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組份的醫用配制品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臨床常見。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濕滲及皮炎,癬類等皮膚病是常見的多發病,特別是頑固性的皮膚病、濕滲等病癥多以奇癢為主要癥狀,反復搔抓又會使皮膚潰破,組織浸潤滲出,皮膚腫脹,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在急性發作后,紅腫及滲出減輕,進入亞急性階段,可有丘滲及少量丘皰滲,呈黯紅色,有鱗屑及輕度浸潤。慢性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常由急性及亞急性期遷延而成,或自開始炎癥即不十分嚴重,黯紅斑上有丘滲,抓痕及鱗屑。患部皮膚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蘚樣變,有色素沉著或部分色素減退等,病情時輕時重,延續數月或更久。中醫統稱皮膚病為"濕毒瘡"。病因系飲食失節,嗜酒或過食辛辣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遠,致使濕熱內蘊,又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潤肌膚發為本病。或因身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l普。隨著生存環境的惡化,人體遭受越來越多有害物質的侵襲,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各種過敏反應也層出不窮。首先就是要從內因開始調理。中醫在這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西醫認為本病病因復雜,一4殳認為是變態反應所致疾病,可由4妄觸反應、疾病因素、神經功能障礙及內分泌等因素引起。臨床上中醫治療分濕熱型、血虛風燥型和脾虛濕困型皮膚病。以往中醫治療往往忽視全身治療,而只重視局部治療,單純以中藥外用熏洗治療為主:這種方法實踐證明效果不佳,癥狀只可緩解但很容易復發。患者大都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影響生活質量。多數病人雖多方求治,但一般都效果不佳,5導致焦慮、抑郁,進而更進一步加重病情,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質量。臨床上治療這些疾病西醫多采用抗過敏、鎮靜、激素等藥物,如皮膚病平、達克寧、皮康王、皮膚病寧酊等。它們大多為西藥化學成份配制,對于患病時間較短、癥狀較輕的患者,這些藥物尚有一定的作用。但對于病程較長、病情較重的患者來說,這些藥物僅存在暫時的止癢作用,根本無治愈的可能。還有一部份患者在長時間反復用藥后會產生一定的耐藥性,這時就連止癢作用也會沒有了。臨床上采用各種熟知中西藥或其合劑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特別是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類固醇類對皮膚乃至全身會產生副作用,結果是治標不治本,得不償失。臨床上也不乏依然用某些中藥醫治各種皮膚病,但效果也不盡理想。本發明就所針對現在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的療效均不理想,見效較慢,對人體副作用大,且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缺點,發明生產一種見效快、副作用小、抑菌性強的藥物,以解除患者的痛苦。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針對目前市場和臨床實踐中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藥物的療效不理想,見效較慢,且易反復,容易產生抗藥性的缺點,在傳統醫學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采用現代加工方法精心研制而成。本發明對組份藥品的各有效成分科學配伍,是一種見效快、副作用小、抑菌性強的藥物,能有效解除患者的痛苦。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由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組成,'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丹參1()2()份,雞血藤10~20份,凌霄花1020份,當歸102()份,黃芪1()20份,丹皮10~20份,桃仁1020份,金銀花1020份,紫地丁1020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蛇床子10~30份,青黛10~30份,白花蛇草10~30份,地膚子10~30份,白蘚皮10~30份,狼毒5~10份,百部1030份,馬齒莧1030份,苦參1()3()份,紫草10~3()份,枯礬1()3()份,魚腥草1030份,桂皮103()份。所迷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內服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可優選為丹參10~15份,雞血藤K)-15份,凌霄花1015份,當歸10-15份,黃芘10~15份,丹皮10~15份,桃仁10~15份,金銀花10-15份,紫地丁10~15份;所迷外用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可優選為蛇床子10-20份,青黛10~20份,白花蛇草10-20份,地膚子1020份,白蘚皮10~20份,狼毒51()份,百部l()-20份,馬齒莧1()2()份,苦參1()2()份,紫草10~20<分,才古,凡10~204分,魚月星草1()~20^f分,才圭/史1()~204分。