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蟑螂捕殺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蟲害捕殺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蟑螂捕殺器。
【背景技術】
[0002]周知,蟑螂是公共場所和家庭中極為常見的害蟲,其是傳染細菌和疾病傳播的重要的途徑之一。目前,消滅蟑螂的方式主要為噴霧滅殺、投毒滅殺和電擊滅殺;其中,噴霧滅殺會污染空氣,影響人體的呼吸系統,長期使用后對人體的健康極為不利;投毒滅殺時,藥餌置于蟑螂經常出沒的地方,蟑螂食用藥餌后并不會立刻死亡,因而會使兒童或者寵物有中毒的可能,既不安全也不衛生;電擊滅殺則會耗費電力資源,而且成本偏高,安全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衛生、集蟑螂誘捕及尸體收集為一體的蟑螂捕殺器。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蟑螂捕殺器,它包括盒體和盒蓋,所述盒體內設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將盒體內部空間分隔為誘捕室和滅殺室,所述誘捕室的側壁下方裝設有若干個與盒體的外部空間相通的單向引入口裝置,所述分隔板上裝設有一同時與誘捕室和滅殺室相通的單向引出口裝置;
[0006]單向引入口裝置包括一第一軟質門片和一裝設于誘捕室側壁內側的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包括一第一底板、兩個對稱地設置于第一底板側邊上的第一縱向三角板和一橫置于兩個第一縱向三角板之間的第一橫向板,所述第一底板與第一縱向三角板之間形成有引入口;所述第一軟質門片掛裝于第一橫向板上并蓋合于引入口的內端側,所述第一底板與誘捕室的側壁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0007]所述單向引出口裝置包括一裝設于分隔板上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與盒體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大于第一底座與盒體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底板、兩個對稱地設置于第二底板側邊上的第二縱向三角板和一橫置于兩個第二縱向三角板之間的第二橫向板,所述第二底板與第二縱向三角板之間形成有引出口。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軟質門片上還設有透氣孔。
[0009]優選地,所述單向引出口裝置還包括一第二軟質門片,所述第二軟質門片掛裝于第二橫向板上并蓋合于引出口的內端側。
[0010]優選地,所述盒蓋包括蓋合于誘捕室開口上的第一蓋板和蓋合于滅殺室開口上的第二蓋板,所述第二蓋板的表面下沉后形成有一注水口。
[0011]優選地,所述誘捕室的側壁上、與單向引入口裝置相臨近的位置還設置有若干個透氣孔區。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誘捕室內放置誘餌來誘捕蟑螂,而食藥后的蟑螂只能由單向引出口裝置進入滅殺室內,從而可利用滅殺室收集蟑螂,以便進行集中地、二次地滅殺處理;同時,采用左右結構的設置,有效地規避了因傳統捕殺器采用上下結構而導致無法對蟑螂進行有效收集的問題;另外,由于蟑螂進入盒體內后即無法自行爬出,避免了因食藥后的蟑螂亂爬而產生安全衛生的問題;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市場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0013]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單向引入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單向引出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18]如圖I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蟑螂捕殺器,它包括盒體I和盒蓋,在盒體I內設置有一分隔板2,分隔板2將盒體I的內部空間分隔為誘捕室a和滅殺室b,在誘捕室a的側壁下方裝設有若干個與盒體I的外部空間相通的單向引入口裝置C,同時在分隔板2上裝設有一同時與誘捕室a和滅殺室b相通的單向引出口裝置d。以此,可在誘捕室a內放置誘餌,幢螂等害蟲在誘餌的驅使下由單向引入口裝置c進入誘捕室a內,由于單向引入口裝置c的作用,使得蟑螂無法從誘捕室a內爬出,故而在其食用誘餌后只能由單向引出口裝置d進入滅殺室b內,從而利用滅殺室b進行蟑螂的收集,以便進行集中地、二次地滅殺;由于整個捕殺器采用左右結構的設置,有效地規避了因采用上下結構而導致無法對蟑螂進行有效收集的問題,同時由于蟑螂進入盒體I內后即無法自行爬出,避免了因食藥后的蟑螂亂爬而產生安全衛生的問題。
[0019]為保證蟑螂進入誘捕室a內后即無法爬出盒體I的外部,便于對蟑螂的收集,本實施例的單向引入口裝置c包括一第一軟質門片(圖中未示出,其可采用板狀結構體)和一裝設于誘捕室a側壁內側的第一底座,第一底座包括一第一底板3、兩個對稱地設置于第一底板3側邊上的第一縱向三角板4和一橫置于兩個第一縱向三角板4之間的第一橫向板5,從而會在第一底板3與第一縱向三角板4之間形成有引入口 e;而第一軟質門片則可通過設置于第一橫向板5上的掛桿6掛裝于第一橫向板5上并蓋合于引入口 e的內端側,并且第一底板3與誘捕室a的側壁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如此,當蟑螂在誘餌的驅使下可沿引入口e爬行并會輕易的頂開第一軟質門片,由于第一底板3相對于誘捕室a的底側壁呈上翹的結構形式,會使得蟑螂以掉落的方式進入誘捕室a內,與此同時,第一軟質門片將引入口e的內端閉合,從而形成單向開口的作用,保證蟑螂無法爬出。
