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冠心病的中藥;該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參,丹參,雞血藤,北沙參,麥冬,紅景天,老茶樹根,三七參,赤芍,川芎,降香,延胡索,郁金,苦參,秦艽和冰片制備而成;取上述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外的原料藥清洗烘干,再將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80~150目篩,所得藥粉即為散劑,將粘合劑加入藥粉中可制成丸劑,將藥粉裝入膠囊中可制成膠囊劑;該防治冠心病的中藥通過改善患者體質來達到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的目的,防治效果顯著,充分體現了中醫在“治未病”方面的優勢,即“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的最高理念。
【專利說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
[0001]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治冠心病的中藥。
[0002] (二)、【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常見病,多發 病。現代醫學認為,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血栓附著在冠狀動脈血管壁上致使 冠狀動脈血管狹窄或阻塞,通過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減少而引起的,如不能及時有效控制,易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而致猝死;中醫認為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氣陰 不足、氣血淤滯、閉阻不通等因素引發的。目前,冠心病的臨床治療中過度重視冠狀動脈狹 窄程度的改善(如采用溶栓、心臟搭橋手術和心臟支架手術來改善冠狀動脈狹窄),而忽視 了患者氣陰不足、氣血淤滯、閉阻不通的體質因素,治療方式比較單一、片面,不能從根本上 改善患者體質,容易引起病變的再次發作。
[0003] (三)、
【發明內容】
: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該中藥通過改善患者 體質來達到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的目的,防治效果顯著,充分體現了中醫在"治未病"方面的 優勢,即"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的最高理念。
[0004]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治冠心病的中藥,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藥是由原料藥西洋參10~ 15份,丹參25~35份,雞血藤10~15份,北沙參25~35份,麥冬10~15份,紅景天10~15份, 老茶樹根20~25份,三七參5~10份,赤芍25~35份,川芎10~15份,降香6~10份,延胡索10 ~15份,郁金8~12份,苦參10~15份,秦艽10~15份和冰片1~5份制備而成。
[0005] 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中藥是由原料藥西洋參10~12份,丹參25~30份,雞血藤 13~15份,北沙參28~30份,麥冬12~14份,紅景天12~15份,老茶樹根22~24份,三七參5 ~8份,赤芍28~30份,川考14~15份,降香6~8份,延胡索13~15份,郁金10~11份,苦參12 ~14份,秦艽12~14份和冰片2~3份制備而成。
[0006] 所述中藥可為散劑、丸劑、膠囊劑中的任意一種。
[0007] 散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上述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外的原料藥清洗 烘干,再將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80~150目篩,所 得藥粉即為散劑。
[0008] 丸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上述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外的原料藥清洗 烘干,再將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80~150目篩,得 到藥粉,將粘合劑加入藥粉中制成丸劑。
[0009] 膠囊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上述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外的原料藥清 洗烘干,再將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80~150目篩, 得到藥粉,將藥粉裝入膠囊中制成膠囊劑。
[0010] 本發明的積極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主要功效為益氣養陰,活血通絡,利濕化痰,調整陰陽,全方融強心、擴冠、 抗凝、溶栓、降脂、糾正心律作用于一爐,對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或風心病,肺心病等心血 管疾病所出現的心胸悶痛,心律失常等證屬氣陰兩虛夾淤夾痰者,療效顯著。
[0011] 2.本發明可長期服用,對冠心病患者起到減輕痛苦,穩定病情,預防或減少發作的 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0012] 3.本發明應用中醫"治未病"的理念,通過改善患者體質來達到預防和治療冠心病 的目的,在亞健康時使用可起到未病先防的目的,病重時服用可起到"已病防變",減輕癥 狀,使疫病由重轉輕,由輕轉愈。
[0013] 4.本發明服用方便,療效佳,毒副作用小,藥物有效成分利用率高。