所迷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內服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還可優選為丹參()2()份,雞血藤1()2()份,凌霄花1()-20傷、,當歸102(H分,黃芪10-151"分,丹皮1()15^分,才兆仁1()15^分,金銀花10—15份,紫地丁10~15份;所迷外用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也還可優選為蛇床子10~25份,青黛1025^f分,白花蛇草1025份,地膚子1()25份,白蘚皮10~25份,狼毒5~10份,百部10~25份,馬齒覽10-25份,苦參10~25份,紫草10-25份,枯礬1()25份,魚腥草10-25份,桂皮1025份。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內服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也可優選為丹參10-15份,雞血藤1()~15份,凌霄花10~154分,當歸10~15<分,黃芪102(H分,丹皮1()2(H分,書M二102(H分,金銀花10~20份,紫地丁10~20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也可優選為蛇床子15~3()份,青黛15~30份,白花蛇草15~30份,地膚子1530份,白蘚皮15~30份,狼毒510份,百部1530份,馬齒莧15~30份,苦參1530份,紫草15~30份,枯饑1530份,魚腥草1530份,桂皮1530份。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內服藥物在使用時煎湯劑服用,可每日I劑,水煎分兩次服,每7天為一療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內服藥物劑型為膠囊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將所述組份加重量10倍量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時,將3次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5g生藥/mL,抽濾后,濾液的相7對密度為2()"C時1.08;所述濾液流經體積為l()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之后用IO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乙醇溶劑,得到組份藥粉,裝入膠嚢制為膠嚢劑,-爭粒膠嚢裝().4g。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又提供了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中藥組合物的弗'J備方法,夕卜用藥物為膏齊d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照所迷份數比將蛇床子和狼毒用95%乙醇浸泡三次,每次浸泡時間分別為2小時、1.5小時、1小時;每次浸泡后8()85。C熱提取,減輕毒性;所用乙醇與蛇床子、狼毒兩種藥材的總重量比分別為第一次l()倍量、第二次8倍量、第三次6倍量;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的濃縮液,靜置備用;將其余所述組份除枯礬外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后放入耐酸堿浸漬鍋內,在常溫常壓下,與乙醇共同浸漬02()天,將浸漬好的液體及藥渣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然后與前述濃縮液混和;將所述混和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卻,與枯鞏混和研磨成細粉狀,摻入凡士林制成膏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也提供了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外用藥物為凝膠劑時,制備的步驟包括將所述藥物除枯礬外切碎加入到多功能提取罐內,加入重量份數比為3000份的水浸泡30~40分鐘,煎煮1.5小時后,取出第一次煎煮液備用;藥渣加入重量份數比為300()份的水煎煮1小時后,取出第二次煎煮液,將兩次煎煮液合并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重量份數比為1000份的溶液,靜置沉淀24~36小時,吸取上清液,加熱至40~5()。C后加入重量份數比為2份的羥苯乙酯及研細的枯礬,攪拌均勻,在常壓下濃縮成重量份數比為500份的濃縮溶液;將重量份數比為15份的卡波姆-940與重量份數比為3份的聚山梨酯-80及重量份數比為200份的蒸餾水混合,然后將重量份數比為15份的三乙醇胺溶于重量份數比為300份的蒸餾水中,加入前述混合液,攪拌均勻后加入重量份數比的45份的丙二醇,最后與所述重量份數比為500份的濃縮溶液混合,攪拌均勻,即成凝膠劑,直接涂抹患處即可。凝膠劑易涂展,易洗除,無油膩感,能吸收組織滲出液,不妨礙皮膚正常功能,不污染衣物,稠度小而有利于藥物的釋放。缺點是潤滑作用較差,易8失水和霉變,常需要添加保濕劑和防腐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再提供了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外用藥物劑型為噴霧劑時,制備的步驟包括按照所述份數比將蛇床子和狼毒用6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5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入4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然后回收乙醇,過濾得濾液l,備用;將其余組份除枯礬外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入6^!"量的水,煎煮1.5小時,過濾得濾液2,備用;將上述的濾液l、濾液2合并,將枯礬研碎后投入合并液中攪拌;將所述合并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1()~1.15(6()。