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包括可拆卸式遮陽篷、機體外殼、插秧裝置和秧箱橫移裝置,所述機體外殼的頂部設置有激光校準儀,所述機體外殼的內部設置有內燃機,所述內燃機的下方設置有變速箱,所述變速箱的下方設置有機體主架,所述機體主架的右側設置有防滑驅動輪,所述承載浮體的右側設置有步進進給裝置,所述控制把手的左側設置有秧箱,所述可拆卸式遮陽篷固定安裝在機體外殼的頂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機體外殼的頂端設置有激光校準儀,使用時可以根據激光校準軌跡插秧機前行,插秧路徑非常準確。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屬于農用機械設備領域。【背景技術】
[0002]水稻插秧機是將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種植機械,功能是提高插秧工效和栽插質量,實現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續的機械化作業。日本于1898年發表了第一個水稻插秧機專利;意大利于1915年開始研究插秧苗的水稻插秧機,至50年代已有拖拉機配套的商品出售, 但由于結構復雜、造價高,作業時需用輔助勞力而未能規模化產業推廣。日本于60年代研制帶土秧苗的栽植技術和相應的水稻插秧機。1966年后,工廠化水稻育秧設備研制成功,促進了插秧機械化的迅速發展。
[0003]傳統插秧機沒有定位系統,即使是有豐富經驗的農民在操作插秧機時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傾斜偏差的現象,影響了插秧質量。因此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定位系統的插秧機,能夠幫助農民方便、快捷、準確的定位,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勞動時間。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 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可自動定位,工作效率高。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包括可拆卸式遮陽蓬、機體外殼、插秧裝置和秧箱橫移裝置,所述機體外殼的頂部設置有激光校準儀,所述機體外殼的內部設置有內燃機,所述內燃機的下方設置有變速箱,所述變速箱的下方設置有機體主架,所述機體主架的右側設置有防滑驅動輪,所述防滑驅動輪的右側設置有承載浮體,所述承載浮體的右側設置有步進進給裝置,所述步進進給裝置的右側設置有深度調節器,所述深度調節器的上方設置有控制把手支撐架,所述控制把手支撐架的上方設置有控制把手,所述控制把手的左側設置有秧箱,所述秧箱的左側設置有步進進給傳送帶,所述步進進給傳送帶的左側設置有壓秧柵,所述壓秧柵的左側設置有秧箱擋板,所述插秧裝置固定安裝在秧箱擋板的右側下方,所述機體外殼左側設置有前置照明燈,所述可拆卸式遮陽蓬固定安裝在機體外殼的頂端,所述秧箱橫移裝置的中心處設置有秧箱橫移導桿,所述秧箱橫移導桿的上方設置有步進進給傳送帶。
[0006]進一步地,所述激光校準裝置為長方體結構,且激光校準裝置上設置有激光導出鏡。
[0007]進一步地,所述防滑驅動輪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防滑驅動輪對稱設置在機體外殼的左右兩側。
[0008]進一步地,所述兩個防滑驅動輪上均設置有支撐桿,且支撐桿共設置有三個。
[0009]進一步地,所述深度調節器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深度調節器對稱設置在機體主架的左右兩側。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機體外殼的頂端設置有激光校準裝置,使用時可以根據激光校準軌跡插秧機前行,插秧路徑非常準確, 有效的防止操作者自身誤差所導致的傾斜現象,提高勞動效率。同時設置有可拆卸式遮陽蓬,可保護操作者免于風吹日曬,也可以減少陰雨天氣時流水對機械的影響。【附圖說明】
[0011]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的秧箱橫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 -可拆卸式遮陽蓬、2-激光校準儀、3-機體外殼、4-內燃機、5-前置照明燈、 6_變速箱、7-機體主架、8-防滑驅動輪、9-承載浮體、10-秧箱擋板、11-秧箱、12-控制把手、 13-控制把手支撐架、14-壓秧柵、15-插秧裝置、16-步進進給裝置、17-深度調節器、18-步進進給傳送帶、19-秧箱橫移導桿、20-秧箱橫移裝置。