[0014] 本發明產品的各種原料藥的藥理為: 西洋參:性寒,味苦,微甘,歸心、肺、腎經。功效主治: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用于氣虛,陰 虛引起胸悶、胸痛患者。
[0015] 丹參:性微寒,味苦,歸心、心包、肝經。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血安神; 用于心腹疼痛,心悸怔忡,用于治療冠心病,緩解心絞痛。
[0016] 雞血藤:性溫,味苦,微甘,歸肝經。功效主治:行血補血,舒筋活絡;用于血虛,血瘀 或血虛而兼有瘀滯之證者。
[0017] 北沙參: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功效主治:清肺養陰,益胃生津;用于陰虛而致 心悸怔忡。
[0018] 麥冬:性微寒,味甘,味苦,歸肺,心,胃經。功效主治:清心除煩,潤肺養陰,益胃生 津;用于治療陰虛而致心煩失眠,胸悶,心悸。
[0019] 紅景天:性寒,味甘,澀,歸肺經。功效主治:氣虛體弱,氣短乏力,胸悶,難于透氣, 口唇發紫。
[0020] 老茶樹根:性涼,味苦,歸腎經。功效主治:強心利尿,活血調經;用于治療心悸不 安,胸悶,氣喘。
[0021] 三七參:性溫,味甘,味苦,歸肝、胃經。功效主治: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心悸, 筋骨傷痛,衄、咯,吐血等癥;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0022] 赤芍: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功效主治:清熱涼血,祛瘀止痛;用于血滯,經閉,跌打 損傷,瘀滯腫痛等證,血脈瘀滯之冠心病。
[0023]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功效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 調,痛經,閉經,產后瘀阻腹痛,脅肋作痛及跌打損傷,頭痛,風濕痹痛。用于治療冠心病,心 絞痛及缺血性血管病。
[0024] 降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功效主治:活血散瘀,止血定痛;用于氣淤血滯所致 的胸脅作痛,與丹參配伍使用,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有較好療效。
[0025] 延胡索:性溫,味辛苦,歸心,肝,脾經。功效主治:活血,行氣,止痛;用于氣血凝滯 所致的心腹及肢體疼痛。
[0026] 郁金:性寒,味辛苦,歸心,肝,膽經。功效主治: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利 膽退黃;用于血瘀內阻所致的胸腹脅肋脹痛。
[0027] 苦參:性寒,味苦,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功效主治: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利 尿;用于心腹氣結,祛心腹小腸之火,調整心脈之節律。
[0028] 秦艽:性微寒,味苦,辛,歸胃、肝、膽經。功效主治:祛風濕,舒筋絡,退虛熱,清濕 熱。無論病之新久或偏寒偏熱均可使用,可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
[0029] 冰片:性微寒,味辛,苦,歸肺、心、脾經。功效主治:清香宣散,開竅醒神,清熱解毒, 明目退翳;與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用于血瘀引起的心悸,胸悶。
[0030] 本發明藥物配伍的合理性: 本方中西洋參益氣養陰,丹參、雞血藤養血活血,此三味共為君藥;北沙參、麥冬、紅景 天、老茶樹根養心肺,潤血脈,三七參、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此七味藥共為臣藥;降香、延胡 索、郁金寬胸理氣,為血中氣藥,苦參為辨病用藥,有調整心律的作用,此四味共為佐藥;秦 艽通絡祛瘀,加速藥物起效時間,冰片開竅,此兩味共為使藥。
[0031] 本發明產品防治冠心病的中藥臨床應用病例統計: 1.病歷資料: 近年來,用本發明防治冠心病的病例共1065例,其中822例為冠心病患者,243例為亞健 康患者。822例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或心前區不適,或心悸,或乏力,或發熱,或 出汗,或驚恐,或心力衰竭等癥狀,均被西醫明確診斷為冠心病,中醫明確診斷為胸痹心痛。 243例亞健康患者具有冠心病發病傾向的患者也被中醫和西醫明確診斷。
[0032] 2.療效標準: 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012版進行療效標準的判斷。 具體為: 痊愈:癥狀消失,心電圖及有關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
[0033]好轉:癥狀減輕,發作次數減少,間歇期延長,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0034]未愈:主要癥狀及心電圖無改變。
[0035] 3.治療方法: 以上冠心病患者使用本發明產品膠囊,每日三次,每次5粒,溫開水送服。以上亞健康患 者使用本發明產品膠囊,每日三次,每次2粒,溫開水送服。以上患者使用本發明產品防治冠 心病的中藥膠囊期間,如患者有心絞痛,心梗發作,可以使用硝酸甘油含化。
[0036] 4.治療結果: 表1:治療時間與臨床療效分析
所有痊愈病例均在1月后隨訪,無復發。
[0037]下面列舉近幾年的一些典型病例說明: 病例1:閆某,女,62歲,于2014年10月19日初診。患冠心病、腦梗塞、高血壓病均6年,近 半年常出現陣發性心慌、胸疼,且痛甚徹背、胸悶、氣短,伴見汗出、納差,大便略溏。曾在某 醫院診為"冠心病"、"心絞痛"。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阿司匹林等藥,效果不佳。就診時患 者除以上癥狀外,還伴有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唇舌淡暗、舌苔薄白、舌下靜脈迂曲、粗張、脈 沉細澀。心電圖示:廣泛性心肌缺血樣改變。中醫辯證屬氣陰兩虛、心脈瘀阻型。治宜補氣養 陰,活血通絡。囑患者使用本發明產品的中藥膠囊,口服半年后,諸癥基本消失,心電圖恢復 正常。隨訪三個月,病情未復發,并能堅持一般家務勞動。
