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小綠葉蟬誘捕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dang)序號:10020907閱讀(du):510來源:國知局
一種小綠葉蟬誘捕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昆蟲誘捕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小綠葉蟬誘捕器。
【背景技術】
[0002]小綠葉蟬,屬同翅目,葉蟬科,在我國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并且世代重疊,一年可發生多代,危害嚴重。可危害茶、花生、大豆、麥、棉、桑、十字花科蔬菜、果樹等。例如,假眼小綠葉蟬是我國茶區分布最廣、危害最重的一種茶樹害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嫩梢汁液,消耗養分與水分,雌蟲產卵于嫩梢組織內,使芽生長受阻。
[0003]目前小綠葉蟬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學農藥防治,但其易引起害蟲抗藥性增加,造成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存在明顯的缺點,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具有不利影響。另外還有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蟲板等技術防治小綠葉蟬,通過小綠葉蟬的趨光、趨色等特性,以及信息素對小綠葉蟬的吸引,利用粘膠或高壓電擊殺死害蟲。但是粘蟲板難于處理,存在一定的環保問題,而且同時將害蟲天敵粘住,減少有益昆蟲的種群數量;而頻振式殺蟲燈能耗較高,且同樣存在選擇性不強,對天敵和其它無益無害昆蟲也具有較強的殺傷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安全環保的小綠葉蟬誘捕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小綠葉蟬誘捕器,包括誘捕箱體、設于誘捕箱體內的引誘組件及設于誘捕箱體頂部的誘捕頂罩,所述誘捕箱體的左右兩側分別具有百葉窗式誘捕組件,在所述誘捕頂罩的底端面上間隔排列形成多個導爬條,所述誘捕頂罩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與各導爬條相接的導集管道,在所述導集管道上設有與各導爬條相對接的誘捕通孔。
[0006]進一步,所述百葉窗式誘捕組件包括多個間隔布置的擋板,各所述擋板依次等距間隔并呈階梯式布置,相鄰所述擋板之間在水平方向具有間隔間隙,相鄰所述擋板之間在豎直方向具有部分重疊。
[0007]進一步,相鄰所述擋板在水平方向具有0.1-0.5cm的間隔間隙,相鄰所述擋板之間在豎直方向具有0-0.3cm的重疊,所述擋板的寬度為0.2-lcm。
[0008]進一步,各所述導爬條與導集管道相垂直,所述誘捕通孔為設置在導集管道壁面上的半圓孔,各所述導爬條端部穿過半圓孔并伸入導集管道內。
[0009]進一步,相鄰所述導爬條之間的間隔距離為2cm,各所述導爬條的直徑為0.1-0.5cm,各所述導爬條端部穿過半圓孔伸入o-lcm,所述半圓孔的直徑為0.2_lcm。
[0010]進一步,各所述導爬條間隔交錯排列分布在誘捕頂罩左右兩側。
[0011 ] 進一步,所述引誘組件為設置在誘捕箱體中間的色誘板,所述誘捕箱體、誘捕頂罩及百葉窗式誘捕組件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0012]進一步,所述導集管道連接有收集裝置,所述導集管道內形成有斜面結構以將誘捕的小綠葉蟬滑落至收集裝置內。
[0013]進一步,所述導集管道具有透氣小孔。
[0014]進一步,所述誘捕箱體兩端分別設有接頭以使相鄰誘捕箱體首尾相接。
[0015]有益效果:此小綠葉蟬誘捕器中,小綠葉蟬受誘落于兩側的百葉窗式誘捕組件上,在百葉窗式誘捕組件的作用下使得小綠葉蟬單向進入誘捕箱體內,小綠葉蟬沿著導爬條和相鄰導爬條之間形成的夾縫隨機爬行尋找出路,進而穿過誘捕通孔進入導集管道內,最后受困于導集管道內,直至死亡,從而達到捕捉小綠葉蟬,降低其種群數量,減少其危害,并很好的保護天敵。該小綠葉蟬誘捕器還可與蟲生真菌繁殖釋放器聯用,利用捕捉到的小綠葉蟬繁殖殺蟲真菌,釋放真菌孢子,達到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有機結合。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小綠葉蟬誘捕器,包括誘捕箱體10、設于誘捕箱體10內的引誘組件及設于誘捕箱體10頂部的誘捕頂罩20,誘捕箱體10的左右兩側分別具有百葉窗式誘捕組件30,在誘捕頂罩20的底端面上間隔排列形成多個導爬條21,誘捕頂罩20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與各導爬條21相接的導集管道22,在導集管道22上設有與各導爬條21相對接的誘捕通孔23。
[0019]其中,百葉窗式誘捕組件30包括多個間隔布置的擋板31,擋板31的寬度為0.6cm,各擋板31依次等距間隔并呈階梯式布置,各擋板31設置在誘捕箱體10左右兩側形成了倒梯形或倒三角形結構,相鄰擋板31之間在水平方向保持0.2cm左右的間隔間隙,使得附著在擋板31上的小綠葉蟬可爬入誘捕箱體10內,相鄰擋板31之間在豎直方向具有0.1cm的重疊。
[0020]小綠葉蟬受到誘捕箱體10內的引誘組件的吸引,首先落于誘捕箱體10左右兩側的擋板31上,由于小綠葉蟬具有橫移及頂邊停留的活動習性,在引誘組件的誘惑作用下,小綠葉蟬習慣性的翻爬進入誘捕箱體10內,繼續受到誘惑或感覺環境不適而飛躍碰壁多次后,倒爬于誘捕頂罩20的底端面,隨機爬行搜尋出路,當倒爬于誘捕頂罩20上的小綠葉蟬爬行遇到橫梁式布置的導爬條21后,會沿著導爬條21和相鄰導爬條21之間形成的夾縫隨機爬行尋找出路,進而穿過誘捕通孔23進入導集管道22內,由于小綠葉蟬的形體特征和活動習性,遇到誘捕頂罩20的特殊結構而無法沿路返回逃逸,最終受困于導集管道22內,直至死亡。
