊, 李臻, 吳剛, 王艷麗
【申請人】焦德超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