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及制備方法

文檔(dang)序號:10670957閱讀(du):777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及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及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本發明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寶蓋草、駁骨草、單條草、獨活、地榆、臭柏、沒藥、榕須、地錦、三鉆風、見血飛、半截葉、桑耳、卜芥、矮陀陀和白綠葉;本發明中藥貼膏所選藥材配伍相宜,符合中醫藥和現代醫藥理論,具有行氣化瘀、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無不良及毒副作用,經臨床驗證,對治療頸椎病有極好的緩解及治療效果,適于頸椎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及制備方法 所屬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癥,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 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 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 的臨床綜合征。此病多見于40歲以上患者。
[0003] 頸椎病的癥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癥狀較輕,在以后逐漸加重, 也有部分癥狀較重者。主要癥狀是:
[0004] 1、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0005] 2、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 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0006] 3、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此為嚴重的典型癥狀。
[0007] 4、最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0008] 5、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
[0009] 6、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 [0010] 7、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 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癥狀。也 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癥狀。
[0011] 目前,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多種,有運動治療、牽引治療、按摩推拿治療、理療等,但 是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病痛,不能根除并且治療時間長,有些患者甚至服用西藥來緩解頸椎 病引起的肩頸疼痛,西藥止痛見效快,但也無法達到治療的目的,長期服用還會傷肝腎,副 作用大,而手術治療風險高,還可能伴隨著一系列的并發癥。因此用于治療頸椎病的藥物必 須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而中藥學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具有作用強、見效快、藥效持久 等優點,且沒有依賴性、耐藥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選擇一種中藥貼膏用于治療頸椎病,對 于治療頸椎病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發明內容】

[0012]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及制備方法;本發明中藥貼膏所選 藥材配伍相宜,符合中醫藥和現代醫藥理論,具有行氣化瘀、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之功效,使 用方便,吸收效果好,無不良及毒副作用,經臨床驗證,對治療頸椎病有極好的緩解及治療 效果,適于頸椎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推廣應用。
[0013]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0014] -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制成所述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 份數為: 寶蓋草44~74份駁骨草41~71份單條草39~69份獨活37~67份 地榆34~64份臭柏29~59份沒藥26~56份榕須24~54份
[0015] 地錦22~52份三鉆風19~49份見血飛17~47份半截葉15~45份 桑耳14~44份卜芥10~40份矮陀陀9~39份白綠葉4~34份。
[0016] 制成所述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寶蓋草67份駁骨草64份單條草62份獨活60份 地榆57份臭柏52份沒藥50份榕須48份
[0017] 地錦46份三鉆風42份見血飛40份半截葉38份 桑耳37份卜芥33份矮陀陀32份白綠葉27份。
[0018] 制成所述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0019] 寶蓋草60份駁骨草57份單條草55份獨活53份 地榆50份臭柏45份沒藥43份榕須40份