C)濃縮液;過濾、靜置24小時后與IO倍量的乙醇混和浸泡l()天,裝入醫用噴霧器中即可,使用時可直接噴涂患處。—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外用制劑的使用方法,將制備的外用制劑涂擦,噴涂患處,每天可以3-5次,連續涂擦7天為一個療程。與現有技術相比教,本技術具有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等優點。本發明采用不同藥性的中藥材,進行了科學配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發。能創造較好的社會價值及經濟利益。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繼承祖國的醫學遺產,利用中草藥的資源優勢,是一種安全、方便、價廉、純天然的中藥組合物,用以治療各種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以及其他皮膚病,彌補西藥毒副作用大,對人身體危害大等缺陷。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藥物組份價格低廉,療效好,能達到很好的社會效果及經濟利益。中醫認為,各種皮膚病的內因是脾虛為濕熱所困,運化失職;外因是感受濕熱之邪,充于腠理。久病則正虛邪戀,脾虛濕困,或血虛生風生燥,風燥郁結,肌膚失榮。《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肺之合皮毛,其榮毛也。"故肺氣虛時則皮膚失去滋養而致干燥無光澤、毛發枯槁,甚則濕疹皮膚病。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記載"諸久瘡者,內熱外虛,為風濕所乘,則頭面身體皆生瘡"。《靈樞.決氣》中記載"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根據中醫四診八綱分析,皮膚病病因可歸納為風、濕、熱、-條四大類,而且這四種病因都互有if關系,例如中醫認為,風邪每多挾熱、挾濕而發生皮膚病,中醫的"熱',"毒"系指引起牛皮癬、手足癬、濕滲、各類皮膚病及皮膚瘙癢、青春痘、痤瘡的病因。雖然皮膚病表現多樣,其主要病因不外乎以上四種,所以治以疏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癡為主要法則。從上述論述中可以看出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乃"本虛標實"之證,"本虛"是指肺脾氣虛,"標實"是指風、濕、熱三邪為患,據此采用"內外同治"之法。內服藥以"標本兼治"立法,方中黃芪、丹參,桃仁補氣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雞血藤,凌霄花活血化淤;當歸安神益智;丹皮,金銀花,紫地丁清毒消腫排膿。諸藥合用益氣固表生肌以固其"本",祛風祛濕殺蟲、消腫排膿以治其"標"。桃仁苦,甘,平為血瘀血閉之專藥。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藥品化義》桃仁,味苦能瀉血熱,體潤能滋腸燥。若連皮研碎多用,走肝經,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經活血行血,有去痹生新之功,若去皮搗爛少用,入大腸,治血枯便閉,血燥便難,以其濡潤涼血和血,有開結通滯之力。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用于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癡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凌霄花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行血去瘀、涼血祛風利濕,清熱解毒,味辛酸,性微寒歸肝、心包經、功能活血散瘀,涼血祛風。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癥瘕、產后乳腫、皮膚瘙癢.《本草衍義補遺》凌霄花,治血中痛之要藥也,且補陰捷甚,蓋有守而獨行。《南寧市藥物志》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排膿生肌之功,治紅白痢。紫地丁清熱解毒,清熱利濕,主治疔瘡,癰腫,瘰疬,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性寒味苦,入心、肝經。配銀花,解毒涼血,消腫散熱之功增強。是清熱解毒的良藥。雞血藤性苦、甘,溫。歸肝、腎經,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活血舒筋;養血調經,《本草綱目拾遺》載其能醫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凌霄花,雞血藤內服是治療血淤不散,養血化淤活血的良藥。當歸其p未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佐之以攻則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營虛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劑,大能散表衛熱,而表不斂者,佐以大黃之類,又能固表。惟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黃芪以補虛為主,能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黃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膿腫化膿生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內含而多種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還能用于預防某些傳染病的發生。《本草逢原》載"黃芪能補五臟諸虛,治脈弦自汗,瀉陰火,去肺熱,無汗則發,有汗則止。,,是增進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藥。