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283033閱讀:620來源:國知局
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屬于脈搏傳感器【技術領域】;其技術要點包括腕帶,其中所述腕帶上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內設有脈搏傳感模組,所述脈搏傳感模組由依序疊加設置的框架、壓電薄膜和傳感觸頭組成;所述框架上設有與壓電薄膜相對應的震動變形工作腔,所述壓電薄膜的正負極通過導線與外部數據收集儀器連接;在傳感觸頭外側設有定位壓板,所述脈搏傳感模組通過定位壓板壓緊固定在腕帶上,所述傳感觸頭與人體相接觸;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體積小且攜帶方便的接觸式脈搏傳感器;用于人體監測。
【專利說明】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脈搏傳感器,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背景技術】
[0002]脈搏波是人體心血管系統的重要參數之一。當心臟周期性的收縮和舒張時,心室射入主動脈的血流將以波的形式自主主動根部出發沿動脈管系傳播,這種波就是脈搏波。脈搏波在動脈管系中傳輸,并在下游不同位置的各級分支中不斷反射,使脈搏波不僅要受到心臟本身的影響,同時還會受到流經各級動脈及分支中各種生理病理因素如血管阻力、血管壁彈性和血液黏性等的影響,因而從下游外周動脈反射回來的反射波強度和波形隨不同的生理病理因素變化將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從脈搏波中提取人體的生理病理信息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的依據,歷來都受到中外醫學界的重視。
[0003]現有技術中,使用壓電材料制作的裝置,通過機械能向電能的轉換將脈搏波轉換為電壓輸出,是最常見的脈搏波測量方法,以壓電傳感器測定動脈壓力變動是公知技術。其實現方式為通過將壓電式傳感器單元放置人體動脈表面上,通過感受動脈帶來張力變化來測定血管內的壓力狀態。動脈直徑通常為1.2_?3.5_,為了能夠精確的檢查到動脈引起的壓力變化,需要將傳感器盡量覆蓋在動脈的上方。
[0004]在傳統的脈搏波檢測中,干擾與舒適度常常是一個主要問題。為滿足在生活場合中進行連續監測,功耗也是一個主要問題。
[0005]傳統上基于機械能檢測的脈搏波傳感器要求被檢測者采取特定姿態,并采取緊壓的方式,以克服干擾信號,滿足血流壓力可以被清晰的傳導和識別。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體積小且攜帶方便的接觸式脈搏傳感器。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包括腕帶,其中所述腕帶上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內設有脈搏傳感模組,所述脈搏傳感模組由依序疊加設置的框架、壓電薄膜和傳感觸頭組成;所述框架上設有與壓電薄膜相對應的震動變形工作腔,所述壓電薄膜的正負極通過導線與外部數據收集儀器連接;在傳感觸頭外側設有定位壓板,所述脈搏傳感模組通過定位壓板壓緊固定在腕帶上,所述傳感觸頭與人體相接觸。
[0008]上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中,所述的腕帶由相互貼合的內層和外層組成,所述定位槽設置在內層上,所述內層的厚度與脈搏傳感模組的厚度相適應。
[0009]上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中,所述的框架、壓電薄膜、傳感觸頭和定位壓板上分別設有相互對應的連接通孔,所述框架、壓電薄膜、傳感觸頭和定位壓板通過鉚釘穿過連接通孔鉚接。
[0010]上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中,所述的傳感觸頭由硅膠固定平臺和設置在硅膠固定平臺上的至少一個硅膠觸頭組成,所述定位壓板上設有與硅膠觸頭相適應的定位通孔。
[0011]上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中,所述娃膠觸頭位于殼體外部分的高度為I?5mm o
[0012]上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中,所述硅膠觸頭共有兩個,兩個硅膠觸頭間隔設置。
[0013]上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中,所述硅膠觸頭與人體相接觸的端部為弧形結構。
[0014]上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中,所述框架為PVDF材質制成的支架,所述壓電薄膜為PVDF壓電薄膜。
[0015]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框架和壓電薄膜巧妙配合,使脈搏傳感模組具有下述的優點:
[0016](I)很好的柔韌性,可貼附任何形狀的手腕脈搏區。
[0017](2)使脈搏傳感器更微型化,厚度可小于2mm。
[0018](3)簡化了壓電薄膜傳感器的加工工藝,大幅提高了生產合格率和降低了產品生產成本。
