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原生骨組織制作骨成型術材料的方法及其所制作的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供給骨形成術使用的一種材料及利用人及動物原生骨組織制造該材料的方法,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為外科醫生提供一種骨的代用物質,該物質具有生理相容、非抗原、骨相容及使骨整合等性能。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制造一種骨移植片,它能被修削成虧缺骨的形狀,供外科醫生使用,這樣的移植片既可用來取代自體移植,從而避免第二個手術位,又可用來作為取代它種非自體移植,從而避免這種移植手術的缺點與危險。
這種材料與先有技術的材料相比有所改進,其優點在于這種材料的制作方法特別適用于修復外科、創傷外科、矯形外科、面顎科或頜科等外科,以及牙科或獸醫科制作移植片,一般說來,這種材料適用制作任何骨位上需要的移植片。
采用替代即取代骨組織并非新的技術,有關這方面的首次科技出版物可追溯到1800年代,后來這方面的文章越來越多,它們所涉及的是非自體移植術及異物移植術,其所用的取代骨組織中的礦物質的相對含量及蛋白質的相對含量根據這些方法可按各種比例變化。在采用人及動物的原生骨的替代物方面,在當時及后來已開發使用了以下下天然礦物質作的移植片珊瑚類、羥基磷灰石、陶瓷或天然合成物,例如可被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材料。
現今,在這個領域中的研究機構正在致力于采用更接近于骨的材料,特別是在其結構及成分上更接近于人骨的材料,以便適于骨移植片形成整體,該骨移植片被植入新結構的機體所接受并且其移入符合俗稱“順從替代物”的機理。
骨是一種在永恒變化中生長的組織,它同時也經歷著骨質的破壞及再生過程。在正常過程中也和被植入了異物材料時一樣由于破骨細胞吸收舊組織而留出了腔隙,在該腔隙中由成骨細胞制造新組織,在被吸收的骨量與新生成的骨量之間總是保持著平衡。
顯然,當被植入的結構越接近于正常骨結構時,上述現象越容易出現。
正因為如此,人們現在喜歡用原生骨組織來制作骨的替代材料。在該原生骨組織中動物的原生骨組織被優先采用,其理由是出于倫理與現實的考慮。
一般地說,局部地去除無機鹽能促使骨移植的整合,因此要進行各種補充的步驟,以便或是力求達到完全去除骨中的蛋白,或是力求影響在骨質中保持相交連的蛋白的性質,或是依然增加這些蛋白的含量。
在以下引證的先有技術中,尤其要提及的是美國專利U.S.4394370,其中考慮通過一種具有交連作用的戊二醛粘合劑,一種由去除無機鹽的粉末狀人骨形成的混合物和重新組成的膠原粉劑融合成一種海綿狀物質。
美國專利U.S.4743259中是把用鹽酸去除無機鹽同借助于被胍從其第二部分萃取出蛋白質使在去無機鹽骨的第一部分中富集蛋白質相結合起來。
此外,在公開號為2582517及2582518的法國專利申請中提出利用局部去除無機鹽及借助于戊二醛的鞣化處理從動物身上,尤其是從牛身上取出骨片。供外科醫生移植的骨片是把牛骨切出的適合形狀的骨片,為此要予先進行一次處理,該處理步驟包括利用有機溶劑如乙醇去除油脂即脂肪,利用鈣萃取劑如鹽酸去除無機鹽和在戊二醛中的鞣化處理以及多次的沖洗。
由上述法國專利申請說明書可以看出,這種鞣化處理已使處理后的骨的特性變好。其原因是它有助于大分子鏈的交連,然而現在對此先有技術的這些建議持有異議,雖然利用戊二醛處理不會引起免疫性能的明顯降低,然而被移植骨的再生并未象所期望的那樣能促進骨移植片的整合,此外化合物如戊二醛,還具有對生物有毒的缺點。
