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辛白通鼻靈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專治各類鼻病的辛白通鼻靈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造技術領域。
目前,國內外臨床對鼻病的治療主要采用手術、穿刺、注射大劑量抗生素治療方法,患者痛苦大、費用高、療程長、療效低,且愈后復發率較高。
現有技術中與本發明最接近的是1994年8月17公開的申請號93100941.3公開號CN1090763A,名稱為“辛蒼鼻淵散”的發明專利申請,該藥由蒼耳子、辛夷、鵝不食草、白芷、細辛、枯礬、兒茶、青黛、瓜蒂、甘遂、魚腦石十一味中藥構成,該藥配方針對鼻炎病癥而配伍,雖對鼻炎病癥有一定的療效,但對鼻衄、鼻息肉等其它各種鼻病無能為力,即使有一定作用,其療效甚微,更談不上治愈,愈后不復發等。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各類鼻病的中藥辛白通鼻靈膠囊及其制備方法,純中藥成份,無毒副作用,且服用方便,無痛苦,費用低,療程短、療效高,愈后復發率低,適應鼻病癥范圍廣,對各類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過敏性鼻炎、鼻衄、鼻息肉等各種鼻病均有滿意的療效,特別是對鼻咽癌療效較佳,該藥制備方法簡單可行,中藥有效成份利用充分。
本發明設計思想及治療理論中醫認為,鼻為呼吸之門、司嗅覺,助吞咽,為肺系所屬,如果風邪犯肺,肺經有熱,則出現流涕、鼻塞、鼻衄等癥狀,比如陽明經脈火熱上炎,易致鼻大出血或生鼻療等,足少陽膽經有熱,易致鼻淵,頭昏頭痛等,脾腎不足,易致鼻出血,鼻涕等癥。本發明由辛夷、白芷、朱通草、防風、生黃芪、五味子、蒼耳子、穿山甲、白花蛇舌草、桔梗、敗醬草、麻黃十二味中藥組成,其中辛夷具有散風通竅作用,白芷具有祛風宣肺作用,蒼耳子具有宣通鼻竅、散風止痛作用,朱通草具有疏通鼻氣作用,防風具有解表祛風止痛作用,五味子具有斂肺、滋陰、生津止涕作用,穿山甲具有消仲漬癰、搜風活絡作用,生黃芪具有益衛固表,托毒生肌作用,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散瘀作用,桔梗具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作用,敗醬草具有清熱解毒、排膿破瘀作用,麻黃具有發汗利水、清鼻閉塞作用。且辛夷、白芷、防風、桔梗配伍能宣肺通竅,消塞清腦,以蒼耳子、朱通草、麻黃配伍能祛風止痛,再以穿山甲、白花蛇舌草、敗醬草配伍能清熱解毒、排腐生肌,而且穿山甲有引諸藥入經之功效,再以五味子、生黃芪配伍具有益衛固表、收斂止涕、補氣補腎之功效,即達治療鼻病之目的。
本發明配方含量為(單位g)辛夷9—16,白芷9—20,朱通草9—20,防風6—12,生黃芪6—15,五味子6—15,蒼耳子6—15,穿山甲3—9,白花蛇舌草6—20,桔梗3—9,敗醬草6—20,麻黃3—9,且上述配方含量依生產批量大小等比例放大或縮小。
此外,可用藥性與辛夷相近,作用基本相同的魚腥草18—32g或鵝不食草18—32g或穿心蓮18—32g代替辛夷9—16g;用藥性與敗醬草相近,作用基本相同皂角刺12—40g或金銀花12—40g或蒲公英12—40g代替敗醬草6—20g;用藥性與白芷相近,作用基本相同羌活9—20g或桂枝6—18g或菊花18—40g代替白芷9—20g;還可在所述配方含量中加入其總重量1%的防腐劑和1%的薄荷腦,防腐劑選用硼酸即可。
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先將麻黃、白花蛇舌草、白芷、蒼耳子、敗醬草、辛夷按所述含量混合后加入其藥量2倍的水,即藥水重量比為1∶2,在60℃—80℃溫度下按傳統中藥熬制方法制成浸膏,因為這6味藥有效成份易容于水但在100℃時均能揮發其有效成份,所以須保持在60℃—80℃范圍溫度下熬制成浸膏以充分利用其有效成份,在保證療效同時,減少服用藥量,將穿山甲、防風按所述含量混合后用傳統方法炙黃后研粉,生黃芪能入肺補氣,可按所述含量直接研粉,桔梗按所述含量曬干后研粉,將五味子酒制,即按黃酒與五味子重量比為1∶5比例將五味子用黃酒拌勻后裝入容器內隔水蒸待酒吸干后曬干研粉,朱通草由通草與朱砂按10∶1重量比配制后直接研粉,將上述研制好的藥粉混合后過100—120日篩與熬制成的浸膏拌勻在40℃—60℃溫度下烘干即可制成成品藥粉,將成品藥粉裝入膠囊即可制成本發明。也可在制成的成品藥粉中加入所述十二味中藥總重量1%防腐劑和1%薄荷腦拌勻待干后裝入膠囊制成本發明。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服用方便,無痛苦,費用低,療程短、療效高,愈后不復發,適應鼻病癥范圍廣,對各類鼻病均有比較好的療效,特別是對鼻咽癌療效較佳,經3500例患者臨床使用有效率100%治愈率95%以上,服用該藥三天內見效占74%,一周內見效占21%。此外,口服該藥20例患者與用抗生素治療對照組20例患者對比,口服該藥三天后癥狀減輕17例,而用抗生素療三天后癥狀減輕的僅有6例。且本發明制備方法科學、簡單、中藥有效成份利用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發明的療效。
