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燒傷治療儀器,特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
目前,在治療燒傷過程中,燒傷面暴露治療是其中的一種治療方法。他是將燒傷面暴露于空氣中,不用敷藥覆蓋或包扎,目的是使燒傷面的滲液蒸發變干與壞死組織形成干燥的痂皮,以暫時保護創面,為了避免空氣中的細菌不斷落在創面上,抑制細菌繁殖,目前采用紅外線烤燈進行燒傷面暴露治療,但是紅外線烤燈對于創傷面治療感覺熱痛,效果不盡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治療燒傷并具有抑制細菌繁殖的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這樣的方法實現的,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是采用采用多頭尖端電極與平行鍍鉻銅管正電極以寬距離電暈放電的原理。多頭尖端電極為錐形針尖負電極,鍍鉻銅管電極為圓管或半圓管狀正電極,錐形針尖負電極的尖端與圓管或半圓管狀正電極端之間寬距為35~47毫米,錐形針尖負電極對應圓管或半圓管狀正電極之間所處位置為兩個圓管或半圓管狀正電極的中心處。
兩個正、負電極采用懸空狀安裝在機體上。
電路控制部份是采用220伏交流電,經6千伏整流變壓器,以二倍壓獲得15千伏所需的直流負高壓,電路部份高壓輸出電流的大小,也決定了負離子濃度的大小。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工藝結構巧妙,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而且可以抑制細菌的繁殖,使用起來使燒傷病人感覺涼爽,與紅外線燈的對比第三天痛消失,紅外線燈第6天才使痛消失;癡皮增厚用5天時間,而紅外線燈用6天時間。應用效果十分理想。
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及實施例由以下附圖
給出。
附圖給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及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
見附圖所示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是采用在前后敞開的機殼內裝有兩個電極固定板1,在電極固定板1的一端裝有正電極支撐桿2,在電極固定板1的另一端裝有負電極支撐桿3,在兩個正電極支撐桿2上等間隔排列10~20根圓管狀正電極4,在兩個負電極支撐桿3上等間隔排列9~19根電針桿5,在電針桿5上具有等間距并垂直于電針桿5的錐形針尖負電極6,錐形針尖負電極6尖端指向圓管狀正電極4,電針桿5與圓管狀正電極間隔排列的間距為20~25毫米,錐形針尖負電極6的尖端與圓管狀正電極4端之間寬距為35~47毫米,錐形針尖負電極6對應圓管狀正電極4之間所處位置為兩個圓管狀正電極4的中心處。
負電極支撐桿3的一端連接二倍壓電路輸出口的一端,正電極支撐桿2的一端連接二倍壓電路輸出口的另一端。
在機殼7的前后敞開面上可裝有柵狀蓋8,以使機內具有良好的通風效果。
在機殼7的下部裝有一個可升降支撐件9,在支撐件9的下端具有一個固定座10,在固定座10內裝有電路控制部份,電路控制部分為二倍壓整流電路,變壓器采用6千伏輸出,以二倍壓獲得15千伏所需的直流負高壓,從而使輸出電流達450~550微安,電路控制部份是采用220伏電源。
權利要求1.一種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它包括紅外線烤燈所構成的治療儀器,其特征在于錐形針尖負電極(6)的尖端與圓管狀正電極(1)之間的寬距為35~47毫米,錐形針尖負電極(6)的尖端對應圓管狀正電極(4)所處的位置為兩個圓管狀正電極(4)的中心處。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其特征于電路控制部分的整流變壓器輸出電壓為6千伏,電路負高壓輸出電流為450~550微伏。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其特征于電針桿(5)與圓管狀正電極(4)間隔的排列間距為20~25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非接觸式燒傷治療儀,該裝置是采用在機殼內裝有負電極的尖端與正電極端之間寬距為35-47毫米,負電極對應兩個正電極所處的位置在其兩個正電極的中心處,兩個正、負電極采用懸空狀裝在機殼內,電路控制是采用6千伏輸出,以二倍壓獲得15千伏所需的直流負高壓,該裝置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的特點,而且可以抑制細菌的繁殖。
文檔編號A61N1/00GK2088434SQ9121039
公開日1991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1991年4月6日 優先權日1991年4月6日
發明者曲貴斌, 褚學勝 申請人:曲貴斌, 褚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