[0038] 病例2:李某,男,70歲,于2013年10月3日初診。患冠心病15余年,高血壓20余年。近 半年來,每因疲勞、寒冷等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每日發作5~8次,每次5~10分鐘,含化速 效救心丸可緩解。心電圖提示"廣泛前壁供血不足",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多支病變"。近半 月,稍勞累即感胸悶胸痛,伴汗出,神疲乏力,倦怠懶言,納差,睡眠差,便秘,雙下肢浮腫,口 唇紫暗,有瘀斑,舌質暗,舌底脈絡迂曲、青紫,苔白厚膩,脈沉澀。中醫辯證屬氣陰兩虛,痰 淤阻滯型,治以補氣養陰,活血祛瘀,化痰通絡。口服本發明產品中藥膠囊八個月,患者心電 圖基本恢復正常,多次隨訪病情未復發,并能維持正常生活。
[0039]病例3:由某,男,50歲,于2014年9月初診。患者心悸、胸悶痛2年余,常感氣短乏力、 胸悶胸痛,且疼痛向左背部放射疼,伴汗出,惡風,納差,大便略溏。曾在某醫院診為"冠心 病"、"心律失常"。服用西藥療效不明顯;刻診時,除以上癥狀外,兼見神疲,語音低怯,口唇 紫暗,舌質紫暗,舌下靜脈迂曲、粗張、舌苔薄黃而膩,脈弦細時有結象。聽診:心率95次/分, 心律不整,無病理性雜音。心電圖示:廣泛性心肌缺血樣改變、室性早搏。中醫辯證屬心之氣 陰兩虛,心脈瘀滯型。治宜補氣養陰,化瘀通絡。使用本發明產品中藥膠囊,經六個多月治 療,諸癥基本消失,心電圖復查正常。
[0040] (四)、【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參12 g,丹參30 g,雞血藤15 g,北沙參30 g,麥冬15 g,紅景天12 g,老茶樹根24 g,三七參10 g,赤茍30 g,川考15 g,降香8 g,延胡 索15 g,郁金10 g,苦參12 g,秦艽12 g和冰片4 g制備而成。
[0041] 該中藥為散劑。該散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上述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 外的原料藥清洗烘干,再將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 80~150目篩,所得藥粉即為散劑。
[0042]實施例二: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參12 g,丹參25 g,雞血藤15 g,北沙 參28 g,麥冬15 g,紅景天15 g,老茶樹根25 g,三七參10 g,赤芍30 g,川芎15 g,降香8 g, 延胡索15 g,郁金8 g,苦參12 g,秦艽14 g和冰片5 g制備而成。
[0043]該中藥為丸劑。該丸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上述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 外的原料藥清洗烘干,再將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 80~150目篩,得到藥粉,將粘合劑(棗花蜂蜜)加入藥粉中制成丸劑,每丸中原料藥重6g。 [0044]實施例三: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參12 g,丹參30 g,雞血藤15 g,北沙 參30 g,麥冬15 g,紅景天12 g,老茶樹根24 g,三七參10 g,赤芍30 g,川芎15 g,降香8 g, 延胡索15 g,郁金10 g,苦參12 g,秦艽12 g和冰片4 g制備而成。
[0045] 該中藥為膠囊劑。該膠囊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上述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 片以外的原料藥清洗烘干,再將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 粉、過80~150目篩,得到藥粉,將藥粉裝入0號膠囊中制成膠囊劑,每個0號膠囊內含有藥粉 0·5 g〇
[0046] 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 參10 g,丹參35g,雞血藤10 g,北沙參25 g,麥冬10 g,紅景天10 g,老茶樹根20 g,三七參5 g,赤芍25 g,川芎10 g,降香6 g,延胡索10 g,郁金12 g,苦參10 g,秦艽10 g和冰片I g制 備而成。
[0047]該中藥為膠囊劑。膠囊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三相同。
[0048]實施例五:與實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 參15 g,丹參35 g,雞血藤13 g,北沙參35 g,麥冬12 g,紅景天10 g,老茶樹根22 g,三七參 8 g,赤芍28 g,川芎14 g,降香10 g,延胡索13 g,郁金11 g,苦參14 g,秦艽15 g和冰片2 g 制備而成。
[0049] 該中藥為膠囊劑。膠囊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三相同。
[0050] 實施例六:與實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 參15 g,丹參35 g,雞血藤13 g,北沙參35 g,麥冬14 g,紅景天10 g,老茶樹根22 g,三七參 8 g,赤芍35 g,川芎14 g,降香10 g,延胡索13 g,郁金11 g,苦參15 g,秦艽15 g和冰片3 g 制備而成。
[0051 ]該中藥為膠囊劑。膠囊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三相同。
[0052]實施例七:與實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 參11 g,丹參28 g,雞血藤14 g,北沙參29 g,麥冬13 g,紅景天13 g,老茶樹根23 g,三七參 6 g,赤芍29 g,川芎14.5 g,降香6.5 g,延胡索14 g,郁金10.5 g,苦參13 g,秦艽13 g和冰 片2.5 g制備而成。
[0053]該中藥為膠囊劑。膠囊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三相同。