人們可以看到本發明的出發點在于為了使骨移植片良好地整合,用在原生骨中以特有形式保持骨質中的膠原,主要是對于Ⅰ型膠原在能夠保存骨的極其微小的細節的同時,并允許其本身的空間結構保持為一個外部蜂窩狀的植入物的載體。人們也可以看到這些先有技術的處理對骨的膠原與對其它蛋白質的作用看上去差不多,即,為了解除它們的抗原性需要將它們去除或改性。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對利用人或動物的骨組織的處理方法,該方法制作出一種骨的替代材料,它的特征在于以未變性的但去除了抗原蛋白的Ⅰ型膠原作為整體地保持原生骨的結構,它歸結為一個驚人的發現可以在天然骨組織中施行一個有選擇地萃取抗原性蛋白的操作步驟,而仍保持結構中的膠原。
更確切地說,本發明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個有選擇性地萃取和/或變性非膠原性結構的蛋白質的步驟,這是借助于以尿素為基的有選擇性的萃取劑來實現的。在本發明的范圍內采用尿素的水溶液是有利的,其濃度一般取在2至10M之間,最好在5至8M之間。
在對根據本發明的包含使用尿素或類似萃取劑實施的方法進行系統分析后表明,它引起了這樣的反應,其目的在于經過了與傳統方式相同的去脂及局部去除無機鹽后,在原生骨組織中繼續存在的不希望有的蛋白的大分子鏈被拆開了,而同時還使骨結構中的膠原基本上未受到破壞。
在經過傳統的外部清洗處理后,相對于未變性的結構中膠原而言有選擇地消除了骨質中的這種蛋白,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這種沖洗可在溫度為30℃至60℃之間進行,最好在45℃至55℃溫度中進行。它是以對骨外科移植材料最后的特性有利的這樣一種方式實現的即在對蛋白質合乎要求的去除及對未鞣化形式的膠原的保持之間取得一種折衷。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特征,該方法可以包括重復使用尿素有選擇萃取的重要步驟,其中最好將尿素與另一種能分開二硫化物橋的試劑,如乙基硫醇相結合起來使用,每次完成該步驟后均跟隨一次合適的沖洗步驟。
此外,整個方法中可以包括另外各種與傳統方式相同的步驟,并在它們中間尤其包括一種用離子溶劑萃取的步驟,該離子溶劑尤其是被用作一種鹽的水溶液,例如氯化鈉的水溶液。
應該指出,在本發明的實際實施中所使用的萃取劑可以很容易地從對于機體沒有任何毒性的化合物中選取,而不會出現例如在先有技術中所采用的戊二醛的現象。
在優選的各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制作出一種骨材,其中用通用的分析技術可以觀察到結構中膠原的成分,其有利的比例在20%至40%之間,最好是在25%至35%之間。
顯然,在處理結束后所獲得的材料中沒有含有全部的原始膠原,從中可以發現,只保存有去過油脂干燥骨的有機物的90%左右,其中Ⅰ型膠原占95%左右、Ⅲ型膠原占5%左右,其中的Ⅰ型膠原的特征為由包含二個Ⅰ型阿爾法-1鏈和一個Ⅰ型阿爾法-2鏈的螺旋狀排列的三個多蛋白酶鏈構成的,Ⅲ型膠原包括三個相同的阿爾法-1鏈。然而在傳統的去脂和去除無機鹽的操作時,只有被易于萃取的膠原與其它蛋白質同時被去除。而當用尿素對先前未被去除的其它蛋白進行改性時,這種結構膠原被大部分保存下來,并未受到侵蝕,這些未被去除的蛋白主要是由抗原性的蛋白多糖或糖蛋白構成的。
然而根據本發明獲取的材料的性質,尤其是其骨整合能力,以及機械性能與容易成形的性能,看來這些性能確實與存在原始膠原的這些成分有關。這些原始膠原結合在微孔結構中,并主要是由Ⅰ型膠原構成的。還應指出的是,本發明一般說來能產生以相當富集的Ⅰ型膠原形式存在的膠原,其含量例如可高達含97%,而Ⅲ型膠原的含量則為3%。
利用公知的對膠原類型定性分析的技術對所得到的材料進行檢驗,例如或通過與Ⅰ型抗原性抗體起反應后由免疫熒光法檢驗膠原,或是使其與溴化氰起反應以獲得能顯示的多種肽混合物,并根據它們的分子量將該混合物進行分離,然后用電泳法進行分析。
根據本發明的材料通常所含有的成分在以下范圍內水 2-10或小于10脂類 1-15或小于15灰狀物(Cendres) 40-65
