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更具體地說,涉及在導液管中專門創新和引入的多項技術與功能的改進,其宗旨是使該裝置的特性能明顯地改進和更方便于對神經病患者的醫護,這些病人由于他們的病理情況,需要從頭與脊柱的取液孔中對頭與脊柱液進行外部引流,它還允許測量和控制顱內壓。
正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知道的那樣,已經有多種通常稱為“外腦室引流組件”的裝置,基本上由簡單的單管組成,藉助于神經外科技術,管子一端插入腦腔中,設置在顱室(cranial box)之外的另一端連接到傳統的貯器中,該貯器適合于通過所述導液管收集引流出來的液體。在本發明的外腦室引流系統(external ventricular derivation system)中,也可以用機械和/或電子傳感器,以連續或交替的方式,進行顱內壓的測量。在現有的系統中,內腦室液體引流是通過重力作用來實現的,即利用腦腔內液體的壓力與重力產生的壓力之間的差值,后者直接決定于貯器所處的高度。所述的高度是指貯器的最低限位置與腦室高度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所述的流量可以由波塞維爾(Pouseville)定律確定流量=壓差×常數(常數由引流液體的粘度,所用管子的直徑與長度確定)。
如上所述,可以看出腦室內的液體的引流是由壓力梯度造成的,通過壓差的參予只能對液體引流的速度進行控制,也就是說通過頭顱高度的移動或集液器與之相對的高度的變化來改變其高度差。
外部引流裝置使用說明中還提到各種急迫情況,由于引流通道堵塞或感染產生顱內高血壓危急現象,和/或內腦室出血時引起顱內壓增高。大家知道正常頭與脊柱液量大約是每分鐘0.4毫升,然而在顱內壓增高時,生理性地形成了一半的量,即每分鐘0.2毫升。這種保護性的生理機理進一步減少了可以藉助于外部引流系統而引流出來的液量,但加長了病理狀態穩定所需要的時間,增加了可能并發癥的數量諸如交叉感染與傳染。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提出了本發明“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其特征在于它的導液管主體中具有雙通道的實施例,當插入到腦室腔中后,有兩個外部導液管放在顱腔外面,這與具有單根外部導液管的現有系統不同。所以,導液管的一根管子與通常一樣連到集液器中,它也可以與任何電子的或機械的顱內壓測量裝置連接,而另一根導液管就與無菌且最好是密封的貯器相連,它通過壓力梯度或機械泵,把適當的液體滴注入腦室腔中。這樣,就可以連續地或交替地清洗腦室,也就是當腦室腔超出了起動所述液流需要的壓力梯度時,與貯器相連并盛有生理學上足量的液體的導液管向腦室腔內進行滲透,腦室腔內液體量的增加使得流入腦室腔內的液體與頭和脊柱液(cephalo-rachidian liquid)混合后,流向引流貯器。這種過程允許腦室系統以單一方式清洗。這種系統也可以進一步與注入/吸入(infusion/suction)系統相連接,從而進行所述系統的顱內壓控制。
本發明“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是一項新穎的技術,這是因為在當前已有的各種系統中,所能進行的所有可能操作都可以在本發明的僅一個系統中進行,而且本發明還有其獨特性它允許同時進行腦室系統的引流與清洗以及對顱內壓的控制。因此,根據本發明的改進,所研究的導液管的特征是它使用了雙通道機構,它可以在腦室腔中進行適當的液體的提取的同時又進行注入。
為了更好地了解本發明的專利,下面將參考附圖進行詳細介紹,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雙通道導液管外部結構的透視圖;圖2,3與4以它們的剖面為重點更詳細地示出了雙通道主體;圖5是一簡圖,示出了使用雙通道導液管同時進行引流與滴注滅菌液。
根據這些示例及它們的詳圖,更具體地說,參考圖1至圖4,本發明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其特征在于它的基本上用柔性材料制造的管狀主體(1),盡管表現為細長的單一部件,其內部組合有三根縱向獨立管道,其中,第一根限定為中間管道且構成為導引通道(2),其余兩根為側管,一根作為滴注(3)用,另一根作為引流(4)用,所有管子封裝成一整體,組成主體(1),其中所有管子的前端都封住,而稱為側管(3-4)的那些管子在其徑向上還分布有適當數量的孔,這些孔構成通道群(3′)與(4′),通道群與導液管的外部部件以及滴注側管(3)和引流側管(4)的內部部件聯通,如上所述,滴注側管和引流側管組合在主體(1)內,此外,主體(1)上除具有一個外部檔板(5)外,在導液管的上方末端還有一個扁平增厚部件(6),其中導管(2)的末端就簡單地敞露在這里,另外兩個管道(3-4)互相連接或與相同的管狀可撓曲的延長部件(3″)與(4″)相連,盡管它們之間彼此完全獨立,但兩者是一致的,特別是在結構上以及兩者都包括通用閥(7)與連接裝置(8)。
