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461417閱讀:445來源:國知局
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組合 物。
【背景技術】
[0002] 眾所周知,潰瘍性結腸炎是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腸和結腸慢性非特異性 炎癥性疾病。病變主要限于大腸粘膜與粘膜下層。臨床表現為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病 情輕重不等,多成反復發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于20-40歲,男女發 病率無明顯差別。中醫學并無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名,但根據其病因、臨床表現應屬于中醫學 "痢疾"的范疇。中醫認為其病機根本是本虛標實,脾胃虛弱、腸道濕熱。脾胃虛弱,運化失 常,釀生痰濕邪氣,痰濕邪氣郁久化熱,濕熱邪氣熏灼腸絡,熱盛肉腐,故患者多見粘液、膿 血便。
[0003]目前藥物治療主要為控制癥狀、改善病情、抗炎和免疫抑制劑等,以消炎、改善腸 道功能為主功能為主,臨床上以往以非留體抗炎藥為主,近年來美沙拉嗪應用較多,必要時 可應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可緩解炎癥并改善癥狀,但只能治療其癥,難治其因。 患者病情易反復,長期應用解熱鎮痛、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對身體傷害大且副作用極 多多,胃腸道不良反應明顯。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廉、 無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
[0005]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 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黃連5~9、干姜4~7、炒白術4~8、炒 白茍4~7、陳皮4~8、防風5~8、蒲公英6~9、敗醬草6~9、馬齒莧7~9、白頭翁6~ 9、三七2~5、白及6~9、青黛2~5、仙鶴草4~6、當歸2~4、黃芪4~6、炙甘草2~ 4、黨參7~9,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0006]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療效顯著、成本低廉、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7]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08] 實施例1:
[0009] 采用黃連、干姜、炒白術、炒白芍、陳皮、防風、蒲公英、敗醬草、馬齒莧、白頭翁、 三七、白及、青黛、仙鶴草、當歸、黃芪、炙甘草、黨參為原料制備而成。其組分(重量)每副為 黃連7、干姜6、炒白術6、炒白芍5、陳皮6、防風6、蒲公英7、敗醬草7、馬齒莧8、白頭翁7、 三七4、白及8、青黛3、仙鶴草5、當歸3、黃芪5、炙甘草3、黨參8。取上述18味原料,總重 量為176克,加水800~900毫升在室溫下浸泡5~6小時,文火煎熬至60~80分鐘,去 渣得濾液150毫升左右,藥渣再加入水200~300ml,煎熬20~30分鐘,去渣得濾液50~ 70毫升,共得200~220毫升左右的藥汁,即制得本發明湯劑。裝入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 蓋備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服100~110毫升。
[0010] 本發明黃連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善祛脾胃大腸濕熱,為治療瀉痢要藥;干姜 溫中散寒,主入脾胃而常與溫中散寒,為溫暖中焦之主藥,與黃連相配一溫一清、一寒一熱, 共奏清熱祛濕,溫中健脾之功;炒白術功能益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主歸脾胃經,以 健脾、燥濕為主要作用,被前人譽為"脾臟脾氣健脾第一要藥",正對本病脾胃虛弱之病機根 本;白芍功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若與木香、黃連通用,可治療瀉痢腹痛;陳皮 功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本品辛行溫通,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防風功能祛風解表、 勝濕止痛、止痙,本品辛溫發散,氣味倶升,雖不長于散寒,但能勝濕止痛,對于濕邪較重兼 有腹痛的患者較為適宜;蒲公英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敗醬草功能功能清熱 解毒、消腫排膿祛瘀止痛;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上3味共奏清熱祛濕、涼血止 痢之功;三七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白及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兩藥共用起止血、生 肌之功;青黛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本品擅治外瘡,亦善療內瘡,即可瀉肺,又能清腸,對 于腸道濕熱尤為適宜;仙鶴草功能收斂止血、止痢、截瘧、補虛,對于血痢及久病瀉痢尤為適 宜;當歸功能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對于瀉痢日久,傷及營血者,可補血活血;黨 參功能補脾肺氣、補血、生津;黃芪功能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托毒生 肌;以上2味對于瀉痢日久,氣血兩虛者最為適宜;炙甘草調和諸藥。
[0011] 本發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其加工工藝 與實施例1相同。
[0012]
[0013] 下面結合我院進行的臨床試驗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0014] 1、一般資料
[0015] 100例患者中,年齡43-71歲,病程多在3個月到10年,平均年齡62歲。
[0016] 2、診斷標準
[0017] 參照2007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作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 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
