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夏枯草10-15、蒲公英8-12、黃瓜葉6-8、苦蕎頭3-5、八角楓3-5、山慈菇2-4、車前草6-8、一支箭2-4、蒼耳子1-3、金銀花8-10、老君須5-7、青活麻3-4、魚鰍串2-4、淡竹葉5-7、紫花地丁4-6和九龍盤1-3;本發明的中藥具有清熱敗毒、透疹止痛、活血化瘀、殺蟲祛螨、脫濃化腐、生肌長肉的功效,有效的排除人體內的毒素、增加血液循環,對熱毒瘡具有很好的療效,療程短,副作用小。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熱毒瘡多因肺胃蘊熱上升,復感外界毒邪,致使毒熱互結,蘊于肌膚腠理之間所致,熱毒型暗瘡癥狀:胺抱型丘疫為主,胺抱聚集,時有少量黃桐胺液外溢,周圍常有紅暈,自覺疼痛,膿皰消退后,皮膚表面可遺留凹陷性小瘢痕,形如桔皮,胸背常被累及,大便干燥或秘結,數日不行,小便黃赤,有全身營養不良,免疫力差,舌質紅、苔黃燥,現有治療方法大都效果不理想,成本高,副作用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0004]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夏枯草10-15、蒲公英8-12、黃瓜葉6-8、苦蕎頭3-5、八角楓3-5、山慈菇2-4、車前草6_8、一支箭2_4、蒼耳子1_3、金銀花8-10、老君須5-7、青活麻3-4、魚鰍串2-4、淡竹葉5_7、紫花地丁 4_6和九龍盤1_3。
[0005]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夏枯草12、蒲公英10、黃瓜葉
7、苦蕎頭4、八角楓4、山慈菇3、車前草7、一支箭3、蒼耳子2、金銀花9、老君須6、青活麻
3.5、魚鰍串3、淡竹葉6、紫花地丁 5和九龍盤2。
[0006]用量和用法:外涂敷于患處上,每日一次。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具有清熱敗毒、透疹止痛、活血化瘀、殺蟲祛螨、脫濃化腐、生肌長肉的功效,有效的排除人體內的毒素、增加血液循環,對熱毒瘡具有很好的療效,療程短,副作用小。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夏枯草12、蒲公英10、黃瓜葉7、苦蕎頭4、八角楓4、山慈菇3、車前草7、一支箭3、蒼耳子2、金銀花9、老君須6、青活麻3.5、魚鰍串3、淡竹葉6、紫花地丁 5和九龍盤2。
[0009]用量和用法:用2-3倍量水或白酒小火煎煮40-50分鐘,過濾得濾液,外涂敷于患處上,每日5-10次。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陳某,男,45歲,頭部患有熱毒瘡,患處長有膿包,皮膚周圍有紅暈,唇干,尿赤,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燥,涂敷本發明的中藥3天,膿包明顯減小,周圍紅暈顏色好轉,繼續涂敷5天后,膿包完全消失,皮膚恢復正常。
[0011]病案2:雷某,女,27歲;腿部長有熱毒瘡,患處周圍皮膚有紅暈,大便干,舌質紅、苔黃燥,涂敷本發明的中藥2天,膿包明顯減小,周圍紅暈顏色好轉,繼續涂敷7天后,膿包完全消失,皮膚恢復正常。
[0012]病案3:趙某,男,33歲;背部長有熱毒瘡,時有少量黃稠膿液外溢,患處周圍皮膚有紅暈,自覺有疼痛,大便干,舌質紅、苔黃燥,涂敷本發明的中藥2天,膿包明顯減小,周圍紅暈顏色好轉,繼續涂敷7天后,膿包完全消失,皮膚恢復正常。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夏枯草10-15、蒲公英8-12、黃瓜葉6-8、苦蕎頭3-5、八角楓3-5、山慈菇2_4、車前草6_8、一支箭2_4、蒼耳子1-3、金銀花8-10、老君須5-7、青活麻3-4、魚鰍串2_4、淡竹葉5_7、紫花地丁 4_6和九龍盤 1_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熱毒瘡的中藥外敷劑,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夏枯草12、蒲公英10、黃瓜葉7、苦蕎頭4、八角楓4、山慈菇3、車前草7、一支箭3、蒼耳子2、金銀花9、老君須6、青 活麻3.5、魚鰍串3、淡竹葉6、紫花地丁 5和九龍盤2。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495095SQ201310363357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許其樹 申請人:許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