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削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削繭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削繭機。
【背景技術】
[0002]繭絲綢產業是中國在世界上具有主導地位的產業,蠶種生產是繭絲綢發展的基礎,蠶繭削口是蠶種生產中重要環節,削繭工作時間短、勞動強度大。目前我國蠶種生產中的蠶繭削口,主要是以手工操作為主,即蠶農用左手拿著蠶繭,右手用刀片削開一個小口。這種手工作業方式存在問題:一是很容易削傷手指;二是容易削傷蠶蛹;三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很低。蠶種生產是季節性很強,在削繭時需大量人力,經常會出現蠶繭沒來得及肖IJ,蠶蛹已孵化成蛾從蠶繭中爬出來了,造成蠶種生產經濟損失。隨著農村勞動力越來越緊張,從業人員老齡化程度加劇,迫切需要自動化削繭機械代替手工勞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削繭機,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中的一個或者多個。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自動削繭機,包括架體、切削裝置、內部中空的轉輪和驅動轉輪的第一驅動裝置,切削裝置、轉輪和第一驅動裝置均設置于架體;轉輪的環周面設有裝繭孔,裝繭孔設有彈性裝置,轉輪內設有頂繭裝置;切削裝置包括切刀和驅動切刀的第二驅動裝置,切刀的切削面與轉輪的環周面相離,第二驅動裝置設于架體。由此可以使蠶繭削口機械化,提高蠶繭削口的效率,減少人工成本。
[000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裝繭孔數量為多個,并均勻分布于轉輪環周面形成多排結構,每排裝繭孔所在的平面與轉輪的軸線垂直,每個裝繭孔的軸線與該裝繭孔所在轉輪的位置的切線形成45-60°的夾角。由此可以提高削繭機的效率,且在進行削口時,不會傷到蠶繭內的蠶蛹。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驅動裝置連接于轉輪的轉軸,頂繭裝置為弧形的擋片,頂繭裝置連接于架體,頂繭裝置到轉輪環周面的最短距離沿轉輪的旋轉方向從頂繭裝置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漸減小。由此,可以將削過口的蠶繭從裝繭孔中頂出。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頂繭裝置為設置于第一驅動裝置的輸出端的齒輪,頂繭裝置與裝繭孔配合設置。由此,可以將削過口的蠶繭從裝繭孔中頂出。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架體設有切削裝置安裝面,轉輪的軸線在切削裝置安裝面所在的面上,切削裝置安裝面設有安裝孔,第二驅動裝置安裝于安裝孔,并能夠調整與轉輪之間的距離。由此,可以調節切刀到轉輪之間的距離,從而調節蠶繭切口的大小。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切削裝置還包括罩體,罩體罩設于切刀,切刀為圓形結構,切刀與轉輪相背的一面設有以切刀圓心為中的中心對稱的葉片。由此,可以避免切刀誤傷使用者,此外在切刀運行時,切刀上的葉片旋轉,可以將被消掉的蠶繭部分吹出去。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送料裝置,送料裝置包括輸送帶和驅動輸送帶的第三驅動裝置,輸送帶的一端靠近轉輪的環周面,裝繭孔的軸線在輸送帶所在的面上,輸送帶設有與裝繭孔排數相同的軌道槽,軌道槽分別一一對應每排裝繭孔。由此可以將蠶繭初步裝入香苗孔中,提尚裝苗效率。
[00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輸送帶遠離轉輪的一端的上方設有料斗,料斗設有與軌道槽數量相同的料斗口,料斗口分別一一對應每個軌道槽。由此,可以提高放蠶繭的效率。
[00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弧形的擋板,擋板連接于架體,擋板到轉輪環周面最短距離沿轉輪的旋轉方向從擋板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漸減小;擋板靠近轉輪環周面的最短距離大于與切刀到轉輪環周面的最短距離。由此可以將蠶繭完全裝入蠶繭孔中,并能使切刀對蠶繭進行削口。