丹皮味苦,微寒,能清營分、血分實熱,有涼血止血之功。治溫病熱入營血,迫血妄行。歸肝經。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散痹止痛。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胂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樸損傷,癰肺瘡瘍。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既能清血分實熱,又能治陰虛發熱。《本經》載其"主寒熱,中風契從、痙、驚癇邪氣,除堅癥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金銀花清熱散毒,《本草綱目》載"金銀花,善于化毒,故治癰疽、肺毒、瘡褲……"。自古以來,金銀花常用于清熱解毒,治療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熱、調節免疫等作用中醫認為,金銀花性寒、味甘、氣平,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療熱毒腫瘍、癰疽疔瘡等癥。且兼有宣散作用。金銀花清熱解毒作用頗強。ii中醫認為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病因主要是風濕熱毒之邪郁于肌膚,濕熱搏結,浸淫肌膚而發病。白花蛇草清瀉三焦之濕熱;白蘚皮、苦參、馬齒莧清止痛散熱解毒;枯礬、丹皮收澀斂瘡;地膚子,青黛,蛇床子止癢殺蟲消炎,狼毒散結止痛殺蟲;百部殺菌祛毒療瘡癬;桂皮,魚腥草,除菌消炎。諸藥內外結合,共收清熱祛濕、解毒活血消斑、收斂止癢之功。病久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故肥厚皸裂,纏綿不愈。治應養血潤燥,除濕止癢。內外同施,標本共治。同時應向病人介紹病情,使病人消除對疾病的恐懼感,;飲食方面,宜食富有營養的清淡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食油膩、魚腥、雞鴨羊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接觸過敏源;居住方面,應保持清潔安靜,光線充足,溫濕度適宜,經常通風換氣,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急性期忌用熱水和刺激性的物品洗涂患處。蛇床子性辛、苦,溫;有小毒。歸腎經。主治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本草經疏》載蛇床子,味苦平;《別錄》辛甘無毒;今詳其氣味,當必兼溫燥,陽也。故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除痹氣,利關節,惡瘡。《別錄》溫中下氣,令婦人子服熱,男子陰強,令人有子。蓋以舌能除濕,溫能散寒,辛能潤腎,甘能益脾,故能除婦人男子一切虛寒濕所生病。寒濕既除,則病去,性能益陽,故能已疾,而又有補益也。地膚子性寒,味辛、苦。能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皮膚瘙癢等癥。《要藥分劑》載"入腎、膀胱二經。利小便,清濕熱。治小便不利,淋病,帶下,病氣,風滲,瘡毒,*癬,陰部濕癢。是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外科良藥!紫草性寒,味甘、咸。歸心、肝經。主治涼血,活血,解毒透滲。用于血熱毒盛、斑滲紫黑、/春滲不透、瘡瘍、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水火燙傷。清熱涼血,用于麻滲,熱病癍滲,纟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尿血,血淋,血痢,瘡瘍,解丹毒。《本草正義》載紫草,氣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熱。古以治臟腑之熱結,后人則專治痘瘍,而兼療癍滲,皆涼血清熱之止曰。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葉、竹葉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腸、小腸經,苦寒清熱解毒,甘寒清利濕熱,對癰腫、咽痛、蛇傷等12有較強的解毒消癰作用。一般用于治療瘡毒、咽喉腫痛、腸癰腹痛、毒蛇咬傷,也用于熱淋澀痛、小便不利。是拔毒祛濕的良藥。苦參性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疰尿閉,赤白帶下,陰胂陰癢,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濕瘡,皮膚瘙癢,濟癬麻風;常與白花蛇草結合使用,是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外用良藥。狼毒辛、苦,平。有毒。主治散結,逐水,止痛,殺蟲。用于水氣腫脹,淋巴結結核;外用治濟、癉,殺蠅、蛆。狼毒雖然有一定毒性但少量外用卻是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妙藥。《本經》載其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尤其對慢性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有特效。枯礬能消痰,燥濕,止瑪,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黃癥,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濟癬。《綱目》載"吐下痰涎飲磷,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胂,惡癡,癲癇,疸疾,通大小^f更,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蝎百蟲傷。"青黛性熱,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癥,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味辛、苦,散寒止痛,入肝、脾、胃、大腸、腎經。