[0020] 地錦39份三鉆風35份見血飛33份半截葉31份 桑耳30份卜芥26份矮陀陀25份白綠葉20份。
[0021] 制成所述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寶蓋草52份駁骨草48份單條草47份獨活46份 地榆42份臭柏37份沒藥34份榕須33份
[0022] 地錦28份三鉆風27份見血飛26份半截葉23份 桑耳22份卜芥18份矮陀陀17份白綠葉12份。
[0023] -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0024] (1)將寶蓋草、駁骨草、單條草、半截葉和白綠葉去除雜質,洗凈,置于容器內炒至 不黏手,取出,瞭涼,研末,得到過120目的細粉,備用;
[0025] (2)將獨活、地榆、三鉆風和見血飛去除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日曬干燥,研末,得 到過140目的細粉,備用;
[0026] (3)將臭柏、沒藥、地錦和卜芥去除雜質,洗凈,放入容器中,加5倍量蒸餾水,煎煮3 小時,提取煎煮液;再加入4倍量蒸餾水,煎煮2小時,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 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備用;
[0027] (4)將榕須、桑耳和矮陀陀去除雜質,洗凈,放入容器內,用黃酒溶液浸泡2小時,然 后加3倍量蒸餾水,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 備用;
[0028] (5)將步驟(1)、步驟(2)所得的細粉與步驟(3)、步驟(4)所得的稠膏混合后制成藥 劑,并將藥劑均勻涂抹于特制藥棉上,高溫消毒后封存,即為所述的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 貼膏。
[0029]本發明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
[0030] 寶蓋草:味辛、苦,性平;歸肺、肝經。清熱利濕,活血祛風,消腫解毒。用于黃疸型肝 炎,淋巴結結核,高血壓,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跌打傷痛,骨折,黃水瘡。《植物名實圖考》 載:"養筋,活血,止遍身疼痛。"
[0031] 駁骨草:味苦、甘,性涼;歸肺、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用于感冒腸炎, 痢疾,風濕骨痛,跌打傷折。《云南中草藥選》載:"清熱解毒,止痛。"
[0032] 單條草:味苦,性涼;歸脾、腎經。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利溫消腫。用于咽喉腫痛,癰 腫瘡毒,乳癰,毒蛇咬傷,跌打骨折,風濕痹痛,腳氣水。《貴州植藥調查》載:"解表,清熱。"
[0033] 獨活:味辛、苦,性微溫;歸腎、膀胱經。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酸 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藥性論》載:"治中諸風濕冷,奔喘逆氣,皮肌苦癢,手 足攣痛,勞損,主風毒齒痛。"
[0034] 地榆:味酸、苦、澀,性寒;歸肝、大腸經。涼血上血,清熱解毒。用于吐血衄血,血痢 崩漏,腸風痔漏,癰腫濕疹,金瘡燒傷。《本經》載:"主婦人乳痙痛,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 肉,止汗,療金瘡。"
[0035] 臭柏:味辛、苦,性平。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于風寒痹痛,皮膚瘙癢,頭痛,咳嗽。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載:"祛風濕,活血止痛。"
[0036] 沒藥:味苦,性平;歸肝經。散血去瘀,消腫定痛。用于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 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綱目》載:"散血消腫,定痛生肌。"
[0037]榕須:味苦、澀,性平;歸肺、脾、腎經。散風熱,祛風濕,活血止痛。用于流感,百日 咳,麻疹不透,扁桃體炎,風濕骨痛,濕疹陰癢,跌打損傷。《廣西中藥志》載:"祛風濕,活血, 止痛,清熱,解毒,利尿,治風濕骨痛。"
[0038] 地錦:味微澀、辛,性溫;歸肝經。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用于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 遂,偏正頭痛,產后血瘀,腹生結塊,跌打損傷,癰腫瘡毒。《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載:"祛風濕, 通經絡,止血。"
[0039]三鉆風:味辛,性溫;歸胃、肝經。溫中行氣,活血散瘀。用于心腹疼痛,跌打損傷,瘀 血腫痛,瘡毒。《陜西中草藥》載:"活血舒筋,散瘀消腫,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0040] 見血飛:味辛、澀,性溫;歸肝、肺經。祛風散寒,活血舒筋,鎮痛。用于風寒咳嗽,風 濕麻木,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大便秘結。《陜西中草藥》載:"舒筋活血,止血,消腫,鎮痛。治 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瘀血腫痛。"
[0041 ]半截葉:味微苦,性溫。活血舒筋,燥濕殺蟲。用于風濕性關節炎,跌打骨折,肝炎, 瘧疾,蛔蟲病。《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載:"舒筋活絡,散瘀活血,止咳化痰,驅蟲。治風濕骨痛, 關節炎,瘧疾,痰阻,蛔蟲癥。"
[0042] 桑耳:味甘,性平;歸肝、脾經。涼血止血,活血散結。用于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 喉痹,癥瘕積聚。《藥性論》載:"能治風,破血,益。"
