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及其制作方法,特別是一種利用中草藥制作的祛風除濕的藥品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經苗族醫理和臨床癥治研究,如苗醫中的模狼癥、孟松癥、孟能癥、衣批嗯、啞嗯、死道癥、孟體交癥等病癥,類似于中醫痹癥范疇中的寒濕阻絡癥,濕熱阻絡證,瘀血阻絡證等疾患。相似西醫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的范疇,均系病程長,發病率高的常見病、多發病。目前中西醫對這些病尚缺乏特殊有效的藥物,且病程長,患者需長期服用非甾類抗炎藥及激素藥來解除痛苦。由于這類藥長期服用毒副作用大,病人多不能接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根據苗族驗方在中醫和苗族醫藥理論指導下,結合多年臨床應用組方研究、開發一種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及其制作方法,藥品全部是野生苗藥組方,這些苗藥都是在苗嶺侗山原始森林中集日月精華,采天地靈氣,所造就的純天然物華天寶,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藥源豐富,使用方便,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強身健體之功能,可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惡寒、身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類風濕,關節炎,肩周炎,骨質增生,腰腿疼痛和因疲勞、跌損引起的肌肉腫脹,疼痛,以及瘡瘍,癤腫,皮膚瘙癢等癥。
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它由半楓荷70-120、五香血藤30-70、鉤藤15-45、腫節風15-45、淫羊藿10-30制作而成;本藥品還可以按照重量組份計算,由半楓荷70-120、五香血藤30-70、鉤藤15-45、腫節風15-45、淫羊藿10-30、薯莨30-70、海金沙葉15-45、透骨香15-45、箭桿風15-45、黑骨藤15-45、四塊瓦15-45、追風傘10-30制作而成;具體地說它由半楓荷100克、五香血藤50克、鉤藤30克、腫節風30克、淫羊藿20克、薯莨50克、海金沙葉30克、透骨香30克、
箭桿風30克、黑骨藤30克、四塊瓦30克、追風傘20克制作而成;本發明所述的制劑為外用搽、涂、噴、洗浴的制劑。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的制作方法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將半楓荷70-120、五香血藤30-70、鉤藤15-45、腫節風15-45、淫羊藿10-30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為外用劑型。本發明的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將半楓荷70-120、五香血藤30-70、鉤藤15-45、腫節風15-45、淫羊藿10-30、薯莨30-70、海金沙葉15-45、透骨香15-45、箭桿風15-45、黑骨藤15-45、四塊瓦15-45、追風傘10-30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為外用劑型。具體地說將半楓荷100克、五香血藤50克、鉤藤30克、腫節風30克、淫羊藿20克、薯莨50克、海金沙葉30克、透骨香30克、箭桿風30克、黑骨藤30克、四塊瓦30克、追風傘20克粉碎成為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進行滲漉,用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48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500ml,待續漉液流完后,再加入約5倍量的蒸餾水,以每分鐘1000-1200ml的滲漉速度進行滲漉500ml,收集滲漉液,合并二次滲漉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60攝氏度)的清膏,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調整乙醇含量為28%-60%,灌裝。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本品適應病癥為風寒濕所邪所致的惡寒,身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腰腿疼痛等。苗醫藥理論認為,自然環境影響和氣侯的變化,風寒濕毒侵入人體,引起氣行受阻,血脈不通,氣結血滯,筋肉失養而凝結,故出現惡寒、身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腰腿痛等諸癥。按苗醫兩鋼識病理論,屬苗醫冷病,據“冷病熱冶,熱病冷治”的原則,故主要以熱藥外治之。根據苗醫藥理論,方中半楓荷,性熱,味甜,入冷經,具祛風除濕,舒筋活血的功效,為主藥。五香血藤性熱,味辛甜,入冷經,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箭桿風,性熱,味辛,入冷經,祛風活絡,理氣止痛;黑骨藤性熱,味辛,入冷經,祛風除濕,通經活絡;四塊瓦性熱,味辛,入冷經,散寒止痛;透骨香性熱,味甜,入冷經,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薯莨性冷,味苦,入熱經,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海金沙葉性冷,入熱經,清熱,解毒,利尿,腫節風性冷,味微苦,入熱經,
清熱,解毒,通經;鉤藤性寒,味微苦,入熱經,清熱平肝,上11味藥共為輔藥,為防熱藥過熱,故用少量冷藥以監護,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