[0054]實施例八:與實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 參10 g,丹參25 g,雞血藤13 g,北沙參28 g,麥冬12 g,紅景天12 g,老茶樹根22 g,三七參 5 g,赤芍28 g,川芎14 g,降香6 g,延胡索13 g,郁金10 g,苦參12 g,秦艽12 g和冰片2 g 制備而成。
[0055]該中藥為膠囊劑。膠囊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三相同。
[0056]實施例九:與實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 參12 g,丹參30 g,雞血藤15 g,北沙參30 g,麥冬14 g,紅景天15 g,老茶樹根24 g,三七參 8 g,赤芍30 g,川芎15 g,降香8 g,延胡索15 g,郁金11 g,苦參14 g,秦艽14 g和冰片3 g 制備而成。
[0057]該中藥為膠囊劑。膠囊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三相同。
[0058] 實施例十: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洋 參11 g,丹參28 g,雞血藤14 g,北沙參29 g,麥冬13 g,紅景天13g,老茶樹根23 g,三七參6 g,赤芍29 g,川芎14.5 g,降香6.5 g,延胡索14 g,郁金10.5 g,苦參13 g,秦艽13 g和冰片 2.5 g制備而成。
[0059] 該中藥為散劑。散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
[0060] 實施例十一: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 洋參10 g,丹參25 g,雞血藤13 g,北沙參28 g,麥冬12 g,紅景天12g,老茶樹根22 g,三七 參5 g,赤芍28 g,川芎14 g,降香6 g,延胡索13 g,郁金10 g,苦參12 g,秦艽12 g和冰片2 g制備而成。
[0061 ]該中藥為散劑。散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
[0062] 實施例十二:與實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 洋參11 g,丹參28 g,雞血藤14 g,北沙參29 g,麥冬13 g,紅景天13 g,老茶樹根23 g,三七 參6 g,赤芍29 g,川芎14.5 g,降香6.5 g,延胡索14 g,郁金10.5 g,苦參13 g,秦艽13 g和 冰片2.5 g制備而成。
[0063] 該中藥為丸劑。丸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二相同。
[0064]實施例十三:與實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藥由原料藥西 洋參12 g,丹參30 g,雞血藤15 g,北沙參30 g,麥冬14 g,紅景天15 g,老茶樹根24 g,三七 參8 g,赤芍30 g,川芎15 g,降香8 g,延胡索15 g,郁金11 g,苦參14 g,秦艽14 g和冰片3 g制備而成。
[0065]該中藥為丸劑。丸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二相同。
【主權項】
1. 一種防治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藥是由原料藥西洋參10~ 15份,丹參25~35份,雞血藤10~15份,北沙參25~35份,麥冬10~15份,紅景天10~15份, 老茶樹根20~25份,三七參5~10份,赤芍25~35份,川芎10~15份,降香6~10份,延胡索10 ~15份,郁金8~12份,苦參10~15份,秦艽10~15份和冰片1~5份制備而成。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所述中藥是由原料藥西洋參10 ~12份,丹參25~30份,雞血藤13~15份,北沙參28~30份,麥冬12~14份,紅景天12~15 份,老茶樹根22~24份,三七參5~8份,赤芍28~30份,川考14~15份,降香6~8份,延胡索 13~15份,郁金10~11份,苦參12~14份,秦艽12~14份和冰片2~3份制備而成。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所述中藥為散劑、丸劑、膠 囊劑中的任意一種。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所述散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外的原料藥清洗烘干,再將清洗烘 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80~150目篩,所得藥粉即為散劑。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所述丸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外的原料藥清洗烘干,再將清洗烘 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80~150目篩,得到藥粉,將粘合劑 加入藥粉中制成丸劑。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所述膠囊劑的制備方法為:按 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比稱取各種原料藥,將除冰片以外的原料藥清洗烘干,再將清洗 烘干的各原料藥放置到常溫后與冰片混勻、破碎、細粉、過80~150目篩,得到藥粉,將藥粉 裝入膠囊中制成膠囊劑。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5944042SQ201610584682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7月25日
【發明人】毛德西, 毛崢嶸, 祿保平, 張海杰, 索紅亮, 曾垂義, 張文宗
【申請人】毛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