[0019]同時,通過采用鉚釘鉚接的方式固定脈搏傳感模組,使傳感觸頭可以充分頂緊壓電薄膜,使壓電薄膜處于繃緊的工作狀態,當傳感觸頭有震動時,壓電薄膜能夠充分接收并轉換為變形量,產生震動電荷信號,顯著提高傳感器的抗干擾性和檢測靈敏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壓電薄膜與框架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腕帶1、內層la、外層lb、定位槽2、框架3、震動變形工作腔3a、壓電薄膜4、傳感觸頭5、娃膠固定平臺5a、娃膠觸頭5b、定位壓板6、連接通孔7。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包括腕帶1,所述的腕帶I由相互貼合的內層Ia和外層Ib組成,在內層Ia上設有定位槽2,所述定位槽2內設有脈搏傳感模組,所述內層Ia的厚度與脈搏傳感模組的厚度相適應;所述脈搏傳感模組由依序疊加設置的框架3、壓電薄膜4和傳感觸頭5組成;所述框架3上設有與壓電薄膜4相對應的震動變形工作腔3a,所述壓電薄膜4的正負極通過導線與外部數據收集儀器連接;在傳感觸頭5外側設有定位壓板6,所述脈搏傳感模組通過定位壓板6壓緊固定在腕帶I上,所述傳感觸頭5與人體相接觸。具體地,所述傳感觸頭5由硅膠固定平臺5a和設置在硅膠固定平臺5a上的至少一個硅膠觸頭5b組成,所述定位壓板6上設有與硅膠觸頭5b相適應的定位通孔,并且,所述硅膠觸頭5b位于殼體I外部分的高度為I?5mm。同時,為提高人體接觸傳感器時的舒適度,所述硅膠觸頭5b與人體相接觸的端部為弧形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娃膠觸頭5b共有兩個,兩個娃膠觸頭5b間隔設置。兩個娃膠觸頭5b能夠方便覆蓋脈搏區域,提高產品檢測的靈敏度。
[0025]同時,所述的框架3、壓電薄膜4、傳感觸頭5和定位壓板6上分別設有相互對應的連接通孔7,所述框架3、壓電薄膜4、傳感觸頭5和定位壓板6通過鉚釘穿過連接通孔7鉚接。采用鉚釘7鉚接的方式固定脈搏傳感模組,使傳感觸頭5可以充分頂緊壓電薄膜4,使壓電薄膜4處于繃緊的工作狀態,當傳感觸頭5有震動時,壓電薄膜4能夠充分接收并轉換為變形量,產生震動電荷信號,顯著提高傳感器的抗干擾性和檢測靈敏度。
[0026]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框架3為PVDF材質制成的支架,所述壓電薄膜4為PVDF壓電薄膜。框架3采用PVDF材質制成,可以與PVDF壓電薄膜有效貼合,保證壓電薄膜4與框架3之間不會松脫,極大地提高了檢測脈搏震動的靈敏度和可靠性。當然,框架3的材質,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彈性和韌性,并且能夠和PVDF膜粘貼相親的易加工材料。
[0027]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脈搏傳感器帶在手腕上,調整好硅膠觸頭5b的位置,連接外部數據收集儀器,即可進行脈搏數據的收集。
[0028]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包括腕帶(1),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帶(I)上設有定位槽(2),所述定位槽(2)內設有脈搏傳感模組,所述脈搏傳感模組由依序疊加設置的框架(3)、壓電薄膜(4)和傳感觸頭(5)組成;所述框架(3)上設有與壓電薄膜(4)相對應的震動變形工作腔(3a),所述壓電薄膜(4)的正負極通過導線與外部數據收集儀器連接;在傳感觸頭(5 )外側設有定位壓板(6 ),所述脈搏傳感模組通過定位壓板(6 )壓緊固定在腕帶(I)上,所述傳感觸頭(5)與人體相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帶(I)由相互貼合的內層(Ia)和外層(Ib)組成,所述定位槽(2)設置在內層(Ia)上,所述內層(Ia)的厚度與脈搏傳感模組的厚度相適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3)、壓電薄膜(4)、傳感觸頭(5)和定位壓板(6)上分別設有相互對應的連接通孔(7),所述框架(3)、壓電薄膜(4)、傳感觸頭(5)和定位壓板(6)通過鉚釘穿過連接通孔(7)鉚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感觸頭(5)由硅膠固定平臺(5a)和設置在硅膠固定平臺(5a)上的至少一個硅膠觸頭(5b)組成,所述定位壓板(6)上設有與硅膠觸頭(5b)相適應的定位通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觸頭(5b)位于殼體(I)外部分的高度為I?5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觸頭(5b)共有兩個,兩個硅膠觸頭(5b)間隔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觸頭(5b)與人體相接觸的端部為弧形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接觸式脈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為PVDF材質制成的支架,所述壓電薄膜(4)為PVDF壓電薄膜。
【文檔編號】A61B5/02GK203458374SQ201320596281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2日
【發明者】曹金平, 陳巖, 何國祥 申請人:天津萬合星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