[00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架體設有收集盤,收集盤包括蛹收集盤和繭收集盤,蛹收集盤位于轉輪正下方,繭收集盤位于頂繭裝置正下方。由此,當被削口的蠶繭轉到下方時,蠶繭內的蠶蛹可以掉落到收集盤內,避免蠶蛹因掉落受傷。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繭機的第一實施例的正視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苗機的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繭機的切削裝置安裝面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繭機的蠶繭進行削口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繭機的蠶繭進行削口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繭機的裝繭孔的切削裝置安裝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繭機的裝繭孔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繭機的第二實施例的正視圖;
[0022]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削繭機的第二實施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4]如圖1-3所示,一種自動削繭機,包括架體1、切削裝置2、內部中空的轉輪3和驅動轉輪3的第一驅動裝置31,切削裝置2、轉輪3和第一驅動裝置31均設置于架體1,其中轉輪3軸心處設有轉軸,轉輪3的轉軸通過軸承可旋轉的架設于架體I ;轉輪3的環周面設有裝繭孔32。裝繭孔32內設有彈性裝置33,彈性裝置33能夠針對不同大小的蠶繭進行固定。轉輪3內設有頂繭裝置34,頂繭裝置34能夠將削過口的蠶繭從蠶繭孔中頂出。
[0025]為了提高削繭機的工作效率,裝繭孔32的數量為多個,并均勻分布于轉輪3的環周面形成多排結構,每排裝繭孔32所在的平面與轉輪3的軸線垂直。此外,如圖4、圖5所示,每個裝繭孔32的軸線與該裝繭孔32在轉輪3的位置的切線還可以形成45-60°的夾角,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裝繭孔32的軸線與該裝繭孔32在轉輪3的位置的切線形成55°的夾角,由此,在進行削口時,不會傷到蠶繭內的蠶蛹。
[0026]切削裝置2還可以包括罩體23,罩體23罩設于切刀21并螺接于架體1,由此可以避免切刀21誤傷使用者。切刀21為圓形結構,切刀21與轉輪3相背的一面設有以切刀21圓心為中心的中心對稱的葉片24,可以在切刀運行時,切刀上的葉片旋轉,可以將被消掉的蠶繭部分吹出去,避免堆積。
[0027]其中,切削裝置2包括切刀21和驅動切刀21的第二驅動裝置2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驅動裝置22為電機,切刀21平鍵連接于第二驅動裝置22的輸出端,切刀21的切削面與轉輪3的環周面相離。本實用新型中,切刀21的切削面與轉輪3的環周面相離是指:切刀21的切削面與轉輪3的軸線平行,且轉輪3的軸線到切刀21的切削面的垂直距離大于轉輪3的外半徑。第二驅動裝置22設于架體1,具體來說,架體I設有切削裝置安裝面11,轉輪3的軸線在切削裝置安裝面11所在的平面上,如圖6所示,切削裝置安裝面11還開設有安裝孔111,第二驅動裝置22通過安裝孔111螺接于切削裝置安裝面11,安裝孔111可以設置成能配合第二驅動裝置22相對轉輪3環周面移動的長形結構,由此可以調節切刀21與轉輪3環周面之間的距離,從而控制蠶繭削口的大小。
[0028]如圖7所示,其中彈性裝置33包括對稱的弧形壓片331,每個壓片331與裝繭孔32側壁通過彈簧332連接,本實施例中,每個壓片331與裝繭孔32側壁通過一個彈簧332連接;此外每個壓片331與裝繭孔32側壁還可以通過兩個彈簧332連接,由此使壓片331更加穩定。此外彈性裝置33還可以是弧形的壓片331,其一端固定于裝繭孔側壁,靠近另一端的位置與裝繭孔側壁通過彈簧332連接。
[0029]本實施列中,第一驅動裝置31為電機,其輸出端平鍵連接于轉輪3的轉軸,頂繭裝置34為弧形的擋片,頂繭裝置34焊接于架體I并設置于轉輪3內部,頂繭裝置34到轉輪3環周面的最短距離沿轉輪3的旋轉方向從頂繭裝置34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漸減小。由此,當削過口的蠶繭轉到頂繭裝置34處,被頂繭裝置34推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