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誘捕裝置及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害蟲誘捕裝置及方法,所述害蟲誘捕裝置包括筒體以及Y型漏斗,所述筒體的第一端開口,所述Y型漏斗位于所述筒體內并與所述筒體連接,所述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第一端的開口匹配,所述筒體與所述Y型漏斗之間的封閉空間中設有第一引誘劑,所述Y型漏斗的側壁圍成的空間中設有第二引誘劑,所述第一引誘劑的濃度大于所述第二引誘劑的濃度。所述害蟲誘捕裝置及方法,通過設置內外具有不同濃度梯度的雙誘捕源,能夠有效誘捕害蟲,誘蟲效果好,并且,使用過程中不需加水、表面活性劑和粘膠等,便于維護、使用成本低。
【專利說明】
害蟲誘捕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害蟲防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害蟲誘捕裝置及方法。【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對農業生態和環保問題的日益關注,對環境友好的農業害蟲綠色防控技術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利用昆蟲性信息素誘殺飛蛾、螟蟲類害蟲的防治技術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傳統的,人們利用昆蟲性信息素做誘捕源,制成多種害蟲誘捕裝置,最常用的主要有水盆誘捕裝置和粘膠誘捕裝置。但是,水盆誘捕裝置需要定期加水和添加洗衣粉等表面活性劑,在野外尤其是旱地缺水地區使用不方便,且遇暴風雨容易翻覆;而粘膠誘捕裝置布設田間,遇風沙塵土后粘性不足,需定期更換粘膠。水盆誘捕裝置和粘膠誘捕裝置所需的日常維護人工成本較高,增加了使用成本,尤其是應用于大面積防治時,費時費力。現有也有一些采用些干式誘捕裝置,但是,誘捕的效果不太好,仍需進一步提升。
【發明內容】
[0003]基于此,本發明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誘捕效果好、便于維護、使用成本低的害蟲誘捕裝置及方法。
[0004]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害蟲誘捕裝置,包括筒體以及Y型漏斗,所述筒體的第一端開口,所述Y型漏斗位于所述筒體內并與所述筒體連接,所述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第一端的開口匹配,所述筒體與所述Y型漏斗之間的封閉空間中設有第一引誘劑,所述Y型漏斗的側壁圍成的空間中設有第二引誘劑,所述第一引誘劑的濃度大于所述第二引誘劑的濃度。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筒體的第二端也開口,所述筒體第二端的開口處設有與所述筒體第二端的開口匹配的篩網底蓋。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篩網底蓋包括紗網以及中空的底蓋本體,所述紗網安裝在所述底蓋本體上,所述底蓋本體與所述筒體的第二端可拆卸連接。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誘劑的濃度是所述第二引誘劑的濃度的2-4倍。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的第一端可拆卸連接。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筒體的第一端側壁上沿周向開設有至少兩個卡槽,所述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的側壁外緣上設有與所述卡槽匹配的至少兩個卡塊,所述卡塊安裝在對應的所述卡槽處,所述Y型漏斗與所述筒體搭接連接。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害蟲誘捕裝置還包括第一固定桿以及第二固定桿,所述筒體的側壁上設有一對第一固定孔,所述Y型漏斗的側壁上設有一對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桿的兩端分別穿設在一對第一固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桿的兩端分別穿設在一對第二固定孔中,所述第一引誘劑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桿上,所述第二引誘劑安裝在所述第二固定桿上。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Y型漏斗的漏斗頸的頸長為3-6cm,頸徑為2-4cm。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筒體的外壁上設有用于固定所述筒體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設有固定槽;所述筒體的外壁上沿周向還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懸掛所述筒體的懸掛件,所述懸掛件上設有懸掛孔。
[0014] 一種害蟲誘捕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5]位于筒體內的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與筒體第一端的開口匹配,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形成進蟲口,筒體與Y型漏斗之間的封閉空間形成害蟲接收腔;
[0016]設置在筒體與Y型漏斗之間的封閉空間中的第一引誘劑,或/和設置在Y型漏斗的側壁圍成的空間中的第二引誘劑對害蟲進行引誘;