本發明中使用的每一味中、草藥的分析半楓荷主治祛風除濕,行氣通絡,用于風寒濕痹,風疹,皮膚瘙癢等癥;五香血藤主治行氣、活血、止痛。治滯脹腹痛,胃痛,筋骨痛,月經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薯莨主治止血、活血、養血,用于崩漏,產后出血,咯血,尿血,止消化道出血,貧血;海金沙葉可以利尿;鉤藤主治清熱平肝,息風受驚。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帛搐妊娠子癇,高血壓癥;透骨香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祛風除濕,順氣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暈,跌打腫痛,風濕關節炎,閉經,風寒感冒,咳嗽哮喘;箭桿風用于驅風除濕、風濕關節疼痛;腫節風具有抗菌消炎,祛風濕,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胃腸炎,菌痢,風濕疼痛,跌打損傷,骨折;四塊瓦能夠舒筋活絡,祛風止痛,抗菌消炎,消腫,用于肺結核,無名腫毒,跌打損傷,風濕性腰腿痛;黑骨藤能通經絡,祛風濕,活血,消炎,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月經不調,口腔炎,乳腺炎,瘡癰;追風傘具有祛風活絡,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風濕痹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小兒驚風等;淫羊藿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癥。
本發明的實施例1將半楓荷100克、五香血藤50克、鉤藤30克、腫節風30克、淫羊藿20克、薯莨50克、海金沙葉30克、透骨香30克、箭桿風30克、黑骨藤30克、四塊瓦30克、追風傘20克粉碎成為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進行滲漉,用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48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500ml,待續漉液流完后,再加入約5倍量的蒸餾水,以每分鐘1000-1200ml的滲漉速度進行滲漉500ml,收集滲漉液,合并二次滲漉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60攝氏度)的清膏,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調整乙醇含量為28%-60%,灌裝成1000-2000ml的搽試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2將半楓荷70公斤、五香血藤30公斤、鉤藤15公斤、腫節風15公斤、淫羊藿10公斤、薯莨30公斤、海金沙葉15公斤、透骨香15公斤、箭桿風15公斤、黑骨藤15公斤、四塊瓦15公斤、追風傘10公斤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為外用劑型。
本發明的實施例3將半楓荷120克、五香血藤70克、鉤藤45克、腫節風45克、淫羊藿30克、薯莨70克、海金沙葉45克、透骨香45克、箭桿風45克、黑骨藤45克、四塊瓦45克、追風傘30克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為外用劑型。
本發明的實施例4將半楓荷70克、五香血藤30克、鉤藤15克、腫節風15克、淫羊藿10克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為外用劑型。
本發明的實施例5將半楓荷120公斤、五香血藤70公斤、鉤藤45公斤、腫節風公斤45、淫羊藿30公斤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為外用劑型。
用法用量1、擦拭取本品蘸濕藥棉用力擦拭患處,擦皮膚發熱,一日一次至數次,每次約20分鐘左右;2、藥浴取本品倒入浴盆中加溫水適量(洗浴時稀釋150倍左右),保持水溫在38℃左右,浸泡全身或患處,每日一至數次,每次半小時,稀釋后的藥水能連用3至4天;3、濕敷先用本品擦拭患處發熱,再將其蘸濕藥棉敷貼患處,上面蓋薄膜并加外套固定,每日一至二次,每次3至4小時;4、熱敷濕敷后,用熱水袋盛熱水熱敷患處,每日一至二次,每次2至3小時。
據我們調查及臨床觀察,按苗醫“冷病熱治”和“熱病冷治”的治則和內病外治的治療方法,對苗族世代相傳,使用悠久,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的苗藥浴療法,進行化學成份、質量標準、藥理、藥效、劑型等方面研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該苗族方藥也進行了利用、補充、完善、提高,由苗族民間流傳的煎劑改為酊劑,將半楓荷等十余味苗族藥材提取、精制而成,該藥除能藥浴外,還能直接擦拭或濕敷、熱敷患處,臨床應用滿意。
經藥效學證明本品有十分顯著的抗炎、殺菌、抑制腫脹形成,消除腫脹及鎮痛作用。該品抗菌面較寬,對革蘭氏陽性,陰性桿菌等有殺菌和抑制作用,有效地防止破損皮膚感染。本品無毒,使用安全,臨床驗證表明通過浸泡全身或患部及拭擦、濕敷、熱敷患處,皮膚接觸藥物后腠理開放,
毛細血管擴張,使病邪由里達表,從汗而解。對痹病和皮膚瘙癢病等疾患有鎮痛、消炎、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藥浴療法是苗醫內病外治的方法之一。患者經二周治療后受累關節功能基本恢復率達80%以上,癥狀,體征減輕和消失率達90%以上,治療有效率達90%以上,具有消炎消腫,改善微循環,修復組織,恢復功能,消除疲勞,強身健體之功效,無毒副反應,使用安全,長期應用,可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力抵抗力。
