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包括如下結構:底座、籠身、迷宮墻、樓梯和固定隔墻;其中底座與籠腳為一體成型,底盤嵌入底座內部,籠身四周由鐵絲網由鐵絲連接圍成,籠子由兩個相同的左室及右室組成,左室及右室各分兩層,上下兩層由套嵌式連接,籠子左室及右室兩邊有出入門,出入門上有活動門鉸,一層內部設有迷宮墻裝置,迷宮墻內設有迷宮走道,迷宮墻一端外安放有便盤,迷宮墻另一端的籠子外設有食用漏水斗,籠子的鐵絲網上設有開口,開口下方設有水槽,食用漏水斗通過鐵絲網上的開口伸入到下方水槽,水槽邊上放有可移動球睡榻,可供日常倉鼠推滾玩耍及睡覺,球睡榻旁邊放有食物盤,食物盤位置上方開有可關閉的投食口。
【專利說明】
_種可分居式倉鼠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寵物籠,尤其涉及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養些安靜而又小巧可愛的動物來調劑生活,增添一些樂趣,由于倉鼠部分品種與人親近,且倉鼠嬌巧迷你可愛,因此已成為近年流行寵物,倉鼠是一種領地意識極強動物,不管是公是母,只要兩只成年的倉鼠關在一起總會打架,幾天之后必定有一只會因為打架導致死亡,而目前市場上的倉鼠籠多數是單獨的一個籠子,養一只不成問題,但飼養兩三只就必需要買兩三個倉鼠籠,不僅占地方且極其不便。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采用上下可連通、左右可連通的方式,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分居困難或分居后活動空間不足等技術問題。
[0004]—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包括如下結構:底座、籠身、迷宮墻、樓梯和固定隔墻;其中底座與籠腳為一體成型,底盤嵌入底座內部,籠身四周由鐵絲網由鐵絲連接圍成,籠子由兩個相同的左室及右室組成,左室及右室各分兩層,上下兩層由套嵌式連接,籠子左室及右室兩邊有出入門,出入門上有活動門鉸,一層內部設有迷宮墻裝置,迷宮墻內設有迷宮走道,迷宮墻一端外安放有便盤,迷宮墻另一端的籠子外設有食用漏水斗,籠子的鐵絲網上設有開口,開口下方設有水槽,食用漏水斗通過鐵絲網上的開口伸入到下方水槽,水槽邊上放有可移動球睡榻,球睡榻為兩用型,可供日常倉鼠推滾玩耍及睡覺,球睡榻旁邊放有食物盤,食物盤位置上方開有可關閉的投食口。由于鼠類洞穴生活的習性,在籠子內部設置迷宮墻以貼近洞穴場景,使其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迷宮墻為可拆卸型,可隨意變換迷宮走道增加樂趣。
[0005]其中,一層設有通向二層的樓梯,由于樓梯是弧形樓梯,彎曲跨過連接兩個斜對角,因此倉鼠可以輕易地攀爬上下,二層內設有迷宮墻裝置,迷宮墻內設有迷宮走道,迷宮墻一端外安放有便盤,迷宮墻另一端外放有可移動球睡榻,球睡榻為兩用型,可供日常倉鼠推滾玩耍及睡覺,球睡榻旁邊放有食物盤,食物盤位置上方開有可關閉的投食口,食物盤邊上的籠子外設有食用漏水斗,籠子的鐵絲網上設有開口,開口下方設有水槽,食用漏水斗通過鐵絲網上的開口伸入到下方水槽,水槽邊上開有樓梯入口,在不需要上下兩層連通時可將球睡榻移至樓梯入口塞住,需要上下兩層連通時可將球睡榻移開。
[0006]籠子左室及右室中間由固定隔墻隔開,固定隔墻上開有活動門,活動門上有固定裝置,需要分居時可通過固定裝置關閉活動門,需要一起玩耍時可通過固定裝置打開活動門。
[0007]籠子的頂部設有頂蓋,頂蓋上裝有頂蓋拉手,天氣冷時可加上頂蓋,炎熱時可握住頂蓋拉手打開頂蓋。
[0008]本發明設計充分利用了空間,在飼養數量較多時方便輕松,使分室飼養的倉鼠也能夠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省去群養造成互相廝殺死亡的煩惱。
【附圖說明】
[0009]圖1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種可分居式倉鼠籠的主要結構示意圖。
[0011 ]圖3—種可分居式倉鼠籠的一層結構示意圖。
[0012]圖4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的二層結構示意圖。
[0013]其中標注對應如下:SOI,底座;S02,底盤;S03,樓梯;S04,樓梯入口; S05,迷宮墻;S06,迷宮走道;S07,球睡榻;S08,食物盤;S09,食用水漏斗;S22,水槽;S10,投食口; S11,便盤;S12,固定隔墻;S13,固定裝置;S14,活動門;S15,頂蓋;S16,頂蓋拉手;S17,籠腳;S20,籠身;S21,出入門;S22,左室;S23,右室;S24,一層;S25,二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包括如下結構:底座、籠身、迷宮墻、樓梯和固定隔墻;其中底座(SOl)與籠腳(S17)為一體成型,底盤(S02)嵌入底座(SOl)內部,籠身(S20)四周由鐵絲網由鐵絲連接圍成,籠子由兩個相同的左室(S22)及右室(S23)組成,左室(S22)及右室(S23)各分兩層,上下兩層由套嵌式連接,籠子左室(S22)及右室(S23)兩邊有出入門(S21),出入門(S21)上有活動門鉸,一層內部設有迷宮墻(S05)裝置,迷宮墻(S05)內設有迷宮走道(S06),迷宮墻(S05)—端外安放有便盤(Sll),迷宮墻(S05)另一端的籠子外設有食用漏水斗(S09),籠子的鐵絲網上設有開口,開口下方設有水槽(S22),食用漏水斗(S09)通過鐵絲網上的開口伸入到下方水槽(S22),水槽(S22)邊上放有可移動球睡榻(S07),球睡榻(S07)為兩用型,可供日常倉鼠推滾玩耍及睡覺,球睡榻(S07)旁邊放有食物盤(S08),食物盤(S08)位置上方開有可關閉的投食口(S10)。由于鼠類洞穴生活的習性,在籠子內部設置迷宮墻(S05)以貼近洞穴場景,使其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迷宮墻(S05)為可拆卸型,可隨意變換迷宮走道(S06)增加樂趣。