[0018] (1)臨床表現:有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 度的全身癥狀。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關節、皮膚、眼、口腔及肝膽等腸道外表現。
[0019] (2)結腸鏡檢查:病變多從直腸開始,呈連續性、彌漫性分布。表現為:
[0020] ①黏膜血管紋理模糊、紊亂或消失、充血、水腫、質脆、出血、膿血性分泌物附著,亦 常見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
[0021] ②病變明顯處可見彌漫性、多發性糜爛或潰瘍;
[0022] ③緩解期患者可見結腸袋囊變淺、變鈍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橋形黏膜等。
[0023] ⑶鋇劑灌腸檢查:
[0024] ①黏膜粗亂和(或)顆粒樣改變;
[0025] ②腸管邊緣呈鋸齒狀或毛刺樣,腸壁有多發性小充盈缺損;
[0026] ③腸管短縮,袋囊消失呈鉛管樣。
[0027] (4)黏膜組織學檢查:活動期和緩解期有不同表現。
[0028] 活動期:
[0029] ①固有膜內有彌漫性慢性炎性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0030] ②隱窩內有急性炎性細胞浸潤,尤其是上皮細胞間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及隱窩炎, 甚至形成隱窩膿腫,可有膿腫潰入固有膜;
[0031] ③隱窩上皮增生,杯狀細胞減少;
[0032] ④可見黏膜表層糜爛、潰瘍形成和肉芽組織增生。
[0033] 緩解期:
[0034] ①中性粒細胞消失,慢性炎性細胞減少;
[0035] ②隱窩大小、形態不規則,排列紊亂;
[0036] ③腺上皮與黏膜肌層間隙增寬;
[0037] ④潘氏細胞化生。
[0038] 在排除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蟲病、腸結核等感染性結腸炎及結腸 ⑶、缺血性結腸炎、放射性結腸炎等疾病基礎上,可按下列標準診斷:
[0039] ①具有上述典型臨床表現者為臨床疑診,安排進一步檢查。
[0040] ②同時具備以上條件(1)和(2)或(3)項中任何一項,可擬診本病。
[0041] ③如再加上(4)項中病理檢查的特征性表現,可以確診。
[0042] ④初發病例、臨床表現和結腸鏡改變均不典型者,暫不診斷UC,需隨訪3~6個月, 觀察發作情況。
[0043] ⑤結腸鏡檢查發現的輕度慢性直、乙狀結腸炎不能與UC等同,應觀察病情變化, 認真尋找病因。
[0044]3、治療方法
[0045] 服用實施例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服100~110毫升 10天為1療程。
[0046] 4、治療結果:
[0047] 4. 1治療評定標準,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 病協作組2007年"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制定)
[0048] 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復查發現黏膜大致正常。
[0049] 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復查黏膜輕度炎癥或假息肉形成。
[0050] 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內鏡及病理檢查結果均無改善。
[0051] 4. 2結果:100例患者中,完全緩解68例(68. 00% ),有效25例(25. 00% ),無效 7例(7. 00 % ),總有效率為93. 00 %。
[0052] 典型病例
[0053] 1、李某,男,59歲,腹痛、便血1年,近1個月來腹痛、便血明顯加重,大便每日5-6 次,質地稀夾粘液膿血,伴里急后重,感肛門重墜不適,伴乏力不舒,時口干,納食可,睡眠 安,小便正常。檢查:腹軟,右下腹壓痛,無反跳痛,墨菲氏征陰性,麥氏征陰性,肝腎區無叩 擊痛。診斷:潰瘍性結腸炎。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3個療程,腹痛、便血明顯改善,其余癥 狀也呈緩解趨勢,繼續服用3個療程,痊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
[0054] 2、張某,女,65歲,便血8年月。患者8年前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確診潰瘍性結腸炎。 雖經中西藥止痛等治療,但便血反復發作,近來,便血加重,每日大便10余次,夾粘液、膿血 及不消化食物,伴腹痛,乏力易疲,畏寒怕冷,食欲可,睡眠安,小便正常。檢查:腹軟,左下腹 壓痛,無反跳痛,肝腎區無叩擊痛,墨菲氏征陰性,麥氏征陰性。診斷:潰瘍性結腸炎。電子 結腸鏡提示:潰瘍性結腸炎。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1劑,3個療程后,便血明顯減輕,大便 每日3次,粘液膿血便、腹痛減輕,其余癥狀減輕。繼續服用4個療程,痊愈,一年后隨訪無 復發。
【主權項】
1. 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 成:黃連5~9、干姜4~7、炒白術4~8、炒白芍4~7、陳皮4~8、防風5~8、蒲公英 6~9、敗醬草6~9、馬齒莧7~9、白頭翁6~9、三七2~5、白及6~9、青黛2~5、仙 鶴草4~6、當歸2~4、黃芪4~6、炙甘草2~4、黨參7~9,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 熬后去渣得濾液。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藥物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黃連5~9、干姜4~7、炒白術4~8、炒白芍4~7、陳皮4~8、防風5~8、蒲公英6~9、敗醬草6~9、馬齒莧7~9、白頭翁6~9、三七2~5、白及6~9、青黛2~5、仙鶴草4~6、當歸2~4、黃芪4~6、炙甘草2~4、黨參7~9,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IPC分類】A61K36/9068, A61P1/04
【公開號】CN105214054
【申請號】CN201510726780
【發明人】朱偉寧, 王麗媛
【申請人】朱偉寧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3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