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

文檔序號:10557638閱讀:447來源:國知局
一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選地、地塊處理、種薯處理、種植、播后管理、播后除草、施基肥和病蟲害防治以及適時收獲,本發明改翻耕栽培為免耕栽培,簡單易行,省工省力,提高了效益,種植后的薯塊不破損、色澤鮮艷,采用稻茬免耕技術,能消耗大量的稻草,避免因焚燒稻草產生濃煙污染環境,同時能夠不破壞土壤結構,是一項新型的低碳農業技術。
【專利說明】
一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涉及馬鈴薯種植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
[0002]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洋芋、山藥蛋等。馬鈴薯塊莖含有2%左右的蛋白質,薯干中蛋白質含量為8%_9%。馬鈴薯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于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質。而且馬鈴薯的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高度評價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是與其塊莖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開的。
[0003]馬鈴薯生長周期短、適應性強、單產高、塊莖營養豐富、用途廣泛,是世界上僅次于稻、麥、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馬鈴薯傳統的栽培方法是播前深翻土地、再平整,同時施入底肥;然后開溝起畦、挖穴播種馬鈴薯,再覆土蓋種,在生長過程中為了改善馬鈴薯的生長和結薯環境還要進行2-3次中耕培土;在采收時還要將土壤翻開、逐個刨出馬鈴薯。這種栽培方法的缺點是馬鈴薯在土壤中結薯,塊莖膨大時受到泥土的擠壓,不利于塊莖的膨大,在非沙壤土的情況下所受到的阻力更大,一般結薯比較小,大中薯率低,而且該種植方法操作繁雜,勞動強度大,費工費力。