[0043] 卜芥:味辛、微苦,性寒,有毒;歸肺經。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用于流感,鉤端螺旋體 病,瘡瘍痛毒初起,蜂窩組織炎,慢性骨髓炎,毒蛇蛟傷。《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載:"解毒退 熱,消腫鎮痛。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 傷。"
[0044] 矮陀陀:味微苦、辛,性涼,有小毒。舒筋活絡,祛風止痛,解熱截瘧。用于跌打損傷, 風濕性關節炎,胃痛,氣脹腹痛,感冒發熱,瘧疾。
[0045] 白綠葉:味甘、酸、淡,性平;歸肺、腎、膀胱經。清熱利濕,通淋排石,止咳平喘。用于 慢性腎炎,腎結石,尿路感染,黃疸型肝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胃痛。
[0046]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7]本發明中藥貼膏所選藥材配伍相宜,符合中醫藥和現代醫藥理論,具有行氣化瘀、 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無不良及毒副作用,經臨床驗證,對治 療頸椎病有極好的緩解及治療效果,適于頸椎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48]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0049] 實施例1
[0050] 本發明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寶蓋草73g駁骨草70g單條草68g獨活66g 地榆63g臭柏58g沒藥55g格須53g
[0051] 地錦51g三鉆風48g見血飛46g半截葉44g 桑耳43g卜芥39g矮陀陀38g白綠葉33g。
[0052] 本發明中藥貼膏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為:
[0053] (1)將寶蓋草、駁骨草、單條草、半截葉和白綠葉去除雜質,洗凈,置于容器內炒至 不黏手,取出,瞭涼,研末,得到過120目的細粉,備用;
[0054] (2)將獨活、地榆、三鉆風和見血飛去除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日曬干燥,研末,得 到過140目的細粉,備用;
[0055] (3)將臭柏、沒藥、地錦和卜芥去除雜質,洗凈,放入容器中,加 5倍量蒸餾水,煎煮3 小時,提取煎煮液;再加入4倍量蒸餾水,煎煮2小時,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 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備用;
[0056] (4)將榕須、桑耳和矮陀陀去除雜質,洗凈,放入容器內,用黃酒溶液浸泡2小時,然 后加 3倍量蒸餾水,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 備用;
[0057] (5)將步驟(1)、步驟(2)所得的細粉與步驟(3)、步驟(4)所得的稠膏混合后制成藥 劑,并將藥劑均勻涂抹于特制藥棉上,高溫消毒后封存,即為所述的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 貼膏。
[0058] 用法用量:外用,敷于頸椎處,每12小時更換一次,使用兩次為一個療程,4~6個療 程治愈疾病。
[0059] 實施例2
[0060]本發明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寶蓋草67g駁骨草64g單條草62g獨活60g
[0061] 地榆57g臭柏52g沒藥50g榕須48g 地錦46g三鉆風42g見血飛40g半截葉38g
[0062] 桑耳37g卜芥33g矮陀陀32g白綠葉27g。
[0063] 本實施例的中藥貼膏制備方法工藝步驟及用法用量與實施例1相同。
[0064] 實施例3
[0065] 本發明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寶蓋草60g駁骨草57g單條草55g獨活53g 地榆50g臭柏45g沒藥43g榕須40g
[0066] 地錦39g三鉆風35g見血飛33g半截葉31g 桑耳30g卜芥26g矮陀陀25g白綠葉20g。
[0067] 本實施例的中藥貼膏制備方法工藝步驟及用法用量與實施例1相同。
[0068] 實施例4
[0069] 本發明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寶蓋草52g駁骨草48g單條草47g獨活46g 地榆42g臭柏37g沒藥34g榕須33g
[0070] 地錦28g三鉆風27g見血飛26g半截葉23g 桑耳22g卜芥18g矮陀陀17g白綠葉1如。
[0071] 本實施例的中藥貼膏制備方法工藝步驟及用法用量與實施例1相同。
[0072]臨床資料:
[0073] 1、病例選擇:
[0074]選擇我院或外院確診的頸椎病患者300例臨床觀察,病人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 150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77例,年齡29歲~56歲,平均年齡35歲,病程1年~5年,平均2年。 對照組15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80例,年齡30歲~55歲,平均年齡34歲,病程1年~4.5年, 平均1.8年。兩組病例的病程、癥狀輕重程度基本一致,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0075] 2、藥物選擇:
[0076] 治療組患者敷用本發明中藥貼膏,外用,敷于頸椎處,每12小時更換一次,使用兩 次為一個療程,4~6個療程治愈疾病。
[0077] 對照組服用頸康膠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或遵醫囑。
[0078] 3、療效判定:
[0079] (1)治愈:頸脖僵硬,頸肩酸痛,運動后全身酸痛,手臂酸痛,平衡失調等癥狀消失; 活動自如,身體痊愈。