外用具有比較明顯的止痛與治療效果。《雷公炮制藥性解》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本經》載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是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外用的良藥。魚腥草辛,微寒。歸肺經,入藥,中醫認為其味辛、性寒涼,能清熱解毒、排痛消腫療瘡、利尿除濕、健胃消食,用治實熱、熱毒、濕邪、疾熱為患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單用或配伍復方,內服外用或民間多種食療方法的使用均療效確切。藥理研究,魚腥草主含揮發油,癸酰乙醛魚腥草素等多種成份,對各種致病桿菌、球菌、流感病毒、鉤端螺旋體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體免疫調節功能。百部甘、苦,微溫。歸肺經。其功能主治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用于新久咳嗽,肺癆咳嗽,百日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百部有4艮明顯的抗菌作用。體外試驗時百部煎劑及對百部酒精浸液對多種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鏈球菌、腦膜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與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以及霍亂弧菌、人型結核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百部水浸液在體外對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蘚皮性寒,味苦。主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于濕熱瘡毒、黃水淋漓、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齊癬瘡癩、風濕熱痹、黃疸尿赤。常配合苦參、地膚子等藥同用。《本草原始》載其"治一切濟癩、惡風、齊癬、楊梅、諸掩熱毒。"馬齒茺酸,寒。歸肝、大腸經。適用于痢疾、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熱毒血痢,癰肺疔^,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開寶重定新本草》"馬齒莧,服之長年不白。,,《本草經疏》"長年不白,總言其涼血益血,疾去身輕之功耳。,,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寒熱者,陰虛血熱之候也。中風瘛瘋、痙、驚癇,皆陰虛內熱,營血不足之故。熱去則血涼,涼則新血生、陰氣復,陰氣復則火不炎而無因熱生風之證矣,故悉主之。癰掩者,熱整血癡而成也。涼血行血,故療癰瘡。辛能散血,苦能瀉熱,故能除血分邪氣,及癥堅瘀血留舍腸胃。桂皮性辛、溫,無毒。益肝腎,通經脈,散風寒,除濕痹,暖腰膝,止嘔吐,為陽中之陽藥,性浮,有補火助陽,溫補氣血,引火歸原之功效,有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對皮膚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本中藥組合物內外兼治,養血敗毒,標本兼治,內服外用藥物兩者相互促進,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活血化淤,對人體不產生任何副作用,安全有效,能達到祛病強體的目的。本發明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內服藥物的劑型為膠嚢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丹參200()g,雞血藤2()00g,凌霄花20()()g,當歸2()0()g,黃芪200()g,丹皮2000g,桃仁2000g,金銀花2000g,紫地丁20()0g加重量10倍量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時,將3次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5g生藥/mL,抽濾后,濾液的相對密/復為2(TC時1.08;所述濾液流經體積為l()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之后用l()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乙醇溶劑,得到組份藥粉,裝入膠嚢制為膠嚢劑,每粒膠嚢裝().4g。使用時可以一次兩粒,每日三次。夕卜用藥物膏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所述份數比將蛇床子3000g和狼毒50()g用95%乙醇浸泡三次,每次浸泡時間分別為2小時、1.5小時、1小時;每次浸泡后85。C熱提取,減輕毒性;所用乙醇與蛇床子、狼毒兩種藥材的總重量比分別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第三次6倍量;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的濃縮液,靜置備用;將青黛3()()()g,白花蛇草3()()0g,地膚子3()0()g,白蘚皮30()()g,百部30()()g,馬齒莧30()()g,苦參3()()()g,紫草30()()g,魚腥草3000g,桂皮3000g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后放入耐酸堿浸漬鍋內,在常溫常壓下,與乙醇共同浸漬2()天,將浸漬好的液體及藥渣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然后與前述濃縮液混和;將所述混和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TC烘干后冷卻,與枯風3()()()g混和研磨成細粉狀,摻入凡士林制成膏劑。