鈣 10-25磷 5-20鈣/磷(Ca/P) 1-2.2蛋白 30-45膠原 20-40下面結合具體例子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的方法及其制作的材料在臨床上的應用。當然,這些例子決不是對發明的限定。
例Ⅰ骨塊材料的制備使用例如從屠宰場取得的剛屠宰過的牛的骨骺或骨干中予先切下的骨塊材料。根據具體的應用,優選海綿狀骨(骨骺)或皮下層骨(骨干)。在本例中,由于希望有很好的抗壓能力,最好是對骨骺橫向地,并與桿狀網垂直地進行切割。
首先將該骨塊按照傳統的骨組織去脂步驟利用氯仿/甲醇或乙醇/二氯甲烷的混合物進行處理,該去脂混合物的加入量按取下的每單位重量新鮮牛骨部分約為10單位體積(10l/kg)加入。該步驟能夠提取與骨的網狀結構交連的自由脂肪、脂肪酸、脂蛋白。在這里是以下列方式完成的400克牛骨塊利用4升氯仿-甲醇混合物(2/3-1/3)進行處理,在處理溫度為4℃下處理24小時,并不斷攪拌。
在以后的操作中除非另有說明,都將采用按每單位重量的牛骨部分加10單位體積混合物的比例來進行。
然后,使這些骨塊經去除無機鹽的處理,即將其與0.6M的鹽酸在4℃溫度下保持接觸6小時。該步驟與傳統方式相同,但可依據如在法國專利2582517中所述的方式采用變更的條件,即利用每升摩爾濃度在0.1M及1M之間的鹽酸溶液,或是其它礦物酸溶液,例如羧酸及/或一種能復合骨中鈣的有機劑,例如四醋酸乙二胺進行處理。
作為變型,可以延長與HCl接觸的時間,例如為36小時。根據這個處理時間,可以使材料的硬度提高一些,以適合在將來應用中對硬度的要求。
在這個去除無機鹽過程中,還可以去除一部分由與骨膠原的網狀結構相交連的羥磷灰石形成的離子,以使得所保留的骨膠原對即將進行的萃取處理更有效地進行。
隨后的步驟是借助與氯化鈉的水溶液的接觸進行萃取將該骨塊放在4升1M的氯化鈉溶液中在溫度為4℃下攪拌36小時。
這個萃取步驟使得骨材去除了最易溶解的或最新合成的大分子成分。在萃取時可發現在先前處理后仍然存留的脂類、蛋白多糖及膠原。該步驟不能使骨膠原網狀結構變性,但是在隨后的一些萃取步驟中,最堅固的材料組分被破壞之前,幾種組分會被部分地萃取出來。
接著就進行本發明的重要步驟,根據這個重要步驟,將骨塊與4升8M的尿素在室溫(20℃)下保持接觸6個小時。
該步驟可以萃取這樣的分子蛋白多糖及糖蛋白,其中包含的結構糖蛋白是在骨中具有極強抗原性的分子,可是沒有使太多的可與膠原交連的網狀結構產生同樣的變性。
對此萃取還附加了一次新的具有相似目的的萃取,它是利用4升含有0.2%的乙基硫醇的8M尿素溶液,在室溫下處理24小時。
在這兩次有選擇性的萃取步驟全部結束時可以發現已經萃取出糖蛋白,非膠原成分或至少使它們有效地變了性,并阻止了受滲入到骨的網狀組織的大分子成分中的糖蛋白的自然抗原性排斥的移植物質。
然后將上述操作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溶液及反應物利用4升55℃的蒸餾水沖洗24小時。
接著,利用pH=7.4的0.4M磷酸鈣緩沖劑進行處理,該處理在35℃下伴隨攪動地進行48小時,該次操作后隨即用2升乙醇在室溫下進行沖洗24小時。
用純凈水的沖洗可以去除,或是說繼續地萃取出脂類、蛋白多糖、膠原及糖蛋白。所采用的處理溫度應能抑制在組織中有毒酶的活性,也即降低來自于內生的,或外生的如源于細菌的蛋白酶,以及其它溶性酶的活性。
當用磷酸鈣緩沖劑提取時,會繼續地去除基體的成分和/或仍然可能存在于骨的網狀結構中的脂類。以及可能再平衡骨中的鹽類。
最后,在一個酒精槽中進行清洗,可使仍然與膠原網狀組織有弱交連的化合物,尤其是使剩余的脂類的萃取更干凈,但尤其是方便了以后的分離操作。
事實上,根據本發明,為了獲取骨形成術材料接受處理的骨片最后經過滴除水份,用乙醇沖洗及在通風的烘箱中干燥,它們同樣還可以經受冷凍及/或冷干,以便貯存直至使用它們為止。供單個使用的骨片能容易地加工成適合使用的形狀。也即此種骨材可取各種不同的尺寸的平行六面體的塊狀、截錐狀、層狀,中心骨髓的桿狀及園盤狀等。這些確定的形狀即可適于保存條件又便于電離輻射殺菌。