參考圖3與圖4,稱為導管的中心管的形狀最好為圓形。然而,至于側管(3和4),它們的形狀可以在大致環形范圍內變化,例如,如圖3和圖4所示,從中可以看出側管截面的變化,根據所述截面的變化,主體(1)的截面也可以是圓的或是稍扁平的,但不論怎樣,組合件的功能卻是完全一樣,如圖5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在插入顱室內腔后,兩根外部導液管(3″)與(4″)放在顱內腔的外面,其中之一(4″)如通常一樣,連接到集液器(C)上,它也可以與任何電子的或機械的裝置(M)相連接以進行顱內壓的測量或流量的控制,另一根導液管(3″)則連向滅菌且最好是密封的貯器(E)上,藉助于地心吸力作用或機械的/電子的裝置的梯度(M)允許適當的液體滴入到腦室腔中。
裝置(M與M′)可以是獨立的機械/電子結構或連接到/組合于一臺適當的計算機中,這樣在進行顱內壓測量的同時,就可以根據壓力控制液體的注入/吸入,對其進行保持或調整。
所以,與常見的單通道導液管相反,它可以同時進行連續的或交替的腦室的引流與清洗以及顱內壓的控制,也就是說,當腦室腔內超過了起動液流所需的壓力梯度時,與貯器(E)連接的外部導液管(3″)就將貯器(E)中的生理適用液體滲透入腦室腔中,在腦室腔中的液體量增加藉助于與引流貯器(C)相連的導管(4″)而排除液體。如上所述,這種操作程序也可以使腦室腔以單一方式進行清洗。
權利要求
1.一種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其特征在于它的基本上用柔性材料制造的管狀主體(1),盡管表現為細長的單一部件,其內部組合有三根縱向獨立管道,其中,第一根限定為中間管道且構成為導引通道(2),其余兩根為側管,一根作為滴注(3)用,另一根作為引流(4)用,所有管子封裝成一整體,組成主體(1),其中所有管子的前端都封住,而稱為側管(3-4)的那些管子在其徑向上還分布有適當數量的孔,這些孔構成通道群(3′)與(4′),通道群與導液管的外部部件以及滴注側管(3)和引流側管(4)的內部部件聯通,如上所述,滴注側管和引流側管組合在主體(1)內,此外,主體(1)上除具有一個外部檔板(5)外,在導液管的上方末端還有一個扁平增厚部件(6),其中導管(2)的末端就簡單地敞露在這里,另外兩個管道(3-4)互相連接或與相同的管狀可撓曲的延長部件(3″)與(4″)相連,盡管它們之間彼此完全獨立,但兩者是一致的,特別是在結構上以及兩者都包括通用閥(7)與連接裝置(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其特征在于,稱為導引通道的中心管道的形狀最好是圓形的,然而,至于側管(3和4),它們的形狀可以在大致環形范圍內變化,即所述管道可以有不同的截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其特征在于,當插入腦室腔以后,兩根外部導液管(3″和4″)設置在顱內腔外面,其中之一(4″)和通常一樣連接到集液器(C)上,它也可以與任何電子或機械裝置(M)連接以進行顱內壓測量和/或流量控制,而另一導液管(3″)則與無菌且最好是密封的貯器(E)相連,藉助于地心引力作用或機械/電子梯度(M′),使適當的液體滴注到腦室腔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其特征在于,裝置(M與M′)可以是獨立的機械或電子機構或連接到(組合到)適當的計算機中,這樣,在進行顱內壓測量的同時,就可以根據壓力控制液體的注入/吸入,對其進行保持或調整。
全文摘要
本發明“顱內壓清洗、引流、監視與控制用的雙通道導液管的改進”包括管狀主體(1),它基本上用柔性材料制造,包括三根縱向獨立管道,一根稱為導管的中間管道(2)和兩根稱為滴注管(3)和引流管(4)的側向管道,它們的末端都封住,然而,這些稱為側管(3—4)的管道具有通道群(3′)與(4′),它們可以與導液管的外部部件以及上述滴注側管(3)和引流側管(4)的內部部件聯通,如上所述,它們插在主體(1)的內部,此外,還具有一外部檔塊(5)并且在主體的上方末端有一扁平的加厚部件(6)。導管(2)的末端簡單地敞露在這里,然而正是在此處,另外兩個導管(3—4)互相連接或連續在同一管狀可撓曲的延長部件(3″)與(4″)中,它們之間彼此完全獨立,但兩者在結構上以及所用公用閥(7)和連接裝置(8)則完全相同,這種實施例的裝置可以同時進行室內腔系統的引流與清洗以及顱內壓的控制。
文檔編號A61M3/02GK1198683SQ9719108
公開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1996年6月18日
發明者佩斯·牛頓 申請人:佩斯·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