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揉搓指壓式按摩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種揉搓指壓式按摩床,涉及醫療器械。
人們在一天勞作之后,常會感到疲勞,如果能作些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那么,筋骨就會感到舒暢,疲勞就會消除。現有的按摩器,雖有代替人工按摩,免除按摩者勞累的優點,但往往只能在人體的局部起按摩作用,而不能達到遍及全身。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要提供一種可以按摩人體全身的按摩床。
本實用新型時則樣實現的,按摩床包括底座,移動機構,按摩機構,馬達,控制電路及軟性覆墊、底座,由前后二底板,背部拴設扣片,構成折疊式底座主體,并于該二底板接合處的適當位置開設二槽道,同時在二底板兩側各以角鋼組成軌道,并在軌道的起點及終點處,各設有微動開關及緩沖器;移位機構系由前底板前端設置的滑輪及后底板末端設置的滑輪組構成主體,在二滑輪組間以一鋼索及一彈簧連接而成;按摩機構系由二鋼管及二橫片構成框體,在二橫片兩側各有輪軸及軸孔,在前橫片上樞設一揉搓按摩組于軸孔內,并由前橫片內側延伸板上裝置的馬達控制揉搓按摩組的運轉,而后橫片上樞設有一指壓按摩組,并于中間延伸一支桿向前越過彈簧,連接于鋼索上;該覆墊中央部位設有多余可折收的布料,藉上述構件在組合時系將馬達及控制電路裝置于底座的后底板末端,然后將按摩機構放置于軌道內,最后披覆一層軟性覆墊,即完成整體裝置;在使用時,將按摩床置于床上,利用控制電路控制馬達的運轉,藉以帶動后底板末端的滑輪組動作并配合前底板前端的滑輪,使按摩機構沿軌道前后移位,當按摩機構觸及軌道起點的緩沖器及微動開關時,即由控制電路控制馬達反轉,使按摩機構往后移位,待按摩機構觸及軌道終點的緩沖器及微動開關時,即由控制電路控制馬達正轉,使按摩機構往前移位,經由按摩機構的前后移位,并藉揉搓按摩組與指壓按摩組對人體的接觸,產生不同的按摩動作,藉以達到按摩效果;當按摩床不使用時,即利用二底板背部拴設的扣片,配合彈簧的拉伸及軟性覆墊多余布料的設計將二底板背對背折疊收合,同時藉由二底板接合處的槽道容置鋼索,使其不致影響折疊動作。其中揉搓按摩組系由二偏心壓輪、二按摩滾筒、一限定套及一軸干構成,二偏心壓輪固定于限定套兩傾斜端上,并以一軸桿穿置,在限定套上設置一齒輪,由一馬達帶動二偏心壓輪作周期性的非同距轉動(即行進路徑略成相對的連續S形,而該按摩滾筒分別設置于二偏心壓輪外側,在其圓周外緣面設有橫向凸肋,并于內側設圓弧按摩粒,當按摩機構產生移位動作時,該二偏心壓輪即對人體靠壓部位行適度的揉搓按摩動作(滑動式按摩而非轉動式),同時藉由人體靠壓的力量及按摩機構的移位,使二按摩滾筒發生摩擦轉動以圓弧按摩粒對人體靠壓部位行適度的指壓按摩動作(斷續性按摩而非滑動連續性),藉以消除背部(或其它部位)肌肉的不適而舒暢筋骨;該指壓按摩組系由二按摩輪及按摩滾筒所構成,二按摩輪的圓周外圓面均有圓弧按摩粒,而二按摩滾筒的圓周外圓面設有橫向凸肋,并于內側有圓弧按摩粒,二按摩輪夾置于相對的按摩滾筒間,以一軸桿穿置四者并樞設于框體后橫片兩側的軸孔上,當按摩機構產生移位動作時,該四者即以人體靠壓的力量及按摩機構的移位而產生摩擦轉動,以圓弧按摩粒對對人體靠壓部位行適度的指壓按摩動作(斷續性而非滑動連續性),藉以消除背部(或其它部位)肌肉的不適,而舒暢筋骨。
本實用新型由于用不同的按摩組對人體進行不同的按摩動作,從而能產生不同的按摩效果,同時藉由彈簧的拉伸提供移位結構,在折疊時能有一活動伸縮長度,另外還由于在底板接合處開設有槽道,使鋼索在按摩床折疊收合后能容置于槽道內,使其不致影響折疊動作,便于收藏且不占空間。
以下附圖和實施例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折疊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搓揉按摩組的平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指壓按摩組的平面圖實施例,如
圖1、2、3所示,按摩床包括底座,移動機構,按摩機構,馬達,控制電路及軟性覆墊。其中,底座,由二底板10、11,背部拴設扣片12,構成折疊式底座主體,并于該二底板10、11接合處的適當位置開設二槽道13、14,同時在二底板10、11兩側各以角鋼15組成軌道16,并在軌道16的起點17及終點18處,各設有微動開關19、20及緩沖器21、22;該移位機構系由前底板10前端設置的滑輪30及后底板11末端設置的滑輪組31構成主體,在二滑輪組30、31間以一鋼索32及一彈簧33連接而成者;該按摩機構40系由二鋼管41、42及二橫片43、44構成框體,在二橫片43、44兩側各具輪軸45及軸孔,在前橫片43上樞設一揉搓按摩組46于軸孔內,并由前橫片43內側延伸板47上裝置的馬達48控制揉搓按摩組46的運轉,而后橫片44上乃樞設一指壓按摩組49,并于中間延伸一支桿50向前越過彈簧33,連接于鋼索32上;該覆墊53中央部位乃具多余可折收的布料,藉上述構件在組合時系將馬達51及控制電路52裝置于底座的后底板11末端,然后將按摩機構放置于軌道16內,最后