例Ⅱ 分析研究最后獲取的材料經過了顯微、生物化學及化學檢驗。
a)光學顯微、光照及偏振光照檢驗
該檢驗表明骨組織的結構得到保持;尤其發現海綿狀組織的柱狀網的特征結構;還特別證實了膠原仍處于原來的排列,這點非常清楚地使根據本發明的材料區別于現有技術可能制作出的產物,后者是在某種載體上帶來外生的膠原。
b)熒光顯微檢驗該檢驗能夠顯示出具體的層結構的特征,它們是非常近似自然骨的層結構的。Ⅰ型膠原的特征顯示是利用專一的Ⅰ型抗膠原抗體來完成的。
c)生物化學檢驗利用溴化氰作的試驗證實了其膠原正是Ⅰ型的,提高肽阿爾法1CB7和肽阿爾法1CB8蛋白的存在量。肽阿爾法1CB6蛋白的存在證明了鏈的交連,因而也就證實了部分地保持了其空間結構。同樣地也觀察到阿爾法CB3的存在。
這些與標準物質比較的結果表明了存在Ⅰ型膠原所具有的特性。
d)化學檢驗用根據例Ⅰ的方法完成的4份產物進行分析的平均數值得到以下結果劑料 平均值% 端點值脫出的水 6.8 6.3-7.3脂類 10.8 7.4-14.0灰狀物(Cendres) 48.4 44.6-53鈣 16.8 15.5-18.0磷 11.5 8.8-13.4Ca/P 1.49 1.22-1.86蛋白 36.8 35.4-38.5膠原 30.2 29.5-30.7例ⅢA制備粉末材料從牛骨中取出的骨塊,除去需要考慮截面的定向情況外,總是按照在例Ⅰ中所述方式處理。然后將所處理的骨塊磨成粉末,該粉末可按下述方法使用。
例ⅢB制備用模子制成的材料作為變型,將不同粒度的粉末借助于粘合劑用模子制成所需形狀的骨塊,該粘合劑最好是源于生物的,但也可根據應用的情況采用能被生物降解的合成聚合物。
在本例的具體情況中,使用了一種作為溶劑并按照血管再形成術進行成形的材料,它是這樣的材料對1份骨粉加1至10份的能被生物降解多乳族(Lasérie des Polylactique)的合成聚合物。也可采用對100份骨粉加1或2份的血纖維蛋白,粉末的粒度等級在1000至250μ之間變化。
最后的生成物應由輻射殺菌并且以適于以無菌包裝方式存放。
例Ⅳ方法的變型如例1中那樣處理牛骨塊,只是在用酒精作最后的清洗前,在用蒸餾水清洗前或后,增加一個新的去脂步驟,即用一種氯仿及甲醇的混合物或是由乙醇及二氯甲烷的混合物進行處理。
這個步驟能使交連的骨網狀結構的去脂更為完善,并清除了仍與骨網狀結構保持交連的脂類物質,脂肪酸或脂蛋白。增加這一次去脂例如可以在更好的條件下獲得按照例Ⅲ制作的粉末,以便使其中剩余脂類的成分最好小于5%。
同樣地,還可以適當地增加兩個附加的去脂步驟,這樣就能獲得一種產物,其剩余的脂類完全可以略去不計,也就是為1%或低于1%的數量級。
當然,在該種條件下,其它成分的相對百分比也發生了變化。
另一方面可改變各個處理步驟中的條件,尤其是濃度,接觸時間及溫度方面的條件,對于要處理的三維尺寸可在8至30厘米之間變化的整塊骨來說,這些條件的范圍限定如下利用離子溶劑的提取,它是借助一種0.5至2M的NaCl溶液在溫度為2°至5℃下,處理12小時至36小時而完成。
尿素水溶液,其濃度在5至10M之間;
尿素中的乙基硫醇水溶劑,其中包含0.1%至0.5%體積的乙基硫醇;
在這個溶劑中可選擇萃取時間范圍是在室溫下為12至36小時之間。
這樣就制取了令人滿意的骨形成術材料,其分析結果處在以下范圍中灰狀物(Cendres) 50%至62%脂類 0.5%至5%干化損失 7%至10%蛋白(Kjeldahl) 33%至45%鈣 15%至22%磷 10%至17%Ca/P比例 1%至2.2%膠原 33%至38%(該膠原的劑量測定是根據羥脯氨酸測定的)在本發明的變型中可獲得同樣的產物,它們是用例Ⅲ中所述的那種粉末構成的。
例Ⅴ對一歲被腌割的雄貓的臨床觀察該貓是因在一次事故中(被汽車引起創傷性休克)造成了右股骨(在靠近粗隆及干骺端部位)的粉碎性骨折。利用本發明的骨成形術材料,在自創傷后的第8天用下述技術施行了手術按照傳統的骨折病灶手術方式將一個按照例Ⅰ制取的骨塊嵌入到重新構成的股骨干的粗隆塊中,然后借助于小尺寸的Pérot外部固定件(直徑為2mm的帶螺紋的貫穿術用的固定骨折的釘子)使股骨骨干重新復位使其愈合。