[0015]籠子一層(S24)設有通向二層(S25)的樓梯(S03),由于樓梯(S03)是弧形樓梯
(503),彎曲跨過連接兩個斜對角,因此倉鼠可以輕易地攀爬上下,二層(S25)內設有迷宮墻(S05)裝置,迷宮墻(S05)內設有迷宮走道(S06),迷宮墻(S05)—端外安放有便盤(S11),迷宮墻(S05)另一端外放有可移動球睡榻(S07),球睡榻(S07)為兩用型,可供日常倉鼠推滾玩耍及睡覺,球睡榻(S07)旁邊放有食物盤(S08),食物盤(S08)位置上方開有可關閉的投食口(SlO),食物盤(S08)邊上的籠子外設有食用漏水斗(S09),籠子的鐵絲網上設有開口,開口下方設有水槽(S22),食用漏水斗(S09)通過鐵絲網上的開口伸入到下方水槽(S22),水槽(S22)邊上開有樓梯入口(S04),在不需要上下兩層連通時可將球睡榻(S07)移至樓梯入口
(504)塞住,需要上下兩層連通時可將球睡榻(S07)移開。
[0016]籠子左室(S22)及右室(S23)中間由固定隔墻(S12)隔開,固定隔墻(S12)上開有活動門(S14),活動門(S14)上有固定裝置(S13),需要分居時可通過固定裝置(S13)關閉活動門,需要一起玩耍時可通過固定裝置(S13)打開活動門。
[0017]籠子的頂部設有頂蓋(S15),頂蓋(S15)上裝有頂蓋拉手(S16),天氣冷時可加上頂蓋(SI5),炎熱時可握住頂蓋拉手(S16)打開頂蓋(SI5)。
[0018]本發明設計充分利用了空間,在飼養數量較多時方便輕松,使分室飼養的倉鼠也能夠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省去群養造成互相廝殺死亡的煩惱。
[0019]上述實施案例只是本發明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結構:底座、籠身、迷宮墻、樓梯和固定隔墻;其中底座與籠腳為一體成型,底盤嵌入底座內部,籠身四周由鐵絲網由鐵絲連接圍成,籠子由兩個相同的左室及右室組成,左室及右室各分兩層,上下兩層由套嵌式連接,籠子左室及右室兩邊有出入門,出入門上有活動門鉸,一層內部設有迷宮墻裝置,迷宮墻內設有迷宮走道,迷宮墻一端外安放有便盤,迷宮墻另一端的籠子外設有食用漏水斗,籠子的鐵絲網上設有開口,開口下方設有水槽,食用漏水斗通過鐵絲網上的開口伸入到下方水槽,水槽邊上放有可移動球睡榻,球睡榻為兩用型,供日常倉鼠推滾玩耍及睡覺,球睡榻旁邊放有食物盤,食物盤位置上方開有能關閉的投食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宮墻為能拆卸型,能隨意變換迷宮走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籠子一層設有通向二層的樓梯,由于樓梯是弧形樓梯,彎曲跨過連接兩個斜對角,因此倉鼠能輕易地攀爬上下,二層內設有迷宮墻裝置,迷宮墻內設有迷宮走道,迷宮墻一端外安放有便盤,迷宮墻另一端外放有移動式球睡榻,球睡榻為兩用型,供日常倉鼠推滾玩耍及睡覺,球睡榻旁邊放有食物盤,食物盤位置上方開有能關閉的投食口,食物盤邊上的籠子外設有食用漏水斗,籠子的鐵絲網上設有開口,開口下方設有水槽,食用漏水斗通過鐵絲網上的開口伸入到下方水槽,水槽邊上開有樓梯入口,在不需要上下兩層連通時能將球睡榻移至樓梯入口塞住,需要上下兩層連通時能將球睡榻移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籠子左室及右室中間由固定隔墻隔開,固定隔墻上開有活動門,活動門上有固定裝置,需要分居時能通過固定裝置關閉活動門,需要一起玩耍時能通過固定裝置打開活動門。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分居式倉鼠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籠子的頂部設有頂蓋,頂蓋上裝有頂蓋拉手,天氣冷時加上頂蓋,炎熱時能握住頂蓋拉手打開頂蓋。
【文檔編號】A01K15/02GK205648631SQ201620492650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6日 公開號201620492650.7, CN 201620492650, CN 205648631 U, CN 205648631U, CN-U-205648631, CN201620492650, CN201620492650.7, CN205648631 U, CN205648631U
【發明人】張君英
【申請人】清遠市久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