[0080] (2)有效:上述癥狀有所緩解。
[0081] (3)無效:上述癥狀無變化。
[0082] 4、結果:
[0083] 服用本發明藥物的治療組中,治愈117例,有效27例,無效6例,治愈率78%,總有效 率 96 %。
[0084] 對照組中治愈99例,有效24例,無效27例,治愈率66%,總有效率82%。
[0085]以上結果顯示,治療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0086] 典型病例舉例:
[0087] 1、郭XX,男,30歲,白領,上海浦東人。患者患有頸椎病,頸脖僵硬,頸肩酸痛,運 動后全身酸痛。敷用本發明中藥貼膏2個療程后,癥狀明顯緩解,繼續服用2個療程,以上癥 狀全部消失。隨訪至今未復發。
[0088] 2、鵬X X,女,35歲,工人,吉林遼源人。患者從事服裝工作10年,長時間低頭工作 導致患上頸椎病,頸背疼痛難受、頭暈,臉部發麻,使用多種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均無法根治。 敷用本發明中藥貼膏2個療程后,身體逐漸康復,癥狀明顯緩解,繼續敷用4個療程,以上癥 狀消失。隨訪至今未復發。
[0089] 3、姜X X,男,41歲,公司職工,河北唐山人。患者長期使用電腦工作,由于經常加 班,導致肩頸酸痛,偶爾出現頭暈現象,醫院診斷為頸椎病,使用藥膏外貼半年,只能暫時緩 解,但癥狀并未好轉。敷用本發明中藥貼膏2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轉,繼續敷用3個療程后, 以上癥狀消失,身體恢復健康。隨訪至今未復發。
[0090] 4、徐X X,女,49歲,農民,山東東營人。患者患有頸椎病,一直依靠推拿按摩和服 用西藥進行治療,均不見效。敷用本發明中藥貼膏2個療程癥狀明顯緩解,繼續敷用1個療程 后,癥狀消失。隨訪至今未復發。
[0091] 5、劉X X,男,52歲,搬運工,安徽巢湖人。患者長時間低頭進行搬運工作,導致患 上頸椎病,頸背疼痛難受、手臂酸痛,使用多種方法均無法根治。敷用本發明中藥貼膏3個療 程后,癥狀明顯緩解,繼續敷用2個療程,以上癥狀全部消失。隨訪至今未復發。
[0092] 6、高X X,男,55歲,建筑工人,浙江舟山人。患者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 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敷用本發明中藥貼膏2個 療程后,癥狀好轉,繼而敷用2個療程后,身體恢復正常。隨訪至今未復發。
【主權項】
1. 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藥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 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寶蓋草44~74份駁骨草41~71份單條草39~69份獨活37~67份 地榆34~64份臭柏29~59份沒藥26~56份榕須24~54份 地錦22~52份三鉆風19~49份見血飛17~47份半截葉15~45份 桑耳14~44份卜芥10~40份矮陀陀9~39份白綠葉4~34份。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藥 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寶蓋草67份駁骨草64份單條草62份獨活60份 地榆57份臭柏52份沒藥50份榕須48份 地錦46份三鉆風42份見血飛40份半截葉38份 桑耳37份卜芥33份矮陀陀32份白綠葉27份。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藥 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寶蓋草60份駁骨草57份單條草55份獨活53份 地榆50份臭柏45份沒藥43份榕須40份 地錦39份三鉆風35份見血飛33份半截葉31份 桑耳30份卜芥26份矮陀陀25份白綠葉20份。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藥 貼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寶蓋草52份駁骨草48份單條草47份獨活46份 地榆42份臭柏37份沒藥34份榕須33份 地錦28份三鉆風27份見血飛26份半截葉23份 桑耳22份卜芥18份矮陀陀17份白綠葉12份。5. -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 將寶蓋草、駁骨草、單條草、半截葉和白綠葉去除雜質,洗凈,置于容器內炒至不黏 手,取出,瞭涼,研末,得到過120目的細粉,備用; (2) 將獨活、地榆、三鉆風和見血飛去除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日曬干燥,研末,得到過 140目的細粉,備用; (3) 將臭柏、沒藥、地錦和卜芥去除雜質,洗凈,放入容器中,加5倍量蒸餾水,煎煮3小時, 提取煎煮液;再加入4倍量蒸餾水,煎煮2小時,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過 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備用; (4) 將榕須、桑耳和矮陀陀去除雜質,洗凈,放入容器內,用黃酒溶液浸泡2小時,然后加 3倍量蒸餾水,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備 用; (5)將步驟(1)、步驟(2)所得的細粉與步驟(3)、步驟(4)所得的稠膏混合后制成藥劑, 并將藥劑均勻涂抹于特制藥棉上,高溫消毒后封存,即為所述的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貼 膏。
【文檔編號】A61P19/02GK106038879SQ201610566146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1日
【發明人】李益香
【申請人】李益香
網友詢問(wen)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