本發明實施例1、2、3(單位g),其制備方法與說明書第五部分制備方法相同,分別按實施例1、2、3的配方含量按說明書第五部分制備方法即可制成實施例1、2、3。若將制成的藥粉裝入“0”號膠囊,每粒膠囊裝填藥量為0.5g,則每次口服三粒1.5g,每日三次,2-4周為一療程。
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辛夷 10 13 15白芷 10 15 19朱通草 10 15 19防風 7 9 11生黃芪 7 9 14五味子 7 9 14
蒼耳子7 9 14穿山甲4 6 8白花蛇舌草7 9 18桔梗 4 6 8敗醬草7 9 18麻黃 3 4 8實施例4(單位g)魚腥草30g,羌活15,朱通草14,防風8,生黃芪8,五味子8,蒼耳子8,穿山甲5,白花蛇舌草8,桔梗5,皂角刺30,麻黃4。
其制備方法與說明書第五部分制備方法相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1、2、3相同。
實施例5(單位g)鵝不食草30,桂枝12,朱通草16,防風10,生黃芪10,五味子10,蒼耳子10,穿山甲7,白花蛇舌草10,桔梗7,金銀花30,麻黃5。
其制備方法與說明書第五部分制備方法相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1、2、3相同。
實施例6(單位g)穿心蓮30,菊花30,朱通草15,防風9,生黃芪9,五味子9,蒼耳子9,穿山甲6,白花蛇舌草9,桔梗6,蒲公英30,麻黃3,硼酸1.65,薄荷腦1.65。
其制備方法與說明書第五部分制備方法相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1、2、3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辛白通鼻靈膠囊,其特征在于該藥的配方含量為(單位g)辛夷9—16,白芷9—20,朱通草9—20,防風6—12,生黃芪6—15,五味子6—15,蒼耳子6—15,穿山甲3—9,白花蛇舌草6—20,桔梗3—9,敗醬草6—20,麻黃3—9,且上述配方含量依生產批量大小等比例放大或縮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辛白通鼻靈膠囊,其特征在于用魚腥草18—32g或鵝不食草18—32g或穿心蓮18—32g代替辛夷9—16g。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辛白通鼻靈膠囊,其特征在于用皂角刺12—40g或金銀花12—40g或蒲公英12—40g代替敗醬草6—20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辛白通鼻靈膠囊,其特征在于用羌活9—20g或桂枝6—18g或菊花18—40g代替白芷9—20g。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辛白通鼻靈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含量中還可加入其總重量1%的防腐劑和1%的薄荷腦。
6.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辛白通鼻靈膠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麻黃、白花蛇舌草、白芷、蒼耳子、敗醬草、辛夷按所述含量混合后加入其藥量2倍的水,即藥水重量比為1∶2,在60℃—80℃溫度下按傳統中藥熬制方法制成浸膏;將穿山甲、防風按所述含量混合后用傳統方法炙黃后研粉,將生黃芪按所述含量直接研粉,桔梗按所述含量曬干后研粉,將五味子酒制,即按黃酒與五味子重量比為1∶5比例將五味子用黃酒拌勻后裝入容器內隔水蒸待酒吸干后曬干研粉,朱通草由通草與朱砂按10∶1重量比配制后直接研粉,將上述研制好的藥粉混合后過100—120目篩與熬制成的浸膏拌勻在40℃—60℃溫度下烘干即可制成成品藥粉,將成品藥粉裝入膠囊即可制成本發明。
全文摘要
一種辛白通鼻靈膠囊及其制備方法,由辛夷、白芷、朱通草、防風、生黃芪、五味子、蒼耳子、穿山甲、白花蛇舌草、桔梗、敗醬草、麻黃十二味中藥組成,經微火熬制成浸膏,研粉過篩,拌勻烘干后裝入膠囊內制成。本發明療效高,療程短,制備方法簡單,中藥有效成分利用充分,經臨床使用有效率100%,治愈率95%以上,且愈后復發率低,適用于各類鼻病患者使用,特別對鼻咽癌也有較佳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185GK1120943SQ94116800
公開日1996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1994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1994年10月21日
發明者孫強 申請人:孫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