本藥品除能藥浴外,還能擦拭、濕敷或熱敷患處,特別是藥浴的治療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與水本身的作用直接相關的;水在常溫下為液體,可與身體各部位密切接觸,是傳遞刺激的最佳物質、水以是良好溶劑,可以溶解絕大部分具有醫療作用的物質,因而可以加入各種藥物、水具有很大的熱比和熱容量,能夠持續地對人體釋放熱量或吸收熱量,與空氣相比導熱力也很強(約為空氣的33倍),故利用“溫度”來治病時,大多以水為媒介。水尚具有對流特性,以及其浮力,壓力均可有效地用于治療過程中,當藥物溶于水之后即形成所謂藥浴,與口服及其它給藥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性直接吸收皮膚具有吸收與其接觸的藥物作用,水溶,醇溶及其他溶媒溶解后的藥物均可由皮膚吸收,當然仍以水溶者更為主要,經由皮膚吸收的藥物雖不如口服及靜脈直接,迅速,但可以大理給藥,有持續,和緩,無副作用,不引起胃腸道反應等優點,因此特別適用于慢性病。另外,皮膚,外科某些疾病,藥物直接滲入局部,或直接與致病因素相作用,更具有其他給藥途徑不可代替的優點;加強藥效借助水的特性可使原有藥產加強,如擴張血管藥,采用濕熱法,使物理效應與藥理作用相結合,對某些菌、毒感染,藥液一方面不斷持續給藥,一方面清除局部致病原與代謝產物,要比單純局部外用藥療效好;汽霧吸入水溫高時產生的霧汽,可以將部分藥物成分通過汽霧由口鼻吸收或作用于其他部位粘膜及皮膚,除藥理作用外,尚有濕潤作用,因此特別適用于痹病和皮膚瘙癢病;精神、心理因素通過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過的“洗澡”形式給藥,患者有一種放松愉快的感受,藥浴沒有被醫生“要求”或“強迫”用藥的感覺,更不會有諸如注射及靜脈給藥時的緊張感和恐懼感。因此其身心放松的作用是其他方法無法替代的,如透骨香、五香血藤這些具有香氣的藥物所散發的氣味,可以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達到振奮、安定、松馳、愉悅等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它由半楓荷70-120、五香血藤30-70、鉤藤15-45、腫節風15-45、淫羊藿10-30制作而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這種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它由半楓荷70-120、五香血藤30-70、鉤藤15-45、腫節風15-45、淫羊藿10-30、薯莨30-70、海金沙葉15-45、透骨香15-45、箭桿風15-45、黑骨藤15-45、四塊瓦15-45、追風傘10-30制作而成。
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這種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它由半楓荷100克、五香血藤50克、鉤藤30克、腫節風30克、淫羊藿20克、薯莨50克、海金沙葉30克、透骨香30克、箭桿風30克、黑骨藤30克、四塊瓦30克、追風傘20克制作而成。
4.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這種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為外用搽、涂、噴、洗滌的制劑。
5.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將半楓荷70-120、五香血藤30-70、鉤藤15-45、腫節風15-45、淫羊藿10-30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為外用劑型。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將半楓荷70-120、五香血藤30-70、鉤藤15-45、腫節風15-45、淫羊藿10-30、薯莨30-70、海金沙葉15-45、透骨香15-45、箭桿風15-45、黑骨藤15-45、四塊瓦15-45、追風傘10-30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為外用劑型。
7.按照權利要求5、6所述的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半楓荷100克、五香血藤50克、鉤藤30克、腫節風30克、淫羊藿20克、薯莨50克、海金沙葉30克、透骨香30克、箭桿風30克、黑骨藤30克、四塊瓦30克、追風傘20克粉碎成為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進行滲漉,用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48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500ml,待續漉液流完后,再加入約5倍量的蒸餾水,以每分鐘1000-1200ml的滲漉速度進行滲漉500ml,收集滲漉液,合并二次滲漉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60攝氏度)的清膏,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調整乙醇含量為28%-60%,灌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祛風除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及其制作方法,它由半楓荷、五香血藤、鉤藤、腫節風、淫羊藿等粉碎成為粗粉,然后用乙醇作為溶劑按照常規的滲漉法進行滲漉,再按照現有技術收集滲漉液后將其制作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本品適應病癥為風寒濕所邪所致的惡寒,身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腰腿疼痛等。苗醫藥理論認為,自然環境影響和氣候的變化,風寒濕毒侵入人體,引起氣行受阻,血脈不通,氣結血滯,筋肉失養而凝結,故出現惡寒、身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腰腿痛等諸癥。
文檔編號A61P19/02GK1454645SQ03117640
公開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4日
發明者黃利錦 申請人:貴州黔東南州安平民族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