【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6]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包括可拆卸式遮陽蓬1、機體外殼3、插秧裝置15和秧箱橫移裝置19,機體外殼3的頂部設置有激光校準儀2,機體外殼3的內部設置有內燃機4,內燃機4的下方設置有變速箱6,變速箱6的下方設置有機體主架7,機體主架7的右側設置有防滑驅動輪8,防滑驅動輪8的右側設置有承載浮體9,承載浮體9的右側設置有步進進給裝置16,步進進給裝置16的右側設置有深度調節器17,深度調節器17的上方設置有控制把手支撐架13,控制把手支撐架13的上方設置有控制把手12,控制把手12的左側設置有秧箱11,秧箱11的左側設置有步進進給傳送帶18, 步進進給傳送帶18的左側設置有壓秧柵14,壓秧柵14的左側設置有秧箱擋板10,插秧裝置 15固定安裝在秧箱擋板10的右側下方,機體外殼3左側設置有前置照明燈5,可拆卸式遮陽蓬1固定安裝在機體外殼3的頂端,秧箱橫移裝置19的中心處設置有秧箱橫移導桿20,秧箱橫移導桿20的上方設置有步進進給傳送帶18。[〇〇17]激光校準裝置2為長方體結構,且激光校準裝置2上設置有激光導出鏡,可以方便工作時的定位,防止跑偏傾斜。
[0018]防滑驅動輪8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防滑驅動輪8對稱設置在機體外殼3的左右兩偵U,雙驅動輪驅動功率更高,防滑性能好。
[0019]兩個防滑驅動輪上均設置有支撐桿,且支撐桿共設置有三個。
[0020]深度調節器17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深度調節器17對稱設置在機體主架7的左右兩側。
[0021]工作原理:通過控制把手12時內燃機4開始工作,內燃機4產生的動力經變速箱6的變速調整使防滑驅動輪8開始轉動,同時插秧裝置15通過旋轉作用插秧裝置15的秧爪把秧苗插入田地中,步進進給裝置16通過進給傳送帶18把秧箱11上的秧苗送到插秧裝置15處,為秧爪的下次工作做準備完成一個工作周期。
[0022]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23]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包括可拆卸式遮陽蓬(1)、機體外殼(3)、插秧裝置(15) 和秧箱橫移裝置(19),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外殼(3)的頂部設置有激光校準儀(2),所述機 體外殼(3)的內部設置有內燃機(4),所述內燃機(4)的下方設置有變速箱(6),所述變速箱 (6)的下方設置有機體主架(7),所述機體主架(7)的右側設置有防滑驅動輪(8),所述防滑 驅動輪(8)的右側設置有承載浮體(9),所述承載浮體(9)的右側設置有步進進給裝置(16), 所述步進進給裝置(16)的右側設置有深度調節器(17),所述深度調節器(17)的上方設置有 控制把手支撐架(13 ),所述控制把手支撐架(13 )的上方設置有控制把手(12 ),所述控制把 手(12)的左側設置有秧箱(11),所述秧箱(11)的左側設置有步進進給傳送帶(18),所述步 進進給傳送帶(18)的左側設置有壓秧柵(14),所述壓秧柵(14)的左側設置有秧箱擋板 (10),所述插秧裝置(15)固定安裝在秧箱擋板(10)的右側下方,所述機體外殼(3)左側設置 有前置照明燈(5),所述可拆卸式遮陽蓬(1)固定安裝在機體外殼(3)的頂端,所述秧箱橫移 裝置(19)的中心處設置有秧箱橫移導桿(20),所述秧箱橫移導桿(20)的上方設置有步進進 給傳送帶(1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校準儀 (2)為長方體結構,且激光校準儀(2)上設置有激光導出鏡。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驅動輪 (8)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防滑驅動輪(8)對稱設置在機體外殼(3)的左右兩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防滑驅動 輪(8 )上均設置有支撐桿,且支撐桿共設置有三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定位自走式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調節器 (17)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深度調節器(17)對稱設置在機體主架(7)的左右兩側。
【文檔編號】A01C11/00GK205648396SQ201620313847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5日 公開號201620313847.X, CN 201620313847, CN 205648396 U, CN 205648396U, CN-U-205648396, CN201620313847, CN201620313847.X, CN205648396 U, CN205648396U
【發明人】周振玲, 浦漢春, 楊波, 徐艷, 仇婭
【申請人】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