[0017]濃度大于第二引誘劑的第一引誘劑進一步引誘害蟲,誘捕害蟲進入害蟲接收腔中。
[001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上述害蟲誘捕裝置,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形成進蟲口,筒體與Y型漏斗之間的封閉空間形成防止害蟲逃逸并接收害蟲的害蟲接收腔,通過設置第一引誘劑和第二引誘劑形成雙誘捕源,且第一引誘劑與第二引誘劑之間設置濃度梯度差,當害蟲在第一引誘劑或第二引誘劑的引誘作用下通過進蟲口后,害蟲能夠在濃度更大的第一引誘劑進一步的引誘作用下通過Y型漏斗進入害蟲接收腔中,害蟲進入害蟲接收腔后,將受到Y型漏斗的阻擋與碰撞,害蟲不易逃逸。所述害蟲誘捕裝置通過設置內外具有不同濃度梯度的雙誘捕源,能夠有效誘捕害蟲,誘蟲效果好,并且,使用過程中不需加水、表面活性劑和粘膠等,便于維護、使用成本低。
[0020]所述害蟲誘捕方法,通過采用具有不同濃度梯度的雙誘捕源對害蟲進行誘捕,能夠有效誘捕害蟲,誘蟲效果好。【附圖說明】[0021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的筒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的篩網底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的Y型漏斗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害蟲誘捕方法的流程示意圖。[〇〇26] 附圖標記說明:[〇〇27] 10、筒體,110、固定件,112、固定槽,120、懸掛件,122、懸掛孔,130、卡槽,20、Y型漏斗,210、卡塊,220、漏斗頸,30、第一引誘劑,40、第二引誘劑,50、第一固定桿,60、第二固定桿,70、篩網底蓋,710、紗網,720、底蓋本體。【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〇〇29]如圖1、圖2所示,一種害蟲誘捕裝置,包括筒體10以及Y型漏斗20,所述筒體10的第一端開口,所述Y型漏斗20位于所述筒體10內并與所述筒體10連接,所述Y型漏斗20開口大的一端與所述筒體10第一端的開口匹配,所述筒體10與所述Y型漏斗20之間的封閉空間中設有第一引誘劑30,所述Y型漏斗20的側壁圍成的空間中設有第二引誘劑40,所述第一引誘劑30的濃度大于所述第二引誘劑40的濃度。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誘劑30的濃度是所述第二引誘劑40的濃度的2-4倍,優選3倍。通過將第一引誘劑30的濃度設置為第二引誘劑40 的濃度的倍量,能夠有效誘捕害蟲,設置在上述范圍內時,誘蟲效果最佳。
[0030]上述害蟲誘捕裝置,Y型漏斗20開口大的一端形成進蟲口,筒體10與Y型漏斗20之間的封閉空間形成能夠防止害蟲逃逸并接收害蟲的害蟲接收腔,通過設置第一引誘劑30和第二引誘劑40形成雙誘捕源,且第一引誘劑30(內誘捕源)與第二引誘劑40(外誘捕源)之間設置濃度梯度差,當害蟲在第一引誘劑30或第二引誘劑40的引誘作用下通過進蟲口后,害蟲能夠在濃度更大的第一引誘劑30進一步的引誘作用下通過Y型漏斗20進入害蟲接收腔中,害蟲進入害蟲接收腔后,將受到Y型漏斗20的阻擋與碰撞,害蟲不易逃逸。所述害蟲誘捕裝置通過設置內外具有不同濃度梯度的雙誘捕源,能夠有效誘捕害蟲,誘蟲效果好,并且, 使用過程中不需加水、表面活性劑和粘膠等,便于維護、使用成本低。
[0031]所述筒體10的外壁上設有用于固定所述筒體10的固定件110,所述固定件110上設有固定槽112;所述筒體10的外壁上沿周向還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懸掛所述筒體10的懸掛件120,所述懸掛件120上設有懸掛孔122。實際安裝時,所述害蟲誘捕裝置可以通過固定槽 112固定在木棍上,也可以通過繩子系住懸掛件120上的懸掛孔122懸掛在木架上,安裝方式靈活多樣,安裝便捷。[〇〇32]本實施例中,所述害蟲誘捕裝置還包括第一固定桿50以及第二固定桿60,所述筒體10的側壁上設有一對第一固定孔,所述Y型漏斗20的側壁上設有一對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桿50的兩端分別穿設在一對第一固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桿60的兩端分別穿設在一對第二固定孔中,所述第一引誘劑30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桿50上,所述第二引誘劑40安裝在所述第二固定桿60上。采用上述結構,結構簡單,且第一固定桿50、第二固定桿60安裝方便,拆卸便捷,第一引誘劑30、第二引誘劑40更換方便。本實施例中,一對固定孔相對設置, 第一引誘劑30安裝在第一固定桿50的中部,第二引誘劑40安裝在第二固定桿60的中部,能夠有效引誘害蟲。
[0033]如圖1、圖3所示,所述筒體10的第二端也開口,所述筒體10第二端的開口處設有與所述筒體10第二端的開口匹配的篩網底蓋70。通過采用篩網底蓋70,一方面,有利于第一引誘劑30的氣味擴散,有效引誘害蟲;另一方面,當遇下雨時能夠自動排水,無需人工專門維護,節省維護成本。進一步的,所述篩網底蓋70包括紗網710以及中空的底蓋本體720,所述紗網710安裝在所述底蓋本體720上,所述底蓋本體720與所述筒體10的第二端可拆卸連接。 具體的,底蓋本體720與筒體10的第二端可以采用螺栓連接、螺紋連接、活動卡扣連接等形式實現可拆卸連接。采用上述結構,當需要清理本實施例的害蟲誘捕裝置、清點誘蟲數量或清理更換紗網710時,只需將底蓋本體720拆卸即可進行清理、計數或更換,操作便捷,維護方便。[〇〇34]如圖1、圖4所示,所述Y型漏斗20開口大的一端與所述筒體10的第一端可拆卸連接。具體的,Y型漏斗20開口大的一端與筒體10的第一端可以采用螺栓連接、螺紋連接、活動卡扣、搭接等形式實現可拆卸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筒體10的第一端側壁上沿周向開設有至少兩個卡槽130,所述Y型漏斗20開口大的一端的側壁外緣上設有與所述卡槽130匹配的至少兩個卡塊210,所述卡塊210安裝在對應的所述卡槽130處,所述Y型漏斗20與所述筒體10搭接連接。采用上述卡塊210與卡槽130配合的方式,結構簡單,固定可靠,且Y型漏斗20裝拆時,能夠實現快速定位、快速裝拆,維護方便。當需要更換筒體10內的第一引誘劑30時,可直接將Y型漏斗20取下進行更換,操作便捷。本實施例中,所述Y型漏斗20的漏斗頸220的頸長為3-6cm,頸徑為2-4cm,進而有效防止害蟲通過漏斗頸220逃逸。