【發明內容】

: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簡單易行,省工省力,提高效益的技術方案:
[0005]—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0006]A、選地:選擇免耕稻田作為馬鈴薯種植地,且選擇地勢略高,排灌方便的田塊,開溝成畦;
[0007]B、地塊處理:采用化學除草劑來防除稻田雜草,在薯塊播種前2天-3天,天氣晴朗時,每畝用百草枯100毫升-150毫升,對清水60千克-80千克全田均勻噴灑;
[0008]C、種薯處理:先將種薯攤曬2天-3天,之后將種薯放在18°C_20°C的黑暗處,當芽長至1.5cm-2cm時放在散光下練芽,使其變綠或變紫后切成長條塊;
[0009]D、種植:按株行距35cmX45cm、邊行離溝20cm-24cm的規格擺放種薯,且種薯芽眼向上或側向,每畝播種薯塊4000個-4400個,用稻草覆蓋種薯;
[0010]E、播后管理:當幼苗頂土時,用小鏟或用手在幼苗上方撥開稻草放苗,引苗出土,薯芽出土后進行封土;
[0011 ] F、播后除草:除草前先進行一次田間洇水,之后每畝用百草枯80毫升-100毫升,對清水50千克-60千克全田均勻噴灑,洇水的方法是先把水放入田溝,讓水慢慢洇到表面,濕潤表土,不能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也不能用田溝的水潑澆表面,沖刷表面造成露塊;
[0012]G、施基肥和病蟲害防治:每畝施復合肥35kg_40kg,均勻撒放于種薯旁的行間四周面上,生長期間根據苗情適當追肥;
[0013]H、適時收獲:無需用鍬、鏟挖土挖薯,只需撥開稻草就能揀薯。
[0014]作為優選,步驟D中稻草覆蓋厚度為10cm-13cm,且每畝用稻草500kgo
[0015]作為優選,步驟F中洇水的方法是先把水放入田溝,讓水慢慢洇到表面,濕潤表土。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I)本發明改翻耕栽培為免耕栽培,簡單易行,省工省力,提高了效益,種植后的薯塊不破損、色澤鮮艷,采用稻茬免耕技術,能消耗大量的稻草,避免因焚燒稻草產生濃煙污染環境,同時能夠不破壞土壤結構,是一項新型的低碳農業技術。
[0018](2)本發明在播后除草前進行一次洇水,能夠提高土壤含水量,使薯塊吸足水分,達到早出苗,出齊苗,另外,土壤表面濕潤后除草劑可以形成藥膜,消滅雜草。
【具體實施方式】
:
[0019]為使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0]實施例一:
[0021]—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0022]A、選地:選擇免耕稻田作為馬鈴薯種植地,且選擇地勢略高,排灌方便的田塊,開溝成畦,不能選擇低洼的稻茬田,因為這種田地在冬季雨雪天氣積水,容易造成薯塊漬害;
[0023]B、地塊處理:采用化學除草劑來防除稻田雜草,在薯塊播種前2天-3天,天氣晴朗時,每畝用百草枯100毫升,對清水70千克全田均勻噴灑,能夠清除稻茬田中的雜草;
[0024]C、種薯處理:先將種薯攤曬2天,之后將種薯放在18°C的黑暗處,當芽長至1.5cm時放在散光下練芽,使其變綠或變紫后切成長條塊;
[0025]D、種植:按株行距35cmX45cm、邊行離溝22cm的規格擺放種薯,且種薯芽眼向上或側向,每畝播種薯塊4000個,用稻草覆蓋種薯,且稻草覆蓋厚度為10cm-13cm,且每畝用稻草500kg,田面覆蓋要做到厚薄均勻,以草不成堆,田不露土為宜;
[0026]E、播后管理:當幼苗頂土時,用小鏟或用手在幼苗上方撥開稻草放苗,引苗出土,薯芽出土后進行封土;
[0027]F、播后除草:除草前先進行一次田間洇水,之后每畝用百草枯80毫升,對清水50千克全田均勻噴灑;
[0028]G、施基肥和病蟲害防治:每畝施復合肥35kg,均勻撒放于種薯旁的行間四周面上,生長期間根據苗情適當追肥或噴施多效唑控苗用來防治病蟲害;
[0029]H、適時收獲:無需用鍬、鏟挖土挖薯,只需撥開稻草就能揀薯,達到省時、省工、省力的目的。
[0030]實施例二:
[0031]—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0032]A、選地:選擇免耕稻田作為馬鈴薯種植地,且選擇地勢略高,排灌方便的田塊,開溝成畦,不能選擇低洼的稻茬田,因為這種田地在冬季雨雪天氣積水,容易造成薯塊漬害;
[0033]B、地塊處理:采用化學除草劑來防除稻田雜草,在薯塊播種前2天-3天,天氣晴朗時,每畝用百草枯150毫升,對清水80千克全田均勻噴灑,能夠清除稻茬田中的雜草;
[0034]C、種薯處理:先將種薯攤曬2天,之后將種薯放在230C的黑暗處,當芽長至2cm時放在散光下練芽,使其變綠或變紫后切成長條塊;
[0035]D、種植:按株行距35cmX45cm、邊行離溝24cm的規格擺放種薯,且種薯芽眼向上或側向,每畝播種薯塊4400個,用稻草覆蓋種薯,且稻草覆蓋厚度為10cm-13cm,且每畝用稻草500kg,田面覆蓋要做到厚薄均勻,以草不成堆,田不露土為宜;
[0036]E、播后管理:當幼苗頂土時,用小鏟或用手在幼苗上方撥開稻草放苗,引苗出土,薯芽出土后進行封土;
[0037]F、播后除草:除草前先進行一次田間洇水,之后每畝用百草枯100毫升,對清水60千克全田均勻噴灑;
[0038]G、施基肥和病蟲害防治:每畝施復合肥40kg,均勻撒放于種薯旁的行間四周面上,生長期間根據苗情適當追肥或噴施多效唑控苗用來防治病蟲害;
[0039]H、適時收獲:無需用鍬、鏟挖土挖薯,只需撥開稻草就能揀薯,達到省時、省工、省力的目的。
[004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改翻耕栽培為免耕栽培,簡單易行,省工省力,提高了效益,種植后的薯塊不破損、色澤鮮艷,采用稻茬免耕技術,能消耗大量的稻草,避免因焚燒稻草產生濃煙污染環境,同時能夠不破壞土壤結構,是一項新型的低碳農業技術;本發明在播后除草前進行一次洇水,能夠提高土壤含水量,使薯塊吸足水分,達到早出苗,出齊苗,另外,土壤表面濕潤后除草劑可以形成藥膜,消滅雜草。
[0041]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即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實現的技術方案,均應視為落入本發明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A、選地:選擇免耕稻田作為馬鈴薯種植地,且選擇地勢略高,排灌方便的田塊,開溝成畦; B、地塊處理:采用化學除草劑來防除稻田雜草,在薯塊播種前2天-3天,天氣晴朗時,每畝用百草枯100毫升-150毫升,對清水60千克-80千克全田均勻噴灑; C、種薯處理:先將種薯攤曬2天-3天,之后將種薯放在18°C-20°C的黑暗處,當芽長至1.5cm-2cm時放在散光下練芽,使其變綠或變紫后切成長條塊; D、種植:按株行距35cmX 45cm、邊行離溝20cm-24cm的規格擺放種薯,且種薯芽眼向上或側向,每畝播種薯塊4000個-4400個,用稻草覆蓋種薯; E、播后管理:當幼苗頂土時,用小鏟或用手在幼苗上方撥開稻草放苗,引苗出土,薯芽出土后進行封土; F、播后除草:除草前先進行一次田間洇水,之后每畝用百草枯80毫升-100毫升,對清水50千克-60千克全田均勻噴灑; G、施基肥和病蟲害防治:每畝施復合肥35kg-40kg,均勻撒放于種薯旁的行間四周面上,生長期間根據苗情適當追肥; H、適時收獲:無需用鍬、鏟挖土挖薯,只需撥開稻草就能揀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稻草覆蓋厚度為1cm-13cm,且每畝用稻草500kg 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稻茬免耕馬鈴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F中洇水的方法是先把水放入田溝,讓水慢慢洇到表面,濕潤表土。
【文檔編號】A01G1/00GK105917885SQ201610250678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明人】華勝, 蔣光月, 王宜坤, 吝飛
【申請人】安徽喜洋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