該動物完全重新恢復了行走,跑及跳的功能,在第60及90天時進行的X射線檢查表明了骨的恢復是令人滿意的,移植片也參與了整合。該手術避免了骨折引起的并發癥,這種并發癥可能在肢體非愈合的情況下截肢的化膿感染引起的。
例Ⅵ德國牧羊大該動物因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而造成了具有碎骨片的粉碎性股骨干骨折。很快地對它施行了手術并裝入了一個異體移植片,該移植片是用如在例Ⅰ中處理的牛骨塊制備的,在該骨塊中這樣地修削移植片,以便獲得一個適于股骨干連接端榫槽的鑲嵌移植片。骨合成鑲嵌的固化是利用放置一個Pérot筆直的板及借助于在股骨骨干中的直徑為3.5mm的固定螺絲來實現的。
該動物在一些天以后恢復了站立。在第30天及60天由X射線的檢查表明鑲嵌的穩固性及移植片的整固。
例Ⅶ利用本發明的粉末狀材料用于一位女患者左上側門牙末端的切牙手術根據傳統的技術施行手術,切開連同切除囊腫的半月形牙切口及利用CO2激光器對該部位進行消毒。再置入根據本發明例Ⅲ制作的粉末狀材料,將該材料與消過毒的生物血清混合,并將其壓入帶血的牙骨晶洞內部,然后將牙齦的皮瓣置到原位并縫合,再拍攝一張X射線檢查照片。
在第8天的觀察已可以看出愈合極好。在第8天拍攝的X射線照片表明其愈合比使用它種傳統方式中使用的填牙材料有更好的質量根據本發明的材料對X射線的不透明程度可知其接近于人的牙齦骨。
在第15天及1月時的X射線檢查證實了該結論。其愈合已經完善,并未顯出任何異體排斥現象。
X射線的照相檢查證實了骨粉的“整合”,也即根據施行該手術醫生的經驗,相對于利用其它公知的市場上的補牙材料作過的結果來說,這完全是一種異乎尋常的成功。
例Ⅷ利用本發明的材料對一位50歲女患者的牙周組織的兩個囊包施行摘除手術在切開從左上中心門牙延伸到左上第二臼牙上的皮瓣后,通過完全刮除牙垢和切除神經根部并進行表面處置的操作來對牙骨部分和囊包進行消毒。
借助于CO2激光器除掉在皮瓣上及在囊包內部的牙齦部位的肉芽組織,然后對骨膜及囊包利用生物血清沖洗。
再使用根據例Ⅰ中的兩片骨塊材料,對這些無菌骨塊在嚴格無菌條件下修削到所需尺寸,將這兩片骨塊一起置入,以保證緊密的接觸及作為骨折的固定措施。這個操作完成后,再將皮瓣置位并進行縫合。
在去掉外科包敷物和拆掉縫合線,以及清洗凈手術位后的第8天可觀察到,有一些縫合針腳(2個)松開了,這兩個骨塊的搭接是不完善的,因為它們仍隱約可以分辨出。盡管如此,該手術的愈合仍是令人滿意的,是非常少見的事例,原來在骨膜部位上是裸露的地方,一個新的牙齦如同正常發育的一樣正在骨的上面發育。因此根據本發明的材料得到新牙齦的“認可”。這些是由X射線照象的檢查結果證實的。
在第15天時,根據本發明的材料制備的這兩片骨塊已被遷移的皮瓣及在剝離部位上的牙齦完全地復蓋了。
這就通過人齒齦骨的“中性化”或它的囊包結構證實了根據本發明的材料的完全整合以及宛如由骨膜上重新長出一個新的牙齦。
在一個月后的最后X射線檢查可以證實這兩片骨塊已在其部位上完全地整合。沒有顯示出任何異體排斥現象。此外,牙齒不再松動,牙齦的外觀恢復正常,這對手術后出現縫合問題來說,真是一個例外。
權利要求
1.利用對人或動物的骨組織的處理制作一種骨形成術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至少一個非膠原結構蛋白的選擇萃取和/或變性的步驟,它是借助于以尿素為基的有選擇性的萃取劑來實現的。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尿素是水溶液狀態的,其濃度在2至10M之間,并最好在5至8M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選擇萃取步驟前,對所述骨材料用與公知方式相同的去脂及去除無機鹽的處理。
