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肝病、腎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特別是治療肝、腎疾病的中成藥。
肝炎病已成為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乙型肝炎危害更甚,目前表面抗原攜帶者超億,現癥病人數千萬,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肝炎病患者肝內血流障礙,纖維增生,血管受壓,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清蛋白含量改變,致使肝內微循環血流動力學性態變異,中醫則認為肝炎病因是濕熱毒邪所致,病理發展是從濕熱→濕熱未盡→血瘀,因而從清熱利濕、補陽益氣、活血化瘀、去除毒邪、補脾保肝的方法予以治療。腎病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危害人體健康的多發病,其癥狀為少寐多夢健忘,虛熱煩躁。腰膝酸軟或痛,自汗盜汗,口干咽燥,性欲減退,形體虛弱消瘦,市場上補腎壯陽之藥很多,由于選擇不好常會造成腎陰愈虧、腎陽愈甚之結局。中醫認為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肝腎同源、精血同源,腎陰不足可累及肝陰,最終出現肝腎具虧具虛之癥,病情會發展成肝炎、腎炎、肝浮腫、腎浮腫,大量身體毒物排不出去,造成病人生命危險。治療肝腎病藥物很多,但排毒效果不佳。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快速排出體內毒物,清熱利濕的治療肝病、腎病的藥物。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藥物由芫花、甘遂構成,芫花和甘遂的重量配比為1∶0.5~1.5,芫花和甘遂制成粉狀,按重量比例混合,制成粒狀,每粒藥含芫花為0.08g。
本發明的優點是用傳統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用藥精練,配伍合理,寓意明確,制法簡單,藥性均衡,對排毒起重要作用,對內毒素性壞死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改善實驗性膽汁郁滯的高黃狀態,本發明藥品在臨床作了肝腎患者100例,有效率達到85~92%,且復發率小。早期急、慢性腎炎,1~2個療程(1療程為7天)即可治愈;后期腎病,3~4個療程;肝炎腹水、尿毒癥,4~6個療程;對肝腎綜合癥有奇效,標本兼治,不宜復發。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該治療肝病、腎病的藥物由芫花、甘遂構成,芫花和甘遂的重量配比優選值為1∶1,芫花50g、甘遂50g制成粉狀、混合,放入適量大麥面和醋,制成粒狀,使每粒藥含芫花為0.08g。
該藥給晚期腎病患者服用,患者臨床癥狀為浮腫、腹腔有水、有甲肝、患病達十年,住院治療復發,化驗單尿蛋白為4個加號,服用上述藥,每天早飯后4粒,服藥后有下瀉現象,24小時4~6次正常,共服60粒,時間半個月,病情轉好,化驗結果一切正常。用藥期間,禁食鹽或含鹽食品。早期急慢性腎炎,在停藥一周后,再逐漸食用鹽。其他癥狀者,用藥后禁食鹽一百日。代鹽品以淡秋石為宜。忌食鯉魚、公雞、豆、豆制品、香蕉、掛面。食用菜油、香油為宜。多吃蔬菜、瘦肉(瘦肉醮醋吃)、母雞燉湯喝,用藥后火大,宜多吃梨。
該藥給晚期肝炎浮水患者服用,患者臨床癥狀為厭食、厭油、精神萎糜、肝區脹痛、周身發黃、浮腫不消,每日早服4粒、共服120粒,時間一個月,病情好轉,化驗結果趨向正常,病癥消除。
權利要求
1.治療肝病、腎病的藥物,其特征是由芫花、甘遂構成,芫花和甘遂的重量配比為1∶0.5~1.5,芫花和甘遂制成粉狀,按重量比例混合,制成粒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病、腎病的藥物,其特征是由芫花、甘遂構成,蕪花和甘遂的重量配比優選值為1∶1,芫花50g、甘遂50g制成粉狀、混合,放入適量大麥面和醋,制成粒狀,使每粒藥含芫花為0.08g。
全文摘要
治療肝病、腎病的藥物,由芫花、甘遂構成,芫花和甘遂的重量配比為1∶0.5~1.5,芫花和甘遂制成粉狀,按重量比例混合,制成粒狀,每粒藥含芫花為0.08g。本發明的優點是用傳統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用藥精練,配伍合理,寓意明確,制法簡單,藥性均衡,對排毒起重要作用,對內毒素性壞死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改善實驗性膽汁郁滯的高黃狀態,有效率達到85~92%,且復發率小。
文檔編號A61P13/12GK1282588SQ0011063
公開日2001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5日
發明者潘錦蘭 申請人:潘錦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