[0035]本實施例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通過設置具有濃度梯度差的內外誘捕源,能夠有效引誘害蟲,誘蟲效果好,且結構簡單、易安裝易拆卸,使用過程中不需要加水、表面活性劑和粘膠等,大幅度降低了日常維護人工成本,操作簡便、使用方便、易維護、使用成本低、受環境氣候變化影響小、省工省時,適用于田間大面積誘殺防治。
[0036]如圖1、圖5所示,一種害蟲誘捕方法,包括以下步驟:[〇〇37]S100:位于筒體10內的Y型漏斗20開口大的一端與筒體10第一端的開口匹配,Y型漏斗20開口大的一端形成進蟲口,筒體10與Y型漏斗20之間的封閉空間形成害蟲接收腔; [〇〇38]S200:設置在筒體10與Y型漏斗20之間的封閉空間中的第一引誘劑30,或/和設置在Y型漏斗20的側壁圍成的空間中的第二引誘劑40對害蟲進行引誘;[〇〇39]S300:濃度大于第二引誘劑40的第一引誘劑30進一步引誘害蟲,誘捕害蟲進入害蟲接收腔中。
[0040]所述害蟲誘捕方法,通過采用具有不同濃度梯度的雙誘捕源對害蟲進行誘捕,能夠有效誘捕害蟲,誘蟲效果好,且該害蟲誘捕方法為干式誘捕法,誘捕過程中,不需要加水、 表面活性劑和粘膠等,能夠大幅度降低日常維護人工成本,受環境氣候變化影響小、省工省時,不易遭人為破壞或偷盜,適用于田間大面積誘殺防治。
[0041]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0042]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以及Y型漏斗,所述筒體的第一端開口,所 述Y型漏斗位于所述筒體內并與所述筒體連接,所述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第一 端的開口匹配,所述筒體與所述Y型漏斗之間的封閉空間中設有第一引誘劑,所述Y型漏斗 的側壁圍成的空間中設有第二引誘劑,所述第一引誘劑的濃度大于所述第二引誘劑的濃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的第二端也開口,所述 筒體第二端的開口處設有與所述筒體第二端的開口匹配的篩網底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底蓋包括紗網以及中空 的底蓋本體,所述紗網安裝在所述底蓋本體上,所述底蓋本體與所述筒體的第二端可拆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誘劑的濃度是所述第 二引誘劑的濃度的2-4倍。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與所 述筒體的第一端可拆卸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的第一端側壁上沿周向 開設有至少兩個卡槽,所述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的側壁外緣上設有與所述卡槽匹配的至 少兩個卡塊,所述卡塊安裝在對應的所述卡槽處,所述Y型漏斗與所述筒體搭接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固定桿以及 第二固定桿,所述筒體的側壁上設有一對第一固定孔,所述Y型漏斗的側壁上設有一對第二 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桿的兩端分別穿設在一對第一固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桿的兩端分 別穿設在一對第二固定孔中,所述第一引誘劑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桿上,所述第二引誘劑 安裝在所述第二固定桿上。8.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漏斗的漏斗頸 的頸長為3_6cm,頸徑為2_4cm〇9.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害蟲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的外壁上設有 用于固定所述筒體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設有固定槽;所述筒體的外壁上沿周向還設置 有至少兩個用于懸掛所述筒體的懸掛件,所述懸掛件上設有懸掛孔。10.—種害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位于筒體內的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與筒體第一端的開口匹配,Y型漏斗開口大的一端 形成進蟲口,筒體與Y型漏斗之間的封閉空間形成害蟲接收腔;設置在筒體與Y型漏斗之間的封閉空間中的第一引誘劑,或/和設置在Y型漏斗的側壁 圍成的空間中的第二引誘劑對害蟲進行引誘;濃度大于第二引誘劑的第一引誘劑進一步引誘害蟲,誘捕害蟲進入害蟲接收腔中。
【文檔編號】A01M1/10GK105994214SQ201610393539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日
【發明人】管楚雄, 林明江, 許漢亮, 胡玉偉, 黃志武, 毛永凱, 李繼虎, 毛玉玲, 李泓智
【申請人】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