披覆一層軟性覆墊53,即完成整體裝置;在使用時系將按摩床置于床上,利用控制電路52控制馬達51的運轉,藉以帶動后底板11末端的滑輪組31動作并配合前底板10前端的滑輪30,使按摩機構40沿軌道16前后移位,當按摩機構40觸及軌道16起點17的緩沖器21及微動開關19時,即由控制電路52控制馬達51反轉,使按摩機構40往后移位,待按摩機構40觸及軌道終點18的緩沖器22及微動開關20時,即由控制電路61控制馬達正轉,使按摩機構40往前移位,經由按摩機構40的前后移位并藉揉搓按摩組46與指壓按摩組49對人體的接觸,產生不同的按摩動作,藉以達到按摩效果;當按摩床不使用時,即利用二底板10、11背部拴設的扣片12,配合彈簧33的拉伸特性及軟性覆墊53多余布料的設計將二底板10、11背對背折疊收合,同時藉由二底板10、11接合處的槽道13、14容置鋼索32,使其不致影響折疊動作,且使折疊更順暢。
如圖4、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揉搓按摩組系由二偏心壓輪60、61、二按摩滾筒62、63、一限定套64及一軸干65構成,二偏心壓輪60、61固定于限定套64兩傾斜端上,并以一軸桿65穿置,在限定套64上設置一齒輪66,藉以由一馬達帶動二偏心壓輪60、61作周期性的非同距轉動(即行進路徑略成相對的連續S形,而該按摩滾筒62、63分別設置于二偏心壓輪60、61外側,在其圓周外緣面乃突具橫向凸肋67,并于內側具圓弧按摩粒68,當按摩機構產生移位動作時,該二偏心壓輪60、61即對人體靠壓部位行適度的揉搓按摩動作(滑動式按摩而非轉動式),同時藉由人體靠壓的力量及按摩機構的移位,使二按摩滾筒61、62發生摩擦轉動以圓弧按摩粒68對人體靠壓部位行適度的指壓按摩動作(斷續性按摩而非滑動連續性),藉以消除背部(或其它部位)肌肉的不適而舒暢筋骨;該指壓按摩組系由二按摩輪70、71及按摩滾筒72、73所構成,該二而按摩輪70、71的圓周外圓面均具圓弧按摩粒74,而該二按摩滾筒72、73的圓周外圓面乃突具橫向凸肋75,并于內側具圓弧按摩粒76,該二按摩輪70、71系夾置于相對的按摩滾筒72、73間,以一軸桿77穿置該四者并樞設于框體后橫片兩側的軸孔上,當按摩機構產生移位動作時,該四者即以人體靠壓的力量及按摩機構的移位而產生摩擦轉動,以圓弧按摩粒74、76對對人體靠壓部位行適度的指壓按摩動作(斷續性而非滑動連續性),藉以消除背部(或其它部位)肌肉的不適,而舒暢筋骨。
權利要求1.一種搓揉指壓式按摩床,包括底座,移動機構,按摩機構,馬達,控制電路及軟性覆墊,其特征在于,底座,由二底板10、11,背部拴設扣片12,構成折疊式底座主體,并于該二底板10、11接合處的適當位置開設二槽道13、14,同時在二底板10、11兩側各以角鋼15組成軌道16,并在軌道16的起點17及終點18處,各設有微動開關19、20及緩沖器21、22;該移位機構系由前底板10前端設置的滑輪30及后底板11末端設置的滑輪組31構成主體,在二滑輪組30、31間以一鋼索32及一彈簧33連接;按摩機構40系由二鋼管41、42及二橫片43、44構成框體,在二橫片43、44兩側各具輪軸45及軸孔,在前橫片43上樞設一揉搓按摩組46于軸孔內,并由前橫片43內側延伸板47上裝置的馬達48控制揉搓按摩組46的運轉,而后橫片44上樞設一指壓按摩組49,并于中間延伸一支桿50向前越過彈簧33,連接于鋼索32上;其中揉搓按摩組系由二偏心壓輪60、61、二按摩滾筒62、63、一限定套64及一軸干65構成,二偏心壓輪60、61固定于限定套64兩傾斜端上,并以一軸桿65穿置,在限定套64上設置一齒輪66,藉以由一馬達帶動二偏心壓輪60、61作周期性的非同距轉動,即行進路徑略成相對的連續S形,而該按摩滾筒62、63分別設置于二偏心壓輪60、61外側,在其圓周外緣面乃突具橫向凸肋67,并于內側具圓弧按摩粒68;指壓按摩組系由二按摩輪70、71及按摩滾筒72、73所構成,二按摩輪70、71的圓周外緣面均有圓弧按摩粒,而該二按摩滾筒72、73的圓周外圓面設有橫向凸肋75,并于內側設圓弧按摩粒76,二按摩輪70、71夾置于相對的按摩滾筒72、73間,以一軸桿77穿置該四者并樞設于框體后橫片兩側的軸孔中;覆墊53中央部位乃具多余可折收的布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揉搓指壓式按摩床,涉及醫療器械,包括由底板10、11構成的底座,二底板接合處有槽道13、14,兩側有帶微動開關的角鋼軌道16,移位機構置于軌道16上,由鋼索32、彈簧33連接滑輪組30、31構成;按摩機構40包括揉搓按摩組46及指壓按摩組49置于同一框體中,和移位機構相接;通過置于底座的控制電路驅動馬達帶動按摩機構40可同時實現對人體作揉搓和指壓式的按摩動作,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另一特點是便于折疊,縮小收藏空間。
文檔編號A61H23/02GK2141274SQ9222159
公開日1993年9月1日 申請日期199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1992年11月9日
發明者張鴻均 申請人:張鴻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