[0021 ] 本實施例中,誘捕箱體10、誘捕頂罩20及百葉窗式誘捕組件30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引誘組件采用色誘板11,當然還可采用引誘劑、引誘光源、引誘聲波等來引誘小綠葉蟬進入,色誘板11設置在誘捕箱體10中間并將誘捕箱體10分隔成左右兩半,各導爬條21間隔交錯排列分布處于色誘板11兩側。當然,各導爬條21還可采用橫梁結構的形式間隔排列設置在誘捕頂罩20的底端面。
[0022]作為優選,各導爬條21與導集管道22相垂直,誘捕通孔23為設置在導集管道22壁面上的半圓孔,半圓孔的直徑為0.6cm,相鄰導爬條21之間的間隔距離為2cm,各導爬條21的直徑為0.2cm,其中,各導爬條21端部穿過半圓孔伸入0.2cm,使得小綠葉蟬能被誘捕順利進入導集管道22內。
[0023]此外,兩側的導集管道22連接有收集裝置40,導集管道22內形成有斜面結構以將誘捕的小綠葉蟬滑落至收集裝置40內,收集裝置40用于收集被困后死亡的小綠葉蟬,然后根據需要進行后續利用,如將收集裝置40直接接地設置,死亡的小綠葉蟬腐化為肥料,達到免于清理的效果;或者另外接上接蟲生真菌繁殖釋放器,進一步發揮生物防治的功效。其中,在導集管道22和收集裝置40上都設有透氣小孔,形成空氣流通,使得小綠葉蟬更容易進入。
[0024]收集裝置40可設置在誘捕箱體10的中間或兩端,誘捕箱體10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接頭,從而使得多個誘捕箱體10可以上下層疊相接形成一體。
[0025]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誘捕箱體、設于誘捕箱體內的引誘組件及設于誘捕箱體頂部的誘捕頂罩,所述誘捕箱體的左右兩側分別具有百葉窗式誘捕組件,在所述誘捕頂罩的底端面上間隔排列形成多個導爬條,所述誘捕頂罩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與各導爬條相接的導集管道,在所述導集管道上設有與各導爬條相對接的誘捕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百葉窗式誘捕組件包括多個間隔布置的擋板,各所述擋板依次等距間隔并呈階梯式布置,相鄰所述擋板之間在水平方向具有間隔間隙,相鄰所述擋板之間在豎直方向具有部分重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擋板在水平方向具有0.1-0.5cm的間隔間隙,相鄰所述擋板之間在豎直方向具有0-0.3cm的重疊,所述擋板的寬度為0.2-lc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導爬條與導集管道相垂直,所述誘捕通孔為設置在導集管道壁面上的半圓孔,各所述導爬條端部穿過半圓孔并伸入導集管道內。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導爬條之間的間隔距離為2cm,各所述導爬條的直徑為0.1-0.5cm,各所述導爬條端部穿過半圓孔伸入0-lcm,所述半圓孔的直徑為0.2-lc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導爬條間隔交錯排列分布在誘捕頂罩左右兩側。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誘組件為設置在誘捕箱體中間的色誘板、引誘劑、引誘光源產生器或引誘聲波產生器。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集管道連接有收集裝置,所述導集管道內形成有斜面結構以將誘捕的小綠葉蟬滑落至收集裝置內。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集管道和收集裝置上具有透氣小孔,所述誘捕箱體、誘捕頂罩、百葉窗式誘捕組件、導集管道及收集裝置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綠葉蟬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誘捕箱體上下兩端分別設有接頭以使上下相鄰誘捕箱體可層疊相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小綠葉蟬誘捕器,包括誘捕箱體、設于誘捕箱體內的引誘組件及設于誘捕箱體頂部的誘捕頂罩,所述誘捕箱體的左右兩側分別具有百葉窗式誘捕組件,在所述誘捕頂罩的底端面上間隔排列形成多個導爬條,所述誘捕頂罩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與各導爬條相接的導集管道,在所述導集管道上設有與各導爬條相對接的誘捕通孔,小綠葉蟬受誘落于兩側的百葉窗式誘捕組件上,在百葉窗式誘捕組件的作用下使得小綠葉蟬單向進入誘捕箱體內,小綠葉蟬沿著導爬條和相鄰導爬條之間形成的夾縫隨機爬行尋找出路,進而穿過誘捕通孔進入導集管道內,最后受困于導集管道內,直至死亡,從而達到捕捉小綠葉蟬,降低其種群數量,減少其危害,并很好的保護天敵。
【IPC分類】A01M1/02, A01M1/04
【公開號】CN204930070
【申請號】CN201520592826
【發明人】葛少彬, 湯歷, 呂思行, 江敏華, 賴創榮, 劉娜, 劉達綜, 鄭常格, 利廣規, 蘇偉平
【申請人】廣州市生物防治站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3日
網友詢問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