本發明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外用藥物為凝膠劑時,其制備的步驟包括凝膠所用混和劑為卡波姆-94015g,丙二醇45g,聚山梨酯-803g,羥笨乙酯2g,三乙醇胺15g;將所述藥物蛇床子3()0g,青黛300g,白花蛇草300g,地膚子300g,白蘚皮300g,狼毒50g,百部300g,馬齒莧3()()g,苦參30()g,紫草300g,枯礬300g,魚腥草300g,桂皮300g。除枯礬外切碎加入到多功能提取罐內,加水3000mL浸泡30min,煎煮1.5h,取煎煮液,再加水3000mL煎煮lh,合并煎煮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lOOOmL,加入澄清劑適量,靜置沉淀24h,吸取上清液,加熱至4050。C后加入羥苯乙酯及研細的枯礬30()g,攪拌均勻,常壓濃縮至500mL,即得500mL濃縮液;將卡波姆與聚山梨酯-80及200mL蒸餾水混合,三乙醇胺溶于300mL蒸餾水后加入上述混合液,攪勻再加入丙二醇,再與500mL濃縮液混合攪拌均勻,即得凝膠。使用時可直接涂抹于患處,一天三次。凝膠劑易涂展,易洗除,無油膩感,能吸收組織滲出液,不妨礙皮膚正常功能,稠度小而有利于藥物的釋放,不污染衣物;缺點是潤滑作用較差,易失水和霉變,常需要添加保濕劑和防腐劑。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外用藥物劑型為噴霧劑,制備的步驟包括按照所述份數比將蛇床子3()0()g和狼毒5(K)g用6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蛇床子和狼毒重量之和的5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入蛇床子和狼毒重量之和的4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然后回收乙醇,過濾得濾液l,備用;將其余組份青黛3()00g,白花蛇草300()g,地膚子3()0()g,白蘚皮3000g,百部3()()0g,馬齒莧3()()()g,苦參30()()g,紫草3000g,魚腥草3()()()g,桂皮3()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上述組^分重量之和的8倍量的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入上述組份重量之和的6倍量的水,煎煮1.5小時,過濾得濾液2,備用;將上述的濾液l、濾液2合并,將枯礬300()g研碎后投入合并液中攪拌;將所述合并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1()~1.15(60。C)濃縮液;過濾、靜置24小時后與l()倍量的乙醇混和浸泡l()天,裝入醫用噴霧器中。使用時可以直接噴涂患處。一天三次。本發明的藥效學研究及毒性(以膏劑為例)研究如下1.皮膚刺激性試驗取家兔剃毛,對本發明外用膏劑進行誘導和激發接觸試驗,在24小時和48小時后觀察試驗家兔,均不見皮膚有紅斑及水腫等現象,與陰性對照組無差異。結果表明,該膏劑對皮膚刺激強度近于零,即無皮膚變態反應。2.蓄積毒性試驗報告試驗方法選用20只健康小白鼠,雌、雄各1()只,劑量設計每5天為一期,每期劑量分別為內服膠嚢劑藥物0.10LD50、0.15LD50、0.22LD50、0.34LD50、0.50LD50,此樣品的雌性、雄性小鼠的LD50均為5000m份/k份BW(五個劑量為500、750、1100、1700、250()m份/k份BW)。每5天稱體重一次,調整給藥量,按().lml/l()份BW經口灌胃。2()天后,動物無死亡情況發生,試驗結束,按遞增劑量給受試物20天后,雌性、雄性動物均無死亡情況發生。3.急性毒性試驗16以本發明內服藥物臨床日用量的200倍給小白鼠投食投藥,觀察5日。結果所有小白鼠健存,其活動、飲食、毛發、排泄物未發現異常,未見毒性反應。對白鼠口腔和破損皮膚進行刺激性試驗,未見有刺激性反應和其它不良反應。毒性試驗證明,該藥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安全可靠4.對常見菌抹的抑菌作用固體法抗菌作用以各種試驗菌密集劃線于血皿或普通營養瓊脂平皿上,用8mm打孔器打孔,每孔加入無菌試藥約().2ml,37。C下培養1824小時,觀察抑菌圈的大小,以本發明膏劑為例,判斷其敏感結果如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抑菌圈直徑<9'mm.,抗藥-;抑菌圏直徑>10~14mm,輕度敏感+;抑菌圈直徑>15-19mm,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徑>20~29mm,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徑》30mm,特高度敏感++++。以上體外抑菌試驗表明,本產品對常見的細菌、真菌確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實施例1:陳某,男,28歲,患者主訴因到游泳館游泳,2日后在肋處起不規則紅斑,續則出現成群粟粒至綠豆大丘滲,迅即變成水泡,透明澄清,池部壁發亮,周圍紅暈,患部癢痛,有灼熱感,難以忍受。到醫院治療確診為真菌性皮膚感染,給以爐甘石洗劑、皮膚病平外抹,肌肉注射維生素B6無效。后到我處就醫,使用如下配方內服藥物為丹參l()g,雞血藤10g,凌霄花H)g,當歸l()g,黃芪l()g,丹皮15g,桃仁10g,金銀花2()g,紫地丁2()g;外用藥物為蛇床子15g,青黛l()g,白花蛇草l()g,地膚子15g,白蘚皮l()g,狼毒5g,百部2()g,馬齒莧15g,苦參l()g,紫草l()g,枯礬l()g,魚腥草10g,桂皮15g。內服藥物外用藥物配合使用。外用藥物制成膏劑涂抹。膏劑抹于患處,用藥1日癢痛減,3日水泡消失,7日結痂一備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實施例2:金某,男,31歲,患者主訴患者腳部常發癢起水泡,抓破流水糜爛,腳掌發癢起皮屑,已6年。經診斷為腳氣。抹達克寧,足蘚凈等效果不明顯,容易反復發作。來我處就診,使用本發明外用藥物治療。外用藥物為蛇床子15g,青黛l()g,白花蛇草2()g,地膚子15g,白蘚皮l()g,狼毒5g,百部20g,馬齒莧20g,苦參l()g,紫草l()g,枯礬10g,魚腥草20g,桂皮15g。