4.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脂處理是利用與一種氯仿/甲醇或乙醇/二氯甲烷的混合物來實現的,該混合物按1份重量的骨塊約為10份體積比例(10l/kg)加入。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去除無機鹽處理是借助于一種鹽酸溶液來實現的,它的摩爾濃度為0.1M至1M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選擇性萃取步驟之后接著一個附加的有選擇性提取步驟,該步驟借助于添加了乙基硫醇的尿素水溶液,該乙基硫醇的濃度最好在0.1%至0.5%體積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選擇性提取步驟之前經過一個在一種離子溶液例如氯化鈉溶液中可溶成分的萃取步驟。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權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選擇性萃取之后,至少包括一個去除變性結構的糖蛋白的沖洗操作。
9.根據權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沖洗操作在低于60℃溫度下進行。
10.根據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沖洗操作是借助于溫度在30℃至60℃之間最好為45°至55℃之間,用蒸餾水來完成的。
11.一種骨形成術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與未變性Ⅰ型膠原整體地保持原自然骨結構。
12.根據權利要求11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結構膠原,其比例在20%至40%之間,最好為25%至35%的范圍內。
13.根據權利要求11及12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該材料包括脂類的比例小于15%,蛋白的比例在30%至45%之間,鈣的比例為10%至25%,磷的比例為5%至20%,水的成份低于10%、Ca/P的比例最好在1至2.2之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1至13中一個權利要求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該材料是以下列幾何形狀存在的平行六面體、截錐、層狀、中心骨髓的桿狀塊及園盤狀塊;或者是粉末;或者是用一種溶劑的粉末混合物,該溶劑最好是源于生物的例如血纖維蛋白,或源于合成物的如能被生物降解的一種合成聚合物。
15.根據權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權利要求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方法制作的。
全文摘要
本方法涉及一種利用對人或動物的骨組織處理制作骨成型術中所使用的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包括一個對非膠原性蛋白有選擇性提取及/或變性的步驟,該步驟是借助以尿素為基的有選擇性的提取劑來實現的。
文檔編號A61F2/28GK1052430SQ90109859
公開日1991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1989年11月22日
發明者羅伯特·彼尼法克, 米歇爾·佛利, 帕伯勞·戈爾蒂史密特, 檐恩-比爾·勞恩特拉德, 檐克威斯·盧克斯 申請人:特朗費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