[0020]為能夠利用放置于誘捕室a內的藥餌進行有效揮發,以引誘蟑螂由引入口e進入誘捕室a,在第一軟質門片上還開設有透氣孔(圖中未示出)。
[0021 ]為保證蟑螂能夠順利的進入滅殺室b內,本實施例的單向引出口裝置d包括一裝設于分隔板2上的第二底座,第二底座與盒體I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大于第一底座與盒體I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本實施例的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底板7、兩個對稱地設置于第二底板7側邊上的第二縱向三角板8和一橫置于兩個第二縱向三角板8之間的第二橫向板9,從而在第二底板7與第二縱向三角板8之間形成有引出口f。
[0022]為保證進入滅殺室b內的蟑螂被有效地困在滅殺室b內,以便對蟑螂進行集中處理,本實施例的單向引出口裝置還包括一第二軟質門片(圖中未示出),第二軟質門片通過設置于第二橫向板9上的掛桿6掛裝于第二橫向板9上并蓋合于引出口f的內端側;其原理與單向引入口裝置c相同。
[0023]為便于對蟑螂進行集中處理,同時方便單獨地對誘捕室a進行誘餌放置以及滅殺室b進行清理,本實施例的盒蓋包括蓋合于誘捕室a開口上的第一蓋板10和蓋合于滅殺室b開口上的第二蓋板11,在第二蓋板11的表面下沉后形成有一注水口 12;以此,可通過蓋板單獨打開誘捕室a或者滅殺室b,而在食藥后的蟑螂進入滅殺室b內并達到一定數量后,可通過注水口 12諸如50°C_70°C的水,從而將蟑螂快速的殺死,而后打開第二蓋板11即可將蟑螂排出并繼續使用。
[0024]為保證放置于誘捕室a內的藥餌能夠發揮其藥性,吸引蟑螂進入誘捕室a內,在誘捕室a的側壁上、與單向引入口裝置c相臨近的位置還設置有若干個透氣孔區g,以此對誘捕室a內的藥餌形成良好的通風效果,保證藥餌被有效揮發,從而達到吸引蟑螂的作用。
[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蟑螂捕殺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盒體和盒蓋,所述盒體內設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將盒體內部空間分隔為誘捕室和滅殺室,所述誘捕室的側壁下方裝設有若干個與盒體的外部空間相通的單向引入口裝置,所述分隔板上裝設有一同時與誘捕室和滅殺室相通的單向引出口裝置; 所述單向引入口裝置包括一第一軟質門片和一裝設于誘捕室側壁內側的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包括一第一底板、兩個對稱地設置于第一底板側邊上的第一縱向三角板和一橫置于兩個第一縱向三角板之間的第一橫向板,所述第一底板與第一縱向三角板之間形成有引入口;所述第一軟質門片掛裝于第一橫向板上并蓋合于引入口的內端側,所述第一底板與誘捕室的側壁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所述單向引出口裝置包括一裝設于分隔板上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與盒體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大于第一底座與盒體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底板、兩個對稱地設置于第二底板側邊上的第二縱向三角板和一橫置于兩個第二縱向三角板之間的第二橫向板,所述第二底板與第二縱向三角板之間形成有引出口。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蟑螂捕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軟質門片上還設有透氣孔。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蟑螂捕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引出口裝置還包括一第二軟質門片,所述第二軟質門片掛裝于第二橫向板上并蓋合于引出口的內端側。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蟑螂捕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包括蓋合于誘捕室開口上的第一蓋板和蓋合于滅殺室開口上的第二蓋板,所述第二蓋板的表面下沉后形成有一注水口。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蟑螂捕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誘捕室的側壁上、與單向引入口裝置相臨近的位置還設置有若干個透氣孔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蟲害捕殺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蟑螂捕殺器。它包括盒體和盒蓋,盒體內設置有一分隔板,分隔板將盒體內部空間分隔為誘捕室和滅殺室,誘捕室的側壁下方裝設有若干個與盒體的外部空間相通的單向引入口裝置,分隔板上裝設有一同時與誘捕室和滅殺室相通的單向引出口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誘捕室內放置誘餌來誘捕蟑螂,而食藥后的蟑螂只能由單向引出口裝置進入滅殺室內,從而可利用滅殺室收集蟑螂,以便進行集中地、二次地滅殺處理;同時,采用左右結構的設置,有效地規避了因傳統捕殺器采用上下結構而導致無法對蟑螂進行有效收集的問題;另外,由于蟑螂進入盒體內后即無法自行爬出,避免了因食藥后的蟑螂亂爬而產生安全衛生的問題。
【IPC分類】A01M1/02
【公開號】CN205143273
【申請號】CN201520900059
【發明人】黃龍海
【申請人】黃龍海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