制成膏劑每日涂抹。7天后復診患者皮損明顯好轉,無糜爛滲出,仍有輕微瘙癢。繼續使用7天后瘙癢感消失,2個月痊愈。隨訪1年無復發。實施例3:方某,女,28歲。患者自述家里養寵物,近一年來右胳膊莫名起紅斑一塊,瘙癢感強,起皮屑,加劇10天。伴食欲不振,大便干。查體見右胳膊處內側皮膚增厚粗糙,脫屑,色素較深,有明顯抓痕。舌邊尖紅,苔黃膩,脈細數。診斷為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用如下配方治療內服藥物為丹參15g,雞血藤2()g,凌霄花l()g,當歸20g,黃芪10g,丹皮15g,桃仁15g,金銀花15g,紫地丁15g;外用藥物為蛇床子15g,青黛10g,白花蛇草15g,地膚子15g,白蘚皮15g,狼毒5g,百部20g,馬齒莧15g,苦參l()g,紫草l()g,枯礬10g,魚腥草20g,桂皮15g。內服藥物與外用藥物配合使用,3d后感覺瘙癢明顯減輕,5d后明顯好轉。一個月后癥狀消失,隨訪l年未復發。實施例4:糞某,女,35歲,患者自述一個月前無明顯誘因身起皮疹,瘙癢嚴重,搔抓后流水,口服酮體芬等藥物治療,外用派瑞松,皮炎平未見明顯療效。就診時患者皮膚瘙癢,心煩失眠,小便黃,大便干。診查軀干、四肢散在紅斑,水皰,對稱分布,境界不清。皮損周圍散在抓痕結痂。舌紅、苔黃膩,脈弦數。西醫診斷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辨證濕熱并重。治法清熱除濕,涼血解毒。使用如下配方治療內服藥物為丹參15g,雞血藤20g,凌霄花l()g,當歸l()g,黃芪2()g,丹皮15g,桃仁20g,金銀花20g,紫地丁20g;外用藥物為蛇床子2()g,青黛10g,白花蛇草2()g,地膚子15g,白蘚皮15g,狼毒5g,百部2()g,馬齒莧15g,苦參10g,紫草l()g,枯礬15g,魚腥草20g,桂皮20g。內服藥物與外用藥物配合使用,5天后瘙癢明顯減輕,1()天后瘙癢消失,繼續使用一個月,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本次臨床試驗共58例。女性30例,男性28例;年齡18~50歲,平均26.91歲;病程4周9年,平均2.01年;皮損分級(度),I級27例,II級22例,ni纟及7例,IV纟及2例。分組情況隨機分為2組。其中1組女性13例,男性10例;年齡18~38歲,平均23.75歲;病程周9年,平均1.28年;皮損分級(度),I級7例,II級9例,III級5例,IV級2例。2組女性12例,男性13例。年齡20~4()歲;平均23.75歲;病程2周~4年,平均0.96年。皮損分級(度),I級12例,II級11例,III級2例。臨床療效I組28例,疾愈4例,顯效16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基愈+顯效+有效)92.86%;炎性皮損痊愈2例,顯效14例,有效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2.14%;非炎性皮損痊愈O例,顯效13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5.03%。II組30例,痊愈3例,顯效12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0%;炎性皮損基愈5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3.33%;非炎性皮損痊愈O例,顯效7例,有效1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78.67%。兩組分別進行總體療效、炎癥性皮損、非炎癥性皮瘆統計分析比較,經"Riditi"統計分析比較,結果3項P值均大于0.05,兩組差異均無顯著性。19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組成,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丹參10~20份,雞血藤10~20份,凌霄花10~20份,當歸10~20份,黃芪10~20份,丹皮10~20份,桃仁10~20份,金銀花10~20份,紫地丁10~20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蛇床子10~30份,青黛10~30份,白花蛇草10~30份,地膚子10~30份,白蘚皮10~30份,狼毒5~10份,百部10~30份,馬齒莧10~30份,苦參10~30份,紫草10~30份,枯礬10~30份,魚腥草10~30份,桂皮10~3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丹參1()15份,雞血藤1015份,凌霄花1()15份,當歸1()-15份,黃芪1()15份,丹皮10~15份,桃仁10~15份,金銀花10~15份,紫地丁10~15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蛇床子K)20份,青黛10~20<分,白^^蟲它草10~20<分,i也月夫子10~20^分,白蘚皮10—20<分,《良毒5~10份,百部10~20份,馬齒莧10~20份,苦參1020份,紫草10~20^分,才古石凡10~204分,魚月星草10~204分,才圭/史10~204分。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丹參1()20份,雞血藤1020份,凌霄花1020份,當歸102(H分,黃芪1()15份,丹皮K)15份,桃仁1015份,金銀花1015份,紫地丁1015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蛇床子10~25份,青黛10~25份,白花蛇草1025份,地膚子1025l分,白蘚皮1025份,狼毒5~10份,百部10~25份,馬齒莧10~25份,苦參10~25份,紫草10~25份,枯風1025份,魚腥草1025份,桂皮1025^分。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丹參1()15份,雞血藤1015份,凌霄花1()15份,當歸10-15^分,黃芪102(H分,丹皮10~20份,桃仁10~20份,金銀花10~20份,紫地丁10~20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為蛇床子1530份,青黛15-30份,白花蛇草15~30份,地膚子15~30份,白蘚皮15~30份,狼毒5~10份,百部15~30份,馬齒莧15~30份,苦參15~30份,紫草15~30份,枯風15~30份,魚腥草15~30份,桂皮1530份。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藥物,在使用時煎湯劑服用,每日l劑,水煎分兩次服,每7天為一療程。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藥物的劑型為膠嚢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組份加重量10倍量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時,將3次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5g生藥/mL,抽濾后,濾液的相對密度為2(TC時1.08;所述濾液流經體積為l()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之后用IO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乙醇溶劑,得到組份藥粉,裝入膠嚢制為膠嚢劑,每粒膠囊裝0.4g。7、一種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為膏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照所述份數比將蛇床子和狼毒用95%乙醇浸泡三次,每次浸泡時間分別為2小時、1.5小時、1小時;每次浸泡后8085。C熱提取;所用乙醇與蛇床子、狼毒兩種藥材的總重量比分別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第三次6倍量;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的濃縮液,靜置備用;將其余所述組份除枯礬外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后放入耐酸堿浸漬鍋內,在常溫常壓下,與乙醇共同浸漬1020天,將浸漬好的液體及藥渣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然后與前述濃縮液混和;將所述混和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TC烘干后冷卻,與枯礬混和研磨成細粉狀,摻入凡士林制成膏劑。8、一種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為凝膠劑型,制備的步驟包括將所述藥物除枯礬外切碎加入到多功能提取罐內,加入重量份數比為3000份的水浸泡3()~40分鐘,煎煮1.5小時后,取出第一次煎煮液備用;藥渣加入重量份數比為3()0()份的水煎煮1小時后,取出第二次煎煮液,將兩次煎煮液合并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重量份數比為H)()()份的溶液,靜置沉淀24~36小時,吸取上清液,加熱至4()~5()。C后加入重量份數比為2份的輕苯乙酯及研細的枯礬,攪拌均勻,在常壓下濃縮成重量份數比為500份的濃縮溶液;將重量份數比為15份的卡波姆-940與重量份數比為3份的聚山梨酯-80及重量份數比為2()()份的蒸餾水混合,然后將重量份數比為15份的三乙醇胺溶于重量份數比為3()()份的蒸餾水中,加入前述混合液,攪拌均勻后加入重量份數比的45份的丙二醇,最后與所述重量份數比為5()()份的濃縮溶液混合,攪拌均勻。9、一種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劑型為噴霧劑,制備的步驟包括按照所述份數比將蛇床子和狼毒用6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蛇床子和狼毒重量之和的5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入蛇床子和狼毒重量之和的4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然后回收乙醇,過濾得濾液1,備用;將其余組份除枯礬外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其余組份除枯礬外重量之和的8倍量的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入其余組份除枯礬外重量之和的6倍量的水,'煎煮1.5小時,過濾得濾液2,備用;將上述的濾液1、濾液2合并,將枯鞏研碎后投入合并液中攪拌;將所述合并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15濃縮液;過濾、靜置24小時后與l()倍量的乙醇混和浸泡10天,裝入醫用噴霧器中。10、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外用藥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采用權利要求7、8或9中任一項所述方法制備的外用制劑涂擦患處,每天3-5次,連續涂擦7天為一個療程。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細菌或真菌性皮膚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內服藥物為丹參10~20份,雞血藤10~20份,凌霄花10~20份,當歸10~20份,黃芪10~20份,丹皮10~20份,桃仁10~20份,金銀花10~20份,紫地丁10~20份;外用藥物為蛇床子10~30份,青黛10~30份,白花蛇草10~30份,地膚子10~30份,白蘚皮10~30份,魚腥草10~30份,狼毒5~10份,百部10~30份,馬齒莧10~30份,苦參10~30份,紫草10~30份,枯礬10~30份,桂皮10~30份。本發明對各種藥物的有效成分進行科學配伍,是一種見效快、副作用小、抑菌性強的藥物。文檔編號A61K33/06GK101518600SQ200910020218公開日2009年9月2日申請日期2009年3月30日優先權日2009年3月30日發明者燕李,娜董申請人:燕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